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碣镇志

东莞市石碣镇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全面系统地记述石碣镇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 二、本志统合古今,略古详今。上限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断至2008年。 三、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综合体裁。首冠总述,综叙镇情,统览全貌;大事记以时间为顺序,记叙大事、要事;末设附录。主体为专志,辅以图、表,只记事实,不作评述,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东莞市石碣镇志
题词
图片
-- 石碣镇地图
-- 石碣镇中心图
-- 200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右三)参观石碣镇综合展区。
-- 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右)为石碣镇授“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牌匾。
-- 200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到石碣镇视察。
-- 2002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右三)到石碣镇考察台资企业。
-- 2005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中)到石碣镇参观袁崇焕纪念园。
-- 2007年4月,原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左二)到石碣镇参观。
-- 2003年2月7日,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前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近维(左)到石碣镇参观袁崇焕纪念园。
-- 2002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左)到石碣镇调研。
-- 2007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泽君(左)为石碣镇授“广东省”‘五个好’乡镇党委”牌匾。
-- 2005年1月,中共乐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佟星(前左二)到石碣镇视察工作。
-- 2007年2月,中共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前左)到石碣镇农村指导工作。
-- 2008年4月11日,中共东莞市委副书记黄双福(前中)到石碣镇指导工作。
-- 2008年2月1日,东莞市政协主席刘树基(右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甄瑞潮(左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同恩(右二)参加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志愿服务站揭牌仪式。
-- 中共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左三)和政协副主席刘发枝(左二)参加2006年石碣镇千叟宴。
-- 2007年3月,中共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左五)到石碣镇调研。
-- 2004年3月,中共东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庞国梅(中)到石碣镇桔洲调研。
-- 2006年11月,东莞市副市长梁国英(左一)到石碣调研。
-- 2002年11月,东莞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游敏达(左一),石碣镇委书记刘发枝(右一)等为石碣商会揭牌。
-- 石碣镇人民政府大楼
-- 石碣镇鸟瞰图
-- 石碣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 石碣区人民政府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
-- 石碣镇
-- 石碣三村
-- 发展中的石碣镇
-- 石碣四村
-- 石碣镇街景
-- 繁华的商业街区
-- 东江明珠——石碣镇
-- 江滨公园
-- 石碣镇街心公园
-- 石碣镇金桔洲生态岛
-- 石碣镇沙腰凰埔洲生态岛
-- 石碣镇沙腰污水处理厂
-- 石碣刘屋好望角花园
-- 盈翠豪园(住宅区)
-- 石碣旧村改建的新村——盈翠豪园
-- 东江明珠丽景豪庭
-- 增莞深高速公路石碣出入口
-- 石碣大桥
-- 大王洲大桥
-- 东江大桥
-- 石碣镇东风路
-- 袁崇焕大道曲段
-- 石碣城区邮电大楼
-- 石碣电信大楼
-- 2005年,石碣镇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称号。
-- 2006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
-- 电博会石碣镇展区
-- 石碣商会成立大会
-- 石碣镇经济发展总公司
-- 石碣镇工贸实业公司
-- 石碣镇发展实业公司
-- 石碣镇电子技术开发公司
-- 大丰电研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源兴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东莞莫莱克斯华南连接器有限公司
-- 东莞冠丽时装有限公司
-- 东莞东聚电业有限公司
-- 东莞石碣鸿友电子厂
-- 华容电子(广东)有限公司
-- 20世纪80年代,刘屋村第一家引进外资厂——理文手袋厂
-- 雅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东莞海昌船务有限公司总部
-- 东莞市阳光树脂制品有限公司
-- 恒兴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 前锋电子有限公司
-- 百汇中央广场
-- 家和商贸广场
-- 腾龙新天地商业街
-- 嘉荣购物广场
-- 石碣南北花园酒店
-- 石碣豪华大酒店
-- 天悦酒店
-- 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
-- 统一插秧规格
-- 黄麻基地
-- 梁家村蔬菜基地
-- 沙腰甘蔗
-- 绿色田野
-- 四甲村养鸽场
-- 四甲村养鸭场
-- 养鸡场
-- 荔枝
-- 刘屋鱼塘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遍使用的脚踏打禾机
-- 20世纪70年代,把竹织农具送下乡
-- 风柜、谷箩
-- 禾机、禾床、禾镰
-- 石碣泵站
-- 东江南堤
-- 农家艇及捕鱼具
-- 水车
-- 绳绞、板钊、竹筛
-- 农家院
-- 挂影洲围大堤
-- 1986年,何星辉在德国多瑙厄申根第12届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中夺冠
-- 1992年,袁剑锋在英国银龙杯举重比赛中夺冠
-- 2008年11月26日,石碣“中国射击协会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挂牌
-- 射击训练
-- 第一届运动会足球比赛
-- 石碣镇第二届文化体育艺术节
-- 2004年11月6日,石碣镇第一届运动会开幕
-- 运动员入场
-- 田径比赛
-- 乒乓球比赛
-- 铅球比赛
-- 1993年7月15日,在石碣镇东江河上举行’93中国摩托艇超级明星对抗赛。
-- 石碣西南村泳池
-- 龙舟竞渡
-- 2008年9月28日,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刘始团,镇委副书记、镇长王炜东等为12个社区服务中心(站)启用剪彩。
--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区)授牌仪式(2006年)
-- 石碣医院外景
