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志(1911-2000)·上

宜宾市志(1911-2000)·上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宜宾市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宜宾市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宜宾地情资料工具书。 二、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存真求实,确保质量,使《宜宾市志》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服务。 三、时间断限原则上以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为上限,以2000年12月31日为下限。部分史实可追溯至古代,历史较短的以兴起

目录

封面
图片
编纂委员会

凡例
目录
总览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犍为郡 西顺郡
---- 第二节 戎州 南溪郡
---- 第三节 叙 州
---- 第四节 叙州路、叙州军民宣抚使司
---- 第五节 叙州府
---- 第六节 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 第七节 川南区宜宾专区
---- 第八节 四川省宜宾专区、宜宾地区
---- 第九节 四川省宜宾市
-- 第二章 境域、行政区划
---- 第一节 郡、州、路
---- 第二节 叙州府与行政督察区
---- 第三节 专区、地区、市
-- 第三章 宜宾城
---- 第一节 初治三江口
---- 第二节 治迁江北、东山
---- 第三节 复治三江口
---- 第四节 旧城扩建、市政府迁设南岸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发育简史
---- 第二节 地貌特征
---- 第三节 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
-- 第二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 层
---- 第二节 构 造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温 度
---- 第三节 降 雨
---- 第四节 日照、蒸发、湿度
---- 第五节 雪、霜、雾
---- 第六节 风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与水系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
---- 第二节 土壤分区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 地
---- 第二节 矿 产
---- 第三节 水
---- 第四节 植 物
---- 第五节 动 物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地质灾害
---- 第三节 病虫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来源
---- 第一节 明代及其以前土著
---- 第二节 清代移民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内迁
---- 第四节 宜宾解放后人口迁入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人口总量变动
---- 第二节 自然变动
---- 第三节 社会变动
-- 第三章 人口分布
---- 第一节 政区分布
---- 第二节 城乡分布
---- 第三节 自然地理分布
---- 第四节 人口城镇化状况
-- 第四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家庭构成
---- 第四节 民族构成
---- 第五节 文化构成
---- 第六节 劳动力资源构成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生工作“三个网络”建设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政策措施
---- 第四节 优生优育与优质服务
---- 第六章 人口调查
---- 第一节 人口普查
---- 第二节 人口抽样调查
第四篇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
---- 第二节 住 宅
---- 第三节 储 蓄
-- 第三章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演变
----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与管理
---- 第三节 农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 第四节 工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 第五节 商贸流通计划与管理
-- 第四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服务
---- 第四节 统计执法与监督
---- 第五节 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
-- 第五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家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节 社会审计
--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注册登记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七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业品及交通运输价格管理
---- 第三节 农产品价格管理
---- 第四节 行政事业性及服务性收费
---- 第五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五节 行政执法
-- 第九章 国土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 第三节 耕地保护
---- 第四节 土地利用
---- 第五节 土地监察
---- 第六节 地籍、地政管理
---- 第七节 矿产资源管理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事业机构
---- 第三节 科研事业机构
-- 第二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业生产互助组、合作社
----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生产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种植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农田综合治理与种植区划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 畜
---- 第二节 家 禽
---- 第三节 水产、养蚕、养蜂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动物检疫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设 施
---- 第二节 灌溉与管理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第四节 治河防灾
-- 第六章 农机
---- 第一节 农业机具
---- 第二节 农机管理与经营
-- 第七章 农业服务体系及科技成果
---- 第一节 服务体系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第八章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 第一节 建立生态农业试验区
---- 第二节 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
---- 第三节 农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
----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九章 扶贫开发、小康建设
