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志 第一卷 总述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卷概述了黑龙江的自然人文状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出版时间:
1999年05月
目录
封面
黑龙江省志
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黑龙江省志总编会议
《黑龙江省志》凡例
《黑龙江省志》卷次表
《黑龙江省志·总述》编纂委员会
《黑龙江省志·总述》编辑人员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黑龙江省政区图
--
黑龙江省卫星影象地图
--
黑龙江省矿产分布图
--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黑龙江、吉林将军辖区图
--
中华民国时期(1930年)黑龙江省政区图
--
东北沦陷时期政区图(1939年)
--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五省图(1946年)
--
黑龙江、松江两省图(1949年)
--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
--
大兴安岭
--
小兴安岭
--
农田喷灌
--
机械中耕
--
飞机喷药
--
机械收割
--
水 田
--
机械仓储
--
农田防护林
--
人工林
--
奶牛放牧
--
训养鹿与鹿茸
--
大庆石油钻井
--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
--
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
--
机械采煤
--
采金船(下角为金块)
--
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车间
--
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万吨水压机
--
机械铺轨
--
哈尔滨铁路局编组站
--
松花江航运
--
哈尔滨公路大桥
--
运12飞机
--
哈尔滨闫家岗机场
--
哈尔滨长途电话直拨网
--
齐齐哈尔电信大楼
--
哈尔滨秋林公司
--
蔬菜市场(齐齐哈尔市)
--
贸易洽谈
--
黑河口岸过贷
--
国家地震局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
--
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
东北农学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下角为旧址)
--
龙江剧《双锁山》剧照
--
海伦剪纸
--
鄂伦春儿童
--
鄂伦春狩猎
--
野炊
--
大鳇鱼
--
大玛哈鱼加工(下角为大玛哈鱼籽)
--
飞 龙
--
猴头
--
人参
--
东北虎
--
冰灯
--
冬泳
--
北疆哨兵(漠河北极村)
--
乌苏镇哨所(抚远)
--
鸭嘴龙化石
--
《瑷珲和约》签订地—瑷珲新城遗址
--
渤海国石幢
--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
哈尔滨烈士陵园
目录
第一篇 自然人文概况
--
第一章 自 然
----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地貌
----
第二节 气 候
----
第三节 山脉与河流
----
第四节 平原与草原
----
第五节 动物与植物
----
第六节 矿产资源
----
第七节 自然景点
--
第二章 建 置
----
第一节 明代以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 黑龙江省政区的形成
----
第三节 清代的行政建置
----
第四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建置
----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建置
----
第六节 省内的主要城市
--
第三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
----
第二节 人口的构成
----
第三节 人口的分布
--
第四章 民 族
----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民族概况
----
第二节 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民族构成的变化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民族状况
--
第五章 古迹和纪念地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寺庙和教堂
----
第三节 抗俄抗日战迹地
----
第四节 历史纪念地
----
第五节 日本侵略罪证地
第二篇 历史沿革
--
第一章 明代以前的黑龙江地区
----
第一节 三大族系的形成及其与中原的联系
----
第二节 夫余国的建立与鲜卑人逐鹿中原
----
第三节 “海东盛国”——渤海国
----
第四节 金的兴起
----
第五节 元、明对黑龙江地区的经略
--
第二章 清代的黑龙江地区
----
第一节 设置黑龙江将军衙门,反击沙俄侵略
----
第二节 清廷的“封禁政策”
----
第三节 沙俄强行割占中国百万平方公里领土
----
第四节 中东铁路修筑与黑龙江地区半殖民地化
----
第五节 沙俄侵略暴行激起我国军民强烈反抗
----
第六节 土地放垦,流民大量涌入
--
第三章 军阀统治时期
----
第一节 军阀统治代替了清廷的统治
----
第二节 围绕中东铁路的复杂斗争
----
第三节 近代国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第四节 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时期
----
第五节 中东路事件
--
第四章 东北沦陷时期
----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人民奋起抗日
----
第二节 日伪的残暴统治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
--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一节 建立根据地
----
第二节 剿灭土匪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建党和建政
----
第五节 恢复和发展生产
----
第六节 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第三篇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
第一章 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
第一节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
第二节 加强地方人民政权建设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
第四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第五节 整风和整党
----
第六节 “三反”和“五反”
--
第二章 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第一节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
第二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第一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三节 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三年困难
----
第四节 开发油田、荒原和新林区
----
第五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
第一节 “造反派”夺权
----
第二节 “捍”、“炮”两派发生武斗
----
第三节 “反右倾”和“清队”
----
第四节 “斗批改”
----
第五节 全省县团以上干部会议和“三五”会议
----
第六节 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
----
第七节 工农业生产在困难中前进
----
第八节 十年动乱造成的严重破坏
--
第五章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第一节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
----
第二节 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
----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
----
第四节 加强政权建设,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
第五节 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活动
----
第六节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一章 粮油煤木机五大基地初步形成
----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历程和概貌
----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牧、副、渔业
----
第三节 石油工业
----
第四节 机械工业
----
第五节 木材生产
----
第六节 煤炭工业
----
第七节 其他工业
--
第二章 交通运输和通讯网络
----
第一节 铁路运输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三节 内河航运
----
第四节 民用航空
----
第五节 邮电通信
--
第三章 财政金融和商业
----
第一节 财 政
----
第二节 金 融
----
第三节 商 业
--
第四章 文化事业
----
第一节 教 育
----
第二节 科 学
----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第四节 新闻出版
----
第五节 文物、博物、图书
----
第六节 卫生工作
----
第七节 体育运动
--
第五章 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城乡人民生活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城乡住房和公共设施建设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后 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