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县志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1年06月
目录
封面
南雄县志
版权页
南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雄县志》顾问
《南雄县志》编辑部
南雄县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图片
--
南雄县行政区划图
--
南雄县地势图
--
雄州镇街道图
--
南雄县交通图
--
南雄县水利工程分布图
--
南雄县电力建设分布图
--
南雄县烟区分布图
--
雄州镇风貌
--
中共南雄县委办公楼
--
南雄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南雄县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协南雄县委员会办公楼
--
烈士陵园
--
老城新貌
--
新城一角
--
宋·三影塔(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成殿
--
南粤雄关
--
珠玑巷贵妃石塔(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珠玑楼
--
珠玑古巷
--
珠玑巷北楼
--
上清景
--
诸仙岩
--
南天福地
--
钟鼓岩(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恐龙骨架
--
贫齿兽骨架
--
恐龙蛋化石
--
恐龙脚印化石
--
恐龙骨化石
--
竹制产品
--
腊鸭
--
竹帆船
--
黄烟叶
--
土纸
--
卷烟
--
红陶土地砖
--
竹筷子
--
香菇
--
白果
--
黄烟丰收
--
笪烟
--
划烟骨
--
烤烟
--
晒烟
--
南雄最大的水库——孔江水库
--
苍石电站外景
--
瀑布二级电站中控室
--
粤北最长的渡槽——头渡渡槽
--
白果丰收
--
帽子峰林场外景
--
林海
--
红砂岭原貌
--
治理中的红砂岭
--
红砂岭上的松林
--
治理后的红砂岭
--
县水泥厂外景一角
--
省化工系统命名的“文明工厂”——南雄氮肥厂厂区一角
--
县通用厂榨油机安装车间
--
雄得利花岗石板材厂车间一角
--
县印刷厂引进的联邦德国产“海得堡印刷机”
--
烟厂自动化包装机
--
玩具厂一瞥
--
童装厂一角
--
食品厂饼干机
--
新开通的自动电话交换机
--
青云大桥
--
河南桥
--
南雄大桥
--
珠玑中学
--
南雄中学学生晚自习课堂外景
--
南雄县第一中学科学馆
--
誉称为南拳王的黄建刚在第五届全运会上获传统举、南拳男子冠军
--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獐基金会成员来南雄视察时的情形
--
南雄县人民医院医生作胸部手术
--
清·吴作霖画作
--
清·吴作霖墨迹
--
《攻读》熊兆瑞、林墉作
--
廖筱斋国画作品
--
《龙腾神州》杨立群作(获一九八五年全国画创作三等奖)
--
《春之歌》陈继彭作(获一九八三年广东省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奖)
--
《黄烟乐丰收》李雅子、李俊镛作(获「今日长征路」全国摄影优秀奖)
--
梅岭新石器早期遗物
--
明代碗墓遗物
--
东汉铜镜
--
宋代石狮
--
东汉出土遗物
--
明代天王铜像
--
宋代魂罈
--
梅岭出土西晋遗物
--
杨历岩石刻
--
宋代魂罈
--
广州会馆
--
县城南熏楼
--
乌迳水城
--
梅岭六祖庙
--
孔塘进士坊
--
水口桥1932年7月著名的水口战役战场
--
大岭下彭星1935年是项英、陈毅召开军事会议所在地
--
大塘上朔洋楼1928年是南雄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
红军标语
《南雄县志》勘误表
序一人民创伟绩县志立丰碑
序二录经纬要事集古今精华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理
--
第一章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
----
第一节位置面积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一、明代行政区划
------
二、清代行政区划
------
三、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四、建国后行政区划
----
第四节县城街巷、村落集镇
------
一、县城街巷
------
二、圩镇村落
--
第二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自然地理
------
一、地质、地貌
------
二、气候物候
------
三、河川水文
------
四、土壤
----
第二节自然资源
------
一、矿藏资源
------
二、水资源
------
三、森林资源
------
四、植物资源
------
五、动物资源
----
第三节自然灾害
------
一、水灾
------
二、旱灾
------
三、风雹
------
四、寒潮
------
五、地震
----
第四节南雄“红层”古生物化石
------
一、“红层”古生物分布
------
二、“红层”古生物化石挖掘
--
第三章人口姓氏民族
----
第一节人口
------
一、人口源流
------
二、人口变化
------
三、人口结构
------
四、计划生育
----
第二节姓氏
------
一、姓氏户数
------
二、姓氏分布
----
第三节民族
--
第四章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
----
第一节水土流失与治理
------
一、水土流失状况
------
二、治理
----
第二节工业污染与防治
------
一、污染源
------
二、污染状况
------
三、污染治理
第二编经济
--
第一章经济综述
----
第一节建国前经济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经济发展
------
一、发展速度
------
二、经济效益
------
三、经济结构
------
四、经济发展实绩
----
第三节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
一、计划管理机构
------
二、计划管理体制
------
三、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二章农业
----
第一节土地所有制和经营体制变革
------
一、土地所有制改革
------
二、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
------
三、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
