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中心医院院志

本溪市中心医院院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本溪市中心医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组织机构、各医疗科室、医技科室、人事工作、保卫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54-1993

出版时间: 1994年04月

目录

封面
本溪市中心医院院志 1954-1993
《院志》编纂委员会
《院志》编写工作人员
前言
图片
-- ①住院处全景
-- ②1983年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医院匾
-- ③院庭正中喷水池
-- ④院内李时珍塑像
-- ⑤陈文韬医师在也门期间与也门朋友合影留念
-- 1985年卫生局局长(左3)盛超、马庆来院长(右2)与来访的日本朋友合影
-- 1985年意大利摩德纳市友好代表团一行4人来院参观访问
-- 1965年建成的医院门诊楼
-- 1985年11月本院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 ⑧干部病房普通病室
-- ⑨1985年外科开展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 市中心医院鸟瞰(1993年)
-- 医院党政领导成员
-- 一九八七年荣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
-- 直线加速器
-- 血液透析
-- 光电子内镜显像仪
-- 血流量测定装置
-- 瑞典友好团来院参观
-- 前志编写人员
-- 续志编写人员
-- 中心医院平面图
-- (图1) 开院时门诊楼
-- (图2) 开院时住院处楼
-- (图3) 开院时锅炉房
-- (图4) 建院小组
-- (图5) 开院典礼全院职工合影
-- (图6) 一楼为食堂、二楼为职工宿舍
-- (图7) 1978年建成的4号楼
-- (图8) 1980年建成的2号楼
-- (图9) 一九五八年建的3号楼
-- (图10) 多功能程控心房刺激器调搏情景
-- (图11) 多导生理仪
-- (图12) CARDI OSUPER2E31A心脏监护仪(日本产)
-- (图13) 起搏系统分析仪(日本产)
-- (图14) 心肺复苏机(德国产)
-- (图15) 9520A热稀释心排量计算机(美国产)
-- (图16) CARD 10PAC3m01心脏除颤监护仪(日本产)
-- (图17) HEARTSCOPE2E16C超小型磁心电监护仪(日本产)
-- (图18) 30MA X光机
-- (图19) 翻身床
-- (图20) 鼓式取皮机
-- (图21) 手术室走廊
-- (图22) 美国产鸟牌呼吸机
-- (图23) 手术用双目显微镜
-- (图24) 体外循环机
-- (图25) 超声雾化器
-- (图26) 氦氖激光治疗仪
-- (图27) TDP治疗仪
-- (图28) 引进的瑞士产900型裂隙灯显微镜
-- (图29) 日产眼底摄像机
-- (图30) 引进日产自动验光仪
-- (图31) TLJ—1型听力计
-- (图32) H36—1型手术显微镜
-- (图33) 六导联心电图机
-- (图34) 监护仪
-- (图35) 微循环显微镜闭路电视装置
-- (图36) 血小板聚集仪
-- (图37) 血浆粘度细胞电泳仪
-- (图38) 血液流体特定检查仪
-- (图39) 氦氖激光器
-- (图40) 液氮治疗机
-- (图41) 一九八二年急诊科
-- (图42) 心电监护仪
-- (图43) 心脏除颤起博器
-- (图44) 可控同步呼吸机
-- (图45) 多用抢救车
-- (图46) 一九八四年新建的急诊科
-- (图47) 心电图机(日本产)
-- (图48) 宁波产单人高压氧仓(10NE—750型)
-- (图49) 万能显微镜
-- (图50) 丹麦产血气分析器
-- (图51) r免疫计数器
-- (图52) 建院时的西德250mA X光机
-- (图53) 大离心机、恒温箱、烤箱
-- (图54) 建院的苏联产150mA X光机
-- (图55) 日本产700 mAx光机
-- (图56) 日本产日立“CT”操作台
-- (图57) 日本产日立“CT”主机
-- (图58) 1200mA X光机(日本产)
-- (图59) 数字减影机组
-- (图60) 线阵式超声显像仪
-- (图61) 超声心动机
-- (图62) 脑电图机
-- (图63) 紫外线治疗机
-- (图64) 脑血流图机
-- (图65) 上海产超短波机
-- (图66) 五官超声波电疗机
-- (图67) 音频治疗机
-- (图68) 电磁波治疗机
-- (图69) DL—Z感应电疗机
-- (图70) 恒温箱
-- (图71) 石蜡切片机
-- (图72) 冷冻切片机
-- (图73) 致冷调节器
-- (图74) 本溪市第二医院二届党员大会全体合影
-- (图75) 本溪市中心医院第七届党代会代表合影
