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塘厦镇志

东莞市塘厦镇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记载塘厦的自然环境、社会变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出版时间: 2008年02月

目录

封面
东莞市塘厦镇志
题词
-- 刘志庚为中共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图片
-- 塘厦镇地图
-- 塘厦镇中心图
-- 200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前排右二)视察塘厦镇的党建工作。
-- 200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左五)到塘厦视察东深供水改造工程。
-- 200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右三)视察塘厦镇林村农民公寓。
-- 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右二)到塘厦视察。
-- 2005年2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视察塘厦。
-- 200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右二)视察塘厦经济发展情况。
-- 2002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右二)到塘厦视察。
-- 200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左一)到塘厦视察经济发展情况。
-- 2003年2月,原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若(右三)到塘厦视察。
-- 2003年5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右二)到塘厦视察东深供水改造工程。
-- 2004年8月,广州军区政委杨德清(右二)到塘厦视察。
-- 2005年6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佟星(左二)到塘厦视察城建规划。
-- 2007年1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右二)等领导参加塘厦镇“双十二”工程暨行政文化新区
-- 2006年6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在塘厦镇林村、石桥头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主干管工程开工庆典上
-- 2004年5月,南非茨瓦尼市市长吴嘉塔一行到塘厦镇考察。
-- 2005年6月,美国商学教育代表团一行到塘厦镇考察。
-- 2004年7月,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交通运输邮政建设部副部长松玛·奔舍纳(前左一)一行代表该国政府到塘
-- 2006年11月,中国共产党塘厦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6年12月,塘厦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2003年1月,共青团塘厦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5年1月,塘厦镇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 2004年8月,塘厦公安分局在镇中心广场举行打击违法犯罪公开处理大会。
-- 2002年4月,塘厦镇召开社会治安严打整治“春夏攻势”动员大会。
-- 销毁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摩托车。
-- 禁毒大巡游活动
-- 2006年10月,塘厦第二中学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 民兵射击训练
-- 塘厦镇中心区一角
-- 塘厦行政中心全景
-- 观光公园
-- 诸佛岭社区
-- 三正半山豪苑
-- 东莞(塘厦)观澜湖高尔夫球会
-- 林村现代社区全景
-- 东深供水金湖泵水站
-- 迎宾大道
-- 塘厦公园
-- 桥陇社区田园风光
-- 市属大屏嶂森林公园
-- 塘厦中心广场夜景
-- 新世纪可居
-- 林村农民公寓
-- 四村农民公寓
-- 诸佛岭农民新村
-- 1978-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及构成
-- 1991-2005年三大产业比例(%)
-- 1979-2005年农业总产值及构成
-- 1978-2005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吨)
-- 2000-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 2000-2005年出口总额(万美元)
-- 1995-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实收工缴费(万美元)
-- 2000-2005年税收总额(万元)
-- 2000-2005年经济综合实力(万元)
-- 1978-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元)
-- 1995-2005年居民储蓄余额(亿元)
-- ①1958年建成的塘厦综合厂榨油坊旧址
-- ②1959年建成的塘厦农械厂旧址一角
-- ③20世纪50年代土糖寮榨蔗工具——绞墩、绞盘
-- ④20世纪60年代的手工业竹制品——谷围
-- ⑤建国前的木制榨油机
-- ⑥20世纪50年代的织麻布机和织花带机
-- 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石鼓裕民砖厂
-- 1972年,由塘厦公社投资建成的营盘水力发电站。
-- 1980年建成的塘厦水泥厂
-- 1993年建成投产的塘厦发电厂(甲厂)
-- 1991年建成的塘厦宏业工业园
-- 塘厦科苑城信息产业园
-- 林村新太阳工业城
-- 东莞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
-- 东莞华强三洋马达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东莞汇勋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 汤姆逊多媒体(东莞)有限公司
-- 东莞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
-- 东莞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科技电子产品——数码照相机
-- 汤姆逊多媒体(东莞)有限公司生产的音响器材
--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60KVA高频数字化不间断电源和数字视频服务器
-- 东莞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针菇
-- 20世纪70年代的花生地
-- 20世纪60年代农民插秧
-- 20世纪60年代农民耙田
-- 20世纪70年代的甘蔗园
-- 1958年建成横跨观澜河的沙湖灌溉渡槽
