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县教育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存真求实地记述长乐县教育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并本着详今略古、古为今用的准则,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出版时间:
1991年12月
目录
封面
长乐教育志
《长乐县教育志》勘误表
题词
图说
--
长乐县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图为国家教委授予的匾。
--
1983年,长乐县提前三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省教育厅、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的锦旗。
--
1987年10月28日,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前右五),在省教委副主任李璞(前右六)副市长明敏(前右四), 市教委主任吴亚俊(后右三),县委副书记贾小平、县委宣传部部长陈和锬等陪同下,到一中视察。
--
1990年10月,省市县领导参加一中百年校庆大典。图为省委副书记袁启彤(中)、省教委副主任王昕(右)、县委书记邱仁魁(左)为“校友楼”剪彩。后排右一县委副书记杨爱金、右二县长卢圣鑫、右三省财政厅厅长潘心诚。
--
副省长、省教委主任陈明义等领导人参加江田中心小学二部教学楼落成典礼。
--
1987年12月省教委副主任傅宗弼(后右二)在副县长林善成陪同下到猴屿华侨学校视察。
--
1984年,省财政厅、教育厅在长乐县召开“一无两有”验收现场会。图为教育厅厅长傅宗弼在大会上作总结报告。
--
1985年5月,县委、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
--
长乐县五套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工作。
--
县委、县府在县人民礼堂召开大会,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图为会场彩门。
--
1989年9月29日,长乐县教育基金会成立。会上,表彰“捐资兴学、乐育英才”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
县委副书记杨爱金(左一)代表县委、县府授予旅美华侨陈就顺(右一)“乐育英才”金字匾。
--
江田农业中学获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图为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经委授予的奖状。
--
1989年,长乐县教育局荣获省普教系统电教先进单位。
--
长乐县教育局党支部评为县先进党支部。
--
县委在人民礼堂召开“学雷锋,见行动”表彰大会。
--
长乐一中语音室
--
1988年,全国少工委奖授长师附小少先队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
--
1986年,长乐县获福州市25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
长乐县连续五年评为学校音乐周先进县,图为省市授的锦旗。
--
长乐一中教学楼
--
长乐县华侨中学
--
长乐县教师进修学校综合楼
--
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综合楼
--
旒峰初级中学
--
金峰中学教学楼
--
潭头初级中学教学楼
--
高级职业中学教学楼
--
沙京初级中学教学楼
--
实验小学教学楼
--
猴屿华侨学校教学楼
--
猴屿学校教学楼
--
文岭中心小学教学楼
--
漳港中心小学教学楼
--
江田中心小学二部教学楼
--
洞头小学教学楼
--
霞州小学教学楼
--
琅峰学校教学楼
--
华侨陈就顺兴建的洋屿小学“就顺楼”。
--
台胞陈信维兴建的信维小学。
--
华侨池昌钿捐建的仙宅小学“昌钿楼”。
--
大架小学教学楼
--
梅花中心幼儿园
--
猴屿村幼儿园
--
合影
--
1990年9月,长乐县教育局领导与中小学校长合影
--
长乐县教育局局、股领导干部合影。
--
长乐县1990年学校分布图
长乐县教育志编志机构与编审人员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概述
第一章 学宫书院私塾
--
第一节 学宫
----
一 建修
----
二 规制
----
三 泮额
--
第二节 射圃
--
第三节 书院
----
一 官府创办
----
二 乡绅筹建
----
三 民众共办
--
第四节 乡学 社学
----
一 乡学
----
二 社学
--
第五节 精舍 书室 读书处
----
一 精舍
----
二 书室
----
三 读书处
--
第六节 私塾
----
一 概况
------
(一)科举时代
------
(二)民国时期
------
(三)建国后
----
二 部分私塾简介
----
附:科举考试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 幼儿教育
----
二 小学教育
----
三 中学教育
--
第二节 学制沿革
----
一 小学
----
二 中学
--
第三节 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
----
一 教学管理
------
(一)组织管理
------
(二)行政管理
------
(三)常规管理
------
(四)学籍管理
------
(五)教师业务档案管理
----
二 教学工作
------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二)教法与教改
------
(三)教研活动
------
(四)电化教学
------
(五)学科活动
--
第四节 德育工作
----
一 民国时期
----
二 建国后
--
第五节 体育与卫生
----
一 体育
----
二 卫生
--
第六节 音乐与美术
----
一 音乐
----
二 美术
--
第七节 勤工俭学
--
第八节 招生与考试
----
一 民国时期
----
二 建国后
--
第九节 普及初等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
----
一 普及初等教育
----
二 实施义务教育
--
第十节 幼儿园、小学、中学选介
----
一 幼儿园
------
县实验幼儿园
----
二 小学
------
私立培青小学
------
私立平民小学
------
私立自爱小学
------
长乐师范附属小学
------
实验小学
------
玉田中心小学
------
营前中心小学
