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医院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医院志》的编篡工作,自1986年11月开始搜集资料,于1986年12月正式动笔。边撰稿、边调查、边修改,历时七个月完稿。全书二十一万余字,全体编志人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准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医院的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搜集、核实,“去伪存真”的筛选,力求真实、系统、全面地记载医院的历史和现状,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
出版时间:
1987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医院志
题词
--
李运昌 原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副部长
--
蔡公琪 原冀热辽军区总医院院长原天津市卫生局局长
--
陈继廉 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
杨荣科 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
姜世休 原冀热辽军区总医院医务主任。原承德医学院副院长
图片
--
图书室
--
彩色扫描机
--
B超诊断仪
--
手术中
--
检验科一角
--
心脏监护仪
--
放射线科设备
--
医院领导成员
--
院志编辑
--
医院运动会——女子长跑
--
医院大门
--
新建中的门诊楼
--
病房主楼
--
赴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
--
文艺活动
--
医院养鸡场
--
田间
--
练兵
--
欢送日本战友留念(1950.11.17)
--
医院沿用印章
--
院长 蔡公琪
--
院长 王孟学
--
政委 钟瑞
--
院长 李英
--
分院长 高洪江
--
医务主任 姜世休
--
分院长 傅大为
--
总护士长 王维光
--
教导员 李震忠
--
政委 田野夫
--
政委 王中蕃
--
院长 刘江平
--
副政委 顾德全
--
院长 周友光
--
院长 杨克正
--
冀察热辽军区一九四八年给伤病员的慰问信
--
政委 汪元忠
--
院长 范泗水
--
院长 李福淮
--
院长 毕铁村
--
政委 禹福春
--
政委 槐荫生
--
院长 姜伟
--
院长 左铁锵
--
政委 周明远
--
二○五医院平面示意图
--
医院组织机构图
--
医院党组织机构图
--
医院迁徙路线示意图
院志编纂领导小组
序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医院创建与沿革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医院创建、沿革
----
一、冀热辽军区后方总医院时期
----
二、东北军区第五陆军医院时期
----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医院时期
--
第三节 医院现状
--
第四节 医院技术进展状况
--
第五节 医院历届领导成员的变动
第二章 党委及政治工作
--
第一节 医院党组织建立与沿革
--
第二节 医院的政治工作
--
第三节 医院的群众工作
----
一、共青团
----
二、革命军人委员会(简称人委员会)
----
三、俱乐部
----
四、托儿所
----
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
第四节 重大政治运动
第三章 医疗工作
--
第一节 医疗机构设置、职能
----
一、冀热辽军区总医院时期
----
二、东北军区第五陆军医院时期
----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五医院时期
--
第二节 临床科室
----
内一科
----
内二科
----
内三科
----
外一科
----
外二科
----
外三科
----
外四科
----
麻醉科
----
手术室
----
五官科
----
妇产科
----
小儿科
----
传染科
----
皮肤科
--
第三节 医技科室
----
药局
----
放射线科
----
理疗科
----
检验科
----
特诊科
------
电诊室
------
同位素室
------
计算机室
----
血库
----
供应室
----
病理科
----
修配室
--
第四节 门诊部
--
第五节 医疗制度与实施
--
第六节 医疗技术的进展
----
一、冀热辽军区总医院时期
----
二、东北军区第五陆军医院时期
----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五医院时期
--
第七节 医疗差错,事故的管理
第四章 护理工作
--
第一节 护理工作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护理规章制度
--
第三节 护理技术进展
--
第四节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
--
第五节 护理工作成果
----
一、科研项目
----
二、技术革新
----
三、护理工作突出范例
----
四、论文刊登和交流经验
----
五、护理人员集体和个人受奖情况
第五章 预防保健
--
第一节 卫生防疫
--
第二节 保健工作
--
第三节 计划生育工作
--
第四节 下部队、下农村
第六章中 西医结合
--
第一节 中医科
--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
第七章 科研与新技术的引进
--
第一节 科研工作及其成果
--
第二节 新疗法、新技术引进及创新
--
第三节 技术革新及成果
--
第四节 论文集《医学资料》
--
第五节 历年医学论文
--
第六节 医疗技术档案
第八章 医学教育技术培训
--
第一节 军医护士训练班
--
第二节 生产实习与临床进修
--
第三节 其他专业学习班
--
第四节 医疗骨干的培训
第九章 医疗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医务处
----
一、医务处沿革
----
二、医务行政业务与分工
--
第二节 统计与病案管理
----
一、统计工作
----
二、病案管理
--
第三节 图书工作
第十章 院务工作
--
第一节 院务处组织沿革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军需工作
--
第四节 给养工作
----
一、供给状况及农副业生产
----
二、食堂管理
----
三、服务社
--
第五节 营房工作
--
第六节 车辆管理
--
第七节 营养部
第十一章 光荣榜及人物
--
第一节 集体荣誉称号
----
一、集体荣誉称号
----
二、医院各科室荣誉称号
--
第二节 标兵、模范、红旗手、代表
--
第三节 立功嘉奖先进工作者
--
第四节 人物传记
----
李福淮
--
第五节 人物简介
----
王维范
----
冯淑温
----
杨惠民
第十二章 大事记
第十三章 附录
--
附录一、技术论文题目
--
附录二、主治军医以上通讯录
--
附录三、离退休人员名录
--
附录四、建院初期工作人员名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