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甘埔村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较为系统地、全面地记载了油甘埔村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变革,力求反映油甘埔村的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达到“存史、教化、资治”的目的。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目录
封面
油甘埔村志
题词
--
刘志庚为中共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图片
--
油甘埔村在东莞市地理位置图(2005年12月)。
--
凤岗镇油甘埔村航空影像图。
--
油甘埔村图(2003年12月)。
--
2004年12月油甘埔村总体规划图。
--
村徽
--
村旗
--
油溪之歌——油甘埔村村歌
--
油甘埔新貌(2004年8月摄)。
--
20世纪50年代油甘埔部分村景(旅美华侨张运坚摄)。
--
2004年2月,苏里南总统费内西恩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来华访问,这是胡锦涛主席与陪同访华的总统顾问张丰年(油甘埔村籍)亲切握手。
--
2004年2月,苏里南总统费内西恩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来华访问,图为温家宝总理接见陪同访华的总统顾问张丰年(油甘埔村籍)。
--
①2004年2月28日,中共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佟星在油甘埔村,向苏里南总统费内西恩赠送纪念品。
--
②苏里南总统费内西恩向油甘埔村委会赠送纪念品。
--
③苏里南总统费内西恩(右三)、总统顾问张丰年(右二)与油甘埔村领导合影。
--
④苏里南总统费内西恩与总统顾问张丰年的母亲(右二)在村屋门前合影留念。
--
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1990年2月访问苏里南时,在广义堂会见部分华侨领袖,图为会见时的情景。
--
2004年2月,外交部长李肇星应邀参加庆祝华人在牙买加入埠150周年庆典活动。
--
2002年11月,苏里南总统给张丰年(油甘埔村籍)颁发的最高荣誉棕榈勋章和证书。
--
苏里南华侨联谊议事的中心——广义堂。
--
1986年2月,苏里南广义堂理事合影。
--
2004年5月,张建青(左一,旅居美国华人,知名电子工程师)率家人回乡探亲访友,受到凤岗镇政府、油甘埔村领导欢迎,左图为镇长黄伟东与张建青亲切握手。
--
1997年2月,东莞市委副书记林雄参加油甘埔村“市文明村”挂牌仪式时与村党支部书记张柏年握手祝贺。
--
2001年2月,东莞市委副书记林雄、凤岗镇委书记李志刚等领导参加油甘埔村“文明村标兵”挂牌仪式。
--
2004年2月28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佟星,凤岗镇委书记任焕林,镇长黄伟东等在油甘埔村委会听取村党支部书记张柏年的工作汇报。
--
荣誉奖项
--
民国23年(1934),油甘埔自治会成员在油甘埔树山背合影,前两排成年人为村理事成员。
--
2005年,油甘埔村党总支、村委会领导讨论村发展规划。
--
2004年8月,油甘埔村党支部换届选举。
--
2004年,油甘埔村所辖的各村民小组的体制由经济合作社改成股份经济合作社。
--
2004年6月,油甘埔股份经济联合社董事会成员。
--
油甘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监事在接受联社董事长张柏年颁发当选证书。
--
油甘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当选董事与联社董事长张柏年合影。
--
虾公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当选董事合影。
--
南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当选董事合影。
--
沙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当选董事合影。
--
1949年10月解放惠州时,油甘埔村张云辉(后排右一)与战友合影。
--
油甘埔村3个北撤女战友于1948年底相逢于江苏合影,左为张英娣,中为张瑞英,右为江肖枚。
--
1938年国民政府空军飞行员张鸿藻(油甘埔村)在战机上留影。
--
1949年10月,油甘埔村江流(左一)与战友摄于惠阳。
--
1949年11月,参加中航驾机起义人员于天津留影(前排左四为油甘埔村赖冠生)。
--
1950年在广西昭平县大队一中队任指导员油甘埔村张佛和(张炳辉右三)与战友合影。
--
1985年,油甘埔村张军重访端风学校。
--
这是张军为《东莞烽火》第12册的题词。
--
“三间屋”和当时九层楼高的“永升楼”。
--
1950年,油甘埔村张奕秋在粤中军区独立十八团三营任副连长驻新会县留影。
--
1995年,原东纵独立三中队几位主要领导到凤岗花果山黄友纪念亭悼念战友。
--
解放战争时期,油甘埔村张尔在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第一支队三团铁鸟中队任指导员,1948年8月回村养伤时,在村树山背留影。
--
政府和部队颁发给参加革命的油甘埔人的部分勋章和纪念章。
--
在淮海战役期间,任部队驾驶员的张新仁(右,油甘埔籍)和战友在一起留影。
--
同兴路。
--
龙平路。
--
东深二线油甘埔村路段。
--
南岸村远眺。
--
凤岗电子城。
--
嘉辉酒店和商品楼。
--
大世界酒店。
--
水贝立交桥。
--
凤岗汽车客运站。
--
百昌大型购物广场。
--
沙岭村小组富民公寓。
--
繁荣的农贸一角。
