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农业志

南昌市农业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南昌市农业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反映南昌地区农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历程,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目录

封面
南昌市农业志
《南昌市农业志》编纂委员会
《南昌市农业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南昌市农业志》编纂人员
图片
-- 南昌市行政区划示意图
-- 南昌地区交通示意图
-- 1961年春,毛泽东主席视察南昌市郊区。
-- 1966年2月6日,朱德委员长视察南昌市郊区塘山公社陶万大队(现青山湖区塘山镇永红村)。
-- 1984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安义县时接见部分党政机关干部。
-- 198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南昌市郊区湖坊乡顺外村。
-- 199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南昌县蒋巷乡,与陪同的省、市、县、乡干部和种粮大户代表合影。
-- 1995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南昌市郊区湖坊乡热心村洪城制药厂。
-- 1995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南昌市郊区湖坊乡热心村,在村民刘云飞家前与陪同的各级领导及部分村民合影。
-- 2001年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南昌市郊区湖坊镇进顺村。
-- 2001年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南昌市郊区塘山镇贤湖村工业区“江西远泰集团灵芝盆景生产基地”。
-- 1993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南昌县小蓝乡养殖生产基地。
-- 1993年11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视察南昌县小篮乡养殖生产基地。
-- 1993年11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南昌市郊区湖坊乡热心村村民家中与村民交谈。
-- 1993年11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视察南昌市郊区湖坊乡热心村洪城制药厂与陪同的各级领导干部及工程技术人员合影。
-- 1991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朱铬基视察南昌市郊区湖坊乡进顺村。
-- 1993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视察南昌市郊区湖坊乡湖坊村。
--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新建县联圩乡。
-- 199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视察南昌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 1993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视察南昌县八一乡八一村。
-- 2005年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南昌农业与陪同省、市领导和部分种粮大户合影。
-- 2005年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中粮(江西)米业。
-- 200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南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看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受益者:南昌县岗上镇岗上村村民张奴苟。
-- 1993年6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视察南昌市郊区湖坊乡热心村。
-- 2002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视察江西(安义)现代农业科技园。
-- 1994年10月8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为南昌市郊区的江西东方企业集团成立庆典题词。
-- 1994年10月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官正参加南昌市郊区的江西东方企业集团成立庆典。
-- 2002年10月,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视察进贤县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基地。
-- 2004年11月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黄智权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盛霖出席中粮米业投产庆典。
-- 2004年11月6日,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吴新雄出席中粮米业投产庆典。
