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方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在新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发出“一定要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伟大号召的鼓舞下,在中共福州市委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我们编写了《福州地方志》(简编)。希望通过它能帮助读者了解福州的过去,并为本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资料。
目录
封面
出版说明
福州地方志(上)
--
目录
--
第一章 福州沿革
----
一、名称由来
------
1.“福州”命名与别称
------
2.十闽首郡之称
----
二、历代建治
------
周代
------
秦朝
------
汉朝
------
三国
------
晋朝
------
南朝(宋、齐、梁、陈)
------
隋朝
------
唐朝
------
五代(梁、唐、晋、汉、周)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三、区域演变
------
1.两晋南朝以前状况
------
2.唐宋以后郡县领域
------
3.设市前后亩积
----
四、人口变动
------
1.唐以前福州人口
------
2.历代人口增减情况
------
3.现在福州市户口数
--------
清代福州府县·总图
--------
清代闽县图
--------
清代侯官县图
--------
福州古代城市变迁示意图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一、地貌
------
1.盆地鸟瞰
------
2.盆地的岩石组成
------
3.准平原期以后的上升、侵蚀活动
------
4.海侵时期
------
5.闽江南北港和南台岛的形成
------
6.福州汤门外温泉区
------
7.鼓山风景区
------
8.丘陵和沙洲
----
二、气候
------
1.盆地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2.太阳的辐射和日照
------
3.气压和风
------
4.气温
------
5.降水
------
6.福州地区突出的灾害性天气纪录
----
三、土壤
----
四、地震
--
第三章 各个历史时期概述
----
一 史前的福州
------
1.新石器时代的氏族部落
------
2.先秦闽越族的活动
----
二、古代的福州
------
1.秦闽中郡和汉闽越王无诸
------
2.三国孙吴进军闽中
------
3.晋安郡的建立和东晋“衣冠南渡”
------
4.东晋卢循“海上起义”
------
5.南朝陈宝应叛乱
------
6.隋代高智慧割据
------
7.盛唐繁荣和黄巢起义军过境
------
8.五代王审知建立闽国
------
9.宋初建路和宋末流亡政权
------
10.元朝民族歧视和元末陈友定败亡
------
11.明朝中叶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
12.戚继光平倭
------
13.明末“福京”唐王隆武政权
------
14.郑成功抗清
------
15.耿精忠兵变
------
16.清初的“围海”、“圈地”和经济恢复
----
三、近代的福州
------
1.“五口通商”后的福州经济
------
2.马江中法海战
------
3.反对帝国主义侵占土地的斗争
------
4.辛亥革命
------
5.北洋军阀的统治
------
6.“五四”运动在福州
------
7.台江事件
------
8.何应钦东路军入闽
------
9. “四三清党”屠杀共产党人
------
10.“一六政变”及“刘卢战争”
------
11.“十九路军”反蒋和福建“人民革命政府”
------
12.福州两次渝陷
------
13.福州市政府成立
------
14.福州解放
--
第四章 城市的形成相变迁
----
一、城池变迁
------
1.冶城、子城、罗城、夹城、外城
------
2.宋代城垣的兴废
------
3.明代城池的重建
------
4.南台市区的形成和发展
------
5.仓前山之百年变迁
----
二、市区街道的演变
------
1.古代街坊概况
------
2.近代马路的兴建
----
三、市区河道
------
1.直凑新港
------
2.城区河道
------
3.城外河道
------
4.晋安河
----
四、桥梁建筑
------
1.万寿桥
------
2.洪山桥
----
五、重要集镇
------
1.马尾
------
2.琅岐
------
3.亭江
------
4.洪塘
------
5.螺洲
------
