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园林管理处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自然赋予我们如此富饶的资源,怎样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十分珍惜每寸宝贵的土壤资源,加以保护和培肥,使这一永续资源造福于子孙后代,是我区在1959年进行了第一次土壤普查后,必须解决的主要课题。
目录
封面
牡丹江市郊区土壤志
图片
--
行政区划图
--
年积温分布图
--
年降雨量分布图
--
地貌图
--
水系图
--
土壤分布图
--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图
--
金氮含量分级图
--
碱解氮含量分级图
--
速效磷含量分级图
--
速效钾含量分级图
--
水土流失现状图
--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序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自然概况与成土条件
--
一、社会经济概况
--
二、自然条件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
(一)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
(二)地形地貌与母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
(三)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
(四)植被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
三、人为因素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
(一)牡丹江市郊区垦殖历史
----
(二)农业生产对土壤的影响
----
(三)灌溉、排涝、水土保持、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
第二章 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
--
一、土壤的形成过程
----
(一)暗棕壤化过程
----
(二)白浆化过程
----
(三)草甸化过程
----
(四)沼泽化过程
--
二、土壤分类
----
(一)土壤分类原则
----
(二)土壤分类依据
----
(三)土壤命名方法
----
(四)土壤分类系统
--
三、土壤分布
----
(一)土壤垂直分布
----
(二)土壤地域分布
第三章 土壤类型的概述
--
一、暗棕壤土类
----
(一)暗棕壤亚类
----
(二)白浆化暗棕壤亚类
----
(三)草甸暗棕壤亚类
--
二、火山石质土类
----
(一)生草火山石质土亚类
----
(二)腐殖质火山石质土亚类
--
三、白浆土类
----
白浆土亚类
--
四、草甸土类
----
(一)草甸土亚类
----
(二)潜育草甸土亚类
--
五、沼泽土类
----
(一)草甸沼泽土亚类
----
(二)泥炭腐殖质沼泽土亚类
----
(三)泥炭沼泽土亚类
--
六、泥炭土类
----
低位泥炭土亚类
--
七、河淤土类
----
(一)泛滥河淤土亚类
----
(二)草甸河淤土亚类
--
八、水稻土类
----
(一)白浆土型水稻土亚类
----
(二)草甸土型水稻土亚类
----
(三)河淤土型水稻土亚类
----
(四)沼泽土型水稻土亚类
第四章 土壤肥力状况
--
一、土壤肥力的演变
----
(一)物理性状的演变
----
(二)土壤养分含量的演变
--
二、土壤物理性状
----
(一)土壤质地
----
(二)土壤容重
----
(三)土壤孔隙状况
----
(四)土壤水分状况
----
(五)土壤三相比
--
三、土壤化学性状
----
(一)土壤有机质
----
(二)土壤氮素
----
(三)土壤磷素
----
(四)土壤钾素
----
(五)土壤酸碱性
--
四、土壤肥力综合评述
----
(一)土壤养分贮量
----
(二)氮、磷、钾养分比例
----
(三)供肥强度
----
(四)养分收入和支出
第五章 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利用改良
--
一、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
----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
----
(三)水土流失的防治
--
二、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
(一)土壤污染的途径
----
(二)土壤污染的现状
----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
--
三、白浆土的改良
----
(一)掺砂与盖砂
----
(二)施用草炭
----
(三)增肥改土
----
(四)深松深施肥
----
(五)种植绿肥
----
(六)改变利用方式
第六章 土壤资源的统计和评价
--
一、评价原则和方法
----
(一)评价原则
----
(二)评价方法
--
二、参评项目和指标
----
(一)土壤资源质量“等”的区分指标
----
(二)土壤资源质量“级”的区分指标
----
(三)土壤资源质量“等”与“级”、评定
--
三、土壤资源综合评价
----
(一)土壤质量等级随地貌类型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
(二)提高土壤质量“级”的潜力较大
----
(三)低等级的土壤资源占较大比重
--
四、土壤资源的统计与分析
----
(一)数量统计
----
(二)质量统计
第七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与依据
--
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案
--
三、分区概述
----
(一)西部山地暗棕壤森林生态的营林、多种经营区(Ⅰ)
----
(二)东部山地暗棕壤森林生态的林、牧、农区(Ⅱ)
----
(三)中部丘陵暗棕壤、白浆土侵蚀生态的粮菜区(Ⅲ)
----
(四)河谷平地河淤土、草旬土高产生态的菜区(Ⅳ)
第八章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及其建议
--
一、调整农业结构,用养结合
----
(一)调整农业结构
----
(二)用养结合
--
二、肥料普查及其运用
----
(一)有机肥料
----
(二)化学肥料
--
三、应用农化分析资料指导合理施肥
--
四、几点建议
----
(一)应用本次土壤普查成果补充和完善农业区划
----
(二)加强土壤肥料试验示范工作
附彩照 土壤景观和剖面
--
(1)石质暗棕壤
--
(2)砂石质暗棕壤
--
(3)白浆化暗棕壤
--
(4)厚层壤质草旬暗棕壤
--
(5)生草火山石质(粗骨)土
--
(6)腐殖质火山石质(粗骨)土
--
(7)中层岗地白浆土
--
(8)中层暗色白浆土
--
(9)中层草甸土
--
(10)冲层潜育草甸土
--
(11)草甸沼泽土
--
(12)泥炭腐殖质沼泽土
--
(13)泥炭沼泽土
--
(14)埋藏型泥炭沼泽土
--
(15)中层泥炭土
--
(16)砂砾质河淤土
--
(17)砂质层状草甸河淤土
--
(18)壤质层状草旬河游土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