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志 地震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册包括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地震科研与科普等篇。
内容时限:
1840-1985
出版时间:
1998年03月
目录
封面
四川省志·地震志
图片
--
中央和省领导慰问地震灾区人民
----
1973年2月炉霍7.6级地震,中央、省慰问团沙风,谢正荣慰问灾区人民
----
1981年1月道孚6.9级地震,中央慰问团杨静仁慰问灾区人民
----
1976年8月松潘,平武7.2级地震,中央,省慰问团姚连尉,赵紫阳慰问灾区人民
--
地震纪实
----
1732年(清雍正十年)西昌地震“重修土地庙记”
----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康定,泸定磨西地震“铁桩庙碑记”
----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西昌地震“地震古云”
----
1973年炉霍地震纪念碑(汉文)
----
1973年炉霍地震纪念碑(藏文)
----
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纪念碑
--
地震灾害
----
1856年黔江地震形成“地震湖”——小南海
----
1786年康定.泸定磨西间地震彭县龙兴寺塔顶震裂
----
1933年叠溪地震残存东门城洞遗址
----
1933年叠溪地震压断岷江形成“地震海子”
----
1973年炉霍7.6级地震形成的地裂缝带
----
1981年道孚6.9级地震形成的地裂缝带
--
地震事业
----
四川地震分析预报大楼
----
1943年重庆地震台(右底层)工作房摆房
----
成都地震中心站成都基准地震台
----
康定姑咱地震台
----
西昌小庙地震台
----
泸州地震台
----
重庆南泉地震台
----
甘孜地震台和电法布极
----
乡城地震台
----
道孚地震台
----
理塘地震台
----
松潘地震台
----
小金地震台
----
黑水地震台
----
九龙地震台
----
马边地震台
----
渡口南山地震台
----
成都地震遥测台网中继站(一)
----
成都地震遥测台网中继站(二)
----
西昌地震遥测台网中继站
--
地震监测
----
基式地震仪拾震器
----
测震仪记录器
----
GQⅢ—A工程强震仪
----
成都地震遥测台网接收装置
----
成都地震遥测台网记录装置
----
DECVAX11/750计算机一角
----
炉霍虾拉沱跨断层形变测量
----
流动重力测量
----
激光测距
----
流动地磁观测
----
姑咱台石英伯缩仪,水管倾斜仪
----
石棉川-02水动态观测井
----
成都水化实验室
----
西昌水化站
----
理塘毛垭温泉测试
--
地震考察
----
1973年2月6日炉霍7.6级地震考察
----
1981年1月24日道孚6.9级地震考察
----
1976年8月16日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考察
--
获奖成果·学术·科普
----
松潘—平武7.2级地震,盐源—宁蒗6.7级地震和黑水5.4级地震预报获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一等奖证书
----
鲜水河地震带地震学术讨论会
----
地震科学夏令营
--
四川省地震构造图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四川省志·地震志》编纂机构成员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第一篇地震地质
--
第一章区域地质构造
----
第一节区域构造轮廓
----
第二节深部构造格架
----
第三节活动断裂分布
--
第二章新构造
----
第一节新构造活动
----
第二节新构造分区
----
第三节新构造与地震
----
第四节区域构造应力场
--
第三章活动断裂带
----
第一节鲜水河断裂带
----
第二节甘孜断裂带
----
第三节巴塘、理塘断裂带
----
第四节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
----
第五节岷江断裂带
----
第六节龙门山断裂带
----
第七节华蓥山断裂带
----
第八节其它断裂
----
附:四川活断层(裂)简表
第二篇地震纪实
--
第一章地震记事(上)
--
第二章地震记事(中)
--
第三章地震记事(下)
--
附:公元前26年~公元1985年四川强震(43/4))简目
第三篇工程地震
--
第一章地震烈度
----
第一节地震烈度鉴定
----
第二节地震烈度复核
--
第二章地震区划
----
第一节区划图的编制
----
第二节攀西、成都地区地震区划
--
第三章强震观测
----
第一节强震台站
----
第二节记录数字化
第四篇地震监测
--
第一章人工值守地震台站
----
第一节北碚地震台
----
第二节成都地震台
----
第三节川滇交界区域地震台网
----
第四节四川区域地震台网
--
第二章遥测地震台网
----
第一节成都遥测地震台网
----
第二节西昌遥测地震台网
--