-- 1971年建成的观澜河拦河堤
-- 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塘厦三级抽水站
-- 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三级抽水站灌溉渠
-- 1999年大坪村渔塘一角
-- 2003年荔枝丰收
-- 1998年建成的塘厦养鸡场
-- 2003年建成的养猪场
-- 2005年石鼓社区塘贝蔬菜种植基地
-- 1948年塘厦圩最早的街道——香街
-- 塘厦石鼓圩古街道
-- 1980年塘厦圩街道
-- 花园街
-- 嘉荣百货商场
-- 20世纪80年代初的塘厦中心市场
-- 大新商场
-- 天和百货商场
-- 天荣百货商场
-- 光辉家具城
-- 新都会怡景酒店(五星级)
-- 2003年6月建成的东浦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 2004年3月,阳光风情步行街暨阳光购物中心开业庆典。
-- 塘厦三正半山酒店(五星级)
-- 1996年落成的中国建设银行塘厦支行大楼
-- 1996年落成的塘厦农村信用合作社大楼
-- 2000年落成的中国农业银行塘厦支行大楼
-- 民国年间开办的蛟乙塘崇礼书室
-- 1927年开办的江源小学旧址
-- 1948年由石鼓、桥陇、凤凰岗三村出资建成的江厦书院(石鼓小学)旧址。
-- 1990年建成的塘厦中心小学
-- 2002年建成的塘厦中心幼儿园
-- 2005年塘厦镇成为省教育强镇
-- 2003年,塘厦第一小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
-- 1993年建成的塘厦理工学校(校园)
-- 2005年建成的塘厦中学
-- 2000年创办的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 20世纪60年代流动电影队下乡放映
-- 2002年10月塘厦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 2002年10月,社区广场舞蹈表演。
-- 麒麟队在2002年首届文化艺术节中表演
-- 2003年创办的塘厦最大规模民办学校——水霖学校
-- 2006年落成的塘厦广播电视大楼
-- 2006年建成的塘厦行政文化新区艺术浮雕墙
-- 2000年兴建的林村龙狮武术培训中心
-- 1997年7月,李创欢在第29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中,获59公斤级抓举158公斤第二名。
-- 2003年首届体育节进行的“呼啦圈”比赛
-- 2003年6月,塘厦镇首届体育节开幕式。
-- 1998年12月竣工的塘厦医院
-- 2004年9月,镇机关干部和群众在清扫花园街。
-- 2005年9月在大屏嶂森林公园举行的登山比赛
-- 2007年建成的塘厦体育馆
-- 林村李氏宗祠(建于明朝隆庆年间)
-- 大坪村叶宏古墓石碑(建于元朝武宗年间)
-- 林村华南古榕树(1452年植)
-- 椰山教堂(建于1886年)
-- 张彩廷纪念碑(立于1916年)
-- 牛眠埔古教堂(建于民国初期)
-- 李源和故居(建于1934年)
-- 四村西埔围碉楼高27.9米,建于19世纪70年代。
-- 1996年8月建成的塘厦革命烈士纪念碑
-- 1944年中共塘厦乡第一届乡政府旧址(大坪村)
-- 明末清初建成的沙湖木桥
-- 林村(华南)旧村落(建于明朝隆庆年间)
-- 塘厦最早修筑的公路——塘梅公路(建于1937年)
-- 石鼓圩中有两块似鼓状大石——故称石鼓圩
-- 主要荣誉
-- 2007年,市志办主任潘朝明(左三)、《东莞年鉴》执行主编刘念宇(右二)、编辑刘丹(左一)、编辑张德
-- 《东莞市塘厦镇志》主编黄国文(前左二)、顾问李进昌(前中)、吴李欢(前右二)、邝耀水(后左二)、赵绍
《东莞市塘厦镇志》编纂委员会
《东莞市塘厦镇志》审查单位、人员
《东莞市塘厦镇志》编辑部
《东莞市塘厦镇志》撰稿人
《东莞市塘厦镇志》工作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位置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四章 行政村
---- 林村
---- 莲湖村
---- 石潭埔村
---- 横塘村
---- 振兴围村
---- 四村
---- 田心村
---- 龙背岭村
---- 大坪村
---- 莆心湖村
---- 诸佛岭村
---- 蛟乙塘村
---- 沙湖村
---- 平山村
---- 石鼓村
---- 清湖头村
---- 凤凰岗村
---- 桥陇村
---- 石马村
---- 塘厦社区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河流山岭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山岭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动物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其他资源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台风
---- 第四节 病虫害
第三篇 居民
-- 第一章 人口发展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行业构成
-- 第三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措施规定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五节 成果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圩镇居民生活
---- 第三节 职工生活
第四篇 城镇建设
-- 第一章 规划与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街道
---- 第二节 照明、供水
---- 第三节 民居、公寓
-- 第三章 城镇重点建设
---- 第一节 中心区建设
---- 第二节 城市景观
----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 第四章 建筑业与管理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物业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污染
---- 第三节 治理
---- 第四节 征收排污费
-- 第六章 创建生态城镇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三节 农机具
---- 第四节 肥料
---- 第五节 平田改土及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三章 生产技术
---- 第一节 耕作技术
---- 第二节 推广良种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
-- 第五章 林果业
---- 第一节 林业
------ 附:东莞市国营大屏嶂林场
---- 第二节 水果业
--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禽畜饲养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鱼塘养鱼
---- 第二节 水库养鱼
-- 第八章 规模化农业
---- 第一节 “三高”农业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
第六篇 水电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道改造
