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卫生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遵循国家地方志的编纂要求、
体制和方法,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述庆城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
展变化,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资料性和文学性的
高度统一。
二、本志采用横向编排、纵向记述的编纂体例,分章按节记
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4年底共65年间庆城县医疗卫生事业
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绩,重点突出城乡医疗卫生事业
改革发展中实施的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每个章节前均有简要概
述以便提纲挈领。
三、由于原庆阳县是庆阳地区行政公署及长庆油田机关所在
地,本志中对1980年以前庆阳地区和长庆油田所属的医疗机构均
作了简要交代。1986年西峰市与庆阳县分置和1997年长庆油田
机关搬迁后的医疗卫生事业不再涉及。
四、由于原庆阳县是陕甘宁边区老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曾设于庆城,为了突出老解放区的医疗卫
生事业,本志特别专章予以叙述,以彰显庆城县医疗卫生事业的
红色历史特色。
五、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而引起县名的变更,总体以庆城县
冠名,具体叙述则按文献所处时间的名称称之,县内区域变化以
2012年国家统一确定的行政区划名称为准。
六、本志对全县两所县级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均作全
面介绍,村级卫生所和个体诊所药房集中列表。卫生人物按行政
人物、获奖人物和专业技术职称人物分类入选个人简历,以担任
行政职务、获得奖励和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时间为序排列。2014
年底在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全部列表。
七、本志以《甘肃省地方志行文规定和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
出版物的具体规定》为准,采用语体文叙述,不用引文注释,对
人物和事件只直陈其事,不加任何褒贬评论。
八、本志所选图片以体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
件为依据,领导题词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九、附录所选文献注意突出时代特征,对个别与现实相抵的
提法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做了适当删改。
十、本志大事记按年分月逐日编排,尽量体现对全县医疗卫
生事业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
十一、为了突出庆城县中医药文化特色,对中医世家的部分
资料未受时间限制,部分上溯到明清乃至明清以前。选编的部分
中草药和中医药单验方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中医药知识的同时,
也为打造庆城县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委会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的发展沿革
--
第二节 卫生局内设机构的职责
----
一、党群组织
----
二、职能股室
--
第三节 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
一、组织机构及实施措施
----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
----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施
----
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
第二章 医疗卫生制度
--
第一节 公费医疗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
一、全额报销
----
二、审批报销
----
三、公私分担报销
--
第二节 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
----
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立及发展
----
一、卅铺公社阜城大队合作医疗站的出现
----
二、后官寨公社中心大队合作医疗站的创办
----
三、南庄公社永丰大队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
----
四、肖金公社向阳大队合作医疗典型的树立
--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一、机构设立与工作职责
----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
三、基金的管理与使用
----
四、信息化建设工作
----
五、惠农政策
--
第五节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助
----
一、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
----
二、突发道路交通事故医疗卫生应急救援
----
三、“120”医疗卫生院前急救
第三章 卫生监督
--
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股室职责
----
一、机构沿革
----
二、股室职责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一、人员结构
----
二、助理卫生监督员的培养
--
第三节 卫生监督执法
----
一、医疗机构卫生监督
----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
三、学校卫生监督
----
四、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
五、职业放射卫生监督
----
六、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
七、消毒卫生监督
----
八、食品卫生监督
----
九、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
第四章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原庆阳县境内地级医院
----
一、庆阳地区人民医院
----
二、庆阳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
三、庆阳地区中医医院
----
四、长庆石油勘探局职工医院
--
第二节 县级医疗机构
----
一、庆城县人民医院
----
二、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
--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的创建与发展
----
一、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二、庆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三、莲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四、驿马中心卫生院
----
五、马岭中心卫生院
----
六、桐川中心卫生院
----
七、白马卫生院
----
八、赤城卫生院
----
九、驿马中心卫生院熊家庙分院
----
十、高楼卫生院
----
十一、桐川中心卫生院惠家庙分院
----
十二、土桥卫生院
----
十三、蔡口集卫生院
----
十四、葛崾岘卫生院
----
十五、太白梁卫生院
----
十六、太白梁卫生院中合铺分院
----
十七、南庄卫生院
----
十八、卅铺卫生院
----
十九、玄马卫生院
----
二十、翟家河卫生院
----
二十一、蔡家庙卫生院
--
第四节 个体医疗卫生机构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职责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除害灭病”运动
--
第三节 “两管”“五改”工作
--
第四节 文明村镇和卫生县城建设
----
一、文明村镇建设
----
二、卫生县城建设
--
第五节 除害防病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
一、除害防病工作
----
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
第六节 城乡环境卫生治理
--
第七节 健康教育
第六章 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工作职责
----
一、机构沿革
----
二、工作职责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之前对地方病的预防治疗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对地方病的监测防治
第七章 预防保健
--
第一节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一、机构沿革及职责
----
二、各类传染病的流行及防治
----
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实施
----
四、卫生监测
----
五、慢性病的预防控制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一、机构沿革及职责
----
二、妇女保健
----
三、幼儿保健
第八章 卫生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卫生教育机构的设立
----
一、庆阳地区卫生学校
----
二、庆阳县卫生学校
----
三、庆阳县红专学校
----
四、庆阳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兵连
--
第二节 农村赤脚医生的成长与消失
--
第三节 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
--
第四节 “王宝恩庆城医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
一、项目机构及管理办法
----
二、项目实施
--
第五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九章 卫生科研
--
第一节 科研成果
--
第二节 著作与论文
--
第三节 学术活动
--
第四节 部分医学论文选辑
第十章 卫生人物
--
第一节 行政人物
--
第二节 获奖人物
----
一、获国家级奖励人物
----
二、获省级奖励人物
----
三、获市级奖励人物
--
第三节 高级职称人物
第十一章 解放区医疗卫生事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医疗机构
----
一、地方医疗机构
----
二、驻军医疗机构
--
第三节 医疗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
第四节 医疗经费的管理
第十二章 中医药事业
--
第一节 中医药事业的形成与发展
----
一、中医药事业的形成
----
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三、中医药事业的完善
--
第二节 中医药文化建设
----
一、岐伯圣景
----
二、《黄帝内经》千家碑林
----
三、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
第三节 中医药传承
----
一、部分中医药世家
----
二、中医药师带徒活动
--
第四节 中医工作先进县和示范县的创建
----
一、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创建
----
二、中医工作示范县的创建
--
第五节 部分实用中医药单、验方
----
一、内科部分
----
二、骨伤、外科部分
----
三、妇科部分
----
四、儿科部分
----
五、五官科部分
----
六、皮肤科部分
----
七、传染科部分
--
第六节 中药材生产与加工
----
一、中药材的种类
----
二、中药材的采集收购
----
三、中药材的种植
----
四、中药材的加工
附录:文献选辑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