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生产第八师一四二团场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二团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50-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一四二团场志
版权页
《一四二团场志》编审委员会
题词
图片
--
首任团领导:前左副团长梁循初;前右政治处主任乔懋;后左政委唐谟;后中参谋长王善堑;后右团长李崇正。
--
1953年,团领导和部分股长合影。
--
1950年11月首次庆功大会留影(正中站立者5人为首任团领导)
--
1956年,薛占春棉花丰产组种植棉花,创单产子棉669斤的全国纪录,这是他们与新华社记者在田边留影的情景(前排左三是全国劳模薛占春)。
--
1958-1965年,安集海垦区开发期,安集海农场管理处处长刘奇功(左)、政委丁惠民(右).
--
六十年代改建的防渗总干渠。
--
建团初期,机力开荒造田。这是开挖新建水库时的情景。
--
利用冬闲,集中畜力车辆拉运厩肥。
--
1987年始,广泛推广使用液氨施肥新技术。
--
1965年秋,兵团农航为一四二团场农田喷施农药的情景。
--
团场自育的澳洲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
图为铺膜植棉一景。
--
1990年8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王恩茂在团视察时与上岗青年谈话时的情景。
--
机收小麦一景。
--
向团加工厂交售棉花的农工车队。
--
1990年,青年上岗务农接受技术培训
--
1990年,美国加州农业生物科研所博士罗伯特和汉斯先生到团考察种植业。
--
1981年始,团场为降低地下水位,改良盐碱地,增加农业生产用水,连年打建钢管电井,分别在一营、三营建成一、二号水源地。这是打井工地一景。
--
新疆第一条从山西引进的“U”型防渗斗渠于1990年7月在团场三营十一连建成。
--
新安酒厂生产的名优系列白酒和奶粉。
--
一四二团场新安皮毛厂的裘皮服装产品。
--
1983的,新安葡萄酒厂酿制的“干红葡萄酒”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证书,其它系列葡萄酒获产品合格证书。1988年,参加新疆第三届评酒会,“爱丽’’牌干红葡萄酒获“优质酒”井获“优秀包装装潢奖”。
--
入伍新兵。
--
民兵训练射击一景。
--
群众文化活动。
--
1990年,团场文艺宣传队与乡村农牧民联谊情景
--
现任团场领导。从左至右:副团长畅建国、工会主席谢诗学、纪委书记周文宣、政委李明军、团长王安东、副政委陈华、副团长王德新。
--
1990年,团场领导。从左至右:副团长史继盛、团长王安东、政委张克亮、副政委冯金恒、工会主席谢学诗。
--
1990年11月动工新建的教学楼。
--
职工医院。
--
一四二团场文化宫
--
农八师一四二团场行政位置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制区划
--
第一节 建制沿革
--
第二节 区域变迁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村镇
--
第五节 驻团单位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地形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节 土壤
--
第六节 野生动植物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来源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种植结构
--
第二节 耕作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种子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灌溉
--
第七节 植保
第五章 园林业
--
第一节 林木
--
第二节 果园
--
第三节 园林病虫害防治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养殖结构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饲养管理
--
第五节 畜禽产品
第七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农具、农机
--
第三节 机械作业
--
第四节 机务管理
第八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农田建设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地下水开发
--
第四节 土壤改变
--
第五节 房屋建筑
第九章 工副业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副业
第十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贸经营
--
第二节 农贸市场
第十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管理
第十二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建筑设备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四节 施工
第十三章 经济体制与效益
--
第一节 经济体制
--
第二节 经营效益
第十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物资产品管理
--
第四节 劳动工资管理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一四二团场委员会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一四二团场党委成员
--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四节 党员
--
第五节 党员教育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第十六章 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干部
--
第三节 历任团场领导
第十七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其他群众团体
第十八章 治安保卫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第三节 重大案件
--
第四节 劳改、劳教管理
第十九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民兵管理
--
第四节 训练与活动
--
第五节 征兵与复转安置
第二十章 重大政事
第二十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教育
--
第四节 职工教育
--
第五节 教师队伍
--
第六节 学校建设
第二十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第三节 新技术推广
第二十三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新闻、广播、电视
--
第五节 体育
第二十四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医疗保健
--
第三节 爱卫运动及卫生防疫
第二十五章 职工福利
--
第一节 集体福利
--
第二节 劳动保险
--
第三节 职工困难补助
--
第四节 离退休老人生活
第二十六章 社会风尚
--
第一节 场乡关系
--
第二节 军民关系
--
第三节 自给生产与支援灾区
--
第四节 移风易俗
第二十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常青
----
薛占春
----
江通
----
杜成功
----
刘奇功
----
戴学禹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生产劳动模范
------
刘应江
------
马暖和
------
徐东金
------
龙德成
------
邓金福
------
杨应江
------
张文俊
----
生产劳动先进人物
------
丁杰、徐承生、郭永喜
------
韩学智
------
俞友光
------
李增芳
------
杜培秀
------
魏更五
------
付黑子
------
胡云显、蒋万林、马永林
------
朱开科、窦万竹、王有海、王明福、李代刚、马德友、李全良、武尚钧、戴长俊、张金有、张东昌、郭永杰、冯志远、魏可久、徐明玉、刘明扬、刘正杰、朱登甲、张玉孝、孙光先
------
张成友
------
李福寿、赵洪书
------
朱汉山
------
张友才
--
第三节 逝世人名录
表格目次索引
附录
编后记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