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 教育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 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湘西州境教育事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民族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师范教育、教育行政、教育教学科研等。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7年09月

目录

封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
版权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
湘西自治州《教育志》评审人员
总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图片
-- 凤凰文庙,修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
-- 泸溪县浦市观澜书院(原名浦阳书院),创办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
-- 永顺县第一中学,原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创办的永顺府崇文书院
-- 凤凰县得胜营(现名吉信)三潭书院,修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
-- 吉首市潕溪书院,原为乾州厅镇溪书院,创办于清乾隆三年(1783),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改此名
-- 创办于1958年的吉首大学新校区
-- 湘西民族教育学院,创建于1980年
-- 州电视大学校区
-- 花垣县补抽乡中心完全小学校舍
-- 创建于1957年的州农业学校
-- 龙山县民安镇第一完全小学教学大楼
-- 自治州民族中学学生在上电子计算机课
-- 1987年,龙山县坡脚乡中心小学,为进行土家语“双语双文”教学实验学校。
-- 1986年,凤凰县山江区将扫百与学科技结合起来。
-- 1980年,花垣县吉卫小学为苗族地区进行“双语双关”教学实验学校。
-- 1988年上学期,州花垣农民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在给学生讲药材栽培技术
-- 1987年9月20日,州体育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参加庆祝自治州成立30周年。
-- 1987年,州幼儿园举行庆祝。“六·一”儿童节文娱会演活动
-- 1985年,桑植县澧源小学在澧水河畔举行夏令营活动
-- 1987年,吉首民族师范学生在德夯风景区写生
-- 1986年,全州中学生文艺会演,拉开了帷幕
-- 1988年,州民民族中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学校,副校长梁秋松(苗族),代表学校赴北京出席颁奖大会
-- 1988年,全州“扶贫建校”经验交流会在古丈县召开
-- 吉首民族师范附属小学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大代表黄自莲(土家族),在辅导学生课外阅读
-- 1988年,全国部分省、区少数民族教育座谈会,在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召开。
-- 1989年,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召开。
-- 1990年,省委书记熊清泉,参观州勤工俭学展览馆。
-- 省人大副主任(原州长)石邦智在州教委视察。
-- 1987年,州委书记杨正午视察凤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1988年,州长石玉珍(图第二排左起第二人)、副州长龙文玉(图第二排右起第一人),在古丈县视察扶贫建校工地
-- 1990年,州委书记郑培民视察永顺县第一中学动物教学标本。
-- 民国12年(1923),陈渠珍在保靖县城开办湘西十县联合单级教授研究所。图为研究所成立合影
-- 民国12年(1923),陈渠珍在保靖县城召开成立湘西十县联合教育改进总会。图第三排左起七人为陈渠珍
-- 湖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校长彭婠容(女、土家族)于民国34年(1945)10月修建的教学楼及落成纪念碑
-- 民国35年(1946),湖南省立第十三中学招生广告
-- 民国36年(1947)5月,湖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高师第五班和简师第十班学生在沅陵参观学习留影
-- 1951年4月,凤凰等县苗族教育工作者,参加沅陵专署召开的首届初等教育会议。
-- 1952年10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文教干部与湘西行署文教处处长朱林森合影。
-- 1952年10月,湘西苗族自治区第二届教育行政会议在永顺召开。
-- 1956年11月,由湘西苗族自治州副州长龙再宇率领的赴贵阳参加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全体代表合影。
-- 1954年元月,湖南省永顺初级中学剧团演出歌剧《刘胡兰》,图为剧团全体团员合影
-- 1978年9月,永顺民族师范师生演出话剧《于无声处》,轰动永顺县城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官学 书院 屯义学
-- 第一节官学
-- 第二节书院
-- 第三节屯义学
第二章土、苗义学 民族书院 育婴堂
-- 第一节土司学校及义学
-- 第二节苗族地区义学
-- 第三节民族地区民族书院
-- 第四节民族地区育婴堂
第三章苏区教育
-- 第一节教育机构及经费
-- 第二节红军干部、战士教育
-- 第三节党政干部教育
-- 第四节群众社团教育
-- 第五节普通学校教育
第四章民族教育
-- 第一节民族初等教育
-- 第二节民族中等教育
-- 第三节民族高等院校
-- 第四节民族教育教学
-- 第五节民族教育政策
第五章抗日战争内迁流亡教育
-- 第一节妇孺、难童教养院·难童小学
-- 第二节皖、苏等沦陷区内迁中学
-- 第三节内迁高等院校
-- 第四节内迁教育社团
第六章私立民办教育
-- 第一节私立民办教育类别
-- 第二节私立民办教育管理
-- 第三节私立民办教育教学
-- 第四节私立民办教师管理及待遇
第七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城镇幼儿教育
-- 第二节农村幼儿教育
第八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建置及布局
-- 第二节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三节教学与教改
-- 第四节体育 卫生 保健
第九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建置与规模
--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三节教学组织 管理 改革
-- 第四节体育 卫生 保健
第十章职业教育
-- 第一节职业教育建置
-- 第二节办学体制与管理
-- 第三节教学 实习 辐射
-- 第四节中等专业学校
第十一章师范教育
-- 第一节师范馆、所、班
-- 第二节乡村、简易、县办师范学校
-- 第三节省立师范学校
-- 第四节国立茶洞师范学校
-- 第五节教师进修学校
-- 第六节州函授师范部
第十二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民众教育
-- 第二节农民教育
-- 第三节干部职工教育
-- 第四节特种教育
第十三章普通高等教育
-- 一、湖南吉首农业专科学校
-- 二、湖南吉首医学专科学校
-- 三、湘潭大学自治州花垣分校
-- 四、湖南医学院自治州永顺分院
-- 五、吉首卫校医疗大专班
-- 六、吉首大学
第十四章教 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结构
-- 第二节教师社会地位
-- 第三节教师经济待遇
-- 第四节教师队伍管理
第十五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约、里、乡、区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厅、县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三节府、专署、州教育行政机构
-- 第四节县、州教育工会
-- 第五节学校行政机构
第十六章教育教学科研
-- 第一节科研机构及科研成果
-- 第二节学术团体及学术刊物
-- 第三节电化教学科研
-- 第四节招生制度
第十七章教育经费及设施
-- 第一节教育经费
-- 第二节教育收费
-- 第三节学校校舍
-- 第四节仪器、图书
-- 第五节勤工俭学
自治州《教育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