---- 第二节 水库
---- 第三节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用电
---- 第四节 管理
-- 第三章 防汛、防旱、防风
---- 第一节 措施与管理
---- 第二节 抗灾纪实
------ 附一: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
------ 附二: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塘厦供水管理部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发展
---- 第一节 建国前工业
----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
--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 民营(个体私营)企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附一:塘厦综合厂
------ 附二:塘厦农械厂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三章 外资企业
---- 第一节 外资企业构成
---- 第三节 “三资”企业
-- 第四章 工业园区
---- 第一节 工业园区建设
---- 第二节 重点工业园区
-- 第五章 重点企业、名牌产品选介
---- 第一节 重点企业
---- 第二节 名牌产品
第八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粮油统销
-- 第三章 农副土产品购销
---- 第一节 生猪
---- 第二节 禽蛋
---- 第三节 药材
---- 第四节 蔗糖
---- 第五节 其他品类
-- 第四章 工业品购销
---- 第一节 建材
---- 第二节 石油
---- 第三节 化肥、农机具
---- 第四节 生活用品
---- 第五节 五金、交电
---- 第六节 烟酒糖茶、副食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市场
------ 附:大型商场
---- 第二节 农村集市
-- 第六章 旅游、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旅游业
----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
------ 附:星级酒店
第九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征收
-- 第三章 银行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四章 保险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承保
---- 第三节 理赔
-- 第五章 证券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交易
第十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道路
------ 附:主要公路
---- 第三节 桥梁、渡口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投递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有线通信
---- 第三节 无线通信
第十一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广告管理
-- 第二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征用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报表
---- 第三节 普查
---- 第四节 专项及一次性调查
--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安全检查监督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塘厦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早期活动
---- 第二节 中共塘厦委员会
---- 第三节 总支部委员会
---- 第四节 支部委员会
---- 第五节 党员
---- 第六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七节 党委中心工作
---- 第八节 纪检监察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塘厦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商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第十三篇 政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
---- 第三节 选举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明清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民国行政机构
------ 附:日伪行政机构
---- 第三节 人民行政机构
---- 第四节 基层政权设置
第十四篇 政务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老干部活动
----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就业安置
---- 第四节 工资、福利待遇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救灾救济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社会保险
----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五节 拥军优属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殡葬改革
---- 第八节 知识青年与移民安置
-- 第四章 侨务
---- 第一节 华侨及侨团
---- 第二节 归侨、侨眷
----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的贡献
---- 第四节 侨务工作
-- 第五章 信访档案
---- 第一节 信访
---- 第二节 档案
第十五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三节 打击犯罪
------ 附:重大案例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附:火灾案例
-- 第二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事、经济审判
-- 第三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法律服务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第十六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度
