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人事志

南汇人事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南汇人事志》是南汇区(县)唯一一部人事专业志。 二、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力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存真求实、述而不论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南汇区(县)“人事”演变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2012年03月

目录

封面
南汇人事志
图片
-- 2006年5月18日,人事部副部长陈存根(左二)一行到南汇区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2006年9月7日,人事部副部长李有蔚(左四)一行到南汇区调研时,与南汇区人事局局长庄品华(左五)、副局长王顺国(右一)等合影留念。
-- 2006年9月7日,人事部副部长李有蔚(前左)参观洋山深水港。
-- 2006年5月18日,南汇区区长张建晨(右)和南汇区人事局局长庄品华(左)在新农村建设调研会上。
-- 2007年5月16日,上海市人事局局长肖贵玉(左二)一行到南汇区调研人事工作。
-- 2007年12月8日,上海市人事局副局长陈皓(右)和南汇区委常委、副区长朱嘉骏(左)为南汇人才服务中心康桥分中心揭牌。
-- 1993年4月7日,南汇县人事局副局长闵卫星(前左二)及机关工作人员欢送局长苏永侃(前左三)离任时的合影。
-- 1997年11月22日,南汇县人事局局长闵卫星(前右二)、副局长穆红(后左二)、副局长王顺国(后右一)与科室长合影。
-- 2001年8月5日,南汇县人事局局长陈勇章 (后左六)带领全局职工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 2006年8月24日,南汇区人事局局长庄品华在区委党校为2006年度第一批事业单位录用人员岗前培训班作区情教育讲座。
-- 2008年2月28日,南汇区在清华大学招聘储备人才。图为南汇区人事局局长葛四平与学生交谈。
-- 2006年7月15日,南汇区人事局副局长王顺国(中左四)陪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参观洋山深水港。
-- 2007年12月8日,南汇区人事局副局长张涛在南汇人才服务中心康桥分中心揭牌仪式上讲话。
-- 2005年12月1日,南汇区赴复旦大学举行人才招聘洽谈会。图为复旦学子正在观看南汇区情片。
-- 2006年3月18日,南汇区人事局在位于康桥镇的申花足球学校举办春季人才交流会。
-- 2008年3月4日,南汇区在同济大学招聘储备人才。图为招聘现场。
-- 1999年8月,南汇县人事局机关工作人员学习信息运用技术。
-- 2002年8月9日,南汇区科级以下国家公务员依法行政和WTO基本知识培训班开班动员。
-- 2003年10月,南汇区机关公务员赴南汇中学光明科技楼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 2005年11月14日,南汇区人事局在局会议室举办云南省文山自治州经济管理知识培训班开学典礼。
-- 2006年11月24日,云南省文山自治州经济管理知识培训班学员正在认真听课、记录。
-- 2006年5月16日,南汇区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试场景。
-- 2006年5月27日,南汇区农村科技人员参加上海市农村职称考试。图为南汇区第三中学试区。
-- 2006年6月26日,南汇区在区委党校召开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
-- 2005年9月25日,南汇区人事局运动员参加南汇区第一届运动会。图为入场式。
-- 2006年8月24日,南汇区第一批事业单位录用人员军训场景。
-- 1995年7月1日,中共南汇县人事局机关党支部书记穆红(前左三)率党员参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 1997年10月30日,南汇县人事局机关工会组织会员赴上海市区活动的合影。
-- 2006年12月4日,南汇区军转干部参观洋山深水港。
-- 2007年7月6日,南汇区储备人才、新录用公务员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 南汇区人事局、南汇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南汇区人才服务中心办公楼(位于惠南镇西门大街58号)。
-- 办公楼东侧面。
-- 2005~2008年,南汇区人事局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 2001年11月,南汇区人事局被评为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 2002年5月,南汇区人事局被评为上海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 2002年1月,南汇区人事局被评为南汇区改进服务年活动先进集体。
-- 2003年,南汇区人事局被评为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 2004年4月,南汇区人才服务中心被评为上海市2001~2003年度劳模集体。
-- 民国38年(1949年)3月南汇县训练所员工禄米清册影印件(一)。
-- 民国38年(1949年)3月南汇县训练所员工禄米清册影印件(二)。
-- 1993年8月,南汇县人事局与华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签订的委托培养协议书(影印件)。
-- 南汇区政区图
-- 南汇区位置图
《南汇人事志》编纂人员名录
凡例
序一
序二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章 人事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机构职能
第二章 解放前县级机构设置
-- 第一节 县衙
---- 一、机构
---- 二、官员俸禄
---- 三、县知事名录
---- 四、科举考试录用进士名单
-- 第二节 县政府
---- 一、机构
---- 二、官员薪米
---- 三、行政长官名录
第三章 机构 编制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中共南汇区(县)委工作部门