--
凤岗华侨医院油甘埔分院。
--
农村信用合作社。
--
金华利酒店。
--
邮政营业厅。
--
油甘埔治安大楼,凤岗公安分局油甘埔派出所和油甘埔治安联防队设在大楼里。
--
村民别墅。
--
村民住宅楼。
--
村民住宅楼。
--
油甘埔公园。
--
侨苑新村。
--
凤岗五金建材城。
--
凤岗劳务大市场。
--
夏耕。
--
春插。
--
丰收在望。
--
秋收。
--
送公粮。
--
①老式厨房。
--
②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
--
③土磨和石臼。
--
④各类农具。
--
⑤风柜。
--
生祥塑胶五金模具厂。
--
怡迪电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华心塑胶制品厂。
--
安达实业有限公司。
--
宏翔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线。
--
利联塑胶金属制品厂生产车间。
--
油甘埔污水处理厂。
--
超量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充电车间。
--
1957年,李天任(前排左六,波利尼西亚大溪地中华学校校长兼中华会馆理事书记)在虾公潭村故居前与东莞县侨办负责人及端风学校教师合影。
--
仕璘学校旧址。
--
民国36年(1947)仕璘学校建校十周年,全体校董与学校师生合影。
--
仕璘学校校印。
--
油甘埔幼儿园全景。
--
油甘埔小学运动场。
--
育星小学。
--
华庆书室。
--
明远学校。
--
基督教福音堂。
--
福音堂礼拜活动。
--
1969年,村文艺宣传队参加文艺汇演。
--
2003年春节公园演出。
--
2005年10月,油甘埔村获镇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大合唱比赛三等奖。
--
1947年虾公潭村居联篮球队。
--
2004年11月,油甘埔太极扇运动队代表凤岗镇在东莞市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上比赛获奖,图为颁奖台上她们与颁奖领导合影。
--
2003年12月,油甘埔篮球队英姿。
--
2003年凤岗镇首届文化艺术节,油甘埔队员张镇耀与象棋大师杨官璘(右)学习棋艺。
--
2004年10月,凤岗镇首届运动会拔河比赛油甘埔男、女队均获冠军。
--
故乡图(荷兰华侨张约翰绘)。
--
悄悄话(李小韬摄)。
--
和平!和平?(李小韬摄)。
--
咏荷(江山摄)。
--
2005年10月,张东胜用左手练书法。
--
2004年,牙买加政府选用油甘埔村籍华侨江仕明的漫画发行“庆祝华人抵牙150周年”纪念邮票。下图为原作。
--
漫画—牙买加20世纪40年代的唐人街景(江仕明作)。
--
漫画《老侨还乡》1997年1月探亲时所画(江仕明作)。
--
2005年村委会出版的图片和唱片。
--
2005年2月,油甘埔村籍江仕明在牙买加中华会馆接受该国政府颁给的“文艺奖”(红衣者为中华会馆主席)。
--
油画《向日葵和蓝瓶子》(旅美油甘埔村籍画家张金福作)。
--
油画《池塘里的水莲》(旅美油甘埔村画家张金福作)。
--
保留在阮氏祠里的清朝宣统元年(1909)诰封阮育鹏为资政大夫的牌匾。
--
清朝武秀才张承凤练举力的石墩。
--
民国20年(1931)夏,张本仁、张友发分别在塘沥八乡第三次运动会夺得了全场“负重冠军”和“游泳冠军”。
--
20世纪60年代凤岗公社粮油征购任务通知书。
--
1953年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
民国33年(1944)春,日军用烟熏群众的三间房屋旧址(后重修)。
--
虾公潭李氏宗祠。
--
虾公潭黄氏宗祠。
--
虾公潭江氏宗祠。
--
阮氏宗祠供奉的宗牌。
--
朝良宗祠的内门对联。
--
油甘埔张氏朝秀宗祠。
--
张氏朝良宗祠。
--
阮氏宗祠。
--
朝秀宗祠内厅。
--
朝秀宗祠内的诒德堂。
--
族谱。
--
南岸村荔枝树,树龄130年。
--
南岸村芒果树,树龄200年。
--
虾公潭村龙眼树,树龄100年。
--
勲堂楼。
--
绍锦楼。
--
石金楼。
--
永升楼。
--
民居屋脊装饰。
--
碉楼雄姿(1983年摄,房松青提供)。
--
江屋客家屋群(2004年摄,陈锦耀提供)。
--
2003年11月原东纵老战士黄克(中)、冼麟(左一)在广州审阅《油甘埔村志》稿。
--
2003年12月,编委拜访在惠州市居住的油甘埔籍老同志。
--
2003年11月,编委拜访部分在莞城居住的油甘埔籍老同志。
--
2004年3月,参加油甘埔村志编委会扩大会议的部分老同志合影。
--
2003年12月,村志部分编委成员拜访在深圳的油甘埔村籍老干部张宗明(前排右一)时留影。
--
2004年10月,村志编纂人员拜访在肇庆的油甘埔村籍老干部江肖枚。
--
2004年8月,油甘埔村委会主任张庆新带领村志编委会部分成员在深圳召开座谈会。
--
2005年3月村志编纂人员与原华侨中学油甘埔籍宣传队队员合影。
--
2006年3月3日,《油甘埔村志》评审会。
--
2005年4月21日,市志办主任潘朝明(中)参加油甘埔村志讨论会。
--
《油甘埔村志》终审定稿会合影留念
《油甘埔村志》编纂委员会
《油甘埔村志》顾问
《油甘埔村志》编辑部
《油甘埔村志》审定单位及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特载:苏里南总统访问油甘埔
油甘埔村获镇以上表彰奖励荣誉榜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位置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自然村简介
------
一、油甘埔村
------
二、虾公潭村
------
三、南岸村
------
四、沙岭村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形地貌
------
一、山岭
------
二、溪河
----
第二节 气候
