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1
出版时间:
2002年05月
目录
封面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
版权页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2001年6月)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4月-1987年6月)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1987年9月-1990年12月)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1991年1月-1993年12月)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志办公室(1984年4月-1993年12月)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志办公室(1993年12月)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总编室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审定领导小组
安顺市史志办公室复审《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人员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审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人员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审验单位
图片
--
镇宁古城风貌
--
中央红军长征到镇宁县乐运乡板袍村时有六位领导在杨登奉家客房里开会并在门外张贴红军布告和书写标语。上图为布告的影印件(原件保存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左下图为开会的客房
--
县城全景
--
县城夜市
--
南北大街一角
--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纪委机关大门
--
县委办公大楼
--
县人大办公楼
--
县政协办公大楼
--
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1993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前排右三)接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韦绍玉(前排右一)时合影
--
198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黄果树接见镇宁、关岭两县领导时合影
--
198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黄果树接见镇宁布依族代表
--
1991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前排左二)视察镇宁农村
--
1999年4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左五)视察红蝶钡业公司
--
1986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左五)视察镇宁
--
1985年9月24日,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左一)检查镇宁水利工程
--
1994年7月24日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左四)在贵州省副省长张玉芹(右二)等陪同下到镇宁检查工作
--
贵州省省长吴亦侠(中)在县长韦林(右一)的陪同下到宝石厂视察工作
--
罗尚才(右二)检查镇宁3146工程
--
联合国高级顾问检查镇宁3146项目
--
1999年4月10日全国东西结合交流经验会的参会代表到红蝶钡业公司考察
--
县领导班子制定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
--
县领导班子共商镇宁发展大计
--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专家到县医院检查指导工作
--
1999年6月23日世界银行丽米切尔先生一行来镇宁考察
--
日本客商到镇宁洽谈桐油商事
--
美国德克萨斯州克劳旅行团到镇宁观光
--
1998年2月14日.CPC公司专家来镇宁考察
--
1989年10月“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中,国家医疗队的同志免费为镇宁自治县白内障病人做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
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在扁担山
--
镇宁民族宾馆
--
县法院审判大楼
--
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大楼
--
县公安局办公大楼
--
县农行
--
镇宁民族师范学校全景
--
实验小学综合教学大楼
--
民族中学校园一角
--
县医院门诊部
--
县妇幼保健站综合大楼
--
宋庆龄基金会镇宁儿童图书馆
--
卫星地面接收站
--
县电力公司大楼
--
黄果树电站外景
--
关脚电站外景
--
关山电站一角
--
桂家湖水库
--
八河水库
--
乡村公路
--
贵黄(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镇宁段
--
渡槽
--
贵黄高等级公路镇宁段上的白马湖大桥
--
乐运大桥
--
坡改梯工程之一
--
飞播
--
1985年良田乡高寨村发现一批桫椤树
--
六马生态再建
--
六马桐林
--
六马桐花
--
桐籽
--
六马桐油厂油桶加工车间一角
--
桐油产品
--
县桐油总公司
--
黄果树酒厂
--
黄果树酒厂厂区一角
--
黄果树酒系列产品
--
镇宁特产——波波糖
--
宝石饰品
--
上海亚太镇宁宝石有限责任公司
--
工业及装饰宝石
--
油脂厂加工车间
--
油脂厂外景
--
红蝶钡业公司全景
--
铁合金厂
--
人工防雹
--
镇宁自治县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苗族芦笙舞
--
苗族板凳舞
--
甩花包
--
日本客人与苗族妇女合影
--
六马布依族姑娘在日本
--
悄悄话
--
苗族服饰
--
布依族服饰头饰
--
画蜡
--
布依族织锦
--
布依族唢呐
--
布依族铜鼓
--
白骨塔——位于丁旗镇官寨村(同治十二年)
--
城墙(西南段)
--
钟鼓楼遗址
--
布依村寨民族风情点——石头寨
--
金桂银桂古树
--
白马湖
--
银链坠潭瀑布
--
陡坡塘瀑布
--
夜郎洞
--
夜郎洞天一景
--
犀牛洞
--
县长王弄玉(左)在县志审稿会议上
--
常务副县长,编纂委员会主任王芳拉在审阅县志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2001.6)
--
副县长、县志编委主任熊国勋(右)在县志审稿会议上
--
县志办全体工作人员:前排左起:卢胜利、王兰圃、刘长龙后排左起:熊光明、罗慧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评稿会议合影留念(1992年10月13日)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图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图(一九八六年)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清代以前建置
----
第二节民国时期建置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
--
第二章境域变迁
----
第一节明清时期境域
----
第二节民国时期境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域
--
第三章现行政区
----
第一节城关镇
----
第二节城关区
----
第三节安西区
----
第四节扁担山区
----
第五节募役区
----
第六节江龙江
----
第七节六马区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矿藏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矿藏
--
第二章地貌山脉
----
第一节地貌
----
第二节山脉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要素
----
第二节四季气候特征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资源
--
第五章土壤土地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土地
--
第六章植物动物植被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三节植被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演变
----
第一节人口发展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民族构成
----
第四节职业构成
----
第五节文化构成
--
第三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建立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节育措施
