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民政志(1322-2007)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宾川县民政志》是一部记载宾川县民政工作的志书。
二、本志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宾川民政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内容时限:
1322-2007
目录
封面
宾川县民政志(1322-2007)
《宾川县民政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序
凡例
卷首题诗
概述
图片
--
为民、求实、清廉、高效的宾川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竭诚为您服务
--
2005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宾川彩凤华侨农场考察救灾、扶贫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
2002年8月李汉伯(左三)副省长考察我县民政工作
--
原省民政厅厅长高祖兴(左三)指导我县抗震救灾工作
--
省民政厅副厅长褚正武(中)到我县走访慰问困难户
--
宾川县民政局局长袁继毕
--
团结务实的局领导班子
--
2002年,李汉伯副省长在宾川县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接受记者彩访
--
云南电视台记者到宾川县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采访工作人员
--
原省民政厅副厅长段丽元(右一)看望慰问"10. 27”地震灾民
--
原省民政厅副厅长唐尚林(右一)为我县婚姻登记集中办理的新人颁证
--
原省民政厅副厅长唐尚林(中)检查指导殡仪馆建设
--
大理州民政局长杨泽兵(右二)在宾川县民政局长袁继毕(左一)陪同下慰问"12. 26”地震受灾户
--
2008年春节,宾川县委书记陈继谷(右二)、县长朱建斌(右一)慰问受灾户
--
2008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
县委、政府领导到山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
县委、政府领导看望慰问鸡足山镇大坝子搬迁户
--
宾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解明洲(右二)看望慰问平川火灾受灾户
--
县委书记陈继谷亲自为困难户发放救济粮
--
县委书记陈继谷等领导深入特困农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
分管民政工作的解明洲副县长为困难学生发放捐赠食品
--
袁继毕局长慰问山区特困群众
--
宾川县民政局干部职工顶风冒深入杨柳村访贫问苦
--
袁继毕局长雪中送温暖
--
宾川县民政局开展爱心助学捐赠活动
--
宾川县委、政府五班子领导参加“献爱心,送温暖”捐赠活动
--
高光琼副局长发放捐赠食品
--
民政局领导检查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设情况
--
2007年9月11日,民政局领导开展中秋慰问
--
民政局领导为残疾人发放捐赠轮椅
--
大理州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施映喜现场指导“明天计划”工作
--
认真筛查,确保手术顺利成功
--
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工作是一项改变残疾孤儿一生命运的福利事业,是通过手术医治,使康复的孤残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有美好的明天,由国家民政部组织实施,为部分孤残儿童实施的免费手术。
--
宾川县殡仪馆综合楼
--
宾川县殡仪馆骨灰寄存塔
--
宾川县公益性公墓
--
“7. 21”地震中被震塌的大门
--
“7.21”地震中被震塌的民房
--
民兵、预备役官兵积极参与“12. 26”抗震救灾工作
--
团结、务实的宾川县民政局领导班子
--
(宾川县民政志)编撰委员会全体成员
--
开拓、进取、年轻的宾川县民政局股所干部
--
硕果
--
宾川县
目录
第一部分
--
大事记
--
第一章 民政建制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机构变更及职能
----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制沿革
----
第三节 各时期区划调整(分为三个阶段叙述)
--
第三章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基层政权
----
第二节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的基层政权
------
一 建立人民政权
------
二 民族乡、高级社
------
三 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
------
四 体制改革(政社分开)
--
第四章 优抚
----
第一节 优待
------
一 群众优待
------
二 国家优待
----
第二节 拥军活动
------
一 慰问
------
二 迎军、送军
------
三 支前
------
四 荣誉待遇
------
五 拥军优属先代会
----
第三节 抚恤
------
一 残废人员抚恤
------
二 牺牲、病故人员抚恤
------
三 家属应享受抚恤成员顺序
----
第四节 褒扬
------
一 革命烈士英名录
--------
赵醒吾
------
二 烈士陵园
--
第五章 接收、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军队退休干部
----
第三节 地方退休干部
----
第四节 移民安置
--
第六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瘟疫
------
一 鼠疫
------
二 霍乱
----
第二节 震灾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火灾
----
第五节 匪患
----
第六节 社会救济
------
一 寒衣救济
------
二 临时救济
------
三 定期定量补助
--
第七章 双扶
----
一 扶贫
----
二 扶优
----
三 双扶经济实体
--
第八章 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一节 “中国贫儿教养院云南省第一分院”的创建
----
第二节 五保户的供养
------
一 分散供养
------
二 集中供养
----
第三节 盲人、聋哑人、协会
----
第四节 收治麻疯病员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九章 社会习俗
----
第一节 婚姻制度
----
第二节 婚姻习俗
----
第三节 建立婚姻登记制度
----
第四节 婚姻习俗改革
----
第五节 殡葬习俗
----
第六节 殡葬习俗改革
--
第十章 来信来访
第二部分
--
大事记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一 党支部建设
------
二 工会建设
------
三 妇女工作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四节 车辆购买
--
第二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一 旱灾
------
二 火灾
------
三 泥石流、洪涝灾害救济
------
四 雪灾
------
五 地震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一 寒衣救济
------
二 临时救济
------
三 五保定期定量补助
------
四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五 农村特困医疗救助
------
六 收容遣送
--
第三章 退伍安置拥军优属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
----
第二节 优待
----
第三节 军人抚恤
----
第四节 军休管理
----
第五节 拥军
------
一 慰问
------
二 “爱心献功臣”活动
----
第六节 烈士陵园建设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
第二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三节 “明天计划”
----
第四节 “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
----
第五节 慈善事业
--
第五章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收养登记
----
第三节 殡葬改革
--
第六章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一节 六十年代精减退职人员、老乡干部定补
----
第二节 村委会建设
----
第三节 社区建设
--
第七章 地名区划
--
第八章 民间组织管理
--
第九章 老龄工作
--
第十章 残疾人工作
----
第一节 残疾人救助和军残优抚
----
第二节 残疾人康复和教育
----
第三节 办证和优免政策
----
第四节 助残日
----
第五节 福利企业
--
附录
----
人物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民政局长
----
先进模范人物
----
宾川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
宾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宾川县自然灾害救助专项应急预案的通知》
------
宾川县自然灾害救助专项应急预案
--------
一 总则
--------
二 灾情报告和等级划分
--------
三 救灾应急
--------
四 应急机构和各部门职责
--------
五 经费和物资
--------
六 宣传报道
--------
七 奖惩
--------
八 附则
----
宾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宾川县殡葬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
宾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宾川县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宾川县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救助范围和对象
--------
第三章 救助标准
--------
第四章 申请、审批程序
--------
第五章 医疗救助服务
--------
第六章 资金的筹集
----
宾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的实施意见》
----
宾川县民政局规章制度
------
一 学习制度
------
二 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
三 勤政廉政制度
------
四 工作制度
------
五 计算机、电话管理制度
------
六 值日值班制度
------
七 执法人员学习法律和考核制度
------
八 民政事业费使用管理制度
------
九 民政执法承诺制度
------
十 信访、举报和申诉、控告办理制度
------
十一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
十二 考核评比、奖惩制度
------
十三 财务管理制度
------
十四 请销假制度
------
十五 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