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第五卷

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第五卷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前言 《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第五卷)为伏牛山有毒双子叶植物。该卷共分为上、下两 册,有毒植物的撰写是本套丛书中的精华和重要的部分。根据植物分类学,本卷上册涵 盖的双子叶有毒植物共有31科,其中包括我们发现的和已经被证实的一些变种或新的 品种。 《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第五卷)(上册)是《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第四卷)有毒植 物部分的继续。从资源利用上讲,有毒植物为经济植物的一个类别,属于应用植物资源 范畴;对于有毒植物的研究,是植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表面上看,有毒植物是有 害的,可能威胁人、畜和其他动物的生命安全,但实际上许多有毒植物是重要的经济植 物或具有潜在的重要经济价值,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少的。不同的有毒植物所含的 有毒物质大不相同,毒效各异。尤其有些有毒植物经过加工处理或配伍使用,可成为药 物或食物,也有些植物可以同时是有毒植物、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人类早就认识到有 毒植物的“毒性”有着可以利用的一面,它不仅可以作为药物,用来“以毒攻毒”、治 病救人,还可以作为杀虫剂、灭菌剂,以及供捕鱼、捕兽之用。伏牛山区有毒植物品种 多,分布广,蕴藏量巨大,因而具有种内变异多样的特点。尤其有毒双子叶植物是自然 界中颇为重要的植物类群,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调查,这些伏牛山区的双子叶 有毒植物,一方面由于竞存能力强,且对生境要求粗放,多蔓延生长并广泛分布于田间 荒野、山坡草丛,或路边、溪边、沟边等,耐干旱贫瘠,有不少种类还形成特殊的伴人 和植物群落大量生长态势,使开发和利用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无论是有毒植物的 毒性成分、中毒机理,还是有毒部位,都非常多样化,仅有毒部位就包括全株有毒、根 有毒、果实和种子有毒、叶有毒、茎有毒、皮有毒、花有毒、汁液有毒、刺毛有毒和挥 发油有毒等。本地区有毒植物的经济开发价值及利用现状已有过综述报道,但为了更好 地利用开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年来,我们结合伏牛山植物药课题开展了本区药用植 物调查工作,并对部分双子叶有毒植物做了专题研究。 近年来,广泛分布的有毒植物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特别是在一些交叉学 科中,如植物的生态学、毒理学、药理学、生物工程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将有毒植物的研 究作为开发利用的目标。同时,一些有毒植物还在逐步被鉴定,它们的化学成分的性质 和毒性机理正逐渐被阐明,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也被工业、农业、医药食品和饲料业所采 用,为有毒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本卷的撰写突出了多学科交叉的特 征,如将植物学、遗传学、生药学、植物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有毒植物学、毒素 学等学科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还需要利用当代大型仪器为先导的检测手段,以 及快速准确分析技术的新发展,促进有毒植物微量成分的鉴定;特别是具有药效及毒性 的植物成分,还要进行谱学研究。 本卷中涉及的多数植物为药用植物和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双子叶有毒植物,它们中 的多数经深加工后已制成的各种复方剂型,均显示有较好疗效,在治疗癌症、受体症、 免疫症等疑难病症方面有临床报道。因此,书中的描述常会涉及一些临床药理方面的科 学术语,均采用缩写表示,如静脉注射(iv)、腹腔注射(ip)、口服(po)、皮下注射 (sc)、灌胃(ig)、环磷酰胺(cy)、前列腺素E(PGE)、谷丙转氨酶(SGPT)、血卟 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和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等。 本书共60万字。尹卫平教授撰写前言并负责统稿,共计2万字。其他著者撰写字 数分别为:吴峰敏10万字,邓瑞雪12万字,高嘉屿12万字,王俊岭12万字,刘普12 万字。最后由尹卫平教授、高致明教授定稿,林瑞超教授主审,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此 外,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上作者水平所限,尤其还有更多研究工作有待深入探讨,所 以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在此对支持该书的出版作出贡献的 所有人员,包括所有主要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著 者 2012年12月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内容简介