6.新店
------
7.南屿
------
8.白沙
--
第五章 工业和手工业
----
一、古代工业
------
1.造船工业
------
2.丝织业
------
3.冶炼技术
------
4.陶瓷技术
------
5.印刷业
------
6.制糖业
----
二、近代民族工业
------
1.福州电气公司
------
2.福建造纸厂
------
3.其他工厂简介
----
三、手工艺品
------
1.脱胎漆器
------
2.寿山石雕
------
3.木画
------
4.木雕
------
5.牙雕
------
6.制花
------
7.纸伞
------
8.角梳
------
9.(恖)梳
--
第六章 农业
----
一、福州地区的农业概况
------
1.自然条件
------
2.耕作制度
------
3.福州农谚
------
4.水利建设
------
5.病虫害
----
二、福州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
1.粮食类
------
2.水果类
------
3.蔬菜类
------
4.花木类
--
第七章 商业和金融
----
一、闽江流域土特产集散地
------
1.著名的茶叶和木材市场
------
2.福州的商帮
----
二、福州港在对外贸易上的地位
------
1.福建最古的商港
------
2.郑和七下西洋对福州的影响
------
3.明代福建市舶司移置福州
------
4.五口通商以后的商情
------
5.鸦片的流毒和买办阶级的产生
------
6.洋货倾销与国货运动
----
三、苛捐杂税负担繁重
------
1.田赋
------
2.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
----
四、金融概况
------
1.钱庄和银行
------
2.当铺和高利贷
------
3.汇兑庄
------
4.币制和通货膨胀
福州地方志(下)
--
目录
--
第八章 交通运输
----
一、古代交通
----
二、海上运输
------
1.福州港的开始与古代对外的航路
------
2.甘棠港和福州海运兴衰
------
3.港口形势与潮汐
------
4.海船的停泊
------
5.十八世纪海上交通船只
------
6.五口通商利权外溢时代
------
7.旧貌变新颜的现在福州港
----
三、闽江航业
------
1.江流概况及其水站码头
------
2.闽江内河民间运输工具
------
3.轮船的兴起与繁衍
------
4.闽江交通管理机构的演变
------
5.轮、木船的纠纷经过
------
6.三公司的成立和抗战中的航运
----
四、公路交通
------
1.以福州为起点通往各地的公路机构的设立
------
2.市区交通的前后面貌
------
3.福州行驶公共汽车历史简况
------
4.解放后市区交通的蓬勃发展
----
五、铁路的兴建
----
六、航空运输
------
1.福州航运的兴起时代
------
2.抗战胜利后两公司的航业
------
3.中航、中央两公司的组织概况
------
4.解放后航空事业的发展
----
七、邮政
------
1.邮政的创办和邮权的收回
------
2.邮局的设置与发展
------
3.业务进行情况
------
4.抗战期中福州渝陷的地下邮局
----
八、电报
------
1.有线电报
------
2.无线电报
----
九、电话
------
1.市内电话
------
2.长途电话
------
3.解放后发展情况
----
十、广播和电视事业
--
第九章 文化教育与医药卫生
----
一、文化教育
------
1.福州书院
------
2.辛亥革命前的福州学堂
------
3.民国时期福州教育
------
4.福州闽剧
------
5.福州的“十番”音乐
------
6.“讲书”与“讲平话”
------
7.福州民间歌谣
------
8.福州方言
------
9.福州折技诗(诗钟)与诗社
----
二、医药卫生
------
1.古代的医事制度
------
2.一代名医陈修园
------
3.解放前瘟疫
------
4.福州中医界
------
5.中医学会
------
6.中医学校
------
7.中医医院
------
8.西医传入
--
第十章 名胜古迹
----
一、山川
------
1.城内三山鼎峙
------
2.旗鼓二绝与诸山名胜
------
3.闽江一带胜景
------
4.马尾以下七景
------
5.东湖南湖与欧冶地
----
二、园林
------
西湖公园
------
南公园
------
烟台山公园
------
人民公园
------
花园衙假山
----
三、寺庙
------
鼓山涌泉寺
------
法海寺
------
庆城寺
------
西禅寺
------
开元寺
------
华林寺
------
万岁寺
------
石塔寺
------
九仙观
------
清真寺
------
林阳寺
------
雪峰崇圣禅寺
------
雪峰枯木庵
