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志
格式:PDF
费用:41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新源县志》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新源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资料性的有机统一。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目录
封面
新源县志
图片
--
新源县行政区划图
--
新源县地形图
--
2000年7月24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中)来新源县那拉提景区观光视察,伊犁州党委书记林天锡(右一)、伊犁州党委副书记张国梁(左二)、新源县委书记刘传新(左一)、县长波拉提别克·安尼瓦尔别克(右二)陪同
--
1991年9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王恩茂(左二)由伊犁地委书记王伯良(右一)、新源县委书记李磊(右二)陪同视察新源县野生果汁厂。
--
2000年7月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左二)、副书记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右二)来新源县,在考察了旅游业后,王乐泉书记欣然题词“绿源新貌”。
--
1995年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前左四)在新源县委书记董长明(前右一)、县长铁留别克·阿不都汗(前左三)的陪同下到新源糖厂调研。
--
1994年6月,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到新源糖厂考察。
--
2004年6月,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右二)在新源县委书记邓章武(右一)、县长努热木·斯玛依汗(前左二)的陪同下考察新源牧区。
--
2004年9月6日,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视察新源牧区。
--
2000年7月16日,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中)率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团一行来新源县观光考察。
--
1996年4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参观了新源县荣誉室后题词“发扬成绩,继续前进”。
--
2006年7月,新源县委书记肖健、县长努热木·斯玛依汗在新疆那拉提机场(新源县阔尔墩)首航仪式上。
--
1991年秋,新源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胡天舜为祝贺中共新源县委员会成立40周年题词。
--
亚麻
--
苗圃
--
小麦
--
油葵
--
收获麦茬
--
农田灌渠
--
跃进大渠
--
喷灌
--
花田
--
甜菜
--
大显
--
荷塘
--
待耕
--
伊犁马(公)
--
荷斯坦牛(母)
--
新疆细毛羊(公)
--
新疆褐牛(公)
--
机械剪羊毛
--
规模养羊
--
收割青贮饲料
--
羊毛打包
--
草原化学灭虫
--
动物检疫消毒站
--
伊犁马群
--
伊犁鹅群
--
转场
--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
--
牧民定居后的住房外貌
--
伊犁白猪
--
新源牦牛
--
牧民定居点暖棚
--
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王恩茂为新源县针织厂题词。
--
伊犁钢铁厂炼铁车间
--
新源糖厂中心控制室
--
新源糖厂离心机
--
新源糖厂
--
新源糖厂包装车间
--
新源糖厂化验室
--
袋装白砂糖
--
新源县毛纺织厂毛条车间(部分)
--
新源县针织厂缝盘车间
--
新源县乳品厂生产车间
--
新源县水泥厂一角
--
新疆天鑫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奠基仪式
--
新源亚麻厂亚麻原茎正在堆垛
--
1994年,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为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酒厂题词“取草原甘泉,酿新疆美酒”。
--
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酒厂高科技化验室
--
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酒厂产品
--
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酒厂包装车间一角
--
新源县乡镇企业产品——全蝎酒
--
新源县巩乃斯酒厂检验车间
--
新源县部分矿石
--
新源“康尤美”大豆有限责任公司产品一豆粕
--
新源“康尤美”大豆有限责任公司一角
--
新源“康尤美”大豆有限责任公司产品一豆油
--
1991年9月,原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张希钦为新源县针织厂题词。
--
新源县自来水厂平流反应沉淀池
--
新疆那拉提飞机场候机楼(新源县阔尔墩)
--
喀拉布拉特克斯河大桥
--
新源县客运中心
--
218国道新源县路段
--
飞机场
--
新源县邮政办公楼
--
新源县电信大楼
--
邮政礼仪鲜花
--
电信机房
--
新源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楼
--
新源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新源县人民广场远眺
--
新源县城雕塑“三河颂”
--
新源县城青年街
--
新源县邮政大楼
--
新源县人民法院
--
新源县唐加勒克·焦勒德纪念馆
--
新源县第六中学校园雕塑
--
新源县人民广场文化柱
--
新源县城南公园正门
--
新源县人民广场“希望之门”
--
新源县城幸福花园住宅区
--
新源县城幸福花园住宅区正门
--
新源县城花苑小区住宅楼
--
为加强零散税征管,县税务部门进行流动稽查,
--
街头税法宣传
--
工商、质监工作人员在商店检查商品
--
新源县少年税校成立大会
--
销毁伪劣商品
--
新源县部分农牧产品商标
--
驻县部队为牧区灾民搬家
--
驻县部队为牧区灾民送来救灾物资
--
人民警察装备出勤
--
驻县部队医疗队在牧区巡诊
--
新源县消防大队
--
武装军训
--
新源县女子民兵连
--
新源县档案馆
--
新源县影剧院
--
新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
2004年9月6日,“阳光·伊犁·那拉提”大型文艺晚会在县人民广场举行.