------
一、气温
------
二、日照
------
三、降水
------
四、风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动物资源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
------
一、倒春寒
------
二、寒露风
------
三、龙舟水
------
四、春秋干旱
------
五、霜冻
----
第二节 水灾、旱灾、风灾、病虫害
------
一、水灾
------
二、旱灾
------
三、风灾
------
四、病虫害
第二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制
------
一、互助组
------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一、“三风”、“三化”
------
二、割“资本主义尾巴”
------
三、农业学大寨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六节 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一、水稻
------
二、木薯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一、花生
------
二、甘蔗
------
三、豆类
------
四、蔬菜
----
第三节 林果业
------
一、林业
------
二、果业
----
第四节 家畜家禽
----
第五节 水利
----
第六节 农业机械
----
第七节 化肥、农药
----
第八节 土地管理
--
第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
一、纺织
------
二、碾米
------
三、编织、木器制造、泥水建筑
------
四、烧制砖瓦
------
五、制酒
------
六、榨油
------
七、榨糖
----
第二节 集体手工业
----
第三节 “三来一补”企业
----
第四节 “三资”企业
----
第五节 民营企业
--
第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个体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农贸市场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章 财政资产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资产
--
第六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一、道路
------
二、桥梁
------
三、交通工具
------
四、凤岗汽车客运站
----
第二节 邮电
------
一、邮政
------
二、电信
--
第七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村建规划
----
第二节 工业区建设
------
一、埔顶工业区
------
二、沙岭工业区
------
三、水背环工业区
------
四、虾公潭工业区
------
五、青塘面工业区(含部分水心工业区)
------
六、乐富山工业区
------
七、南岸工业区
------
八、大龙工业区
----
第三节 商业中心区建设
------
一、凤岗劳务大市场
------
二、凤岗电子城
------
三、凤岗五金机械市场
------
四、凤岗五金建材城
------
五、大世界酒店
------
六、金华利酒店
------
七、油甘埔商业大楼
------
八、嘉辉豪庭·嘉辉会酒店
----
第四节 住宅建设
------
一、村民住宅建设
------
二、侨苑新村
------
三、教师住宅建设
------
四、富民公寓楼建设
------
五、油甘埔村民公寓
----
第五节 街道
----
第六节 供水供电
------
一、供水
------
二、供电
----
第七节 园林绿化
----
第八节 环境保护
------
一、排污治污
------
二、污水处理厂
第三篇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油甘埔村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油甘埔村总支部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共油甘埔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支部委员会
--
第二章 社团组织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
一、新青会
------
二、共青团
------
三、少先队
----
第五节 妇联
----
第六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一、增加教育投入
------
二、优化社会环境
------
三、建立教育网络
------
四、实施“三业”工程
--
第三章 村行政组织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
一、村委办公室
------
二、财务办公室
------
三、对外加工办公室
------
四、民营办公室
------
五、妇联、计生办公室
------
六、安全办公室
------
七、统计、物业办公室
------
八、城建、国土办公室
------
九、农业、绿化办公室
------
十、环卫办公室
------
十一、调解办、劳动服务站
----
第三节 行政工作
--
第四章 市、镇人大代表
第四篇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组织