------
梅花中心小学
------
金峰中心小学
----
三 中学
------
私立培青初级中学
------
县立初级中学
------
私立建华初级中学
------
县九溪国学专修馆
------
私立德成初级中学
------
吴航初级中学
------
长乐第一中学
------
长乐第二中学
------
长乐第三中学
------
长乐华侨中学
第三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职业中学简介
----
县乙种商业学校
----
县甲种商业学校
----
县妇女职业学校
----
高一级农业职业学校
----
县农业中学
----
县高级职业中学
第四章 师范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师范学校简介
----
长乐初级师范学校(一)
----
长乐初级师范学校(二)
----
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
----
莆田地区长乐师范班
----
福清师专长乐分校物理班
----
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干部教育
----
一 发展概况
----
二 成人学校简介
----
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
----
省广播电视大学长乐工作站
----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长乐教学班
----
县高等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
中共长乐县委党校干部中专班
----
县卫生进修学校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来源与素质
----
一 科举时代
----
二 清末、民国时期
----
三 建国后
------
(一)幼儿教师
------
(二)小学教师
------
(三)中学教师
------
(四)师范教师
--
第二节 政治地位
--
第三节 经济待遇
----
一 建国前
----
二 建、国后
------
(一)公办教师工资福利
------
(二)民办教师工资福利
--
第四节 进修与考核
----
一 进修
----
二 考核
第七章 教育行政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
一 清末、民国时期教育行政机构沿革与人事更迭
----
二 建国后教育行政机构沿革与人事更迭
--
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
----
一 管理体制
------
附:长乐县普通教育事业分级管理暂行规定
----
二 局行政、管理
------
附:
--------
(一)局干部廉政守则
--------
(二)局干部岗位责任制考评奖惩试行办法
--------
(三)局干部岗位责任制考评标准
----
三 学校行政管理
------
附:关于加强学校管理的若干规定
--
第三节 教育督导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一 明清时期
------
(一)赋税存留
------
(二)学租
------
(三)书院膏火店租田业
----
二 民国时期
----
三 建国后
------
(一)国家拨款
------
(二)征收附加费
------
(三)缴交学杂费
------
(四)社会集资和海外华侨、港澳台胞集资
------
(五)勤工俭学收入
----
附件一 集资二千万 校貌换新颜——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表彰会交流材料
----
附件二 长乐县1979~1990年多渠道集资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来源分析统计表
----
附件三 长乐县1979~1990年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设施成果分析统计表
--
第五节 教育设施
----
一 校舍设备
----
二 教学设施
第八章 党团和群众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四节 学生会
--
第五节 教育工会
--
第六节 协会
----
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
----
小学教育研究会
----
小学德育研究会
----
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会
--
第七节 教育基金会
第九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黄干
----
陈洵仁
----
陈修园
----
谢章铤
----
刘仲珊
----
林素园
----
许榕生
----
陈竹
----
郑贞文
----
柯凌汉
----
陈礼调
----
陈国铠
----
郑万鹏
--
第二节 名录
----
一 历朝进士名录
----
二 人才录
----
三 市级以上模范先进名录
----
四 省集资办学先进个人名录
----
五 历届中共代表会、人民代会、人民政协委员会中教育系统代表、委员名录
------
(一)中共长乐县历次代表大会、历届委员会教育系统代表、委员名录
------
(二)长乐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系统代表、常务委员名录
------
(三)人民政协长乐县历届委员会教育系统委员、副主席名录
----
六 各级各类学校离退休校级干部名录
------
(一)中心校、幼儿园离退休校(园)级干部名录
------
(二)师范、中学离退休校级干部名录
----
七 各类各级学校讲师、高级教师名录
------
(一)小学高级教师
------
(二)中学高级教师
------
(三)师范高级讲师、讲师
大事记
附录
--
一 文件
----
(一)中共长乐县委、长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
----
(二)中共长乐县委、长乐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
--
二 通讯报道
----
(一)千家万户的事业
----
(二)长乐县社队舍得花钱办教育
----
(三)四年集资22万元奖励师生800名
----
(四)远见卓识之举
----
(五)绚丽的职业教育之花
----
(六)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七)长乐县舍得花大钱办教育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