第三章地震地壳形变测量
----
第一节区域性形变监测
----
第二节断层近场形变监测
----
第三节成都及邻区形变监测
----
第四节流动重力、地磁测量
--
第四章地下水动态和水化观测
----
第一节地下水动态网
----
第二节地震水化观测
--
第五章群众业余地震监测
----
第一节网点建设
----
第二节地震测报事例
第五篇地震预报
--
第一章地震预报现状和思路
----
第一节预报现状
----
第二节技术思路
----
第三节预报程序
--
第二章地震预报方法
----
第一节地震学方法
----
第二节前兆方法
----
第三节综合预报方法
--
第三章地震预报实例
----
第一节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7.2级地震预报
----
第二节1976年11月7日盐源、宁蒗6.7级地震预报
----
第三节1978年7月13日黑水5.4级地震预报
----
第四节1982年6月16日甘孜6.0级地震预报
--
第四章松潘、平武地震预报对策
----
第一节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报后的对策
----
第二节短临预报后的对策
----
第三节震后应急对策
----
第四节预报的社会经济影响
----
第五节预报的经验与教训
--
第五章西南地震预测预防协作区
----
第一节协作区的建立
----
第二节协作区的主要工作
第六篇地震科研与科普
--
第一章科研单位
----
第一节中央在川地震科研单位
----
第二节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研究室
--
第二章科研项目
----
第一节地震学预报方法研究
----
第二节前兆手段预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第三节地震学研究
----
第四节地球动力学研究
----
第五节地震地壳形变研究
----
第六节地震地质研究
----
第七节地震烈度研究
----
第八节强震调查研究
----
第九节计算机地震信息软件研究
----
第十节仪器研制
------
附:1978~1985年四川地震科技成果获奖项目一览
--------
1985年四川地震系统获国家地震局清理攻关成果(单项)奖一览
--
第三章科技情报
----
第一节情报资料
----
第二节科技刊物
--
第四章学术活动
----
第一节学术组织
----
第二节学术会议
----
第三节中外学术交流
--
第五章地震科普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普读物
----
第三节夏令营活动
第七篇管理机构
--
第一章地震工作机构
----
第一节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地震办公室
----
第二节成都地震大队
----
第三节四川省地震局
--
第二章管理制度改革
----
第一节计划管理制度
----
第二节组织人事制度
----
第三节财务管理制度
----
第四节台站管理制度
附录
--
一、文存
----
△一九七三年二月九日中共中央给四川省地震灾区的慰问电
----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公安厅关于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及其测量标志的通告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四川省地震监测系统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
△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四川省地震局关于我省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工作的几点规定
--
二、专题资料
----
△西昌地震碑林
----
△炉霍地震纪念碑亭
----
△1850~1985年四川地震震源机制
--
三、统计表
----
△1985年四川地震系统主要仪器设备一览
----
△1978~1985年四川省地震局人员分类及构成情况
----
△1978~1984年四川地震监测及科研计划执行情况
----
△1985年度四川地震工作及科研项目执行情况
----
△1970~1985年四川地震事业费拨款及支出情况
----
△1970~1985年四川地震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及交付使用财产情况
--
四、名表
----
△四川地震系统先进集体(单位)名单
----
△四川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名单
----
△1973~1985年中共四川省地震局党组(党委)历任书记、副书记名单
----
△1970~1985年四川省地震局历任局长(主任)、副局长(副主任)名单
----
△为编写《四川省志·地震志》提供资料的单位名单
----
△为编写《四川省志·地震志》提供资料的人员名单
----
△《四川省志·地震志》编辑人员名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