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地区税务志(1840-1989)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记述史实,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统一,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本志记述的时间断限。上限一般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个别事项作了适当上溯。下限一律断迄1989年。三、本志记述的范围。限于1989年益阳地区所辖的南县、沅江市、益阳县,桃江、安化、益阳市六县市。其中南县的大通湖、北洲子、金盆三农场和沅江市的千山红、茶盘洲二农场的税收,从1984年起由地区设农垦税务分局征管,直属地区税务局,本志所列附表称“五大农场”。
内容时限:
1840-1989
目录
封面
益阳地区税务志
图片
--
益阳地区政区图
--
《益阳地区税务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
--
《益阳地区税务志》编写人员
--
益阳地区税务局局领导成员
--
益阳地区税务学会创始人
--
益阳地区税务局全体干部
--
益阳地区税务局办公楼
--
南县税务局办公楼及局领导成员
--
益阳地区税务局农垦分局办公楼及局领导成员
--
沅江市税务局办公楼及局领导成员
--
益阳县税务局办公楼及局领导成员
--
益阳市税务局领导成员
--
桃江县税务局办公楼及局领导成员
--
安化县税务局办公楼及局领导成员
《益阳地区税务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
《益阳地区税务志》编写人员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税务机构
--
第一节 清代末期的税务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税务机构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务机构
第二章 税务队伍建设
--
第一节 人员配备
--
第二节 人员培训
--
第三节 干部奖惩
第三章 税制演变
--
第一节 税制的调整与改革
--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
第四章 税种设置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盐税
--
第三节 厘金
--
第四节 产品税
----
一、矿税
----
二、烟酒税
----
三、货物统税
----
四、产销税
----
五、统税
----
六、货物税
----
七、商品流通税
----
八、工商统一税中就工农产品征税部分
----
九、工商税中就工农产品征税部分
----
十、产品税
--
第五节 增值税
--
第六节 营业税
----
一、牙税
----
二、当税
----
三、营业牌照税
----
四、营业税
--
第七节 牲畜交易税
--
第八节 集市交易税
--
第九节 所得税
----
一、民国时期的所得税
------
(一)营利事业所得税
------
(二)薪给报酬所得税
------
(三)证券存款利息所得税
------
(四)财产租赁及出卖所得税
------
(五)一时所得税
------
(六)综合所得税
------
(七)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所得税
------
(一)利息所得税
------
(二)集体企业所得税(包括工商所得税)
------
(三)个人所得税
------
(四)国营企业所得税
------
(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
(六)外国企业所得税
------
(七)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
(八)私营企业所得税
--
第十节 资源税
--
第十一节 城市房地产税
----
一、房产税
----
二、土地税
----
三、房地产税
--
第十二节 契税
--
第十三节 印花税
--
第十四节 遗产税
--
第十五节 屠宰税
--
第十六节 车船使用牌照税
--
第十七节 特种消费行为税、文化娱乐税
--
第十八节 特别消费税
--
第十九节 渔业税
--
第二十节 奖金税
----
一、国营企业奖金税
----
二、集体企业奖金税
----
三、事业单位奖金税
--
第二十一节 建筑税
--
第二十二节 调节税
----
一、国营企业调节税
----
二、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
三、个人收入调节税
----
四、私营企业投资者个人收入调节税
--
第二十三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
第二十四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第二十五节 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
第二十六节 杂捐杂税
第五章 税收征收管理
--
第一节 清代后期的捐税征管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赋税征管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税收征管
第六章 税收计划、会计、统计与票证管理
--
第一节 税收计划、会计、统计的任务
--
第二节 税收计划
--
第三节 税收会计
--
第四节 税务统计
--
第五节 税收票证
--
第六节 税务经费管理
--
第七节 税务人员服装管理
第七章 税务学会
--
第一节 税务学会章程
--
第二节 历届理事会的组成
--
第三节 学会活动
附录
--
一、行政区划的变更
--
二、清末至新中国益阳地区流通使用的币制及其折算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