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县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宜城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工作等。
内容时限:
1840-1985
目录
封面
序言
凡例
图片
--
李官喜题词
--
王家康题词
--
黄保发题词
--
领导题词
--
图为授给宜城县的奖牌
--
在大会上,宜城县县长王家康代表全国100个先进县作了发言,内容摘要
--
国家教委及省人民政府授予宜城县的奖牌、锦旗和合格证书
--
一九八七年全省基础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宜城县召开。会议期间,原副省长梁淑芬(女)视察并指导了宜城的教育工作
--
一九八六年国家教委汤处长(女)来宜城参观指导工作
--
一九八五年首届教师节,宜城县委、县政府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图为大会会场
--
副县长兼教委主任王光祖致开幕词
--
县委副书记肖祖文给先进工作者发奖
--
县长王家康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会祝贺
--
宜城县教育委员会办公大楼
--
柳树藩等教育领导同志在研究工作
--
宜城县第一中学于1941年创立。上图右下角为首任校长黄开茂
--
宜城县第二中学于一九五六年诞生。左图为新建的教学大楼
--
(王卜)河中学一九八四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
--
襄樊市首批办好的重点初中之一——宜城县城关中学。左图为新建的教学大楼
--
宜城县幼儿园全景
--
宜城县城关南街小学创办于一九○五年。解放后一直为县办重点,对教学改革曾起过示范推动作用。图为校园一角
--
宜城中等师范学校党总支多次被县委评为先进单位
--
宜城县供销职工学校
--
宜城县职业高中
--
从一九八三年十月开始,宜城县先后建立了16个初中理化实验中心,190个小学自然常识实验室
--
城关中学实验员在精心管理仪器
--
龙头中学实验室
--
县一中语音室
--
南街小学实验室
--
一九八五年,宜城县实现了“一无两有”。矮小,破烂的校舍全部拆除,有的转点重建。目前中小学校舍,楼房耸立,绿树成荫
--
龙头中学校园
--
雷河镇廖河村小学教学楼
--
转点重建的窑湾小学
--
(王卜)河中学的绿荫课堂
--
学生都用上了标准课桌凳
--
为了普及小学教育,山区讴乐乡办起了寄宿制小学。图为学生寝室
--
山村小学的学生在做课间操
--
图为新街乡自忠小学的学生在张自忠烈士墓碑前举行凭吊活动
--
县一中化学教师吴梅峰一九八四年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图为荣誉证书和奖章
--
县领导在视察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左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保发,中为县长王家康
--
右图为朱市地毯厂
--
左图为马集中学学生在校办农场听教师讲授柑桔栽培技术
--
宜城县城关中学的竞走训练及奖状、奖旗
目录
第一编概述
--
清末废科举后新学堂分布图
--
民国卅二年宜城教育基本情况示意图
--
宜城重点中小学分布图
第二编清末时期的教育(1840-1911)
--
第一章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科举时期的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废科举后的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章教育宗旨的贯彻实施
----
第一节科举时期教育宗旨的贯彻实施
----
第二节废科举后教育宗旨的贯彻实施
--
第三章各类学校
----
第一节科举时期的各类学校
----
第二节废科举后的各类学校
--
第四章学制及课程设置
----
第一节科举时期的学制及课程设置
----
第二节废科举后的学制及课程设置
--
第五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第一节科举时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第二节废科举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第六章人才培养
----
第一节科举时期所培养的人才
----
第二节废科举后培养的人才
--
第七章教师
--
第八章教育经费
----
第一节科举时期的教育经费
----
第二节废科举后的教育经费
--
圣庙图
--
宜城官立师范学堂高等小学堂建造图
--
宜城县唐明清进士人名录
第三编民国时期的教育(1911——1949)
--
第一章教育行政机构
----
附1历任教育行政长官一览表
----
附2视县视学员、督学、科员表
----
附3湖北省各县教育局督学视察规则
--
第二章教育宗旨及其贯彻实施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一、县立完小
------
二、初级小学
--------
附1县立初小设置基本情况表
--------
附2区立初小设置基本情况表
--------
附3私立初级小学设置情况表
------
三、改良私塾
--------
附1集训塾师情况表
--------
附2改良私塾与旧式私塾情况比较表
------
四、义务教育
--------
附1 1973年短期、简易及民众小学设置简表
--------
附2省立短期小学设置情况表
------
五、国民教育
--------
附1宜城县三十年度国民教育报告表
--------
附2自忠县乡中心国民学校设置情况表
----
第二节学制、课程
------
短期、简易及民众小学学制学时表
------
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课时表
------
小学课程及每周课时表(修正)
------
简易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数表
------
短期小学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数表
------
附:编制小学课时表注意要点
----
第三节教学革新
----
第四节学校管理
------
一、教导工作
------
二、训育工作
--------
附:中国童子军几项规定
----
第五节教会小学
----
第六节反帝爱国斗争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宜城县立初级中学(附简师)
------
附:宜城县立初中简师历年学生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学制、课程
------
初级中学课时计划表
------
简师开设课程24门,如表
----
第三节学校管理
------
宜城县立初级中学历任校长简介
------
一、教学
------
二、考核
------