-- 2005年10月,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出席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暨新区庆典仪式。
-- 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参观南昌市郊区湖坊乡顺外村。
-- 2005年4月,新建县生米镇举行中国·生米(首届)蕌头节
-- 2004年7月,安义县新民乡冬瓜大王擂台赛
-- 文港毛笔
-- 军山湖清水大闸蟹——AA标志
-- 2005“军山湖杯”第四届鄱阳湖螃蟹节会场场景
-- 衙前菌菇——绿色食品
-- 李渡酒业包装生产车间
-- 1 农民使用的净谷风车。
-- 2 农民使用的木制禾桶。
-- 3 农田耕作工具——耙。
-- 4 农田排、灌水工具——木制槽。
-- 5 旧时农村使用的带扣子碾米工具。
-- 6 禾苗育种发芽木桶。
-- 7 南昌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生产及渔猎工具。
-- 1 农用交通工具——木制独轮车。
-- 2 油菜、豆类脱粒工具——竹制田稼。
-- 3 农民使用的传统水稻脱粒工具——木制打禾桶。
-- 4 农民碾米防露屋——圆形碾槽屋。
-- 5 农村原始碾米工具——竹木合制谷砻。
-- 6 农田耕作工具——犁。
-- 7 农民存放粮食工具——木制谷桶。
-- 1 农田耕作工具——辘辘。
-- 2 农民磨米粉、豆粉工具——石制水磨。
-- 3 至今仍生长在湾里区招贤镇马口村桂林自然村的千年罗汉松,树高20米,胸围3米,树龄2000余年,俗称“千年老妖”。
-- 4 南昌市湾里区1000余年水碓。
-- 5 农民使用的纺纱织布工具——纺车。
-- 湾里区梅岭镇团结村云堂寺前的银桂,胸围2米,树龄300余年,为梅岭“三宝树”之一。
-- 湾里区招贤镇东源村安山的米槠林有面积15亩,为江南最大原始的米槠林。
-- 湾里区招贤镇红星村铁壁养殖山羊,年产数百头。
-- 湾里区太平乡太平村旁的千年银杏,树高41.3米,胸围8.7米,树龄1000余年,为梅岭“三宝树”之一。
-- 湾里区太平乡梓木坑村的有三株红豆杉。其中1株树高25米,每株胸围2.9米,树龄600余年。
-- 鄱阳湖白鹤世界
-- 鱼跃人欢
-- 南昌市青山湖区扬子洲乡蔬菜科技园。
-- 群鸭戏水
-- 潘阳湖滨鹭鸟王国
-- 南昌县蔬菜大棚
-- 无公害蔬菜基地
-- 南昌县进行有机肥培肥地力试验
-- 赣抚平原灌溉渠道
-- 湘杂交棉
-- 双低油菜
-- 南昌县农民进行早稻旱床育秧
-- 杂交水稻
-- 杂交玉米
-- 进贤县文港奶牛场
-- 现代生产方式蔬菜大棚
-- 进贤县畜牧良种繁殖场培育的“南昌白猪”
-- 进贤县畜牧良种繁殖场
-- 2005年,全国种植大户陶雪莲租用家用飞机喷农药
-- 进贤县的机手刘元帅进行机插作业
-- 全省农机大户傅木林使用动力抛秧机进行机抛作业
-- 全国种粮大户、“神内基金”获奖者雷慈生进行机收作业
-- 机动喷机械
-- 南昌县莲塘镇小城镇建设
-- 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农民小康家园
-- 新建县联圩乡肖淇新华村农民健身场所
-- 南昌县前进农民用水户协会
-- 进贤县文港镇燕归新村(农民公寓)
-- 1 江西省首家农民星级宾馆“鄱阳湖大酒店”。
-- 2 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佛塔生猪批发市场”。
-- 3 整装待发的南昌市青山湖区(原市郊区)的民间彩灯队。
题词
-- 南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吴志明
-- 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戴和旺
--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建洋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生产条件
-- 第一章 农业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气候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农业生物资源
-- 第二章 农业人口与农村劳动力
---- 第一节 农业人口
----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
-- 第三章 农业结构与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业结构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第四章 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灾害
---- 第二节 干旱灾害
---- 第三节 虫灾
---- 第四节 地震灾害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其他灾害
第二篇 种植业
-- 第一章 种植业规模
---- 第一节 古代种植业
---- 第二节 近代种植业
---- 第三节 现代种植业
-- 第二章 粮食作物生产
---- 第一节 水稻种植
---- 第二节 大豆种植
---- 第三节 红薯种植
---- 第四节 小麦种植
---- 第五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
-- 第三章 经济作物生产
---- 第一节 纤维作物种植
---- 第二节 油料作物种植
---- 第三节 果蔗种植
---- 第四节 果用瓜种植
---- 第五节 荸荠种植
---- 第六节 草莓种植
---- 第七节 中药材种植
---- 第八节 饲料作物种植
-- 第四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土壤改良
---- 第二节 施肥革新
---- 第三节 灌溉优化
---- 第四节 良种推广
---- 第五节 作物保护
