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市土地志

藁城市土地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秉 笔直书,力求达到政治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二、本志记述范围以藁城辖区为限,详今略古,全面反映藁城市土地事 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着重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尤其是土地管理局 成立后的藁城市土地管理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果。 三、本志上限根据资料尽量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一般断于1995年,部 分事件适当下延,以求其全貌。 四、本志体例:横排竖写,分类记述,述、记、志、传、图、表、录诸 体并用,以志为主。 五、本志采用章、节、目结构,事以类属,横排门类。首设概述,总摄 全志,次为大事记,主体设14章42节。后殿以附录,选编并收录藁城市 (县)土地管理重要文献。 六、本志采用语体文,文字力求规范、简洁、严谨、朴实。 七、志中纪年采用传统纪年与公元纪年两种方法。清及清以前的书朝代 年号,括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用民国纪年,亦括注公元纪年。如清道光五 年(1825年)、民国30年(194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 年。文中的50、60、70年代均为20世纪内的年代。 八、政区及机构名称,均用当时称谓。名称过长,在志书中首次出现时 书以全称,括注简称,其后用简称。文中所称“解放后”、系指1945年10月 7日藁城县解放之后,“建国前(后)”“新中国成立前(后)”系指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 九、各项数据,一般采用藁城县(市)统计局统计数字和土地管理局掌 握的数字。上述两局没有的采用有关部门的数字。 十、本志资料主要来源于藁城市档案馆及土地管理局档案,部分历史资 料来源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档案馆、国家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有关大专 院校档案馆、图书馆或新编《藁城县志》,有的出自旧志、书著、报刊、文件 及口碑资料,经考证鉴别后使用。一般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1995

出版时间: 2000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藁城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境域位置
-- 第二节 土地资源构成
-- 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
-- 第四节 土地资源分布
第二章 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第三章 土地使用制
-- 第一节 私有土地使用制
-- 第二节 集体土地使用制
-- 第三节 国有土地使用制
第四章 地价和税费
--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价格
--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价格
-- 第三节 土地税费
第五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调查
-- 第二节 土地登记
-- 第三节 土地统计
-- 第四节 土地分等定级
第六章 土地规划
-- 第一节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 第二节 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第三节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七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二节 乡镇企业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
第八章 土地开发与复垦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第二节 土地复垦
第九章 土地保护
-- 第一节 基本农田用地保护
-- 第二节 文物用地保护
第十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土地监察内容
-- 第二节 监察队伍与活动
-- 第三节 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
-- 第四节 土地纠纷调处
-- 第五节 土地政策法规
第十一章 科技与宣传教育
-- 第一节 土地科技
-- 第二节 土地协会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第十二章 土地档案
-- 第一节 档案管理
-- 第二节 档案来源
-- 第三节 档案利用
第十三章 土地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管理机构
第十四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第二节 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 第三节 先进个人名表
附录
索引
藁城市土地志评审人员名表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