----
第一节 护村队
----
第二节 抗日自卫中队
----
第三节 民兵
--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一节 日军暴行
----
第二节 民生凋敝
----
第三节 抗日动员
------
一、抗日宣传
------
二、民运工作
----
第四节 抗日活动
------
一、切断交通、通讯
------
二、惩罚汉奸
------
三、配合作战
------
四、保护村民
------
五、计送情报
------
六、救治伤员
--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一节 坚持斗争
----
第二节 迎接解放
--
第四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募兵制和征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
第五篇 教育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私塾
--
第三章 学前教育
--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小学教育
----
第二节 建国后小学教育
--
第五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来源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一、经济待遇
------
二、政治待遇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第六篇 文化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广播、电影、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三章 文艺演出团体
----
第一节 大路剧团
----
第二节 山歌剧团
----
第三节 文艺宣传队
--
第四章 客家山歌、儿歌
----
第一节 客家山歌
----
第二节 儿歌
--
第五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曲艺创作
----
第二节 美术书法
----
第三节 摄影创作
----
第四节 音乐创作
--
第六章 新闻、出版
----
一、编辑出版《大路报》
----
二、VCD《油溪之歌》录制发行
----
三、拍摄《客家屋群》
----
四、《唱响油溪之歌》图文本和VCD编辑出版
----
五、《油甘埔简介》编印出版
----
六、编纂《油甘埔村志》
--
第七章 文化设施
----
一、油甘埔村公园
----
二、娱乐活动中心
----
三、图书室
----
四、电影院
----
五、投影场
--
第八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资政大夫”牌匾
----
第二节 练功石墩
----
第三节 “东莞县塘沥乡油溪仕璘小学校”印章
----
第四节 碉楼
----
第五节 江屋民居
------
一、风水塘、风水林
------
二、江屋民居群
----
第六节 南岸村福庆庵与宝塔
----
第七节 古树
--
第九章 谱牒文献
----
张阮江三姓落居油甘埔村之演变史
----
张氏落乡掌故
----
张氏化孙公遗训诗歌
----
撰重修赖氏族谱考评源流序
----
《虾公潭黄氏族谱》诗抄
----
虾公潭村《李氏族谱》序
----
《李氏族谱》文翰诗集五首
----
再修刘氏族谱序
----
刘氏符节诗
--
第十章 传说、轶事
----
油甘埔三姓同村
----
江屋建筑型制的由来
----
邓纪堂营军塘沥抢掠
----
施家法、夹生埋
----
李凤桥的传说
----
施村法、打界出境
----
土产英语、铎麻蒂
----
风雨永升楼
----
大旱灾
----
大水灾
----
文武秀才
----
独占鳌头
第七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民间治疗
----
第二节 中西医治疗
----
第三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四节 疾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一、武术
------
二、舞麒麟
------
三、篮球
------
四、拔河
------
五、体操
------
六、象棋
------
七、钓鱼
------
八、参加镇首届运动会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第八篇 华侨港台同胞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华侨
--
第三章 港台同胞
--
第四章 华侨和港台同胞的贡献
----
第一节 回国参加革命
----
第二节 参加家乡建设
------
一、兴办公益事业
------
二、投资建厂
--
第五章 落实侨务政策
--
第六章 寻根、归根
----
第一节 寻根
----
第二节 归根
--
第七章 华侨手记
----
苏里南的凤岗人
----
广义堂与华侨
----
华侨情牵一线
----
老华侨的心声
第九篇 社会
--
第一章 姓氏、宗祠、族谱
----
第一节 姓氏
------
一、张姓
------
二、李姓
------
三、刘姓
------
四、江姓
------
五、黄姓
------
六、赖姓
------
七、曾姓
------
八、阮姓
------
九、谢姓
------
十、林姓
----
第二节 宗祠
----
第三节 族谱
--
第二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
------
一、户籍人口
------
二、外来暂住人口
------
三、人口结构