--
2004年,县直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千人演唱会.
--
新源县广播电视采编室
--
健美操比赛
--
新源县第十四届民间艺术节
--
老年秧歌队
--
太平鼓舞
--
大型团体操表演
--
民族团结文艺晚会
--
县城“人的”
--
社火—耍狮
--
社火—大头娃娃
--
社火—舞龙
--
新源县第一中学
--
电脑教学
--
假期少儿音乐班
--
新源县中心小学教学楼
--
新源县第二中学(北校园)
--
新源县第六中学教学楼
--
新源县阿勒马勒乡第二中学正门
--
精心手术
--
新源县妇幼保健站
--
病情诊断
--
新源县中医院电脑红外乳腺诊断
--
牧区巡诊
--
新源县人民医院门诊楼
--
奔驰在千里草原
--
广播体操比赛
--
离退休干部国标舞表演赛
--
元旦环城赛跑
--
晨练
--
拔河
--
县体校学生在进行摔跤比赛
--
离退休干部在活动中心
--
职工篮球赛
--
姑娘追
--
荣誉附图
--
雪鸡
--
白头雕
--
丹顶鹤
--
雪豹
--
红狐
--
喀木斯特湿地
--
塔什帕尔风光
--
天山红花(春)
--
巩乃斯河霞光
--
玉树琼枝
--
欢腾的夏牧场
--
牧场秋色
--
那拉提草原(夏)
--
野果林
--
乔石为那拉提草原题词
--
度假村
--
新源县那拉提旅游度假村远眺
--
草原部落(一)
--
草原部落(二)
--
游客在那拉提景区骑骆驼
--
烤全羊
--
新源县那拉提旅游度假村剪彩开业
--
阿勒马勒金色池塘
--
“伊犁之夏”旅游节 在那拉提景区举行
--
那拉提景区滑翔伞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十三届阿肯弹唱会在新源县阿克乌赞夏牧场举行
--
巩乃斯草原上的石人
--
著名诗人唐加勒克·焦勒德陵园
--
阿肯弹唱
--
歌唱幸福生活
--
赛马
--
嫁新娘
--
哈萨克族身着传统服饰在新疆那拉提飞机场奠基仪式上
--
刺绣
--
伊犁州《新源县志》稿评审会全体人员合影
--
《新源县志》部分编纂人员在那拉提景区合影
--
新源县委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
2005年7月,《新源县志》编纂人员在县委办公楼前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位置面积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三节 境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基层行政区划
----
第二节 行政区划界线
--
第四章 乡、镇、场概况
----
第一节 新源镇
----
第二节 则克台镇
----
第三节 阿热勒托别镇
----
第四节 塔勒德镇
----
第五节 那拉提镇
----
第六节 肖尔布拉克镇
----
第七节 别斯托别乡
----
第八节 喀拉布拉乡
----
第九节 阿勒马勒乡
----
第十节 坎苏乡
----
第十一节 吐尔根乡
----
第十二节 吐尔根农场
----
第十三节 野果林改良场
----
第十四节 前进牧场
----
第十五节 高潮牧场
----
第十六节 新源马场
----
第十七节 良种繁育场
--
第五章 驻县企事业单位
----
第一节 七十一团
----
第二节 七十二团
----
第三节 巩乃斯种羊场
----
第四节 新源林场
----
第五节 新源监狱
----
第六节 伊犁钢铁厂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地质演变
----
第三节 地层
--
第二章 地形地貌
----
第一节 山地
----
第二节 丘陵
----
第三节 平原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日照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速 风向
----
第五节 逆温层(带)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质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分布
----
第三节 土壤肥力
----
第四节 土壤普查
--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和矿藏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野生动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雪灾
----
第二节 冻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水灾
----
第六节 地震
----
第七节 其他自然灾害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
----
第一节 机械增长
----
第二节 自然增长
--
第二章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密度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民族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四章 人口普查
----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
第二节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
第三节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
第四节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
第五节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政策措施
--
第六章 农牧民生活
----
第一节 牧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
第三节 职工生活
第四编 民族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哈萨克族
----
第二节 汉族
----
第三节 维吾尔族
----
第四节 回族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三章 民族事务 宗教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事务
----
第三节 宗教管理
第五编 牧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牧业状况
----
第二节 民主改革与牧区合作化
----
第三节 牧业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牧业资源
----
第一节 草地资源
----
第二节 饲料
--
第三章 畜禽品种
----
第一节 地方品种
----
第二节 引进品种
----
第三节 培育品种
--
第四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防治
----
第二节 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
第三节 畜禽常见病
----
第四节 兽医兽药
--
第五章 草原管理
----
第一节 草原保护
----
第二节 草原建设
--
第六章 牧业生产
----
第一节 牧业区划
----
第二节 畜群结构
----
第三节 牲畜数量
----
第四节 畜产品
--
第七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第六编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民主改革
----
第二节 互助合作和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生产条件
----
第二节 农业分区
----
第三节 结构调整
----
第四节 作物种类
----
第五节 面积产量
--
第三章 土地开发
----
第一节 垦殖
----
第二节 河滩地开发
----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
--
第四章 农业技术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良种繁育
----
第三节 栽培方法
----
第四节 作物保护
--
第五章 园艺
----
第一节 果蔬种类
----
第二节 栽培技术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园艺管理
--
第六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效益
第七编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山区天然林
----
第二节 河谷次生林
----
第三节 平原人工林
----
第四节 树种与分布
--
第二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平原造林
----
第三节 山区造林
--
第三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采伐管理
----
第三节 木材加工
----
第四节 森林防火
----
第五节 病虫害、鼠害防治
----
第六节 林木管护
----
第七节 森林普查
----
第八节 经营效益
第八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灌区
----
第一节 灌区类型及分布
----
第二节 灌区建设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排水工程
----
第三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三章 防洪抗旱
