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镇志

新河镇志

格式:PDF
费用:41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本志是新河历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地方志,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如实记载新河镇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体例采用“以类相从,按类分述”的编写方式。述、记、志、传、图、表、录并用。首列概述、大事记,以综叙镇之大要;次以专志为主体,共设21卷、93章、314节;末卷从录不分章节,补专志记述之不足,拾遗存史。 三、贯彻“详今明古”原则,内容以中华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地方史实为重点,以抢救、保存地方史料为当务,记事力求

内容时限: -2010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纂委员会
图片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卷首 概述 大事记
-- 概述
-- 大事记
卷一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 服务区
---- 第一节 镇中服务区
---- 第二节 镇东服务区
---- 第三节 镇南服务区
---- 第四节 镇西服务区
---- 第五节 镇北服务区
---- 第六节 长屿服务区
---- 第七节 塘下服务区
卷二 自然环保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植被
---- 第五节 气候
---- 第六节 水文
---- 第七节 自然资源
-- 第二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灾害总况
---- 第二节 解放后台风记实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监管与治理
---- 第三节 生态镇建设
卷三 人口 土地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变动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结构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总况
---- 第二节 避孕节 育
---- 第三节 晚育优生
---- 第四节 机构与管理
-- 第三章 土地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东海围田
---- 第三节 地籍管理
卷四 政权 政治
-- 第一章 行政
---- 第一节 宋至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
---- 第三节 村居组织
---- 第四节 区、镇、乡长一览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基层选举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主席团
---- 第四节 代表活动与议案办理
---- 第五节 县市以上人大代表名录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组织概况
---- 第二节 视察调研
---- 第三节 政协委员名录
-- 第四章 协商民主
---- 第一节 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
---- 第二节 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 第三节 新河镇民主恳谈实录
卷五 党派 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地方组织与活动
----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市以上各级代表大会代表
---- 第四节 区、镇(乡)、人民公社历任领导
---- 第五节 纪检工作
---- 第六节 组织工作
---- 第七节 宣统工作
---- 第八节 老干部 信访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三青团及其他组织
-- 第三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商组织
---- 第二节 工会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五节 老年组织
---- 第六节 其他组织
-- 第四章 要事纪略
---- 第一节 政治运动
---- 第二节 重要决策
卷六 军事 司法
-- 第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兵役
-- 第二章 境区兵事
---- 第一节 抗倭
---- 第二节 抗日
---- 第三节 解放
---- 第四节 剿匪
-- 第三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节 社会治安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人民法庭
---- 第二节 司法所
---- 第三节 人民渊解
卷七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总体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编制与管理
---- 第二节 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新河街区
---- 第二节 新河街的街、路、巷
---- 第三节 长屿街区
---- 第四节 塘下街区
---- 第五节 其他历史老街
---- 第六节 城建管理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
---- 第二节 村村通公路
--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
---- 第一节 建成区住房建设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五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用地管理
---- 第三节 执法监察
卷八 基础设施
-- 第一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力机构
---- 第二节 变电与设施
---- 第三节 供电用电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陆路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运输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信息化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机构与沿革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防潮排涝
---- 第四节 河道治理
---- 第五节 防汛防旱
---- 第六节 金清排涝二期工程
卷九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与体制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 耕地改造
---- 第二节 建设标准农田
-- 第三章 粮食生产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播种面积与产量
---- 第三节 水稻种植
---- 第四节 杂粮作物
----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蔬菜
---- 第二节 瓜果
---- 第三节 茭白
---- 第四节 甘蔗
---- 第五节 其他作物
-- 第五章 禽畜养殖
---- 第一节 家禽
---- 第二节 家畜
---- 第三节 养殖场
-- 第六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机与服务
-- 第七章 林业 渔业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渔业
卷十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社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四节 二轻集体工业
---- 第五节 乡镇工业
