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史(1951-2006)

山东科技大学史(1951-2006)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由矿业院校发展而来,其源头是创建于1951年的洪山煤矿工业学校。五十五年来,学校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过程。1999年科大成立之前,学校一直以培养煤炭行业专门人才为己任,为祖国煤炭工业的振兴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大成立以后,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抓机遇,谋发展,短短数年间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为“科教兴鲁”、“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智力和技术支持,为山东省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成就。

内容时限: 1951-2006

出版时间: 2006年10月

目录

封面
山东科技大学史
编委会
历史沿革
图片
-- 团结勤奋求是创新
-- 山东科技大学领导班子
-- 江泽民、胡锦涛与“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合影。其中,三排右六为我校校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粱宏伟。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与我校教师、全国人大代表俞书伟教授亲切握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神华煤制油工程现场。我校校友、现任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神华煤制油公司董事长张玉卓(左三)和我校校友、现任神华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委员、中国神华煤制油公司党委书记林长平(右一),向温家宝介绍项目情况。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原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来我校视察,与我校教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亲切交谈。
-- 1966年,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前左)视察我校。
-- 原煤炭部部长(左四)于洪恩视察我校。
-- 原煤炭部部长胡富国(右二)视察我校。
-- 原煤炭部部长王森浩(右一)视察我校。
-- 教育部部长周济(左一)在全国教育成就博览会上参观我校展区。
-- 原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右三)视察我校。
-- 原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左二)视察我校。
-- 原山东省政协主席韩喜凯(左二)在山东省教育成就展上参观我校展区.
-- 洪山煤校礼堂
-- 淮南矿业学院远眺
-- 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大门
-- 山东矿业学院鸟瞰
-- 山东矿业学院图书馆
-- 山东矿业学院大门
-- 淮南矿业学院工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合影
-- 山东煤矿学院64届毕业生合影
-- 青岛校区行政楼
-- 青岛校区教学楼
-- 青岛校区大门
-- 青岛校区学生公寓
-- 青岛校区学海餐厅
-- 青岛校区运动场
-- 继续教育学院校园
-- 泰山科技学院校园
-- 泰安校区鸟瞰
-- 济南校区建于1958年的教学楼
-- 济南校区大门

前言
目录
第一编 初创基业(1951.7~1966.6)
-- 第一章 从洪山煤校到淮南矿业学院
---- 一、洪山煤矿工业学校时期
---- 二、淮南煤矿学校时期
---- 三、淮南矿业学院时期
-- 第二章 从济南煤校到山东煤矿学院
---- 一、济南煤矿学校时期
---- 二、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时期
---- 三、山东煤矿学院时期
-- 第三章 并校建设新的山东煤矿学院
---- 一、院校调整与两校合并方案
---- 二、淮南矿院与山东矿院的合并
---- 三、其他院校、专业与资产的并入
-- 第四章 合校后山东煤矿学院的发展
---- 一、山东煤矿学院新秩序的建立
---- 二、系列教育革命及教学工作
---- 三、开展“五反”与“四清”运动
---- 四、重视思想教育,树立优良校风
---- 五、学毛泽东著作,促学校革命化
第二编 严重挫折(1966. 6~1976. 10)
-- 第一章“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磨难
---- 一、“文化大革命”爆发与“夺权”
---- 二、“一打三反”与整党建党
---- 三、“批林批孔”与“教育革命”
-- 第二章 学校被迫搬迁及其惨重损失
---- 一、山东煤矿学院的搬迁
---- 二、分散办学的弊端与困难
---- 三、济南校舍大部分被占用
-- 第三章 山东矿业学院的成立与建设
---- 一、并校成立山东矿业学院
---- 二、泰安煤矿学校历史沿革
---- 三、在泰安建设新的校区
-- 第四章 教学科研生产在艰难中前行
---- 一、恢复招生与“开门办学”
---- 二、“文革”中的科研与生产
---- 三、对“两个估计”的异议
第三编 改革发展(1976.10~1999.12)
-- 第一章 拨乱反正及进行管理改革
---- 一、拨乱反正与确立新的理念
---- 二、办学体制与校内领导体制改革
---- 三、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二章 加强教学与学科专业建设
---- 一、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建设
---- 二、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
---- 三、申报培植新的学位点
-- 第三章 提高科研能力与整体水平
---- 一、将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 二、科研成果令人振奋
---- 三、扩大学术交流及合作
---- 四、做好高教研究与学报工作
-- 第四章 重视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
---- 一、强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
---- 三、逐渐加强与创新德育工作
---- 四、不断拓展统一战线工作
第四编 开拓前进(1999.12~2006.7)
-- 第一章 合校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 一、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并校
---- 一、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 三、山东科技大学的定位与规划
-- 第二章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
---- 一、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 二、科研工作快速推进
---- 三、学科专业调整优化
-- 第三章 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展开
----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 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三、创新统战、工会和学、团工作
---- 四、改善财资和后勤产业工作
-- 第四章 青岛校区建设与未来发展
---- 一、青岛校区的决策及建设
---- 二、确立新办学理念
---- 三、创建高水平的科技大学
附录
-- 一、历届校级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人
---- (一)历届校级领导人及其任职时间表
---- (二)历届校主要领导人简介
------ 刘子光
------ 李向平
------ 王绍武
------ 刘辛人
------ 李光远
------ 田景瑞
------ 沈光寒
------ 霍万库
------ 曹书刚
------ 刘向信
------ 王春秋
------ 吕灵昌
------ 李曙光
------ 张云生
------ 靳奉祥
------ 陈维健
------ 李道刚
------ 刘新民
------ 王志刚
------ 张士强
-- 二、学校机关部、处、室设置及其负责人(以任职先后为序)
-- 三、院、系设置及其负责人
-- 四、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等人员名单
---- (一)院士
------ 宋振骐
------ 陈蕴博
------ 刘宝珺
------ 刘盛纲
---- (二)“泰山学者”简介
------ 韩燕波
------ 胡千庭
------ 王新洲
---- (三)享受国务院津贴人员名单
---- (四)国爱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名单
---- (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
---- (六)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
---- (七)原煤炭工业部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名单
---- (八)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名单
---- (九)山东省有突出的中表年专家名单
---- (十)山东省第五批中学术骨干名单
---- (十一)博士生导师名单
---- (十二)在职教授及非高教系列正高教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单
-- 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
-- 六、获国家、省部级先进称号人员名单
-- 七、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成果一览表
-- 八、国家、省部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一览表
-- 九、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一览表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