----
第一节 防洪
----
第二节 抗旱
--
第四章 渔业
----
第一节 养殖水面概况
----
第二节 渔业生产
----
第三节 渔场简介
--
第五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灌溉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
第九编 农牧机械
--
第一章 农牧机具
----
第一节 人力、畜力农具
----
第二节 动力机械
----
第三节 作业机械
--
第二章 农机作业
----
第一节 农机队伍
----
第二节 经营体制
----
第三节 作业水平
--
第三章 农机监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证与审核
----
第三节 安伞监理
--
第四章 农机修造
----
第一节 修理网点
----
第二节 保养与维修
----
第三节 新工艺推广
----
第四节 主要修造厂
--
第五章 农机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效益
第十编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个体企业
----
第二节 集体企业
----
第三节 国营企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电力工业
----
第二节 采矿业
----
第三节 建材业
----
第四节 食品工业
----
第五节 烟业
----
第六节 纺织业
----
第七节 制糖业
----
第八节 畜产品加工业
----
第九节 服装业
----
第十节 铁木制品业
--
第三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体制改革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工业产值
----
第四节 产品产量
第十一编 酿酒业
--
第一章 酿酒概况及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酿酒企业
--
第二章 酿酒资源
----
第一节 原料
----
第二节 水质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地形与土质
--
第三章 酿酒工艺
----
第一节 原料标准
----
第二节 制曲
----
第三节 发酵
----
第四节 蒸酿
----
第五节 贮存勾兑包装检验
--
第四章 生产效益
----
第一节 产品产量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三节 名优产品
第十二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企业体制
----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队)办企业
----
第三节 个体企业
--
第二章 行业分类
----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
----
第二节 商业企业
----
第三节 服务业
----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艺加工业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形式
----
第三节 经营效益
第十三编 交通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二章 桥梁
----
第一节 大桥
----
第二节 其他桥梁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运输工具
----
第二节 客货运输
----
第三节 运输企业
--
第四章 公路养护
----
第一节 养护机构
----
第二节 养护作业
----
第三节 养路费征稽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业务管理机构
第十四编 邮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分拣封发
----
第四节 城乡投递
----
第五节 邮政设备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信业务
----
第二节 网络与设备
----
第三节 电源设备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第十五编 商业
--
第一章 机构网点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商业机构
--
第二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集体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四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百货商品购销
----
第二节 糖烟酒购销
----
第三节 五交化、家电购销
----
第四节 畜产品购销
----
第五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六节 土特产品购销
----
第七节 日用杂品购销
----
第八节 废旧物资购销
----
第九节 燃油购销
第十六编 粮油
--
第一章 粮油征购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油脂征购
--
第二章 粮油销售
----
第一节 口粮销售
----
第二节 议价粮油
----
第三节 粮油市场
--
第三章 粮油及副产品加工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食品加工
----
第三节 饲料加工
--
第四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粮油储藏
----
第二节 粮油调运
--
第五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粮油供应证管理
----
第四节 粮食票证管理
----
第五节 粮油议价管理
----
第六节 粮储管理
第十七编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点
--
第二章 旅游管理
----
第一节 旅游机构
----
第二节 旅游线路
----
第三节 服务设施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十八编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乡规划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乡(镇)村建设
----
第四节 建筑管理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环境治理
----
第四节 环境控制
----
第五节 生态保护
----
第六节 生态工程建设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第十九编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税种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储蓄与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金融管理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保险业务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二十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编制与执行
----
第四节 基础建设的计划与管理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统计制度
----
第三节 统计服务
----
第四节 统计分析与监督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市场物价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第四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市场
----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七节 执法检查
----
第八节 工商群众团体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
--
第七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土地权属管理
----
第三节 土地规划与利用
----
第四节 土地监察与纠纷处理
第二十一编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新源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政法工作
----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贫下中农(牧)协会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七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
第三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建立民主政权
----
第二节 抗美援朝
----
第三节 减租反霸
----
第四节 “三反”、“五反”运动