----
第四节实施效果
第四篇民族
--
第一章布依族
----
第一节族源族称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服饰节日
----
第四节语言文学
--
第二章苗族
----
第一节族源族称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服饰节日
----
第四节语言文学
--
第三章仡佬族回族彝族汉族
----
第一节仡佬族
----
第二节回族
----
第三节彝族
----
第四节汉族
--
第四章民族人口与分布
----
第一节民族人口
----
第二节民族分布
--
第五章民族工作
----
第一节民族工作机构
----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三节培养民族干部
----
第四节扶助边贫地区
第五篇黄果树旅游景区
--
第一章瀑布
----
第一节黄果树大瀑布
----
第二节陡坡塘瀑布
----
第三节螺蛳滩瀑布
----
第四节银链坠潭瀑布
----
第五节关脚瀑布
----
第六节天生桥瀑布
--
第二章溶洞石林
----
第一节溶洞
----
第二节石林
--
第三章湖泊村寨名山古刹
----
第一节湖泊
----
第二节民族村寨
----
第三节名山古刹
--
第四章旅游业
----
第一节旅游业发展
----
第二节旅游产品
第六篇政党群团
--
第一章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党派社团
----
第一节自治研究所和进步党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镇宁地方组织
----
第三节社会团体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镇宁地方组织
----
第一节历次党代会及其委员会
----
第二节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节县委直属机构
----
第四节基层组织
----
第五节党务工作
----
第六节政治运动社会改革
--
第三章人民团体
----
第一节总工会
----
第二节农民协会
----
第三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工商联合会
----
第六节科协、文联及其他团体
第七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明、清、民国时期政权
----
第一节镇宁州
----
第二节安庄卫
----
第三节民国县署
----
第四节民国基层政权
----
第五节州县议会
----
第六节民国政务
--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族各界代表会
----
第二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三章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历届政府组织
----
第二节县府工作机构
----
第三节基层政权
----
第四节主要政务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历届政治协商会议
----
第二节县政协工作机构
----
第三节政协工作
第八篇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明清武装机构
----
第二节民国武装机构
----
第三节人民武装机构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明清驻军
----
第二节民国驻军
----
第三节解放后驻军
--
第三章兵役
----
第一节明、清、民国时期兵役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重要活动
--
第五章防空战备
----
第一节防空
----
第二节战备
--
第六章重大兵事
----
第一节农民起义
----
第二节周李之战
----
第三节红军长征过镇宁
----
第四节六马游击斗争
----
第五节剿匪
第九篇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案件侦破
----
第四节户籍管理
----
第五节消防交警
----
第六节监所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自侦自诉
----
第四节控告申诉与监所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审判
----
第六节行政审判
----
第七节执行与审判监督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调解
----
第四节公证事务
----
第五节法律顾问
第十篇民政
--
第一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优抚定补
----
第三节复退安置
----
附:烈士陵园
--
第二章救济扶贫
----
第一节救济
----
第二节扶贫
--
第三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孤身老幼供养
----
第二节残疾人员安置
----
第三节麻风病院
--
第四章婚丧管理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丧葬管理
第十一篇人事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干部状况
----
第二节干部管理
----
第三节干部制度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工人队伍
----
第二节就业安置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利
第十二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国民经济发展
----
第一节经济恢复及第一个五年计划
----
第二节第二个五年计划及经济调整
----
第三节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
----
第四节第五、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
--
第二章经济体制
----
第一节农业体制
----
第二节工业体制
----
第三节商业体制
--
第三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工农业比值
----
第三节农林牧副渔各业比值
----
第四节轻重工业比重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城镇居民生活
----
第三节干部职工生活
第十三篇农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
----
第一节生产条件
----
第二节耕作制度
----
第三节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
第四节肥料及改良土壤
----
第五节作物品种改良
----
第六节农作物保护
--
第二章农田水利
----
第一节山塘水库
----
第二节引水沟渠
----
第三节提灌工程
----
第四节灌溉管理
----
第五节防汛抗旱
----
第六节水土保持
--
第三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农业机械
----
第三节农机管理
第十四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面积蓄积
----
第二节林种分布
----
第三节名木古树
--
第二章营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林场建设
--
第三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护林防火
----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封山育林
--
第四章采伐经营
----
第一节计划采伐
----
第二节调运购销
----
第三节林副产品
--
第五章六马油桐
----
第一节播种育苗
----
第二节种植管理
----
第三节购销加工
--
第六章林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定权管理
第十五篇畜牧渔业乡镇企业
--
第一章 畜牧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草场饲料
----
第三节家畜饲养
----
第四节家禽饲养
----
第五节其他养殖
----
第六节疫病防治
--
第二章渔业
----
第一节养鱼水面及鱼种
----
第二节鱼苗繁殖及成鱼饲养
----
第三节鱼病防治
----
第四节捕捞加工
--
第三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企业发展
----
第二节生产行业
----
第三节经营管理
第十六篇工业
--
第一章轻手工业
----
第一节工业门类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二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电力发展
----
第二节电力设施
----
第三节供电用电
----
第四节电力管理
--
第三章采矿冶炼建材
----
第一节原煤及矿石开采
----
第二节冶炼铸造
----
第三节水泥生产
----
第四节预制构件砖瓦石料
--
