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教育志(863-1993)

修武县教育志(863-1993)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为指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事求是,详今略古,记述修武县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863-1993

出版时间: 1998年03月

目录

封面
修武县教育志
《修武县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修武县教育志》编辑室
特约编审
图片
-- ①上图:198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向修武县颁发了“基本无盲县”证书。
-- ②中图:1987年县教育局被焦作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
-- ④下图:1991年,国家教委授予王屯职业高中“科教兴农先进学校”。
-- ①1992年9月,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前排中)在焦作市委副书记蒋书铭(左一)、修武县委书记王仕尧(左二)、修武县县长郭国明(右一)陪同下视察方庄镇韩庄小学。
-- ②李铁映为韩庄小学题词。
-- ③河南省省长李长春为韩庄小学题词。
-- 1990年,河南省教委主任徐玉坤(右一)在焦作市市长郭安民(左一)、县教育局局长薛国华(中)的陪同下视察修武县集资建校情况。
-- 1990年,焦作市副市长张汉英(女,右一)在县长郭国明(右二)的陪同下来修武县检查指导集资建校工作。
-- 修武县第一中学
-- 宁城学堂(铁校牌)
-- 修武县教师进修学校
-- 修武县城镇职高
-- 修武县王屯职高
-- 修武县城关中学
-- 修武县实验小学
-- 修武县特殊教育学校
-- 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
-- 县直幼儿园
-- 中学生课外活动
-- 歌唱伟大祖国
-- 原恒瑞
-- 1992年,修武县中学生蓝球代表队在焦作市中学生蓝球赛中获第一名。图为县领导接见运动员时合影。
-- 1991年修武县中小学生体育代表队参加焦作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初中男子组第一名。图为县领导接见全体运动员时合影。
-- 1960年五里源公社朱营民办中学师生支援李封煤矿合影。
-- 1993年秋季,修武一中高一新生进行军训汇报表演。
-- 城镇职高学生上微机课
-- 1990年5月修武县教育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欢迎史继东主任、欢送薛国华局长合影留念。
-- 1990年5月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欢迎史继东主任、欢送薛国华局长合影留念。
-- 1997年10月教委领导班子合影
-- 《修武县教育志》评审委员会成员合影
-- 《修武县教育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修武县教育志》编辑室成员合影
题词
-- 河南省教委主任 亓国瑞题词
-- 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 鲁德政题词
-- 焦作市教委主任 李永臻题词
-- 中共修武县委书记 王宏题词

凡例
《修武县教育志》稿审定意见
《修武县教育志》评审委员会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大事记
第二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县级教育行政
---- 一、概况
---- 二、教育委员会职责范围
---- 三、主任、副主任职责
---- 四、办公室职责范围
---- 五、政工科职责范围
---- 六、教育科职责范围
---- 七、教研室职责范围
---- 八、计财科职责范围
---- 九、师训股职责范围
---- 十、各个时期历任教育行政官员名表
-- 第二节 学校教育行政
---- 一、概况
---- 二、中心校长职责范围
---- 三、乡(镇)中学、联中校长职责范围
---- 四、中心小学校长职责范围
第三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
-- 第三节 学籍管理
第四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教育经费
-- 第三节 集资办学
-- 第四节 勤工俭学
第五章 官学 书院 私塾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官学
-- 第三节 书院
-- 第四节 私塾
第六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教养与教学
--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
---- 一、修武县县直幼儿园
---- 二、小梁庄幼儿园
第七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 第二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小学教育
-- 第四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五节 小学选介
---- 一、清末民国时期的小学选介
------ (一)县高等小学堂
------ (二)县立女子小学
------ (三)光亚小学
------ (四)造店国民小学
------ (五)县立第五小学
------ (六)百闻房小学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小学选介
------ (一)县实验小学
------ (二)方庄镇小学
------ (三)韩庄村小学
------ (四)健康路小学
------ (五)第二实验小学
第八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 第四节 普通中学选介
---- 一、民国时期的普通中学
------ (一)私立焦作中学
------ (二)私立大道中学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普通中学
------ (一)修武一中
------ (二)城关中学
------ (三)高村高中
------ (四)五里源乡中学
第九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焦作路矿学堂
-- 第二节 修武广播电视大学(管理站)
-- 第三节 高等函授教育
第十章 成人教育及特殊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
--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成人教育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成人教育
-- 第四节 特殊教育
第十一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卫生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教育
-- 第四节 中等职业学校选介
---- 一、教师进修学校
---- 二、城镇职业高中
---- 三、王屯职业高中
---- 四、方庄职业高中
---- 五、西村职业高中
---- 六、焦作建筑经济学校
第十二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五·四”运动对修武教育的影响
-- 第二节 学校的共产党组织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学校党组织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学校党组织
-- 第三节 学校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
-- 第四节 教育工会
---- 一、县级教育工会
---- 二、基层教育工会
第十三章 德育
-- 第一节 宗旨及内容
-- 第二节 教育方法
---- 一、课堂教育
---- 二、班级教育
-- 第三节 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
第十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待遇
-- 第三节 民办教师
-- 第四节 教职工管理
-- 第五节 师资培训
---- [小资料]教师称谓与教师节
第十五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教研机构
-- 第三节 教研活动
-- 第四节 电化教育
-- 第五节 教学仪器
第十六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程毅
---- 陶正绅
---- 张胪卿
---- 韩秩吾
---- 焦封桐
---- 许邦彦
---- 李三魁
---- 翟韶武
---- 范伦五
---- 薛楹之
---- 张晓秋
---- 王序三
---- 张孟钦
---- 张向毅
---- 张傧生
---- 周中孚
---- 徐文波
---- 宋尚志
---- 周筱沛
-- 第二节 简介
---- 陈玉泉
---- 张鸿春
---- 原恒瑞
---- 蒋义训
---- 宋和宗
---- 薛晓舟
---- 席柱修
---- 薛世孝
---- 金治中
---- 王文灼
---- 张光华
---- 张安黎
---- 林得坡
---- 附:教育界名人轶事
------ 许邦彦不屈淫威
------ 三铁大王原恒瑞
------ 李三魁为教弃官
------ 王印川尊师敬贤
-- 第三节 名师表
---- 一、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名表
---- 二、参加省、市、县人大、政协的教育工作者名表
---- 三、首批职称评定的中学高级教师名表
---- 四、首批职称评定的中学一级教师名表
---- 五、首批职称评定的小学高级教师名表
---- 六、首批职称评定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讲师名表
---- 七、首批30年以上教龄教师名表
---- 八、修武籍在外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名表
---- 九、修武籍部分教授讲师名表
---- 十、修武籍部分在外高等院校领导名表
-- 第四节 名生表
---- 一、修武县历代进士表
------ 附:明代蒋瑛科第题记
---- 二、修武县明清朝代举人
---- 三、修武县明清朝代贡生(名略)
------ 附 县举人王琮岁贡题名记
---- 四、部分留学生、研究员、研究生名表
------ 附:部分留学生选介
---- 五、大学生名表
------ (一)民国时期的大学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大学生
附录
-- 一、修武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 二、关于加强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
-- 三、《修武县教育志》文献辑存
---- (一)《河南政治视察报告》
---- (二)修武县人民政府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 1.修武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落实民办教师待遇的意见
------ 2.修武县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
------ 3.修武县人民政府 关于民师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
------ 4.修武县人民政府文件
《修武县教育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