----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度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
---- 第二节 训练教育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各派系军队
----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
---- 第三节 人民军队
---- 附:日本侵略军及其伪军
-- 第四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
---- 第三节 塘厦人民武装部
-- 第五章 战事
----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 附:日本侵略军罪行录
第十七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附:塘厦镇中心小学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附:塘厦中学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创建省教育强镇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企业
---- 第二节 科研活动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第十八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团体
-- 第二章 文学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章 文娱活动
---- 第一节 民间娱乐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音乐
---- 第四节 舞蹈
-- 第四章 美术、书法、摄影
---- 第一节 美术
---- 第二节 书法
---- 第三节 摄影
-- 第五章 电影、广播、电视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六章 报刊、图书、展览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图书
------ 附:诸佛岭刘氏族谱
---- 第三节 展览
-- 第七章 特色文化
---- 第一节 高尔夫文化
---- 第二节 广场文化
---- 第三节 企业院校文化
---- 第四节 文化艺术节
-- 第八章 文化产业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文化产品
---- 第三节 文化投入
-- 第九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建筑
---- 第二节 古村落、古圩场
---- 第三节 古树木
---- 第四节 雕刻
---- 第五节 名人故居
---- 第六节 古墓、纪念碑
---- 第七节 遗址、旧址
第十九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队伍与设备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队伍与设备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技术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预防非典型肺炎
-- 第四章 药品
---- 第一节 药店
---- 第二节 收购与经营
---- 第三节 管理监督
-- 第五章 创建省卫生镇活动
第二十篇 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全民健身运动
-- 第三章 竞技体育
---- 第一节 球类
---- 第二节 田径
---- 第三节 国防体育
---- 第四节 其他项目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经费
-- 第五章 竞赛
---- 第一节 重大赛事活动
---- 第二节 竞赛成绩
第二十一篇 民俗、宗教、方言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婚嫁习俗
---- 第三节 丧葬习俗
---- 第四节 节令习俗
---- 第五节 陋习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称谓
---- 第五节 谚语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叶宏
---- 李深
---- 罗肇魁
---- 罗万松
---- 刘致和
---- 张彩廷
---- 陈秋霖
---- 李二璋
---- 罗振辉
---- 黄万顺
---- 李源和
---- 罗文海
---- 黄锡良
---- 赵督生
---- 陈逸川
---- 陈孚木
---- 刘伟民
---- 尹寿民
---- 黄兆粦
---- 鲁风
---- 赵超
---- 陈集辉
---- 李柏耀
---- 赵林
---- 叶刚明
---- 叶松
---- 冼籍生
---- 叶奋雄
---- 赵华生
---- 冯坤
---- 李琼珍
---- 李容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邝耀水
---- 叶玉添
---- 叶友鹏
---- 叶焕荣
---- 叶国良
---- 任焕林
---- 刘群英
---- 刘凤莲
---- 刘壮钦
---- 李家富
---- 李友伦
---- 李创欢
---- 李满堂
---- 何泽生
---- 杨谭业
---- 罗沛凡
---- 罗胜洪
---- 周炳辉
---- 张国平
---- 张容根
---- 赵象明
---- 赵升才
---- 赵建华
---- 钟志安
---- 姚雪兰
---- 黄瑞林
---- 黄沛伦
---- 黄展鹏
---- 崔洪
---- 韩月明
--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文件选编
---- 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为构建和谐新塘厦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塘厦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
----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2月12日在塘厦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 关于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 二、报刊文摘
---- 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谋求塘厦新发展
---- 塘厦:后年建成全国优美乡镇
---- 塘厦婚歌研究(节录)
-- 三、碑文、书序
---- 塘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志
---- 《塘厦英烈》序言
-- 四、歌曲
---- 青春飞扬
---- 活力塘厦,魅力无限
---- 飞翔
编修始末
东莞市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同意出版《东莞市塘厦镇志》的批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