-- (图76) 本溪市立第二医院五届党员大会全体留影
-- (图77) 汽车库
-- (图78) 洗衣房
-- (图79) 锅炉房
-- (图80) 小朋友在排练舞蹈
概述
目录
第一章沿革
-- 第一节开院初期(1954—1959)
---- 一、医院的建立
---- 二、开院初期概况(1954-1959)
-- 第二节六十——七十年代(1960-1979)
---- 一、六十年代(1960-1969)
---- 二、七十年代(1970-1979)
-- 第三节1980—1985年
---- 一、政治思想工作
---- 二、创建省文明医院(1983——1985)
第二章组织机构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历届院领导更迭名单(表)
第三章历年人员编制及床位设置
第四章各医疗科室
-- 第一节内科
-- 第二节外科
-- 第三节手术室及麻醉科
-- 第四节妇科
-- 第五节儿科
-- 第六节眼科
-- 第七节耳鼻喉科
-- 第八节口腔科
-- 第九节干部病房
-- 第十节中医科
-- 第十一节皮肤科
-- 第十二节急诊科及高压氧治疗室
第五章医技科室
-- 第一节检验科
-- 第二节市直中心血库
-- 第三节放射线科
-- 第四节西药房
-- 第五节中药房
-- 第六节功能检查科
-- 第七节理疗科
-- 第八节其它医技科室
---- 一药械科
---- 二病理室
---- 三同位素室
---- 四供应室
第六章门诊部
-- 第一节门诊部办公室
-- 第二节门诊处置室
第七章预防保健科及计划生育
-- 第一节预防保健科
-- 第二节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章医务科 护理部 科教科
-- 第一节医务科
---- 一、建立和发展
---- 二、工作情况
---- 三、建立健全医疗方面规章制度
---- 四、历年主要医疗指标完成情况
---- 五、历年医疗活动开展情况
---- 六、病案统计工作
---- 七、电子计算机室
-- 第二节护理工作
-- 第三节科教科及图书馆
第九章院办、人事、保卫工作
-- 第一节院部办公室
-- 第二节人事科
-- 第三节保卫科、武装部
第十章党、团、工会工作
-- 第一节党的工作
-- 第二节团的工作
-- 第三节工会工作
第十一章后勤与财务工作
-- 第一节后勤工作
-- 第二节财务科
第十二章人物简介
第十三章大事记
编后记
续篇(1986—1993)
-- 续篇前言
-- 一、医院
---- 概述(1986-1993)
---- 医院改革
---- 1986-1993年院行政领导人变更
---- 医院制度
---- 1986-1993年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
---- 1986-1993年底高级职称人名录、主治医师级人名录
---- 1993年底全院职工一览表
-- 二、医疗科室
---- 内科
---- 内科一病房(神经血液系)
---- 内科二病房(消化系)
---- 内科三病房(呼吸系、内分泌系)
---- 内科四病房(心血管、泌尿)
---- 外科
---- 外一病房(骨外科)
---- 外科二病房
---- 外三病房(普外)
---- 外科四病房(胸外、泌尿、儿外科)
---- 外科五病房(脑外科)
---- 外科六病房(肿瘤科)
---- 血液透析室
---- 妇产科
---- 儿科
---- 耳鼻喉科
---- 眼科
---- 口腔科
---- 皮肤科
---- 干诊科
---- 高级知识分子病房
---- 急诊科及高压氧治疗室
---- 中医科
---- 放疗科
---- 麻醉科(手术室)
-- 三、医技科室
---- 西药房
---- 中药房
---- 功能检查科
---- 内窥镜室
---- 检验科
---- 理疗科
---- 放射线科
---- 病理科
---- 血库
---- 供应室
-- 四、医疗管理科室
---- 医务科
---- 电子计算机室
---- 病案统计室
---- 科教科(图书馆)
---- 护理部
---- 预防保健科
-- 五、行政管理科室
---- 院部办公室
---- 门诊部(注射室)
---- 人事科
---- 保卫科
---- 武装部
---- 财务科
---- 审计科
---- 总务科
---- 幼儿园
---- 小卖部
---- 伙食科
---- 营养部
---- 器械科
---- 医疗器械检修所
---- 监察室
---- 计划生育工作
---- 爱国卫生
---- 门诊处置室
---- 公费医疗科
-- 六、党群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机构
----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 工会
---- 共青团
-- 七、人物
---- 传记
------ 孙福成
------ 石少轩
------ 张名棋
---- 简介
------ 陈文韬
------ 郭仁发
------ 李约伯
------ 陆传贤
------ 张淑兰
---- 援外
-- 八、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