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序 影像生物调查所(IBE) 目前已知的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大约完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岩画。这些岩画大多以动 物形象为主。以著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为例,在270米长的洞窟里绘制了野牛、野马、野猪、 鹿、猛犸象等20多种动物。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受伤的野牛”,描绘了一头野牛因受伤而倒地却 仍奋力挣扎的情景,将野牛的野性和力量表现得栩栩如生。 其实,人类并非一心只想着如何满足生存的本能欲望。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自然万物投影在人类 文化中的烙印从未间断,不同文化都以不同的形式演绎着人类对自然万物无法抑止的创作灵感,“万 物有灵”的理念也不仅仅是以宗教为载体而广泛存在。这些皆源自于我们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则源自 于人类与万物共呼吸、同驰骋于原野的经历和感知。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种种巨大的代价,人 与自然的关系也一直被矛盾和冲突所左右。工业文明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弱化了人 们感知和理解其他生命形式的能力。被爱因斯坦赞誉为“本世纪最伟大人物”的诺贝尔奖得主、思想 家阿尔贝特·史怀泽曾说:“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人类应该 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敬畏一切生命,这是一次新的、比我们走出中世 纪更加伟大的文艺复兴,它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和平提供新的思想基础。”时至今日,有着 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大地,在与世界各国并驾齐驱的道路上,同样面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诸多问题。 我们的先人早在三千年前就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哲学思想和大量优美诗篇。但是今天 的我们拥有了诗歌、绘画、照片、戏曲、电影……却在如何继续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上 迷失了方向。 志,本义为记载、记述。地方志书简称“方志”,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地方志多达上万种,专注记载和描述自然状况的志 书并不多,而用影像的方式来创立自然志的记录更是几近空白。 2008年,一群对中国的自然和野生生物怀有敬畏之心和珍惜关怀之情的自然摄影师走到一起, 组成了影像生物调查所(IBE)。在六年的时间里,行程30多万公里,通过63次影像调查拍摄了 30多万张照片和3 000多小时的视频,记录了6 000多个物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用影 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方式,来创立中国的自然影像志。作家桑德斯说:“无论我们的经验多么都市化, 无论我们对自然有多么无视,我们仍然是动物,生活在由亿万种生命体共同营造的自然生态系统中。” 然而自然这个立体的系统往往被平面化成地图式的印象。如果以平方公里为单位的地理概念,能够以 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方式重新审视,是否会立即变得立体起来,是否顿时让我们四周充盈起勃勃 生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体,当我们主动与周围的生命建立沟通,主动去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 地球,那会让我们回归自然天性,也更加明白“万物有灵”对于重新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真正意义。 《自然之美——IBE中国自然影像志》要从一颗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需要日月和大地的承载, 更需要众人的浇灌和关爱。这是一棵关于尊重和理解生命的树,它的枝叶和根系会无限延伸,以至于 能够触摸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