三、训育
------
四、师生的正义斗争
--
第五章苏区教育
----
小引
------
1930-1932年宜城县苏区教育形势示意图
----
第一节教育行政
----
第二节地方干部训练班
------
一、培训概况
------
二、培训方法
------
三、学员去向
----
第三节列宁小学
------
一、分布与特点
--------
附:列宁小学基本情况表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育活动
------
四、教学经验
----
第四节儿童团
------
一、组织装备
------
二、学习和工作
------
三、革命火种
----
第五节社会教育
------
一、组织全民受教育
------
二、识字班
------
三、新戏团
--
第六章教员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附:教员发展简况表
----
第二节检定、训练
------
中小学教员学历简况表
----
第三节任用、管理
----
第四节工资待遇
------
附:中小学教员工薪与当时物价对照表
--
第七章经费、校舍
----
第一节经费
------
一、经费来源
--------
附:1941-1943年筹集国民教育经费情况表
------
二、经费支出
--------
(一)各类教育的经费支出
--------
(二)小学人员编制及其经费预算
--------
(三)学生公费待遇
----
第二节校舍
------
附:民国时期宜城籍留学生、大学生人名录
第四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1949——1985)
--
第一章教育领导机构
----
第一节教育行政机构
------
历任教育行政领导人一览表
----
第二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附教育战线党员情况表(1-4)
--
第二章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
第一节解放初期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
第二节进入经济建设时期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
第三节1958——1966年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
第五节粉碎“四人帮”后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
第三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方针
----
第三节幼儿园的管理
----
第四节师资情况
--
第四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
------
附1 1949-1985年小学发展情况统计表
------
附2 1985年宜城县重点小学一览表
----
第二节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三节教学内容和各科教学
----
第四节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
------
课堂教学练兵先进单位、骨干教师
----
第五节学校管理
------
一、组织领导
------
二、班主任工作
------
三、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
------
四、思想政治教育
----
第六节小学教育的普及
----
第七节小学教育的提高
----
第八节安排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建设
------
历年小学毕业生升学及安置情况表
--
第五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中学教育的发展
------
附11949——1985年初中概况统计表
------
附2 1958—1985年高中概况统计表
------
附3 1985年全县中学基本情况表
----
第二节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三节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
附1宜城县中学“优质课”评分表
------
附2 1985年初中优质课教师基本情况表
------
附3宜城高中教师任地区学科副会长、会员
------
附4 1985年任市学科副理事长及理事人员
------
附5 参加湖北省初中数学竞赛获奖者
----
第四节各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
第五节学校管理
------
一、学校组织机构
------
二、教学管理工作
------
三、班主任工作
------
四、共青团的工作
------
五、思想政治工作
----
第六节人才培养
------
附1 1977—1985年高考录取情况统计表
------
附2 1980-1985年研究生情况初步统计
------
附3各乡镇大学生情况初步统计
------
附4 高考及中考录取中专生情况统计
------
附5 1964、1982年每千人拥有各类文化程度人口示意图
--
第六章师范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发展概况
------
附1 1971-1985年招生及毕业生统计表
------
附2 1971-1985年教师培训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三节教学内容及各科教学
----
第四节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
第五节学校管理
------
宜城师范历年教职工情况统计表
------
附:教导主任的职责和任务
------
附:行政管理措施
----
第六节教师与学生
------
1971——1985年学生中党团员统计表
--
第七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盲工作
------
一、建国后17年间在整顿中前进
--------
附:宜城县乡干部脱产文化学习班始末
------
二、“文革”期间扫盲工作遭受破坏
------
三、1984年实现了基本无盲县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附1 1951-1956年城关职工业余学校学员统计表
------
附2 “系统性”教育统计表
------
附3 “双补”教育统计表
------
附4 1985年职工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七·二一”工人大学
----
第四节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五节高等教育自修考试
--
第八章职业教育
----
第一节发展状况
----