第二节种植业
------
一、农业用地
------
二、粮食作物
------
三、油料作物
------
四、茶果蔬菜
------
五、绿肥作物
------
六、其他作物
----
第三节畜牧业
------
一、家畜饲养
------
二、家禽饲养
------
三、其他经济动物饲养
----
第四节渔业
------
一、水域面积
------
二、鱼苗生产
------
三、家鱼养殖
------
四、野生鱼捕捞
------
五、其他水生动物引进试验
--
第三章黄烟
----
第一节烟区分布
------
一、主要烟区
------
二、特优烟区
------
三、新开发烟区
----
第二节面积和产量
----
第三节种植技术
------
一、选种
------
二、育苗
------
三、整地
------
四、栽培
----
第四节烟叶调制
------
一、晒制
------
二、烤制
----
第五节烟叶经营
------
一、经营体制
------
二、烟叶购销
--
第四章林业
----
第一节林区环境
----
第二节资源调查
----
第三节造林育林
------
一、造林面积
------
二、营林补助
----
第四节山林经营
------
一、国营林场
------
二、乡(镇)村林场
------
三、户办联户办林场
------
四、苗圃绿化队
----
第五节山林保护
------
一、护林机构与队伍
------
二、改燃节柴
------
三、病虫害防治
------
四、护林效果
----
第六节木材经营
------
一、经营体制
------
二、木材产购销
----
第七节林区开发
------
一、林区公路建设
------
二、毛竹基地建设
------
三、经济林开发
--
第五章水利
----
第一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
第二节建国前水利建设
------
一、宋代至明代水利建设
------
二、清代水利建设
------
三、民国时期水利建设
----
第三节建国后水利建设
------
一、工程建设概况
------
二、主要水利工程
----
第四节水利工程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制度
------
三、水费征用
------
四、综合经营
----
第五节移民安置
--
第六章农机
----
第一节农机种类与推广
------
一、排灌机械
------
二、耕作机械
------
三、植保机械
------
四、收获及加工机械
------
五、农用运输机械
------
六、传统手动农具
----
第二节农机科研与人员培训
------
一、农机科研
------
二、农机人员培训
----
第三节农机供应与农机管理
------
一、农机供应
------
二、农机安全监理
------
三、机耕和油料管理
--
第七章工业建筑业
----
第一节工业概况
------
一、建国前工业
------
二、建国后工业发展过程
------
三、经营形式与效益
------
四、职工队伍
------
五、主要产品产量
----
第二节重工业
------
一、电力工业
------
二、机械电子工业
------
三、化学工业
------
四、建材工业
------
五、中央、省、市驻雄采掘工业
----
第三节轻工业
------
一、烟丝卷烟业
------
二、造纸印刷业
------
三、粮油加工食品酿造业
------
四、纺织羽绒服装业
------
五、皮革制鞋业
------
六、制药业
------
七、二轻化工业
------
八、竹木藤器业
------
九、铁铝制品业
----
第四节建筑业
------
一、建筑设计
------
二、建筑队伍
------
三、建筑经营管理
------
四、建筑质量管理
--
第八章交通
----
第一节古道
------
一、梅关古道
------
二、乌迳路
------
三、乡道
----
第二节公路交通
------
一、公路 桥梁
------
二、公路运输
------
三、公路养护与改建
------
四、交通管理
----
第三节水路交通
------
一、航道 码头 渡口
------
二、航道疏通
------
三、水路运输
----
第四节其他运输
------
一、人力运输
------
二、航空运输
--
第九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一、驿站邮政局代办所
------
二、电信局电话所
------
三、邮电局民办电话站
----
第二节邮政
------
一、邮路
------
二、邮政业务
------
三、邮政通信水平
----
第三节电信
------
一、有线通信设备
------
二、无线通信设备
------
三、电信业务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经济效益
--
第十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一、古代县城建设
------
二、民国时期县城建设
------
三、建国后县城建设
----
第二节乡村建设
------
一、墟市建设
------
二、农村住宅建设
----
第三节房地产管理
------
一、地产管理
------
二、房产管理
--
第十一章国内贸易
----
第一节建国前商业
------
一、古代商业
------
二、民国时期商业
----
第二节建国后各类商业
------
一、私营商业
------
二、国营商业
------
三、集体商业
------
四、个体商业
----
第三节商品购销
------
一、购销总额
------
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
三、工业生产资料购销
------
四、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
五、糖烟酒盐购销
------
六、日用工业品购销
------
七、石油产品供应
------
八、医药品购销
------
九、废旧物资回收
----
第四节饮食服务业
------
一、饮食业
------
二、服务业
----
第五节集市贸易
--
第十二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出口总值
----
第二节出口商品
------
一、农副土特产品
------
二、轻工业品
------
三、矿产品
--
第十三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机构
------
一、民国时期粮食机构
------
二、建国后粮食机构
----
第二节购销
------
一、私营购销
------
二、国营购销
----
第三节储运
------
一、仓储
------
二、保管
------
三、调运
----
第四节加工
----
第五节经营效益
--
第十四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企业结构
------
一、四级企业
