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县地区志

宿县地区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则,按照有关编修地区志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物的历史和现状。

出版时间: 1995年09月

目录

封面
宿县地区志
图片
-- 砀、萧黄河故道百里果园
-- 宿北农田林网鸟瞰
-- 皖北制药厂
-- 新汴河东二铺节制闸
-- 新汴河宿州码头
-- 安徽省轻工化学厂
-- 宿县地区砀山卷烟厂
-- 宿县地区应用技术研究所
-- 华夏商社
-- 宿县地区证券交易所
-- 宿州城隍庙商场
-- 宿县火车站
-- 宿县汽车站
-- 宿县地区邮电大楼
-- 宿州市少年宫文化广场
-- 宿州师范专科学校
-- 国家重点中学——宿城一中
-- 宿县地区人民医院外科大楼
-- 雪枫公园
-- 泗县占鞋博物馆一角
-- 宿州苻离集烧鸡和萧县红双喜干白葡萄酒
-- 砀山酥梨
-- 萧县葡萄
-- 黄河故道红富士苹果
-- 灵璧大理石石雕
-- 灵壁玉雕
-- 宿州大泽乡涉故台陈胜、吴广塑像
-- 灵璧虞姬墓
-- 宿州埇桥遗址
-- 刘伶故里——蕲县古城遗址
-- 萧县皇藏峪瑞云寺国家公园
-- 韩愈苻离寓所遗址
-- 白居易故居——苻离东林草堂遗址
-- 苏轼遗墨处——扶疎亭
-- 闵子骞祠
-- 蔡世明 国画
-- 梅纯一 国画
-- 李百忍 书法
-- 孟繁青 书法
-- 刘惠民 书法
-- 王少石 国画
-- 宿州地区行政(简)图
凡例
序一
序二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章 山脉 河流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河流
-- 第四章 气候
-- 第五章 土壤
-- 第六章 动物 植物
---- 第一节 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七章 矿藏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第二编 政治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三节 民主党派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行署工作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文革”以来的组织沿革
---- 第三节 外事侨务
---- 第四节 信访接待
-- 第三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青年组织
-- 第四章 公安 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安置
---- 第三节 救灾救济
---- 第四节 行政区划管理
---- 第五节 基层政权建设
第三编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作物种植
---- 第四节 良种培育
---- 第五节 耕作制度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七节 农作机具
---- 第八节 畜牧生产
---- 第九节 农业场站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采种育苗
---- 第五节 林场苗圃
---- 第六节 果树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第二节 水库
---- 第三节 沟渠
---- 第四节 涵闸
---- 第五节 灌溉
-- 第四章 工业
---- 第一节 电力工业
---- 第二节 轻纺食品
---- 第三节 机械工业
---- 第四节 化学工业
---- 第五节 医药工业
---- 第六节 建材工业
---- 第七节 粮油工业
---- 第八节 乡镇企业
-- 第五章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邮电
-- 第六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建筑管理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 第三节 建筑工程
---- 第四节 城市建设
---- 第五节 村镇建设
----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七节 环境保护
-- 第七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第二节 商场店铺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第四节 商品储运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第六节 主要计划物资供应
---- 第七节 土特名产
-- 第八章 粮食
---- 第一节 粮油征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节 粮油储藏
---- 第四节 粮油调运
-- 第九章 财政 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金融
第四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建制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四章 驻军
-- 第五章 兵事(一)(抗日战争以前)
-- 第六章 兵事(二)(抗日战争期间)
-- 第七章 兵事(三)(抗日战争以后)
第五编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书院 学宫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六节 高等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教师队伍
-- 第二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三节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文物古迹
-- 第三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防疫 保健
---- 第六节 药政 药检
-- 第四章 新闻 广播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五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服务
---- 第五节 科普活动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队伍
---- 第五节 竞赛活动
第六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概貌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伊斯兰教
-- 第四章 风俗
---- 第一节 节日
---- 第二节 婚丧
---- 第三节 日常生活
-- 第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概说
---- 第二节 语音
---- 第三节 词汇
第七编 人物传
-- 雷振春
-- 徐树铮
-- 马祥斌
-- 李宪仲
-- 吴可
-- 沈维干
-- 魏正斌
-- 王子玉
-- 张文进
-- 王效白
-- 陈履真
-- 李后耕
-- 吕子庸
-- 江上青
-- 常俊亭
-- 李庆瑞
-- 孟宪理
-- 朱秀章
-- 孟宪琛
-- 怀盛德
-- 王恒赵
-- 许步伦
-- 张树实
-- 廖量之
-- 郭一鸣
-- 王国藩
-- 王次青
-- 胡方亮
-- 邵葵
-- 曹化东
-- 张维献
-- 侯范荣
-- 王允昭
-- 农超谋
-- 王亚箴
-- 田古
-- 彭立友
-- 王永仁
-- 朱大同
-- 李旭华
-- 雷杰三
-- 张学栋
-- 季觉非
-- 王雪渔
-- 耿蕴斋
-- 刘云昭
-- 张云川
-- 冬岭
-- 路少棠
-- 孟雨
-- 梅其藻
-- 李月华
-- 陈粹吾
-- 王奎璧
-- 王可风
-- 朱玉林
-- 陈家章
-- 戴文生
-- 李明扬
-- 许西连
-- 彭笑干
-- 张鼎餐
-- 方先觉
-- 孙叔平
-- 赵一鸣
-- 郑良瑞
-- 韩景玉
-- 刘光禄
-- 张朝春
-- 杨紫霞
-- 王治邦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二、市县述略
-- 三、古诗文
-- 四、轶事奇闻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