---- 第一节 扶贫开发
---- 第二节 小康建设
第六篇 林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林业工作站
---- 第三节 市级林业事业单位
---- 第四节 林业企业
-- 第二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资源变迁
---- 第二节 森林资源与分布
---- 第三节 林化植物资源
----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 第三章 大林业开发
---- 第一节 试验区的建立
---- 第二节 主要开发项目
---- 第三节 林业分类经营
-- 第四章 造林绿化
---- 第一节 林木种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业生产基地
---- 第四节 退耕还林
---- 第五节 国际援助造林
-- 第五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森林资源管理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 第三节 封山育林
----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六章 林业科技
---- 第一节 林木改良与造林技术研究
---- 第二节 竹类产品开发研究
---- 第三节 其他科技项目应用研究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发展纵览
---- 第一节 工业传统产业
---- 第二节 工业基础
---- 第三节 现代工业体制
---- 第四节 现代工业体制的调整完善
---- 第五节 工业管理
-- 第二章 工业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行业结构
---- 第三节 企业结构
---- 第四节 产值构成
---- 第五节 职工分布
-- 第三章 能源工业
---- 第一节 煤炭工业
---- 第二节 天然气
---- 第三节 核电燃料元件
-- 第四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化工原料
---- 第二节 氯碱化工
---- 第三节 农用化工
---- 第四节 精细化工
---- 第五节 民爆器材
---- 第六节 煤化工
-- 第五章 食品工业
---- 第一节 酿酒工业
---- 第二节 制 茶
---- 第三节 饮料制造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五节 肉类加工
---- 第六节 制糖、糖果
---- 第七节 盐 业
---- 第八节 调味品
---- 第九节 魔芋精粉
-- 第六章 造纸、包装T业
---- 第一节 造 纸
---- 第二节 包装印刷工业
-- 第七章 其他门类T业
---- 第一节 建材工业
---- 第二节 机械电子工业
---- 第三节 冶金工业
---- 第四节 国防科技工业
---- 第五节 医药工业
---- 第六节 纺织工业
---- 第七节 皮革、皮毛
---- 第八节 日用品工业
---- 第九节 烟草工业
-- 第八章 大中型企业简介
---- 第一节 食品工业企业
---- 第二节 化学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化学纤维企业
---- 第四节 造纸工业企业
---- 第五节 能源工业企业
---- 第六节 机械、电子工业企业
---- 第七节 核电燃料元件生产企业
---- 第八节 建材工业企业
第八篇 名 酒
-- 第一章 五粮液
---- 第一节 五粮液酒生产条件
---- 第二节 五粮液创制和命名
---- 第三节 五粮液恢复生产
---- 第四节 五粮液生产工艺
---- 第五节 五粮液的获奖与贡献
-- 第二章 五粮液系列酒
---- 第一节传统浓香型白酒系列
---- 第二节 新型酒品系列
-- 第三章 其他名优酒
---- 第一节 叙府大曲
---- 第二节 南福头曲
---- 第三节 故宫液、故宫贡酒
---- 第四节 梦 酒
---- 第五节 君子酒
---- 第六节 华夏春牌星级系列酒
---- 第七节 竹海老窖及其系列酒
---- 第八节 中国杞酒
---- 第九节 高洲牌系列酒
---- 第十节 少娥啤酒
第九篇 电 力
-- 第一章 经营管理机构
---- 第一节 私营电力企业
---- 第二节 国营电力企业
---- 第三节 国家电力机构
-- 第二章 发电
---- 第一节 国家电力
---- 第二节 地方电力
---- 第三节 企业自备电厂
-- 第三章 供电
---- 第一节 电源结构与供电范围
---- 第二节 电网建设
---- 第三节 电力调度
-- 第四章 用 电
---- 第一节 售电量
---- 第二节 用电结构
---- 第三节 电 价
---- 第四节 用电管理
---- 第五节 农用电管理
第十篇 商贸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商帮、商号、同业公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五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章 市场交易
---- 第一节 行 栈
---- 第二节 茶 哨
---- 第三节 集 市
---- 第四节 商品交易会
---- 第五节 专业市场
---- 第六节 农贸市场
---- 第七节 连锁店、超市、电子商务
-- 第三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管理
---- 第二节 粮食征购
---- 第三节 粮食销售
---- 第四节 粮食票证
---- 第五节 粮食价格
---- 第六节 粮食储存和调拨
---- 第七节 植物油购销
-- 第四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 日用百货
----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
---- 第四节 石油、煤、建材
---- 第五节 肉食、禽、蛋
---- 第六节 蔬菜调味品水产品
---- 第七节 医 药
---- 第八节 日杂、废旧
-- 第五章 专卖、专营
---- 第一节 盐
---- 第二节 烟
---- 第三节 酒
---- 第四节 食 糖
-- 第六章 餐饮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馆、理发、照相业
---- 第三节 洗染、家用电器维修
---- 第四节 浴池、茶馆业
---- 第五节 美容、保健、按摩业
-- 第七章 对外经贸
---- 第一节 管 理
---- 第二节 出口贸易
---- 第三节 进口贸易
第十一篇 交通
-- 第一章 交通通道
---- 第一节 古驿道
---- 第二节 水 路
---- 第三节 公 路
---- 第四节 铁 路
---- 第五节 民用航空
---- 第六节 桥梁、隧道
---- 第七节 港口 码头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
---- 第二节 水上运输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铁路运输
---- 第五节 民航运输
---- 第六节 搬运装卸行业
---- 第七节 联运服务
---- 第八节 城市公交运输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路政管理
---- 第二节 道路养护管理
---- 第三节 运政管理
---- 第四节 水运管理
---- 第五节 民航运输管理
---- 第六节 交通征费管理
---- 第七节 交通行政执法
第十二篇 邮政·电信·网络通信
-- 第一章 邮电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邮电机构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邮电机构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 路
---- 第二节 网 点
---- 第三节 邮件处理
---- 第四节 邮政业务与资费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有线电报
---- 第二节 无线电报
---- 第三节 长途电话
---- 第四节 市内电话
---- 第五节 农村电话
---- 第六节 会议电话
---- 第七节 电视电话
---- 第八节 无线寻呼
---- 第九节 移动通信
-- 第四章 网络通信
---- 第一节 网络建设
---- 第二节 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