---- 第六节 耕作制度变革
第三篇 畜牧业
-- 第一章 畜牧业规模
---- 第一节 古代畜牧业
---- 第二节 近代畜牧业
---- 第三节 现代畜牧业
-- 第二章 家畜饲养
---- 第一节 猪饲养
---- 第二节 牛饲养
---- 第三节 兔饲养
---- 第四节 羊饲养
-- 第三章 家禽饲养
---- 第一节 鸡饲养
---- 第二节 鸭饲养
---- 第三节 鹅饲养
---- 第四节 鸽饲养
---- 第五节 鹌鹑饲养
-- 第四章 特种养殖
---- 第一节 肉狗养殖
---- 第二节 蜜蜂养殖
---- 第三节 蚕养殖
---- 第四节 野鸭养殖
---- 第五节 鹧鸪养殖
---- 第六节 山鸡养殖
---- 第七节 其他特种养殖
-- 第五章 畜禽良种繁育
---- 第一节 家畜良种繁育
---- 第二节 家禽良种繁育
-- 第六章 畜禽饲料
---- 第一节 传统饲料
---- 第二节 配合饲料
---- 第三节 饲料加工
-- 第七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疫病种类
---- 第二节 防治方法
---- 第三节 防治机构
---- 第四节 动物畜禽检疫
---- 第五节 兽药管理
第四篇 水产业
-- 第一章 水产业规模
---- 第一节 古代水产业
---- 第二节 近代水产业
---- 第三节 现代水产业
-- 第二章 鱼类养殖
---- 第一节 大水面养鱼
---- 第二节 小水面养鱼
---- 第三节 稻田养鱼及农渔“两用田”养鱼
---- 第四节 集约化养鱼
---- 第五节 鱼苗鱼种
---- 第六节 鱼饲料
---- 第七节 商品鱼基地建设
-- 第三章 特种水产养殖
---- 第一节 河蟹养殖
---- 第二节 鳜鱼养殖
---- 第三节 鳅鳝养殖
---- 第四节 黄颡鱼养殖
---- 第五节 彭泽鲫养殖
---- 第六节 虾类养殖
---- 第七节 河蚌育珠
---- 第八节 其他特种水产养殖
-- 第四章 鱼病防治
---- 第一节 鱼病种类
---- 第二节 防治措施
-- 第五章 水产捕捞
---- 第一节 捕捞队伍、范围与产量
---- 第二节 渔场渔法渔具
---- 第三节 渔需物资供应
-- 第六章 渔政管理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事项
第五篇 蔬菜业
-- 第一章 蔬菜生产
---- 第一节 菜地面积与产区分布
---- 第二节 蔬菜品种与产量、产值
---- 第三节 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
---- 第四节 菜地基本建设
---- 第五节 生产管理
---- 第六节 菜农
-- 第二章 蔬菜基地建设
---- 第一节 近郊速生菜和中远郊渡淡菜基地建设
---- 第二节 外向型蔬菜基地建设
---- 第三节 放心菜工程实施
---- 第四节 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
-- 第三章 蔬菜供销
----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代的蔬菜供销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蔬菜供销
---- 第三节 加工与贮藏
第六篇 林果业
-- 第一章 林木资源规模
---- 第一节 林木面积
---- 第二节 林木蓄积
---- 第三节 古树名木
-- 第二章 造林绿化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重点造林工程
---- 第三节 义务植树
-- 第三章 果树栽培
---- 第一节 果业规模
---- 第二节 柑橘栽培
---- 第三节 桃树栽培
---- 第四节 梨树栽培
---- 第五节 李柰栽培
---- 第六节 葡萄栽培
---- 第七节 柚树栽培
---- 第八节 枇杷栽培
---- 第九节 其他果树栽培
------ 附:南昌市果业之最集锦
-- 第四章 经济林木
---- 第一节 茶园
---- 第二节 桑园
---- 第三节 花卉苗木栽培
---- 第四节 油茶栽培
-- 第五章 森林资源保护
---- 第一节 护林
---- 第二节 森林防火
---- 第三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林木检疫
---- 第五节 野生动物保护
---- 第六节 野生植物保护
-- 第六章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
---- 第一节 森林公园
----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
-- 第七章 林政管理
---- 第一节 森林资源监测
---- 第二节 林权林地管理
---- 第三节 林木采伐管理
---- 第四节 木竹流通管理
-- 第八章 林业经营
---- 第一节 木竹贮运
---- 第二节 木竹购销
---- 第三节 木竹利用与加工
---- 第四节 林副产品加工与经营
-- 第九章 营林企业
---- 第一节 国有林场
---- 第二节 集体林场
---- 第三节 个私林业
第七篇 农垦企业
-- 第一章 企业规模
---- 第一节 垦区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企业效益
---- 第三节 科研开发
-- 第二章 企业经营
---- 第一节 场属第一产业
---- 第二节 场属第二产业
---- 第三节 场属第三产业
-- 第三章 企业改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四节 非国有经济发展
-- 第四章 农垦企业简介
---- 第一节 江西桑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第二节 江西省国营恒湖综合垦殖场
---- 第三节 江西省国营五里综合垦殖场
---- 第四节 国营南昌市五星垦殖场
---- 第五节 国营南昌市朝阳农场
---- 第六节 国营南昌市新丰垦殖场
---- 第七节 县区属农垦企业
第八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企业规模