------
文庙
------
武庙
------
闽越王庙
------
忠懿王庙
------
四贤祠
------
李忠定公祠
------
林文忠公祠
----
四、佛塔
------
白塔
------
石塔
------
七塔
------
金山塔
------
罗星塔
------
千佛陶塔
----
五、其它古迹
------
狮子楼
------
垂拱殿
------
鼓楼
------
都尉营
------
七星井
------
黄瓜井
------
老鸦谷
------
汤井
----
六、摩崖石刻
----
七、古墓
------
闽越王无诸墓
------
闽王王审知墓
------
闽王延翰墓
------
李纲墓
------
张经墓
------
林则徐墓
----
八、会馆
--
第十一章 社会习俗
----
一、婚丧仪节
------
1.婚嫁
------
2.丧葬
----
二、岁时习俗
------
正月初一
------
接神上纸
------
迎春
------
元宵
------
抝九
------
清明
------
上巳
------
端午
------
七夕
------
中元
------
中秋
------
重阳
------
冬至
------
祭灶
------
除夕
----
三、迷信活动
------
1.娘奶庙与请花
------
2.迎泰山
------
3.迎城隍
------
4.五帝庙与出海
------
5.尚书庙
------
6.塔骨
------
7.迎年
------
8.迎吴颜爷
------
9.大王补库
------
10.神蛙
------
11.王天君
------
12.普渡
------
13.土地诞和仙爷诞
----
四、其它
--
第十二章 寒教的传入
----
一、佛教
------
1.佛教寺院的田产
------
2.清末以来著名僧伽
------
3.福州佛教居士林
------
4.佛教寺庙与统治阶级人物
------
5.福州佛寺与南洋的关系
----
二、基督教
------
1.中华基督教会
------
2.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
------
3.中华圣公会
------
4.安息日会
------
5.真耶稣教会
------
6.基督徒聚会处
----
三、天主教
----
四、道教
----
五、伊斯兰教
----
六、反帝斗争的教案
------
1.乌石山教案
------
2.川石岛教案
--
第十三章 民族和华侨
----
一、福州民族
------
1.福州古代民族——越族
------
2.汉族入閩
------
3.福卅畲族
------
4.福州满族
------
5.福州回族
------
6.福州水上居民——疍族
----
二、福州华侨的分布
------
1.明代远航南洋的史迹
------
2.华侨血泪史
------
3.开发“新福州”
------
4.拓荒实天县
------
5.华侨社团
--
第十四章 历史人物
----
一、烈士
------
1.旧民主革命烈士
--------
林觉民
--------
林文
--------
杨韻珂
--------
陈模
--------
林述庆
------
2.革命烈士
--------
林祥谦
--------
翁良锍
--------
方尔灏
--------
胡也频
----
二、军政人物
------
1.政治
--------
闽越王无诸
--------
严高
--------
陈宝应
--------
常衮
--------
王审知
--------
蔡襄
--------
程师孟
--------
陈襄
--------
李纲
--------
林瀚
--------
张经
--------
耿精忠
--------
陈若霖
--------
林则徐
--------
沈葆桢
--------
林旭
--------
陈宝琛
--------
黄乃裳
--------
林森
--------
许将
--------
翁正春
--------
廖鸿衿
--------
林鸿年
--------
王仁塔
------
2.军事
--------
戚继光
--------
萨镇冰
--------
黄锺英
--------
刘冠雄
--------
杜锡硅
--------
杨树庄
--------
林之夏
--------
王麒
----
三、学术
------
朱熹
------
黄干
------
陈寿祺
------
严复
----
四、文学艺术
------
1.文学
--------
黄璞
--------
黄滔
--------
曹学佺
--------
许友
--------
陈梦雷
--------
黄任
--------
李桂玉
--------
谢章铤
--------
魏子安
--------
吴曾祺
--------
林纾
--------
陈衍
------
2.艺术
--------
林宠
--------
林佶
----
五、汉奸
------
郑孝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