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召乡志

君召乡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尊重历史、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实事为依据,详今重古,立足当代,全面真实反映君召历史,力求突出地域特色。 二、篇目设计,按先自然后社会,先政治后经济,再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生活、古迹名胜和人物等顺序排列。按卷设章设节,横排竖写,以志为主,记、传、图、表、录,各有所用。

目录

封面
君召乡志
君召乡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君召乡志》编辑部
《君召乡志》主要供稿人员名单
图片
-- 君召乡领导班子合影
-- 评审专家与编辑人员合影
-- 评审会
-- 君召乡政府大门
-- 君召乡政府大院一角
-- 君召至胥店公路
-- 君召乡敬老院
-- 君召乡第二初级中学
-- 登封市信德化工机械装备公司
-- 登封市君召宏伟机械厂
-- 登封市郑宇工贸公司办公楼
-- 登封市科创富集铁公司
-- 方远农牧业科技开发公司(玉米示范田)
-- 振翔公司现代化鸡舍
-- 振翔公司“小苍娃”无公害系列产品
-- 登封铁路马铃山段
-- 少洛高速公路君召段
-- 文村至颍阳公路(君召段)
-- 水磨湾至偃师市交界盘山公路
-- 抗日县政府旧址(1944年)
-- 红石头沟抗日根据地纪念园
-- 范堂村新村
-- 君召群众文化广场
-- 千年桦榆树(红石头沟村)
-- 1200年的古皂角树(冯村)
-- 1500年的古槐树(胡地坡村)
-- 尧禅让许由的禅坛(黄城)
-- 座落在马铃山上的许由石
--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大夫颍考叔墓(濯峪沟)
-- 普照寺(胥店村)
-- 南洼环壕遗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郭岭村出土的彩陶(仰韶文化)
-- 新石器时期磨棒、磨石
-- 黄城遗址南城墙(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 三过尧村古街道
-- 三过尧村古寨门(清代)
-- 君召陈窑水库风光
-- 君召乡首届群众运动会(二○六年)
-- 嵩山大鼓
-- 狮舞
-- 民间舞蹈独脚舞(孟村)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地理
-- 第一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理
---- 第二节 土地
---- 第三节 山脉、河流
-- 第二章 建制沿革
-- 第三章 户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身份证
-- 第四章 村名由来
-- 第五章 气象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严重灾害
---- 第二节 霜灾
---- 第三节 水灾
-- 第七章 矿藏
卷二 政治
-- 第一章 登封抗日县政府在君召建立
-- 第二章 君召地区抗日斗争史
---- 第一节 君召地理环境及特点
---- 第二节 君召抗日区政府成立
---- 第三节 开展回赎土地运动
---- 第四节 胥店寺战斗
---- 第五节 日军投降君召区召开庆祝大会
---- 第六节 红石头沟送粮
---- 第七节 八路军惜别豫西
-- 第三章 嵩山抗日根据地纪念园
-- 第四章 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君召乡委员会
---- 第一节 中共乡党委及基层党支部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君召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1989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君召乡委员会组成名单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
---- 第五节 中共党组织驻村工作
-- 第六章 君召乡人民政府
---- 第一节 人民政府的建立
---- 第二节 人民政府机构沿革
---- 第三节 乡政府第四届以来组成人员名单
---- 第四节 1985年以后历年君召乡人民代表大会及乡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名单
---- 第五节 1949——2007年中国共产党君召乡各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正职任职一览表
---- 第六节 乡机关全体干部一览表
-- 第七章 建国后历届君召乡人民代表大会
-- 第八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君召乡委员会
---- 第三节 君召乡妇女界联合会
-- 第九章 政法
---- 第一节 派出所
---- 第二节 法庭
---- 第三节 乡综合治理办公室
---- 第四节 信访与社会稳定工作
卷三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自然条件和发展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农业(1911——1948年)
---- 第三节 建国后的农业
---- 第四节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85—2007年)
---- 第五节 村镇建设规划
---- 第六节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用材林建设
---- 第二节 经济林建设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三章 水利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大家畜
---- 第二节 小家畜
---- 第三节 畜牧兽医工作
-- 第五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瓜类
-- 第六章 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业机械
---- 第二节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
---- 第三节 良种选育和推广
---- 第四节 植保工作