-- 石碣医院旧貌
-- 石碣社区医疗中心
-- 2006年举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启动仪式
-- 2007年,石碣镇获市文化先进镇挂牌仪式
-- 2007年,北京京剧院到石碣镇演出京剧《袁崇焕》,图为镇委书记刘始团(左)为该院赠送锦旗。
-- 1993年7月13日,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为石碣镇题字
-- 2004年6月14日,“文化高地直播车”晚会现场
-- 石碣图书馆
-- 1999年,序伦小学获“东莞市一级学校”称号
-- 2004年,在首届文化体育艺术节上,孩子们在认真创作。
-- 2004年,石碣镇举办首届文化体育艺术节
-- 桔洲村影剧院
-- 石碣中心幼儿园
-- 石碣中心小学
-- 石碣序伦小学
-- 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
-- 袁崇焕小学
-- 石碣中学新貌
-- 石碣中学新貌(教学楼)
-- 石碣崇焕中学(2002年建成)
-- 石碣职业中学
-- 2008年7月24日,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刘始团出席“和谐奥运平安石碣”誓师大会,并为公安干警发放警用装备。
-- 2001年5月22日,石碣镇成立警务责任区暨授牌仪式大会
-- 2005年迎春长跑
-- 2007年,石碣镇“两新”组织青年员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 2007年,石碣镇青年志愿者统一行动日。
-- 2007年,石碣镇优秀新莞人代表座谈会
-- 2008年,集体婚礼
-- 2006年石碣镇敬老月千叟宴十大寿星合影
-- 石碣青川班学生集体过生日
-- 石碣村敬老活动中心
-- 石碣村敬老之家
-- 袁崇焕雕塑
-- 袁崇焕纪念园
-- 三界庙
-- 警钟长鸣
-- 饯别亭
-- 守义坊
-- 袁督师祠
-- 山门
-- 听雨亭
-- 袁崇焕画像
-- 司马第
-- 水南旧民居
-- 西南香亭坊
-- 南浦何氏宗祠
-- 刘屋新维里兰室刘公祠(2007年秋重建)
-- 佘家小院
-- 南浦书院(西南)
-- 淡翁梁公祠
-- 沙腰村陈屋玉虚宫
-- 三宝寺
-- 唐洪唐氏宗祠
-- 翟屋翟氏大宗祠后进(前两进已拆除)
-- 单屋村单氏宗祠
-- 水南脉洲文阁
-- 沙胺陈屋水塔
-- 水南脉洲碉楼
-- 石碣镇梁家村碉楼
-- 涌口公园内古榕树
-- 水南脉洲古树
-- 石碣序伦小学门前古树
-- 石碣序伦小学校园内150多年树龄的狗囊树
-- 工农业生产总值比例构成
-- 财政收支总额对照图
-- 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及构成
-- 税务收入图
-- 外贸出口总额图
--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 重要荣誉
《东莞市石碣镇志》编纂委员会
《东莞市石碣镇志》审查机构及人员
《东莞市石碣镇志》编辑部
《东莞市石碣镇志》撰稿人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专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沿革
---- 第一节 宋末至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行政村(社区)
---- 第一节 石碣村
---- 第二节 唐洪村
---- 第三节 水南村
---- 第四节 刘屋村
---- 第五节 横滘村
---- 第六节 鹤田厦村
---- 第七节 沙腰村
---- 第八节 四甲村
---- 第九节 梁家村
---- 第十节 桔洲村
---- 第十一节 单屋村
---- 第十二节 涌口村
---- 第十三节 西南村
---- 第十四节 黄泗围村
---- 第十五节 城中社区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貌
-- 第二章 河流
---- 第一节 东江
---- 第二节 河涌
--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降雨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六节 物候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霜冻
---- 第五节 虫灾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
第三篇 居民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分布和密度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姓氏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节育技术
---- 第三节 政策措施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计划生育责任
---- 第六节 技术服务和管理信息化
---- 第七节 优生优育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消费
第四篇 城镇建设
-- 第一章 规划与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历程
-- 第二章 交通基础设施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渡口
---- 第四节 码头
-- 第三章 供水 供气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气
-- 第四章 绿化照明
---- 第一节 园林绿化
---- 第二节 道路照明
-- 第五章 建筑与房地产业
---- 第一节 建筑业
---- 第二节 房地产业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环境质量监测
---- 第三节 污染治理
---- 第四节 排污费征收
---- 第五节 创建活动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 第二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服务机构
-- 第三章 农田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土壤改良
-- 第四章 生产技术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田间管理
---- 第三节 农具推广
-- 第五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六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饲养
---- 第二节 禽类养殖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鱼苗繁殖
---- 第二节 塘鱼养殖
第六篇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堤围建设
---- 第三节 河涌整治
---- 第四节 防汛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电力设施
---- 第三节 用电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 镇、村办工业
---- 第二节 民营工业
---- 第三节 “三来一补”工业
---- 第四节 “三资”工业
-- 第三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电子工业
---- 第二节 金属制品业
---- 第三节 塑料制品业
---- 第四节 缝纫业
---- 第五节 针织业
---- 第六节 皮革制品业
---- 第七节 纸制品业
---- 第八节 印刷业
---- 第九节 食品加工业
---- 第十节 家具制造业
---- 第十一节 其他制造业
-- 第四章 工业园区
---- 第一节 镇办工业园区
---- 第二节 村(村民小组)办工业园区
第八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市场与圩场
---- 第一节 市场
---- 第二节 圩场
-- 第三章 蔬菜交易
