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革命史

鲁山革命史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本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记载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 在鲁山县的活动和人民革命斗争的事迹。 二、本史分为16章、58节,节下设目。采取史、志、传、 录、图的综合体例,以史为主。 三、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具体时间不 详者只列年月。烈士仅录“抗美援朝”战争以前牺牲者。

目录

封面
封面题字
《鲁山革命史》编纂委员会
题词
序言
图片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鲁山县的活动
-- 第一节 中共鲁山小组和鲁山特别支部建立
-- 第二节 中共鲁山小组和特别支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第三章 王复初组织革命武装起义
第四章 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鲁山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及其主要活动
-- 第一节 中共党员雷鸣领导鲁山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 第二节 王象乾在鲁山组织抗日武装
-- 第三节 “抗日救护训练班”和“八德民校”为建立中共鲁山县工委、县委奠定了基础
-- 第四节 西马楼一带农民抗官车斗争
-- 第五节 为人民军队培养输送干部
-- 第六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员撤退情况
-- 第七节 “白色恐怖”下中共鲁山县组织的交通联络工作
第六章 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鲁山县境重创日军
第七章 鲁山县是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一节 河南人民抗日军挺进鲁山
-- 第二节 建立中共鲁西县委、鲁山县委和地方人民抗日政权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回地运动”
-- 第四节 中共河南区委员会、河南军区机关和河南人民抗日军撤离鲁山
-- 第五节 鲁山人民同子弟兵鱼水之情
第八章 鲁山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第一节 王复初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百折不挠
-- 第二节 林承蔚为抗日救国被国民党逮捕坚贞不屈
-- 第三节 邹富隆、张鸿儒、张鸿岐、朱金山血洒抗日战场
-- 第四节 常大京一家抗击日伪军
-- 第五节 张豹子、赵世勋勇杀日本兵
-- 第六节 在共产党人的鼓动下组织成立群众抗日武装
-- 第七节 轰动一时的夺枪事件
第九章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鲁山县人民政权的建立和人民武装斗争及群众运动
-- 第一节 陈谢兵团解放鲁山战斗和鲁山县人民民主政府建立
-- 第二节 中共鲁山县委和地方人民政权机构
-- 第三节 鲁山县地方人民武装的建立和发展
-- 第四节 农民协会的建立对巩固地方人民政权起了重要的作用
-- 第五节 声势浩大的“剿匪反霸”运动
-- 第六节 剿匪斗争的基本经验
-- 第七节 轰轰烈烈的人民“支前”活动
-- 第八节 “剿匪反霸”政策和政治宣传工作
-- 第九节 鲁山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
第十章 解放初期鲁山县国营企业和金融业
-- 第一节 鲁山县豫记商店是豫陕鄂解放区国营商业的先导
-- 第二节 豫陕鄂解放区最早的国营工业企业豫记烟厂
-- 第三节 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建立鲁山县豫民铁工厂
-- 第四节 中州农民银行的建立对新解放区经济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 第五节 统一贷币稳定金融秩序
第十一章 干部队伍建设和妇女运动
-- 第一节 干部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妇女运动
第十二章 鲁山县是“豫陕鄂”、“豫西”解放区的领导中心
-- 第一节 “豫陕鄂”、豫西”解放区领导机关在鲁山
-- 第二节 陈谢兵团前方工作委员会和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
-- 第三节 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在鲁山县召开县、团级以上干部会议
-- 第四节 豫西区军事会议和地、县干部座谈会在鲁山县召开
-- 第五节 白象店、仓头农村工作试点
-- 第六节 中共豫西区委员会扩大会议
-- 第七节 中共豫西区首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八节 豫陕鄂军政大学在鲁山建立
-- 第九节 “豫陕鄂”、“豫西”解放区的交通中心——鲁山
-- 第十节 “豫陕鄂”、“豫西”军区卫生部及其野战医院在鲁山
-- 第十一节 陈谢兵团兵工厂在鲁山
-- 第十二节 《豫西日报》在鲁山县诞生
第十三章 解放初期反革命暴动事件
-- 第一节 殷岭惨案
-- 第二节 二郎庙区干队叛变始末
-- 第三节 玉皇庙农会主席杨开成叛变为匪
-- 第四节 “庙道”反革命暴动
-- 第五节 “长毛道”反革命暴动
-- 第六节 老将庄阶级报复谋杀案
第十四章 革命烈士
-- 第一节 烈士传略
-- 第二节 烈士名录
第十五章 大事记
第十六章 建国后鲁山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概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