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生态文化史纲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序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
期的河南,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水草肥美,鸟兽群集,在中华民族五千多
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先祖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原文化。历史上
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对生态的破坏,生存环境恶化,河南的辉
煌也曾失去光彩。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编委会
序
目录
绪论
--
一、生态文化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
二、生态文化的历史传统
--
三、生态文化的当代价值
上篇 生态环境演变
--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生态环境
----
第一节 森林植被的变迁
----
第二节 野生动物的变迁
----
第三节 水文的变迁
----
第四节 气候的变化
----
第五节 灾害
----
第六节 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
第七节 人地关系
--
第二章 汉魏时期的生态环境
----
第一节 森林植被的变迁
----
第二节 野生动物的变迁
----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
第四节 气候的变化
----
第五节 灾害
----
第六节 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
第三章 唐宋时期的生态环境
----
第一节 森林植被的变迁
----
第二节 野生动物的变迁
----
第三节 水文的变迁
----
第四节 气候的变化
----
第五节 灾害与预防
----
第六节 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
第七节 人地关系
--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的生态环境
----
第一节 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变迁
----
第二节 水文的变迁
----
第三节 气候的变化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
第六节 人地关系
下篇 生态文化大观
--
第五章 生态哲学
----
第一节 中原古代生态哲学的思想源头:《周易》
----
第二节 万物同源的宇宙生成论
----
第三节 人事与天道的关系论
----
第四节 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观
----
第五节 和谐共生的生态社会理想
--
第六章 生态伦理
----
第一节 《周易》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
第二节 节俭节用的消费观
----
第三节 尊生贵生的生命关怀
----
第四节 取之以时、用之有节的生态平衡思想
----
第五节 万物不伤的生态保护意识
--
第七章 生态宗教
----
第一节 道教中的生态意蕴
----
第二节 中原佛教中的生态光辉
----
第三节 中原伊斯兰教的生态智慧
--
第八章 生态文艺
----
第一节 古代中原文艺中的自然要素
----
第二节 神话的生态意象
----
第三节 中原民间传说的生态伦理思想解构
----
第四节 自然山水诗的生态情结
----
第五节 中原山水花鸟画的自然图像
----
第六节 古代文论的生态意识
--
第九章 生态美学
----
第一节 中原生态美学的萌芽
----
第二节 中原古典美学里生态意识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
----
第四节 《庄子》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
第五节 《周易》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
第六节 《吕氏春秋》中的美在“中和”思想
----
第七节 钟嵘的“自然”美学思想
--
第十章 生态习俗
----
第一节 中原生产习俗与生态理念
----
第二节 中原生态生活习俗
----
第三节 有关自然生态周期的岁时节令民俗
----
第四节 中原生态信仰习俗
----
第五节 中原农谚与生态习俗
--
第十一章 生态科技
----
第一节 古代河南生态科技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古代河南生态科技的发展轨迹及其主要特征
----
第三节 古代河南生态科技的亮点及其主要内容
----
第四节 古代河南生态科技的衰落及其主要原因
--
第十二章 生态安全
----
第一节 古代河南生态保护机构与典章制度沿革
----
第二节 古代河南生态保护思想意识及其传承
----
第三节 古代河南生态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
第四节 古代河南生态环境保护举措
--
第十三章 生态教育
----
第一节 古代河南生态教育历史变迁及其时代特征
----
第二节 古代河南生态教育的智慧及其理论
----
第三节 古代河南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