------
二、各类企业
----
第二节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
------
一、经营管理
------
二、经济效益
----
第三节主要企业
--
第十五章金融保险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一、当铺
------
二、钱庄
------
三、银楼
------
四、银行
------
五、信用合作社
----
第二节货币与流通
------
一、货币种类
------
二、货币流通
------
三、现金与金银管理
----
第三节存款
------
一、民国时期银行存款
------
二、建国后各项存款
----
第四节贷款
------
一、工商贷款
------
二、农业贷款
----
第五节保险事业
------
一、保险机构
------
二、保险种类保额保费
------
三、赔偿
----
第六节民间信贷
------
一、借贷
------
二、会
--
第十六章财政税收
----
第一节财税机构
------
一、财政机构
------
二、田赋机构
------
三、税务机构
----
第二节财政
------
一、清代财政
------
二、民国时期财政
------
三、建国后财政
----
第三节农业税
------
一、古代赋役
------
二、民国时期田赋
------
三、建国后农业税
----
第四节工商各税
------
一、古代工商杂税
------
二、民国时期工商杂税
------
三、建国后工商各税
----
第五节债券
------
一、民国时期债券
------
二、建国后债券
----
第六节审计
--
第十七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集市贸易管理
------
一、管理政策
------
二、集市整顿
------
三、集市管理收费
----
第三节查处违法经济活动
----
第四节工商业登记管理
------
一、私营工商业登记管理
------
二、全民和集体企业登记管理
------
三、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
----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七节 标准计量管理
------
一、计量管理
------
二、工农业标准化管理
--
第十八章物价
----
第一节商品价格
------
一、民国时期价格
------
二、建国后价格
----
第二节 非商品收费
------
一、汽车客运价
------
二、水、电收费
------
三、医疗收费
------
四、中小学收费
----
第三节商品比价
----
第四节农产品成本调查
----
第五节物价检查监督
------
一、检查监督机构
------
二、统一商品标价签
------
三、查处物价违纪行为和案件
--
第十九章劳动工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劳动就业与管理
------
一、劳动就业制度
------
二、用工形式
------
三、用工管理
------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
五、职工培训
------
六、劳务输出
----
第三节工资福利
------
一、工资
------
二、福利
----
第四节社会劳动保险
------
一、退休基金统筹
------
二、职工待业保险金统筹
----
第五节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第三编政治
--
第一章政党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南雄县地方组织
------
一、建国前党组织的建立及其主要活动
------
二、建国后党的组织
------
三、县党员代表大会县委扩大会议
------
四、历次重大运动
------
五、整党建党
------
六、宣传教育工作
------
七、纪律检查与复查甄别
------
八、统一战线工作
------
九、党的其他工作
------
十、历届县委第一书记、书记、副书记、常委任职简况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南雄县地方组织
------
一、中国同盟会南雄分会
------
二、国民党南雄县党部
------
三、三民主义青年团南雄分团
----
第三节其他党派
------
一、民社党南雄县党部
------
二、中国民主同盟南雄支部委员会
--
第二章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
一、选举代表
------
二、代表结构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二、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三、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
四、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
五、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
六、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七、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
八、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一、机构
------
二、会务
------
三、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任职简况
----
第五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
第一节清前行政机关
------
一、县署
------
二、直隶州署
------
三、都甲
------
四、历代知县、知州任职简况
----
第二节民国行政机关
------
一、县政府
------
二、区乡保甲
------
三、历任县知事、县长任职简况
----
第三节建国前人民政权
------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府
------
二、解放前夕的人民政府
----
第四节建国后行政机关
------
一、机构
------
二、政务
------
三、信访
------
四、历任县长、副县长及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任职简况
--
第四章议政机关
----
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雄县委员会
------
一、历届政协委员会会议