---- 第一节 传统农村手工业
---- 第二节 当代乡镇企业
-- 第二章 行业结构
---- 第一节 乡镇工业企业
---- 第二节 乡镇农业企业
---- 第三节 乡镇建筑企业
---- 第四节 乡镇交通运输企业
---- 第五节 乡镇商饮服务企业
-- 第三章 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 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
---- 第二节 农村个体私营企业
---- 第三节 农村混合所有制企业
-- 第四章 生产经营管理
---- 第一节 从业人员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生产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经营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 第五章 企业选介
---- 第一节 乡镇工业企业选介
---- 第二节 乡镇农业企业选介
---- 第三节 乡镇建筑企业选介
---- 第四节 乡镇商饮服务企业选介
-- 第六章 主要产品
---- 第一节 大宗产品
---- 第二节 传统名优产品
---- 第三节 获奖品牌产品
第九篇 农业综合服务与管理
-- 第一章 农业机具推广与应用
---- 第一节 传统农具及新式农具推广
---- 第二节 现代农业机械推广与应用
---- 第三节 农机服务
---- 第四节 农机管理
-- 第二章 新能源推广与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农村新能源推广
---- 第二节 农业环境保护
--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第一节 农产品安全监管
---- 第二节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
---- 第三节 农产品品牌创建
-- 第四章 农村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
----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作
-- 第五章 农副产品购销及农资经营
----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 第六章 涉农信息网络建设
---- 第一节 南昌农村经济信息网
---- 第二节 其他涉农网站
第十篇 水利产业
-- 第一章 防洪工程
---- 第一节 江河圩堤
---- 第二节 滨鄱阳湖圩堤
---- 第三节 城市防洪体系
---- 第四节 分蓄洪工程
-- 第二章 排涝工程
---- 第一节 农村排涝工程
---- 第二节 城市排涝体系
-- 第三章 灌溉工程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提灌工程
---- 第四节 其他灌溉工程
-- 第四章 农电建设与水力发电
---- 第一节 农电建设
---- 第二节 水力发电
-- 第五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沙丘开发治理
---- 第二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
---- 第三节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 第四节 城区水土保持
-- 第六章 水利岁修
---- 第一节 指挥机构与岁修队伍
---- 第二节 岁修实施
-- 第七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 第二节 防汛抗旱队伍
---- 第三节 防汛抗旱后勤工作
-- 第八章 水利经济
---- 第一节 水利投人
---- 第二节 水费计收
---- 第三节 综合经营
-- 第九章 水资源管理与水政监察
---- 第一节 水资源管理
---- 第二节 水政监察
第十一篇 气象事业
-- 第一章 气象台站
---- 第一节 国家气象台站
---- 第二节 涉农行业气象台站
---- 第三节 农村气象哨
---- 第四节 加密自动气象站
-- 第二章 气象探测
---- 第一节 地面气象观测
---- 第二节 高空大气探测
---- 第三节 农业气象观测
---- 第四节 天气雷达观测
---- 第五节 卫星遥感监测
---- 第六节 特种观测
-- 第三章 气象灾害
---- 第一节 降水变化引起的灾害
---- 第二节 气温变化引起的灾害
---- 第三节 其他气象灾害
---- 第四节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 第四章 气象服务
---- 第一节 决策气象服务
---- 第二节 公众气象服务
---- 第三节 农业气象服务
---- 第四节 防灾减灾服务
第十二篇 农业开发
-- 第一章 农村扶贫开发
---- 第一节 贫困地区状况及分布
---- 第二节 扶贫政策与措施
---- 第三节 扶贫成效及脱贫典型
--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开发规模
---- 第二节 土地治理
---- 第三节 多种经营项目开发
---- 第四节 高新技术示范项目建设
---- 第五节 开发投入
---- 第六节 吉湖农业开发利用外资项目
-- 第三章 “一村一品”工程
---- 第一节 工程布局
---- 第二节 工程效益
---- 第三节 “一品村”典型
-- 第四章 “双带”致富工程
---- 第一节 工程布局
---- 第二节 工程效益
---- 第三节 “双带”典型
--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一节 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
---- 第二节 农产品“龙头”园区建设