---- 第五节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革
---- 第六节 有机肥料及化学肥料的使用
--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手工业作坊
---- 第二节 个私企业
-- 第八章 乡镇企业
-- 第九章 君召乡明星企业
-- 第十章 交通、供电、邮电
---- 第一节 古代交通
---- 第二节 现代交通事业
---- 第三节 交通运输
---- 第四节 邮电
---- 第五节 供电
-- 第十一章 财政、税收、金融
---- 第一节 财政税收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
-- 第十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商业
---- 第二节 百年老字号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与合作组店
---- 第五节 工商管理及市场贸易
---- 第六节 粮油经营和管理
---- 第七节 君召特产
卷四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兵役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志愿兵、义务兵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工作任务
-- 第三章 兵事纪略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建国前的驻军情况
---- 第二节 建国后的驻军情况
-- 第五章 建国后团以上在职军官
-- 第六章 对越自卫反击战立功人员名录
卷五 教育 文化 卫生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教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
----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
---- 第四节 扫除文盲
----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事业
---- 第六节 教育上的拨乱反正
---- 第七节 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八节 初级中学简介
---- 第九节 高级中学简介
---- 第十节 民办教育
---- 第十一节 成人教育
---- 第十二节 君召乡大学生统计
---- 第十三节 君召乡博士生、硕士研究生统计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君召文化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 群众文艺活动
---- 第三节 剧团
---- 第四节 艺术
---- 第五节 文物与古迹
---- 第六节 寺院庙宇
---- 第七节 碑刻
-- 第三章 古树名木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卫生事业
---- 第二节 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乡村医生与合作医疗
----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五节 卫生防疫
----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章 体育
卷六 人物
-- 第一章 传记、简介
---- 第一节 古代名人传记
------ 大禹
------ 许由
------ 管仲
------ 颍考叔
------ 李冠德
------ 李汝梅
---- 第二节 近现代名人传记
------ 政界名人
-------- 栗亚
-------- 席东方
-------- 李俊卿
-------- 全树苞
-------- 常森林
-------- 陈康伟
-------- 黄游生
-------- 薛世华
-------- 常万和
-------- 郭金卓
-------- 陈尧欣
-------- 冯承祥
-------- 周松安
-------- 王章武
-------- 马爱琴
-------- 郝献国
-------- 常兴文
------ 文艺、教育、科技名人
-------- 王体建
-------- 王欣淼
-------- 陈存仁
-------- 常玉和
-------- 何天保
-------- 郭震岐
-------- 李振中
-------- 刘起章
-------- 常保记
-------- 郭占家
-------- 常松木
-------- 裴学良
-------- 乔文科
-------- 欧阳新献
-------- 王洪凯
-------- 孔素红
------ 地方名人
-------- 李学诗
-------- 李端章
-------- 冯子斌
-------- 阎清儒
-------- 赵如一
-------- 张德云
-------- 仝树德
-------- 陈冠卿
-- 第二章 名录
---- 第一节 清代举人秀才名录
---- 第二节 省、厅级干部名录
---- 第三节 县、团级干部名录
---- 第四节 科级干部名录
---- 第五节 工程师、讲师、医师人员名录
卷七 社会
-- 第一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二章 风俗
---- 第一节 婚娶风俗
---- 第二节 丧葬风俗
---- 第三节 其他礼情风俗
---- 第四节 俚俗
---- 第五节 禁忌
---- 第六节 方言
---- 第七节 传统节日
---- 第八节 现代节日
---- 第九节 回族节日
---- 第十节 外来节日
-- 第三章 社会新风
-- 第四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救济
---- 第三节 优抚
-- 第五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卷八 杂录
-- 第一章 民谣
-- 第二章 谚语
---- 第一节 气象谚语
---- 第二节 节令谚语
---- 第三节 农业谚语
---- 第四节 其它谚语
-- 第三章 社会百态
-- 第四章 民居
---- 第一节 清代四合院
---- 第二节 新民宅
-- 第五章 奇石
卷九 艺文
-- 第一章 诗歌
---- 第一节 古代诗歌
---- 第二节 现代诗歌
---- 第三节 曲艺
-- 第二章 文章
---- 第一节 古代文章
---- 第二节 现代文章
---- 第三节 传说·故事
附录
-- 文献
-- 论文
-- 文本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