------
二、政协工作机构
------
三、政协南雄县委员会历届主席、副主席任职简况
----
第二节民国县参议会
------
一、议员
------
二、会务
--
第五章公安司法
----
第一节公安
------
一、机构
------
二、清匪与镇反
------
三、政治案件侦查
------
四、刑事案件侦查
------
五、治安管理
------
六、消防
----
第二节检察
------
一、机构
------
二、刑事检察
------
三、法纪检察
------
四、经济检察
------
五、监所检察
------
六、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节审判
------
一、机构
------
二、刑事审判
------
三、经济审判
------
四、民事审判
------
五、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一、机构
------
二、普及法律常识
------
三、公证业务
------
四、律师业务
------
五、民事调解
--
第六章军事
----
第一节驻军与军事设施
------
一、驻军
------
二、军事设施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一、国民政府地方武装
------
二、建国前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
三、建国后县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兵事
------
一、古代兵事
------
二、民国初期兵事
------
三、土地革命时期兵事
------
四、抗日战争时期兵事
------
五、解放战争时期兵事
------
六、建国后兵事
----
第四节兵役
------
一、募兵制
------
二、征兵制
------
三、志愿兵役制
------
四、义务兵役制
------
五、预备役制
----
第五节民兵
------
一、组织建设
------
二、教育训练
------
三、战备与生产
--
第七章人事
----
第一节民国时期县政府公务员
----
第二节建国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一、来源与结构
------
二、任免与培训
------
三、考核与奖惩
------
四、待遇与福利
------
五、离休与退休
--
第八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一、民国时期工会
------
二、建国后工会
------
三、历次工会代表大会
------
四、工会活动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一、民国时期农民组织
------
二、建国后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二、少年先锋队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一、民国时期妇女组织
------
二、建国后妇女组织
----
第五节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六节工商业组织
------
一、商会
------
二、工商业联合会
------
三、同业工会
------
四、个体劳动者联合会
----
第七节学术团体
------
一、科学技术协会
------
二、社会科学联合会
------
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八节其他群众团体
第四编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书院社学私塾学堂
------
一、书院
------
二、社学
------
三、私塾
------
四、学堂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一、民国时期小学教育
------
二、建国后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一、建国前中学教育
------
二、建国后中学教育
----
第五节专业教育
------
一、师范学校
------
二、教师进修学校
------
三、其他中等专业学校
----
第六节成人教育
------
一、民国时期成人教育
------
二、建国后成人教育
----
第七节教师队伍
------
一、教师素质
------
二、教师待遇
------
三、民办教师
----
第八节教学研究
------
一、教研组织
------
二、教研活动
----
第九节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
------
一、教育经费
------
二、勤工俭学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研机构
------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农业科研推广机构
------
三、黄烟科研推广机构
------
四、水土保持科研推广机构
------
五、林业科学研究所
------
六、畜牧技术推广机构
------
七、农机研究所
------
八、地震测报站
----
第二节科技成果
------
一、工业科技成果
------
二、农业科技成果
------
三、畜牧水产科技成果
------
四、水电工程科技成果
------
五、水土保持科技成果
------
六、卫生科技成果
------
七、节能科技成果
----
第三节信息服务
------
一、情报机构与信息网络
------
二、情报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传递
------
三、咨询服务
----
第四节科技队伍
------
一、职称评审
------
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第三章卫生
----
第一节中医
------
一、中医中药
------
二、中医传授及行医方式
------
三、中医科室中医院
------
四、中医验方
----
第二节西医
------
一、建国前的西医院所
------
二、建国后的西医单位
----
第三节卫生防疫
------
一、传染病防治
------
二、地方病防治
------
三、麻风病防治
------
四、其他疾病防治
------
五、企业学校卫生防疫
------
六、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一、新法接生与产科保健
------
二、妇科病查治
------
三、婴幼儿保健
----
第五节公费医疗与合作医疗
------
一、公费医疗
------
二、农村合作医疗
----
第六节药政药品管理
------