------
四、寿民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建国前的社会治安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社会治安
------
一、村治安联防队
------
二、油甘埔公安派出所
------
三、消防
--
第四章 民政
----
一、烈军属优抚
----
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
四、婚姻登记
----
五、购买养老保险
--
第五章 文明村建设
----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改善群众福利
----
第三节 开展“三风”活动
----
第四节 扶贫助学
----
第五节 助残济困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七章 习俗
----
第一节 服饰
------
一、服装
------
二、头饰、围裙
------
三、鞋袜
------
四、装饰
------
五、发式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住房
------
一、居屋
------
二、家具、电器
----
第四节 出行
----
第五节 生产
------
一、育种
------
二、施肥
------
三、稻草人
------
四、耕作工具
------
五、农副业
----
第六节 礼仪
------
一、婚嫁
------
二、做满月
------
三、祝寿
------
四、建房乔迁
------
五、丧葬
------
六、其他习俗
----
第七节 陋习
----
第八节 传统节日
------
一、春节
------
二、元宵节
------
三、清明节
------
四、端阳(午)节
------
五、中秋节
------
六、冬至节
------
七、完田节
------
八、鬼节
------
九、重阳节
------
十、十月朝
--
第八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方言
------
一、方言的读音和用语
------
二、外来语
----
第二节 谚语
------
一、气候谚语
------
二、生活和哲理性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十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阮云华
----
江华庆
----
张承凤
----
李传芳
----
张嘉裕
----
阮奋鹏
----
张俊贤
----
张鸿藻
----
江育潜
----
李查尔
----
张绍衡
----
张任秀
----
张法兴
----
张尔
----
张琴
----
张日新
----
江丽堂
----
张友权
----
张炳辉
----
李天任
----
严志胜
----
张吉安
----
李谈史
----
张华胜
----
张杰荣
----
张作铭
----
张文辉
----
张军
----
张瑞英
----
张绍谓
----
李克夫
----
赖冠生
----
江晖
----
江流
----
张天平
----
张英娣
----
李天福
----
张新仁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刘金福
----
张桂芳
----
张汉军
----
张仲潜
----
刘淦容
----
黄祥
----
李谭仁
----
张奕秋
----
李阿不
----
张雅
----
张志和
----
李东发
----
江恺
----
张树香
----
李就洪
----
张育聪
----
张宗明
----
江仕明
----
张水
----
张月清
----
李树林
----
江肖枚
----
江新华
----
张木莲
----
张云辉
----
张约翰
----
黄东来
----
黄金友
----
张自强
----
李冠明
----
张来福
----
张烈
----
张运来
----
张官如
----
张敏康
----
张官妹
----
李加旺
----
江统仁
----
张秋娇
----
李克明
----
张少奇
----
张金传
----
张源胜
----
张建青
----
蔡锦秀
----
张子良
----
张志娣
----
李留凤
----
张水兴
----
张力行
----
张木英
----
张专儒
----
张福莲
----
张苑扬
----
李禄泰
----
李衍林
----
江景云
----
张金发
----
李法秋
----
张金福
----
江琼
----
李世康
----
江统生
----
张东胜
----
张子南
----
江启鸣
----
江清泉
----
张志光
----
张丰年
----
张圣君
----
张继明
----
张柏年
----
江素华
----
李英华
----
刘达新
----
李小韬
----
黄丁林
----
黄仲彬
----
张丽珍
----
黄才林
----
刘艳华
----
李建辉
----
黄桂林
----
张海新
----
张庆新
----
张建奇
----
赖小平
----
张飞祥
----
张国雄
----
江山
----
张志军
----
张永雄
----
张雄峰
----
黄雪兰
----
李海文
----
江国欣
----
张健
----
张新辉
--
第三章 人物表
附录
--
一、建国后油甘埔三次逃港始末
--
二、城市知识青年在油甘埔插队纪略
--
三、文件选编
----
关于殡葬改革实行火葬给予事主补贴分成的补充通知
----
油甘埔村计划生育公约
----
油甘埔股份经济联合社章程
----
油甘埔村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
油甘埔经济合作社村民公寓楼建设及管理办法
附表索引
CONTENTS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