----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六节 “肃反”“审干”
----
第七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
第八节 “大跃进”
----
第九节 “反右倾”运动
----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
----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
第十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十四节 “揭、批、查”运动
----
第十五节 平反冤假错案
----
第十六节 体制改革
第二十二编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普选
----
第二节 新源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新源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新源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巩乃斯牧区千户长制
----
第二节 设治局
----
第三节 新源县政府
----
第四节 新源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源县委员会
----
第二节 历届政协新源县委员会议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第二十三编 民政
--
第一章 救济扶贫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贫困户救济
----
第三节 城镇救济
----
第四节 农村扶贫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军队离、退休人员安置
----
第二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
----
第三节 自流人员收遣安置
----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
----
第五节 其他安置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农牧区五保户供养
----
第二节 城镇福利事业
--
第四章 婚葬与社会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管理
----
第三节 社团登记
--
第五章 地名
----
第一节 地名普查
----
第二节 地名更名
----
第三节 主要地名
--
第六章 民政机构
----
第一节 新源县民政局
----
第二节 乡镇民政机构
第二十四编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干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干部录用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干部状况
----
第五节 人事管理
--
第二章 工人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人状况
----
第三节 工人录用
----
第四节 工人培训
----
第五节 工人调配使用
--
第三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第二节 调资升级
----
第三节 津贴补贴
--
第四章 劳动保护与福利
----
第一节 劳动安全与保护
----
第二节 劳动保险
----
第三节 劳动福利
--
第五章 编制
----
第一节 编制机构
----
第二节 编制工作
第二十五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政管理
----
第四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五节 刑侦破案
----
第六节 外事管理
----
第七节 专项斗争与“严打”
----
第八节 预审、监所管理
----
第九节 交通安全
----
第十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审判、行政审判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审判监督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律师
----
第五节 人民调解
第二十六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武装警察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旧中国兵役
----
第二节 新中国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政治教育
----
第四节 民兵训练
----
第五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剿匪平乱
----
第一节 剿匪
----
第二节 平乱
第二十七编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普通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
----
第三节 教职工队伍
----
第四节 教育管理
----
第五节 教育经费
----
第六节 教育设施
----
第七节 勤工俭学
----
第八节 重点学校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普及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八编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事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文艺演出
----
第五节 电影
----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七节 图书发行
----
第八节 文物
--
第二章 档案史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史志工作
--
第三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广播事业
----
第三节 电视事业
----
第四节 广播电视管理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比赛
----
第五节 体育管理
第二十九编 卫生
--
第一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
----
第二节 卫生宣传与科普
----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与计划免疫
----
第四节 地方病及其防治
----
第五节 学术活动
--
第二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妇幼保健业务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业务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第四节 医疗科学研究
--
第四章 药材管理
----
第一节 药政
----
第二节 中草药普查
----
第三节 药材
--
第五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三十编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三模”县建设
----
第一节 民族团结
----
第二节 军民团结
----
第三节 兵地团结
--
第二章 “三创建”活动
----
第一节 创建文明县
----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单位
----
第三节 创建文明户
----
第四节 文明礼貌月
--
第三章 争先创优活动
----
第一节 “三优一学”活动
----
第二节 青年文明号
----
第三节 “三八”红旗手与巾帼建功
--
第四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见义勇为
----
第二节 助人为乐
----
第三节 拾金不昧
----
第四节 移风易俗
--
第五章 机构
第三十一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马合苏提·铁勒吾斯
----
唐加勒克·焦勒德
----
阿西姆·东什
----
马那甫·阿合买提江
----
崔文进
----
江格力西·博克巴衣
----
波拉提·沙坡尔哈里
----
胡天舜
----
许寿山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新源县获困家级“先进个人”称号人物
----
第二节 新源县获自治区级“先进个人”称号人物
----
第三节 新源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附录
--
一、2001~2005年新源县大事记
--
二、2001~2005年新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三、2001~2005年新源县重大工程建设
--
四、新源县行政区划资料
--
五、2001~2007年新源县四套班子领导人名表
《新源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
《新源县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