一、药政管理
------
二、药品管理
----
第七节卫生队伍
----
第八节卫生经费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一、民间传统体育
------
二、职工体育
------
三、农民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一、体育设施与体育教学
------
二、学生体育运动会
----
第三节业余体校与公共体育场地
----
第四节体育竞赛
------
一、县运动会
------
二、参加市(地区)级比赛
------
三、参加省级比赛
------
四、参加全国比赛
------
五、破省市纪录
--
第五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戏剧曲艺
------
一、采茶戏
------
二、祁剧
------
三、民间曲艺
------
四、戏台分布
----
第二节电影放映
------
一、建国前电影放映
------
二、建国后电影放映
----
第三节广播电视
------
一、广播
------
二、电视
------
三、录像
----
第四节报刊
------
一、建国前报刊
------
二、建国后报刊
----
第五节文化馆站
------
一、民众教育馆
------
二、文化馆
------
三、乡镇文化站
----
第六节图书馆书店
------
一、图书馆
------
二、书店
----
第七节文艺作品
------
一、诗选
------
二、文选
------
三、现代文学作品目录选
------
四、雕塑篆刻书画音乐摄影
------
五、书目
------
六、民间歌谣
------
七、革命歌谣
----
第八节档案工作与地方志编修
------
一、档案工作
------
二、地方志编修
--
第六章文物名胜
----
第一节古遗物遗址
------
一、新石器时期遗物
------
二、汉代居住遗址
------
三、古城堡遗址
------
四、梅关古道
------
五、窑址
----
第二节古墓
------
一、新石器晚期墓
------
二、汉墓
------
三、西晋南朝墓
------
四、隋宋明代墓
----
第三节古建筑
----
第四节古塔古桥古井
------
一、古塔
------
二、古桥
------
三、古井
----
第五节石刻石雕
------
一、摩崖石刻
------
二、石刻
------
三、石雕艺术
----
第六节博物馆及馆藏文物
------
一、博物馆
------
二、馆藏文物
----
第七节名胜
------
一、梅关
------
二、珠玑巷
------
三、钟鼓岩
------
四、南雄古六景
第五编社会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优抚与支前
------
一、优抚
------
二、支前
----
第二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节老区建设
------
一、老区分布
------
二、建设成效
----
第四节赈济
------
一、古代赈济
------
二、民国时期赈济
------
三、建国后赈济
----
第五节社会福利
------
一、建国前社会福利
------
二、建国后社会福利
----
第六节婚姻登记
------
一、贯彻《婚姻法》
------
二、结婚登记
------
三、离婚登记
----
第七节殡葬改革
----
第八节民政经费
------
一、历年民政事业经费
------
二、民政事业经费安排
--
第二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
------
一、农民收入
------
二、职工收入
------
三、人民收入与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
第二节饮食
------
一、农民食品消费
------
二、非农业人口食品消费
----
第三节衣着
------
一、建国前衣着被帐
------
二、建国后衣着
----
第四节居住
------
一、农村住宅
------
二、城镇住宅
----
第五节日用物品
----
第六节消费结构
--
第三章风俗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一、服饰穿戴
------
二、饮食嗜好
------
三、传统食品
------
四、各种筵席
----
第三节岁时节日
----
第四节婚丧喜庆
------
一、婚姻
------
二、生育
------
三、丧事
------
四、做寿
------
五、乔迁
--
第四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汇和语法
----
第三节词语比较及城关歌谣
--
第五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第六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人物传之一
------
傅恕
------
陈召南
------
周序龙
------
何新福
------
周群标
------
陈德贵
------
卢世英
------
曾昭秀
------
彭显模
------
谢泰谦
------
叶修林
------
李乐天
------
叶明魁
------
曾彪
------
钟蛟蟠
------
邱萃藻
------
邓勋芳
------
周霖
------
张长莲
------
董天锡
------
彭显伦
------
马口事件六烈士
------
朱德元
------
陈中夫
------
张尚琼
------
李贤顺
------
李文华
----
第二节人物传之二
------
谭大初
------
曹傧
------
胡定
------
戴家驹
------
罗含章
------
胡日初
------
罗明魁
------
莫梓园
------
朱选青 朱礼儒
------
吴作霖
------
罗赞勤
------
朱雅宜
------
姚之荣
------
陆傲霞
----
第三节人物传之三
------
卢焜
------
曾蹇
------
钟寿山
------
王名烈
------
叶肇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烈士英名表
----
第二节建国后英模人物表
----
第三节科技人员名录
------
一、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
二、中级科技人员名录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一)县行政区域调整文件
----
(二)恢复畲族民族成分文件
----
(三)奏稿
--
二、旧志序选
--
三、旧志水利文选
--
四、学术论文
--
五、1988年至1990年国民经济统计表
--
六、表格索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