第二节学制、学科及教学简况
----
第三节典型介绍
------
一、胡耳大队农业中学
------
二、刘猴公社董集农业中学
------
三、宜城县职业技术高中
--
第九章体育卫生
----
第一节综述
----
第二节体育课与课外活动
----
第三节体育教学典型材料
------
一、城关南街小学的文体教学活动
--------
附:小学生体育运动会考查标准
------
二、县一中体育工作
--------
附:一中体育专训班升学情况表
------
三、城关中学的竞走训练
--------
附:宜城县城关中学被命名为“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第四节体育卫生设施与管理
------
一、卫生、医疗
------
二、体育设备
--------
附1县重点中小学(部分)体育器材设备情况表
--------
附2李垱公社中小学体育器材统计表
----
第五节体育、卫生光荣榜
------
一、先进单位
------
二、先进个人一览表
------
附录体育运动:新秀辈出奖牌接踵
--
第十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发展变化
------
附1、中小学教师学历情况比较表
------
附2、专任教师年龄情况表
------
附3专任教师教龄情况表
------
附4、中小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表
----
第二节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实施
------
一、建国初期至1956年
------
二、1957年至“文革”前夕
------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四、新的历史时期
----
第三节社会政治地位
------
附1、1959-1985年受省以上表彰的先进工作者人名录
------
附2、1985年“振兴襄樊教育”先进集体
------
1985年“振兴襄樊教育”先进个人名录
----
第四节培训进修
------
附1、板桥公社培养民办教师的作法
------
附2、1983年自学成才受地区表彰的教师
------
附3.年受华师表彰的高师函授先进单位和个人
----
第五节工资福利
------
一、公办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
--------
1949-1953年薪米制标准
--------
1956年工资改革执行标准
--------
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改革前后比较表
--------
教职员工工资改革前后比较表
--------
中小学教职工调资基本情况表
--------
教职工工资改革后增资简表
--------
1985年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改革套级档次
--------
1954-1985年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增长情况表
--------
中小学公办教职工福利待遇、附加工资简况
--------
附:离退休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
------
二、民办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
1983年全县支付民办教师工资情况表
--------
中小学民办教职工工资增长情况表
----
第六节管理、任用、编制
------
一、管理
------
二、任用
--------
李垱公社试行选举招聘制
------
三、编制
--------
1950-1954年各级小学编制表
--------
初级中学暂行编制表
--------
高级中学暂行编制表
--------
中级师范暂行编制表
--------
1962年中小学、师范人员编制表
--------
1985年宜城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情况表
--
第十一章教育经费及设备
----
第一节经费来源与管理使用
------
1985年全县教育经费筹措比例图
------
一、国家教育经费
--------
各类教育事业经费支出情况表
--------
各项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
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表
--------
中学生助学金制度的实施
------
二、集体提留资金
--------
1978-1985年公社统筹民办教师工资情况表
------
三、学杂费
--------
1956年中小学学杂费、中学住宿费标准
--------
1976~1985年中小学学杂费收入表
------
四、勤工俭学
--------
1964年中小学勤工俭学收支情况表
--------
1973~1982年勤工俭学及经营情况表
--------
1973~1982年农产品产量及工业品产值情况表
--------
1975~1981年勤工俭学收支情况表
--------
1982~1985年勤工俭学收支情况表
------
五、群众集资建校
------
六、财务管理
----
第二节校舍与设备
------
一、校舍校貌的变化
--------
1953年全县校舍与使用情况调查表
--------
1985年实现“一无两有”成果表
--------
县重点学校校舍情况表
------
二、教学设备
--------
图书室
--------
实验室
第五编教育人物
--
第一章故人传略
----
万年庆
----
杨简候
----
李荣廷
----
贾士旃
----
胡正华
----
李俊民
----
李育之
----
陈华轩
----
胡培洲
----
李裕国
----
杨休如
----
吴德安
--
第二章今人简谱
----
黄开茂
----
彭荣卿
----
李正富
----
吴梅峰
第六编大事记
--
一 清末(1840-1911)
--
二 民国(1912~1948)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85)
第七编要文辑存
--
李氏义塾记
--
劝学歌
--
宜城县视察报告
--
政教合一教育要有人专管
--
在教育检讨会上的讲话
--
宣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关于1954年下半年55年上半年教育工作的指示
--
中共宣城县委会宣传部关于教育工作有关问题意见的报告
--
中共宣城县委宣传部关于办好重点中小学的通知
--
中共宣城县委文件关于我县普及初等教育的决定
--
关于宜城县基础教育的督导报告
附录 宜城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名册
编后记
宣城县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
编写组
照片摄影
评审成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