---- 第一节 蔬菜收购点
---- 第二节 蔬菜公司
-- 第四章 旅游餐饮服务业
---- 第一节 旅游业
---- 第二节 餐饮业
---- 第三节 旅店业、娱乐业及洗浴业
第九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陆路交通
---- 第三节 水上交通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十篇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收
第十一篇 金融
-- 第一章 银行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货币
---- 第五节 债券
-- 第二章 证券 保险
---- 第一节 证券
---- 第二节 保险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商标管理
---- 第四节 消费投诉处理与打假
-- 第三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报表
---- 第三节 普查
--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监督管理
第十三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共石碣基层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党委 党支部
---- 第五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工商业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青少年团体
---- 第六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十四篇 政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选举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人民政府
---- 第二节 村级机构
第十五篇 政务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老干部活动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管理及就业培训
---- 第三节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
-- 第三章 社会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养老保险
---- 第三节 工伤保险
---- 第四节 医疗保险
---- 第五节 失业保险
-- 第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及优抚
----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殡葬改革
-- 第五章 信访 档案
---- 第一节 信访
---- 第二节 档案
-- 第六章 侨务
---- 第一节 华侨、港澳台胞分布
---- 第二节 华侨、港澳台胞的贡献
---- 第三节 维护归侨、侨眷权益
---- 第四节 侨联
第十六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打击犯罪
---- 第三节 安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二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审理
-- 第三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律宣传和服务
---- 第三节 民事纠纷调解
第十七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二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三章 武装斗争
---- 第一节 桑园厦战斗
---- 第二节 清剿土匪
第十八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
---- 第一节 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 第二节 文化团体
-- 第二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文化室
---- 第二节 图书馆(室)
---- 第三节 影剧院
---- 第四节 青年俱乐部
-- 第三章 文艺
---- 第一节 文艺晚会
---- 第二节 文艺汇演及卡拉OK大赛
-- 第四章 电影 广播电视 书籍报刊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书籍报刊
-- 第五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庙宇
---- 第二节 宗祠
---- 第三节 文阁 书院
---- 第四节 碉楼
---- 第五节 古墓
---- 第六节 古碑
---- 第七节 古景
-- 第六章 楹联 诗词
---- 第一节 楹联
---- 第二节 诗词
-- 第七章 传说 儿歌
---- 第一节 传说
---- 第二节 儿歌
第十九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学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机构及管理
---- 第七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八节 教师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与团体
---- 第二节 农业科技
---- 第三节 工业科技
---- 第四节 科学普及活动
第二十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节 疾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健康体检
---- 第六节 社区卫生服务
---- 第七节公共环境卫生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 第四节 体育人才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 第六节 体育运动大会
第二十一篇 民俗 宗教 方言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节令习俗
---- 第三节 传统婚嫁习俗
---- 第四节 喜庆习俗
---- 第五节 丧葬习俗
---- 第六节 陋习
----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言词语
---- 第二节 称谓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植廷晓
---- 伍凤
---- 谭耀
---- 刘鸿渐
---- 袁崇焕
---- 袁尔辉
---- 陈廷煊
---- 翟汝楫
---- 袁秀峦
---- 袁崇景
---- 袁兆详
---- 刘祖启
---- 刘念权
---- 刘嗣昌
---- 植璋
---- 唐承恩
---- 黄照
---- 单兴诗
---- 黄萼
---- 何息深
---- 陈瀚源
---- 陈景梁
---- 陈照和
---- 陈桂琛
---- 黄侠毅
---- 李潮
---- 梁沛权
---- 袁匡民
---- 袁琼玉
-- 第二章 革命烈士
-- 第三章 人物简介
---- 廖延
---- 钟润
---- 刘耀昌
---- 叶炳基
---- 袁柱谦
---- 袁康基
---- 袁淦成
---- 尹浩缪
---- 陈润崧
---- 何成祖
---- 刘松深
---- 刘国平
---- 何淦泉
---- 刘旭枝
---- 蔡爱英
---- 刘发枝
---- 袁桥芬
---- 刘始团
---- 叶景图
---- 袁绍东
---- 何星辉
---- 袁剑锋
---- 王炜东
-- 第四章 模范、先进人物
附录
图表索引
编后记
东莞市第二届新方志编篡委员会关于同意出版《东莞市石碣镇志》的批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