---- 二、南汇区(县)人民政府(人委、革委会)工作部门
---- 三、南汇区(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
---- 四、政协南汇区(县)委员会工作机构
---- 五、机构级别
-- 第二节 机构改革
---- 一、第一轮党政机构改革
---- 二、第二轮党政机构改革
---- 三、第三轮党政机构改革
---- 四、第四轮党政机构改革
-- 第三节 机关内设机构的调整
---- 一、撤县建区前(1987~2000)
---- 二、撤县建区后(2002~2008)
-- 第四节 机关人员编制的核定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二、改革开放时期
-- 第五节 乡镇机构
---- 一、乡镇政权机构(1949.6~1958.8)
---- 二、镇、人民公社政权机构(1958.9~1983.4)
---- 三、镇、乡政权机构(1983.5~2001.7)
---- 四、镇、街道政权机构(2001.8~2009.2)
---- 五、镇级党政机构改革
---- 六、乡(镇)机关行政编制
-- 第六节 派出机构
---- 一、建立
---- 二、改制
-- 第七节 事业单位
---- 一、机构设立、更名及人员编制核定
---- 二、机构级别确定
-- 第八节 机构编制管理部门
---- 一、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 二、工作职责
第四章 干部使用
-- 第一节 干部任用
---- 一、旧职人员留用
---- 二、军转复员干部接收安置
---- 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 四、吸收录用
---- 五、集体人员转编
---- 六、代课教师转正
---- 七、民办教师列编转公
---- 八、半脱产干部转正
---- 九、公安民警转干
---- 十、“以工代干”转干
---- 十一、乡镇局集体干部、领导班子成员、英模人物吸收录用
---- 十二、乡文化站专职干部转为国家干部
---- 十三、招考录用
---- 十四、聘用制教师与干部
---- 十五、从外省市、外区(县)引进人才
-- 第二节 干部调配与任免
---- 一、干部调配
---- 二、干部任免
-- 第三节 行政职务系列设置
---- 一、依据
---- 二、范围与行政职务
---- 三、基本条件与对象
---- 四、设置情况
第五章 考核 奖惩
-- 第一节 干部考核
---- 一、定期考核
---- 二、不定期考核
---- 三、考核结果使用
-- 第二节 干部奖惩
---- 一、奖惩制度
---- 二、奖惩种类
---- 三、奖惩程序
---- 四、奖励概况
---- 五、惩戒概况
第六章 培训
-- 第一节 机构 职能
---- 一、干部文化学校
---- 二、人事局教育科
---- 三、人才培训中心
-- 第二节 培训概况
---- 一、调训形式(1949~1965年)
---- 二、停滞状态(1966~1976年)
---- 三、恢复发展(1977~1992年)
---- 四、市场化运作(1993~2008年)
第七章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 第一节 制度演变
-- 第二节 职称改革机构
---- 一、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 二、企业思想政治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
---- 三、评审委员会
-- 第三节 评审程序
-- 第四节 评审概况
---- 一、评定业务技术职称(1952~1965年)
---- 二、恢复评定业务技术职称(1978~1983年)
---- 三、评审专业技术职务(1987~2008年)
-- 第五节 聘任与考核
---- 一、任职资格考试
---- 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 三、专业技术人员考核
第八章 工资 福利
-- 第一节 干部工资
---- 一、供给制
---- 二、薪给制
---- 三、工资类区
---- 四、工资调整
---- 五、工资管理
---- 六、政府特殊津贴
-- 第二节 干部福利
---- 一、社会保险福利
---- 二、困难补助和集体福利
---- 三、疗休养与体检
第九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离职
-- 第一节 离休
---- 一、离休条件
---- 二、审批权限
---- 三、离休简况
-- 第二节 退休
---- 一、退休条件
---- 二、审批权限
---- 三、退休简况
-- 第三节 退职
---- 一、退职条件
---- 二、审批权限
---- 三、退职简况
-- 第四节 离职
---- 一、离职条件
---- 二、审批权限
---- 三、离职简况
第十章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干部管理体制改革
---- 一、审批权限
---- 二、招聘制度
---- 三、免职与奖惩
---- 四、人才流通与使用
---- 五、后备干部
--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 一、目的
---- 二、原则
---- 三、主要内容
---- 四、进程与成果
-- 第三节 干部录用制度改革
---- 一、改革原则
---- 二、对象条件
---- 三、录用办法
---- 四、录用简况
-- 第四节 公务员制度
---- 一、对象条件
---- 二、程序步骤
---- 三、主要工作
-- 第五节 工资制度改革
---- 一、1956年工资改革
---- 二、1985年工资改革
---- 三、1993年工资改革
---- 四、2006年工资改革
-- 第六节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 一、人才服务机构
---- 二、不包分配
---- 三、市场择业
---- 四、双白选择
---- 五、择业平台
---- 六、就业渠道
-- 第七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改革
---- 一、双向选择
---- 二、先培训后上岗
---- 三、保底安置
第十一章 干部人事统计
-- 第一节 干部人数
---- 一、含义
---- 二、编制数与实有人数选录
---- 三、年报人数选录
-- 第二节 干部构成
---- 一、含义
---- 二、构成情况选录
-- 第三节 干部级别
---- 一、含义
---- 二、级别情况选录
附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