----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 第四节 农产品“龙头”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 第六章 农业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政策措施
---- 第二节 外资引进
---- 第三节 内资引进
第十三篇 农业科技、教育与文化
-- 第一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团体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二章 农业教育
---- 第一节 农业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 农业中学
---- 第三节 农业技术培训
-- 第三章 涉农民间文化
---- 第一节 涉农民间文学
---- 第二节 涉农民间艺术
---- 第三节 涉农体育活动
---- 第四节 涉农风俗习惯
第十四篇 农业系统行政管理机构
-- 第一章 市级机构
---- 第一节 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业委员会·市农林(村)办公室
---- 第二节 市农业局
---- 第三节 市林业局
---- 第四节 市水利局
---- 第五节 市水产局
---- 第六节 市蔬菜管理局
---- 第七节 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 第八节 市副食品生产管理局
---- 第九节 市乡镇企业管理局
---- 第十节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第十一节 市气象局
------ 附:市农口直属事业单位简介
------ 附:市农口直属企业单位简介
-- 第二章 县区机构
---- 第一节 南昌县机构
---- 第二节 新建县机构
---- 第三节 进贤县机构
---- 第四节 安义县机构
---- 第五节 青山湖区郊区机构
---- 第六节 湾里区机构
---- 第七节 青云谱区机构
第十五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灌婴
---- 徐稚
---- 许逊
---- 韦丹
---- 徐熙
---- 胡俨
---- 曾钧
---- 喻昌
---- 裘曰修
---- 傅述凤
---- 江召棠
---- 王琦
---- 黄文植
---- 刘周德
---- 陈敬官
---- 胡先骕
---- 黄金水
---- 曾昭明
---- 龚同连
---- 傅正喜
---- 李和英
---- 刘茂映
---- 吴家英
---- 余行鲁
---- 易水龙
---- 高衍豫
---- 高招利
---- 万绪保
---- 姜文正
---- 文景星
---- 刘小宁
---- 万绍鹤
---- 魏里珏
---- 曹遂
---- 陶智谋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张躬
---- 蔡廓
---- 陈执中
---- 赵楷
---- 吴居厚
---- 欧阳斌元
---- 曹秀先
---- 彭斗山
---- 范紫云
---- 伍毓瑞
---- 熊式辉
---- 熊大仕
---- 龚焕林
---- 萧炭婆
---- 洪民生
---- 邹被生
---- 罗来贵
---- 张敦照
---- 廖延雄
---- 熊炳其
---- 邓大生
---- 张献仁
---- 尚多根
---- 张瑞雪
---- 刘快生
---- 刘尧传
---- 杨素芬
---- 雷根林
---- 陈尚连
---- 刘用则
---- 蒋洪元
---- 曾荣苟
---- 萧卓清
---- 汪耿生
---- 徐昭仁
---- 钱怀璞
---- 顾焕和
---- 谢天行
---- 蒋吉临
---- 胡德广
---- 张延亭
---- 潘志英
---- 吴先春
---- 朱玉仿
---- 熊美兰
---- 张业下
---- 王纪斌
---- 徐毅
---- 桂慕文
---- 黎大国
---- 杨浩矿
---- 邓庆茂
---- 刘模样
---- 朱荷女
---- 汤根林
---- 张长林
---- 周仲杰
---- 王保生
---- 刘桂花
---- 陶雪莲
---- 魏牛庚
---- 龚千云
---- 徐桂芬
---- 蒋细妹
---- 喻建新
---- 魏云龙
---- 王肇赣
---- 徐高柳
---- 熊邦柳
---- 熊焕逊
---- 邓灵机
---- 曹国洪
---- 罗玉英
---- 陈年代
---- 陈道印
---- 詹丰兴
---- 涂小华
---- 林印孙
---- 陶成标
---- 卢国平
---- 汪伦
-- 第三章 人物表
附记
-- 第一章 农村人口控制
---- 第一节 人口计划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二章 农村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文明村镇建设
----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 第三节 小康村与新农村建设
-- 第三章 农村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水路
-- 第四章 农村教育
---- 第一节 普通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三节 业余教育
-- 第五章 农村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农村医疗卫生网络
---- 第二节 农村卫生防疫
----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六章 农村流通体系
---- 第一节 农村商业网络
---- 第二节 农产品销售网络
附录
-- 一、市委、市政府涉农文件存目
-- 二、市委、市政府涉农文件选录
-- 三、市人大常委会颁行涉农地方性法规目录
-- 四、南昌市涉农地方性法规选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