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地区农业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玉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机构、种植业、畜牧业、农村沼气应用、农业工具、农业机械等。
内容时限:
1949-1989
出版时间:
1994年01月
目录
卦面
玉溪地区农业志
图片
--
玉溪地区农业志审稿会议人员
--
玉溪地区农业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及编写人员
--
全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验交流会在玉溪召开
--
大面地改田水稻
--
适时追肥
--
坝区水稻长势喜人
--
水稻丰收
--
水稻收割
--
曲陀关地膜包谷
--
玉溪地区五万亩杂交包谷亩产千斤样板地
--
小麦茁壮成长
--
坝区高产小麦成热待收
--
坝区田间优质高产烤烟
--
盛花期84001优质高产油菜
--
大力发展山地甘蔗
--
坝区盛花期蚕豆
--
采收茶叶
--
茶树村茶山
--
区内广泛种植的优质高产中药材—党参
--
红侨农场开始投产的芒果园
--
元江坝区晚稻收割后扩种绿肥
--
果实累累的柑桔园
--
农村推广建造沼气池
--
农村普遍推广节能灶
--
禽蛋鸡养殖
--
良种马配种
--
养猪
--
养牛
--
手扶拖拉机带碎垡轮耙田
--
大型拖拉机耕田
--
已建成的排水大沟
--
水浇地间修建的贮水池
--
民办公助开挖基础沟道
--
农业科技培训班学员认真听课
--
中央、省、地、市、乡各级领导干部视察农村合作基金会留影
《玉溪地区农业志》编纂机构人员名单
《玉溪地方志丛书》序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资源及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区域地形
----
一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
二 地形地貌
--
第二节 气 候
----
一 特点和类型
----
二 光 温
----
三 降水及蒸发
----
四 灾害性气候
--
第三节 水资源
----
一 资源状况及构成
----
二 水资源开发利用
--
第四节 土地资源
----
一 土地利用现状
----
二 土壤类型及肥力
----
三 耕地状况
--
第五节 农作物品种
----
一 粮食作物品种
----
二 经济作物品种
----
三 其他作物品种
----
四 果树(水果类)
----
五 茶叶及其他杂类作物
--
第六节 畜禽品种及饲料资源
----
一 畜禽品种
----
二 饲料资源
--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
----
一 兴修水利
----
二 改良土壤 平整土地
--
第八节 农用肥料
--
第九节 交通电力
----
一 交通
----
二 电力
第二章 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
第一节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一 土地占有
----
二 旧制度下农民遭受的剥削
----
三 减租退押
----
四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一 农业生产互助组
----
二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三节 农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一 农业大跃进的兴起
----
二 人民公社的激进
----
三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
四 农村“四清”运动
----
五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的农业
--
第四节 农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
----
一 调整关系放宽政策
----
二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节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第三章 农业机构
--
第一节 地区农牧局
----
一 行政事业机构
----
二 党的组织
--
第二节 地区农牧局直属事业企业单位
----
一 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
二 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
----
三 地区种子管理站
----
四 地区植保植检站
----
五 地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
六 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
七 地区农业机械研究所
----
八 地区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站
----
九 地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所
----
十 农村能源工作站
----
十一 专区拖拉机站和农业机械队
----
十二 地区柑桔科学研究所
----
十三 地区农业机械公司
--
第三节 地方国营农牧场
----
一 红光农场
----
二 腰街农场
----
三 堵岭农场
----
四 良种场和畜牧(种畜)场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一 粮食生产发展状况
----
二 稻谷
----
三 包谷(玉米)
----
四 小麦
----
五 蚕豆
----
六 薯类
----
七 大豆和杂粮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一 烟草
----
二 廿蔗
----
三 油料
--
第三节 其他作物
----
一 蔬菜
----
二 水果
----
三 中药材
----
四 茶叶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发展状况
----
一 生猪
----
二 水牛、黄牛
----
三 马、骡、驴
----
四 山羊、绵羊
----
五 家禽及其他
--
第二节 畜禽养殖的科学技术
----
一 畜种改良
----
二 饲草饲料改进
----
三 牲畜疫病防冶
第六章 农村沼气应用和节能改灶
--
第一节 沼气应用
--
第二节 节能改灶
--
第三节 太阳能利用
第七章 农业工具和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具农机管理和经营服务
----
一 手工农具的供应
----
二 农业机械管理和经营服务
----
三 农业机械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
----
四 农用柴油管理
--
第二节 各类农具农机的发展演变
----
一 耕作机具
----
二 种植机械
----
三 收获脱粒机具
----
四 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
五 机保器械
----
六 提水机具
----
七 运输机具
第八章 农村经济及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结构
----
一 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
----
二 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
----
三 农村第三产业
--
第二节 农村合作经济的经营管理
----
一 集体经营时期的经营管理
----
二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的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农村集体经济的分配
----
一 收益分配
----
二 粮食分配
第九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教育
----
一 专业正规学校
----
二 农业广播学校
----
三 短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
----
四 宣传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一 国家行政事业的科技队伍
----
二 农民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推广
----
一 引进和选育推广良种
----
二 防治病虫草鼠害
----
三 改进和革新熟制
----
四 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
五 薄膜覆盖育秧
----
六 地膜覆盖种植包谷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附 录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