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区土地志(民权卷)

商丘地区土地志(民权卷)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当代地方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编纂,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和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的融合。突出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旨在达到“存史、资政、教化”和信息交流的目的。

出版时间: 2002年04月

目录

封面
商丘地区土地志民权卷
《河南省土地志》丛书编纂委员会
《商丘地区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
编纂工作人员
题词
-- 商丘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刘晓海 题词
-- 中共民权县委书记刘慧生 题词
-- 民权县人民政府县长陈星 题词
图片
-- 民权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 局办公大楼全景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左一)考察民权土地利用现状
--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左二)在县委书记刘慧生(右一)陪同下视察民权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 兴修水利 除涝治地
-- 测量计算科学用地
-- 退耕还林,防风固沙。县委副书记马富国(左上)带头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 庄子故里一民权新貌
-- 申甘防护林区
-- 县城一角
-- 农村小景
-- 万亩果园 葡萄飘香
-- 农桐间作林茂粮丰
-- 农田成方河渠成网
-- 背河洼地荷花飘香
-- 方方坑塘 鸭子戏水
-- 部分荣誉
-- 商丘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刘晓海
-- 民权县土地管理局局长乔茂军
-- 局领导班子合影
-- 股级以上干部合影
-- 全体职工干部合影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自然条件
第二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壤普查
-- 第二节 “四低三荒”调查
--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第四节 土地资源类型
-- 第五节 土地资源分区
-- 第六节 土地开发程度
-- 第七节 土地资源潜力
-- 第八节 土地人口承载量
第三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 第二节 奴隶主土地国家所有制
-- 第三节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 第四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土地制度
-- 第五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 第六节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 第七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四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
-- 第一节 农业用地
-- 第二节 非农业用地
-- 第三节 沙荒开发治理
-- 第四节 盐碱地治理
-- 第五节 中低产田改造
-- 第六节 背河洼地治理
-- 第七节 农业项目开发
-- 第八节 农田水利建设
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
-- 第一节 综合农业区划
--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 第四节 县城总体规划
-- 第五节 城镇体系规划
-- 第六节 乡村建设规划
第六章 土地赋税
-- 第一节 劳役地租
-- 第二节 历代田赋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四节 农林特产税
-- 第五节 非农用土地税费
第七章 地政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地籍调查
-- 第二节 土地权属管理
-- 第三节 土地登记
-- 第四节 土地统计
-- 第五节 土地分等定级
-- 第六节 土地资产评估
-- 第七节 土地档案管理
第八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二节 乡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农村宅基地管理
-- 第四节 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
--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第九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地方行政法规
-- 第二节 制度建设
-- 第三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
-- 第四节 城镇干部违法建私房用地清查
-- 第五节 清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
-- 第六节 清查闲置撂荒土地
-- 第七节 土地信访
-- 第八节 行政诉讼
第十章 宣教科技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业务培训
-- 第三节 土地文艺作品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第十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县级土地管理机构
-- 第三节 乡级土地管理机构
-- 第四节 队伍建设
-- 第五节 规章 制度
第十二章 荣誉 人物
-- 第一节 先进单位
-- 第二节 先进工作者
-- 第三节 人物简介
---- 张中俊
---- 赵自俭
---- 孙心章
---- 杨德波
附录
-- 一、文件选
-- 二、论文选
-- 《商丘地区土地志·民权卷》验收评审意见
-- 《商丘地区土地志·民权卷》验收评审委员会名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