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土壤志

沔阳土壤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介绍了沔阳县土壤的形成条件和成土过程等,并且对当地土壤类型的形态特征、生产性能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的阐述。

目录

封面
沔阳土壤志
验收证书
前言
目录
第一章土壤形成的条件
-- 第一节土壤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 一、气侯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 二、植被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 三、地形、水文、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 第二节土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 一、兴修水利
---- 二、改革耕作制度
---- 三、发展农业机械
---- 四、培肥改土
第二章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
-- 第一节、有机质的累积过程
-- 第二节、潴育化过程
-- 第三节、潜育化与脱潜化过程
-- 第四节、脱钙化过程
-- 第五节、耕作熟化过程
第三章土壤分类与分布
-- 第一节土壤分类
---- 一、土壤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 二、土壤分类、命名
-- 第二节土壤分布的规律
---- 一、土壤水平分布的规律
---- 二、土壤区域分布的规律
------ 1、淤砂平地的土壤组合与微域分布
------ 2、高亢平地的土壤组合与微域分布
------ 3、河间滨湖平地的土壤组合与微域分布
第四章土壤各论
-- 第一节水稻土类
---- 一、淹育型水稻土
---- 二、潴育型水稻土
---- 三、潜育型水稻土
---- 四、沼泽型水稻土
-- 第二节旱地潮土类
---- 一、潮土亚类
------ 一、壤土型潮土属
------ 二、粘土型潮土属
---- 二、灰潮土亚类
------ 一、砂土型灰潮土属
------ 二、壤土型灰潮土属
------ 三、粘土型灰潮土属
-- 第三节草甸土类
第五章土壤肥力状况
-- 第一节土壤的理化性状
---- 一、土体构型
---- 二、土壤水分状况
---- 三、土壤质地
---- 四、土壤酸碱度与石灰反应
---- 五、土壤阳离子代换量
---- 六、土壤的养分状况
------ 一、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
------ 二、土壤的全磷与速效磷
------ 三、土壤的全钾与速效钾
------ 四、土壤微量元素
第六章土壤资源及其评价
--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构成及其特点
-- 第二节土壤资源及其评价
---- 一、土壤资源的特点
---- 二、土壤资源的数量量算
---- 三、土壤资源的质量评价
------ 1、评级的依据
------ 2、评级的标准
------ 3、评级的方法
------ 4、综合评定结果的概述
第七章低产土壤类型和利用改良措施
-- 第一节棉田低产土壤类型及其利用改良措施
---- 一、棉田高产土壤的基本情况
---- 二、棉田低产土壤类型及障碍因子
---- 三、棉田土壤低产的原因分析
---- 四、改良利用措施
------ 1、砂性土壤和夹砂吊气田的改良
------ 2、夹粘滞水田和僵黄壳土田的改良
------ 3、合理轮作换茬
------ 4、合理冬耕、加深耕层
-- 第二节水田低产土壤类型、障碍因子及其改良利用措施
---- 一、水害型低产水田土壤类型
------ 1、沼泽型烂泥田
------ 2、潜育型青泥田
------ 3、次生潜育化青隔田
-------- 水害型土壤低产的原因
(1)、“水高田低”,容易渍涝成灾
(2)、地下水位高,土体滞水冷浸通气差
(3)、速效养分含量低
---- 二、质地不良型——淀浆板结砂田
---- 三、改良利用措施
------ 1、彻底根治水害
------ 2、合理调整作物布局
------ 3、改良土壤质地
------ 4、因田制宜,合理施肥
第八章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
-- 二、分区概述
---- 1、沔北淤砂平地——灰潮砂土——棉、粮、多种经营区
---- 2、沔北高亢平地一夹砂土、棉、稻、多种经营区
---- 3、沔南高亢平地——灰潮土、灰潮土田——棉、粮、畜产区
---- 4、沔中滨湖低湿平地——灰青泥田、烂泥田——稻、棉、水产区
---- 5、沔中、沔东中间平地——灰潮土、灰潮土田——稻、棉插花区
---- 6、东荆河外滩、滨湖平地——浅色草甸土——芦苇、水产、泄洪区
第九章土壤普查成果应用
-- 一、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低产田
-- 二、因土种植,调整作物布局
-- 三、因地、因作物制宜,积极推广配方施肥
附专题报告:
-- 沔阳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 平原湖区早稻氮、磷配比施肥效果的调查
-- 棉田施用钾肥试验、示范应用小结
-- 沔阳县第二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 沔阳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负责人员名单
土地利用现状面积量算汇总统计表填表说明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