《伏牛山药用植物志》编委会
前言
目录
八角枫科
-- 八角枫
-- 瓜木
-- 伏毛八角枫
-- 深裂八角枫
-- 卞可风
十字花科
-- 独行菜
-- 小花糖芥
-- 播娘蒿
-- 白芥子
三白草科
-- 三白草
-- 蕺菜
卫矛科
-- 卫矛
-- 丝绵木
-- 苦皮藤
-- 短梗南蛇藤
-- 南蛇藤
-- 垂丝卫矛
-- 曲脉卫矛
-- 小卫矛
-- 陕西卫矛
-- 冬青卫矛
-- 粉背南蛇藤
小檗科
-- 阔叶十大功劳
-- 山荷叶
-- 六角莲
-- 红毛七
-- 八角莲
-- 桃儿七
山茶科
-- 山茶
-- 油茶
-- 木荷
大戟科
-- 狼毒大戟
-- 乳浆大戟
-- 钩腺大戟
-- 甘遂
-- 金刚纂
-- 一品红
-- 白木乌桕
-- 山乌桕
-- 乌桕
-- 石岩枫
-- 白背叶
-- 野梧桐
-- 蓖麻
-- 叶底珠
-- 算盘子
-- 湖北算盘子
-- 橡胶树
-- 落萼叶下珠
-- 蜜柑草
-- 马鞭草科
-- 马缨丹
-- 日本紫珠
-- 臭牡丹
-- 海州常山
-- 马兜铃科
-- 北马兜铃
-- 马兜铃
-- 木通马兜铃
-- 绵毛马兜铃
-- 马蹄香
-- 北细辛
-- 毛细辛
马钱科
-- 蓬莱葛
-- 醉鱼草
-- 大叶醉鱼草
-- 巴东醉鱼草
-- 密蒙花
五加科
-- 常春藤
-- 刺楸
-- 东北土当归
石竹科
-- 蚤缀
-- 繁缕
-- 石生繁缕
-- 簇生卷耳
-- 婆婆指甲菜
-- 缘毛卷耳
-- 牛繁缕
-- 漆姑草
-- 狗筋蔓
伞形科
-- 天胡荽
-- 破子草
-- 紫花大叶柴胡
-- 毒芹
-- 泽芹
-- 兴安白芷
-- 紫花前胡
-- 短毛独活
-- 大叶柴胡
-- 川芎
夹竹桃科
-- 黄花夹竹桃
-- 黄蝉
-- 长春花
-- 夹竹桃
壳斗科
-- 米心树
-- 板栗
-- 茅栗
-- 栓皮栎
-- 麻栎
-- 小叶栎
-- 槲树
-- 蒙古栎
-- 辽东栎
-- 黄橿子
-- 岩栎
-- 巴东栎
-- 乌冈栎
-- 青冈栎
杨柳科
-- 银白杨
-- 清溪杨
-- 山杨
-- 青杨
-- 苦杨
-- 旱柳
-- 川鄂柳
-- 兴山柳
-- 翻白柳
-- 密齿柳
-- 石泉柳
-- 中华柳
-- 多枝柳
-- 匙叶柳
-- 崖柳
-- 紫枝柳
-- 黄花杉
-- 毛枝柳
-- 筐柳
-- 川柳
-- 三蕊柳
-- 腺柳
-- 五蕊柳
-- 响叶杨
-- 小叶杨
-- 钻天杨
-- 毛白杨
-- 垂柳
芸香科
-- 竹叶椒
-- 樗叶花椒
-- 山枇杷
-- 野花椒
-- 毛叶花椒(变种)
-- 波叶花椒
-- 刺叶花椒
-- 朵椒
-- 刺椒树
-- 川陕花椒
-- 狭叶花椒
-- 日本常山
-- 嗅辣树
-- 石虎(变种)
-- 臭檀
-- 假黄檗
-- 湖北臭檀
-- 飞龙掌血
-- 臭常山
-- 黄柏树
-- 黄檗树
苋科
-- 刺苋
-- 反枝苋
-- 尾穗苋
-- 腋花苋
-- 皱果苋
-- 凹头苋
-- 鸡冠花
-- 柳叶牛膝
豆科
-- 望江南
-- 决明
-- 小叶野决明
-- 皂荚
-- 红车轴草
-- 苦豆子
-- 苦参
-- 苦葛
-- 猪屎豆
-- 菽柽麻
-- 野百合
-- 皂荚
-- 野皂荚
-- 山皂荚
-- 日本皂荚
-- 云实
-- 紫荆
-- 伏牛紫荆
-- 毛紫荆
-- 槐树
-- 洋槐
-- 国槐
-- 山槐
-- 红豆树
-- 小花香槐
-- 香槐
-- 白刺花
-- 龙爪槐
-- 假地蓝
-- 响铃豆
-- 百脉根
-- 细叶百脉根
-- 草木犀
-- 黄香草木犀
-- 印度草木犀
-- 葫芦巴
-- 花苜蓿
-- 苦马豆
苦木科
-- 红叶椿
-- 刺臭椿
-- 毛臭椿
-- 大果臭椿
-- 臭椿
金粟兰科
-- 银线草
-- 四叶细辛
锦葵科
-- 陆地棉
-- 草棉
-- 树棉
-- 海岛棉
葫芦科
-- 木鳖
-- 盒子草
-- 赤瓟
-- 斑赤瓟
-- 长毛赤瓟
-- 鄂赤瓟
-- 南赤瓟
-- 野稍瓜
-- 葫芦
-- 蛇瓜
-- 王瓜
虎耳草科
-- 虎耳草
-- 落新妇
绣球科
-- 绣球(花)
-- 黄常山
黄杨科
-- 黄杨
-- 匙叶黄杨
-- 常绿黄杨
桑科
--
-- 水蛇麻
-- 大麻
-- 异叶榕
-- 珍珠莲
-- 爬藤榕
-- 华桑
-- 鸡桑
-- 构树
-- 小构树
旋花科
-- 打碗花
-- 牵牛
-- 藤长苗
-- 茑萝
-- 圆叶牵牛
蒺藜科
-- 骆驼蓬
-- 蒺藜
薯蓣科
-- 黄独
-- 柴姜黄
-- 脚板薯
-- 白薯莨
藜科
-- 菠菜
-- 盐角草
-- 猪毛菜
-- 无翅猪毛菜
-- 碱蓬
-- 刺藜
-- 菊叶藜
-- 土荆芥
-- 灰绿藜
-- 尖头叶藜
-- 菱叶藜
-- 细穗藜
-- 市藜
-- 大叶藜
--
-- 地肤
-- 碱地肤
藤黄科
-- 黄海棠
-- 元宝草
-- 贯叶连翘
-- 长柱金丝桃
-- 金丝桃
-- 金丝梅
-- 小连翘
-- 赶山鞭
-- 田基黄
楝科
-- 香椿
-- 小果香椿
-- 米仔兰
-- 楝树
-- 川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