-- 第二章 帽业
---- 第一节 手编帽
---- 第二节 机编帽
-- 第三章 羊毛衫
---- 第一节 行业概况
---- 第二节 羊毛衫企业选介
-- 第四章 机械 机电
---- 第一节 烟机 机械
---- 第二节 机电 水泵
-- 第五章 车业 车饰
---- 第一节 车业
---- 第二节 车饰
-- 第六章 其他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箱包 卫浴 密封件 新能源
---- 第二节 服装 鞋业 刺绣 针纺
---- 第三节 食品 酿造 饮料
---- 第四节 建筑 造船 印刷
---- 第五节 小手工业
-- 第七章 工业园区与规模企业
---- 第一节 工业园区
---- 第二节 规模企业与知名产品
卷十一 商贸服务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社
---- 第三节 合作商业
---- 第四节 私营商业
-- 第二章 贸易市场
---- 第一节 集市与商店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油征购
---- 第二节 粮油供应
---- 第三节 粮油储运
-- 第四章 生产资料
---- 第一节 农机具经销
---- 第二节 建材 燃料
---- 第三节 化肥 农药
-- 第五章 生活资料
---- 第一节 农副产品
---- 第二节 烟 糖 酒
---- 第三节 百货 日用
---- 第四节 五金 交电
-- 第六章 医药 保健品
---- 第一节 药店
---- 第二节 药品 保健品
-- 第七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其他服务业
-- 第八章 票证
---- 第一节 计划经济与物资供应
---- 第二节 粮油票证
---- 第三节 其他票证
-- 第九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外贸企业选介
卷十二 工商财经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支
---- 第三节 管理 监督
---- 第四节 债券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及其他税收
---- 第四节 税收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金融机构
---- 第三节 农村合作银行新河支行
---- 第四节 民间信用
-- 第四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市场管理
卷十三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旧制教育
---- 第一节 书院
---- 第二节 学塾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社会教育
---- 第一节 成人教育
---- 第二节 社会文化补习
-- 第四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经费投入
---- 第二节 校舍设施
---- 第三节 招生管理
-- 第五章 名校介绍
---- 第一节 百年名校——新河小学
---- 第二节 乡村名校——新河中学
-- 第六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普工作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技改与成果
卷十四 医疗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技术力量
---- 第三节 医疗与科研
---- 第四节 疾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监督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特色体育
---- 第四节 竞赛与成绩
卷十五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机构与场所
---- 第二节 农村文化俱乐部
---- 第三节 电影 戏剧
---- 第四节 文化活动
---- 第五节 文化经营与管理
-- 第二章 民间文艺
---- 第一节 民间文艺形式
---- 第二节 民间文学整理
-- 第三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类
---- 第二节 艺术类
-- 第四章 图书
---- 第一节 书店 藏书
---- 第二节 书目
-- 第五章 石文化
---- 第一节 采石文化
---- 第二节 石材应用
---- 第三节 石与艺术
---- 第四节 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文化遗产
---- 第一节 文物与收藏
---- 第二节 摩崖 碑刻 墓志
---- 第三节 古遗址 古建筑 墓宅
---- 第四节 院落
---- 第五节 文保单位一览
----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 第七章 文化传媒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报道 刊物
卷十六 民生 民政
-- 第一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支
----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第二章 保障与保险
---- 第一节 劳动保障
---- 第二节 社会保险
-- 第三章 公用服务
---- 第一节 水电气服务
---- 第二节 其他服务
-- 第四章 民政事务
---- 第一节 婚姻管理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移民、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五节 殡葬管理
---- 第六节 支宁 支农 支边
卷十七 风景旅游
-- 第一章 长屿硐天
---- 第一节 八仙岩景区
---- 第二节 双门硐景区
---- 第三节 崇国寺景区
---- 第四节 野山景区
-- 第二章 新河古城
---- 第一节 所城景区
---- 第二节 披云山景区
-- 第三章 旅游产业
---- 第一节 景区开发
---- 第二节 宣传与服务
---- 第三节 管理与机构
-- 第四章 莅山记事
---- 第一节 人物游踪
---- 第二节 影视拍摄
卷十八 社会
-- 第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言语音
---- 第二节 方言语法
---- 第三节 方言词汇
---- 第四节 俗语 谚语 歇后语
---- 第五节 其他特殊话语
-- 第二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源流
---- 第二节 姓氏分布
-- 第三章 宗族 家庭
---- 第一节 宗族
---- 第二节 家庭
-- 第四章 风俗
---- 第一节 婚嫁 喜庆
---- 第二节 丧葬 陋俗 迷信 禁忌
---- 第三节 岁时习俗
---- 第四节 新河“九月九”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祠祀
卷十九 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第二章 简介
-- 第三章 人物录(一)
---- 第一节 进士 举人
---- 第二节 明、清贡生
---- 第三节 宋至民国职官闻人
---- 第四节 在外知府、知县、县市长
---- 第五节 黄埔学生 在台人士
---- 第六节 共和国烈士
-- 第四章 人物录(二)
---- 第一节 党政干部
---- 第二节 军队干部
---- 第三节 教授、副教授
---- 第四节 博士、博士生导师
---- 第五节 高级职称技术专家
---- 第六节 社会知名人士
---- 第七节 中学高级教师
-- 第五章 荣誉录
---- 第一节 新河镇人民政府荣誉录
---- 第二节 先进模范荣誉录
---- 第三节 先进集体荣誉录
卷二十 艺文
-- 第一章 诗联选
---- 第一节 诗词
---- 第二节 楹联
-- 第二章 文选
---- 第一节 序跋
---- 第二节 记传
---- 第三节 奏 提要 说
---- 第四节 墓志 墓表
卷二十一 丛录
-- 一、杂记钩沉
---- 新河杂记
---- 黄岩场历史
---- 戴复古的生平
---- 朱熹与新河水利
---- 戚继光新河抗倭记
---- 新河街虞廷乱记实
---- 抗日英雄白增泉
---- 蒲华在温岭
---- 蒲华寄寓新河三官堂
---- 新河和平解放
---- 古新河是西汉回浦县县治
---- 东瓯国温岭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刍议(节 选)
-- 二、故事传说
-- 三、文献辑存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