第四章酿酒工业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国营酒厂
----
第三节集体私营酒厂
----
第四节生产经营
第十七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桥梁
----
第三节水路渡口
----
第四节运输
----
第五节公路养护
----
第六节路政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四节企业管理
第十八篇城建环保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街道建设
----
第二节房屋建筑
----
第三节城建设施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建设
----
第二节乡村建设
--
第三章建筑管理
----
第一节设计施工
----
第二节建筑队伍
----
第三节房产管理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环境污染的治理
第十九篇贸易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行业经营
----
第三节烟草专卖
----
第四节对外贸易
--
第二章供销合作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农副产品采购
----
第三节生产资料供应
----
第四节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三章粮油经营
----
第一节经营网点
----
第二节粮油统购
----
第三节粮油统销
----
第四节粮油储运
----
第五节票证管理
--
第四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集镇市场
----
第二节乡村市场
第二十篇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财务管理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务体制
----
第二节开征税种
----
第三节税务管理
第二十一篇金融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合作金库
----
第二节银行
----
第三节保险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沿革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节货币管理
--
第三章贷款
----
第一节农业贷款
----
第二节工商贷款
----
第三节基建投资贷款
--
第四章存款储蓄债券
----
第一节存款
----
第二节储蓄
----
第三节债券
--
第五章信用合作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业务
--
第六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保险业务
第二十二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统计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统计管理
--
第二章农业区划及土地管理
----
第一节农业区划
----
第二节土地管理
--
第三章物资物价管理
----
第一节物资管理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集市贸易管理
----
第四节合同商标管理
--
第五章计量审计
----
第一节计量管理
----
第二节审计监督
第二十三篇教育
--
第一章官学书院私塾
----
第一节州(卫)学社学义学
----
第二节书院
----
第三节私塾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班)
----
第二节教养与教学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设置
----
第二节教学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设置
----
第二节教学
----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五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
----
第二节农林牧职业学校
----
第三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
第四节民族职业技术中学
--
第六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民众教育
----
第二节农民扫盲教育
----
第三节干部职工文化教育
----
第四节成人高等中等教育
--
第七章民族教育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办学形式与教学
----
第三节教师学生
--
第八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文化素质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四节教师培训
--
第九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招生工作
----
第三节经费设备
第二十四篇文化宗教
--
第一章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一节文化馆、站、室
----
第二节电影
----
第三节书店
----
第四节图书馆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戏剧
----
第三节音乐舞蹈
----
第四节美术书法摄影
----
第五节民间文学
----
第六节民间艺术
--
第三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建筑
----
第三节古墓葬
----
第四节摩崖碑碣
----
第五节革命文物
----
第六节弘治铜钟
--
第四章新闻广播
----
第一节广播电视
----
第二节通讯报刊
--
第五章宗教
----
第一节宗教工作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节伊斯兰教
第二十五篇科技
--
第一章机构队伍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普工作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咨询
----
第三节技术培训
--
第三章科技推广及成果
----
第一节农业科技
----
第二节林业科技
----
第三节畜牧兽医科技
----
第四节工业及卫生科技
----
第五节科技成果
----
第六节气象服务
第二十六篇卫生体育
--
第一章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区乡(镇)卫生院(所)
----
第三节厂矿、学校卫生院、医务室
----
第四节私人诊所
--
第二章防疫
----
第一节预防接种
----
第二节疾病防治
--
第三章公共卫生及妇幼保健
----
第一节公共卫生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第四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制度
----
第二节医疗队伍
----
第三节西医
----
第四节中医
----
第五节民间医疗
--
第五章医药
----
第一节药材生产
----
第二节药材经营
----
第三节药政管理
--
第六章卫生经费设备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备
--
第七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设施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第四节民族传统体育
----
第五节体育竞赛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马阿双
----
卢阿代
----
刘兴汉
----
李友桃
----
黄德安
----
陆瑞光
----
傅以平
----
张一杰
----
鲁瑞昆
----
吴潘氏
----
陆友林
----
刘永忠
----
余仙舟
----
谢玉清
----
孙国富
----
王陆氏
----
杨开文
----
韦正华
----
覃汉侯
----
张迪生
----
郭正荣
----
伍登棉
----
伍尚帮
--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
--
三、镇宁县抗日战争阵亡将士名录
限外资料
--
一、1991~2001年县领导人名录
--
附言
--
二、1992~2001年大事记
--
三、1991~2000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四、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解放后在镇宁工作的已故人员生平
附录
--
一、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
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编后记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提供资料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