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发展史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以研究汉民族发展源流为对象,对汉民族的起源、形
成、发展、特征、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审视,综合了几十年来学术
界的研究成果,材料翔实,并有不少创见,填补了民族学研究的
一项空白。可供学者、大学生和关心改革与民族前途的读者研
究、参考。
出版时间:
199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内容提要
目录
对汉民族源流的全方位审视(代序)
前言
第一编 绪论
--
第一章 汉民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二章 汉民族研究概况
--
第三章 关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理论
--
第四章 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分期
第二编 起源
--
第一章 主源——炎黄和东夷
----
第一节 主源之一——炎黄
----
第二节 主源之二一一东夷
--
第二章 支源——苗变、百越和戎狄
----
第一节 支源之一——苗蛮
----
第二节 支源之二——百越
----
第三节 支源之三——戎狄
第三编 形成
--
第一章 黄河和长江流域诸民族的崛起
----
第一节 夏民族的形成
----
第二节 商民族的形成
----
第三节 周民族的形成
----
第四节 楚民族的形成
----
第五节 越民族的形成
--
第二章 华夏民族在大溶合中育成
----
第一节 周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
第二节 民族大溶合潮流的涌起
----
第三节 华夏民族从初型到定型的发育过程
--
第三章 汉民族在“大一统”中形成
----
第一节 汉承秦制——华夏民族在“大一统”中向汉民族发展、转化
----
第二节 汉民族族称的确定
第四编 发展
--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民族的大发展
----
第一节 北方民族同化风起云涌
----
第二节 南方民族同化如火如荼
----
第三节 民族大同化的产物和民族文化大融汇的结晶——唐文化
--
第二章 宋辽夏金元至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大发展
----
第一节 宋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同化风云的再起
----
第二节 从两宋到明清汉民族自我意识的增长
--
第三章 近现代史时期汉民族的新发展
----
第一节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汉民族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汉民族的形成
第五编 特征
--
第一章 汉民族共同语言的特征
----
第一节 汉语是古今相承的古老语言
----
第二节 汉语是风格独特的发达语言
----
第三节 汉字对汉民族的内聚作用
--
第二章 汉民族共同地域的特征
----
第一节 黄河和长江是汉民族的摇篮
----
第二节 “编户齐民”的纽带作用
----
第三节 系统的行政区划所铸成的统
--
第三章 汉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特征
----
第一节 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
----
第二节 中央集权制下的经济联系性
----
第三节 封建商品经济发达的民族市场
--
第四章 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特征
----
第一节 儒家思想筑成的心理长城
----
第二节 道、佛思想在共同心理上的积淀
----
第三节 宗法思想在共同心理上的烙印
----
第四节 民族性格面面观
第六编 文化
--
第一章 琴、棋、书、画——汉民族文化的代表
----
第一节 琴
----
第二节 棋
----
第三节 书
----
第四节 画
--
第二章 吃,穿、住、用——汉民族文化的反映
----
第一节 汉民族的吃
----
第二节 汉民族的穿
----
第三节 汉民族的住
----
第四节 汉民族的用
--
第三章 民族礼仪
----
第一节 从“红白喜事”谈起
----
第二节 汉民族的生礼
----
第三节 汉民族的寿礼
----
第四节 汉民族的婚礼
----
第五节 汉民族的葬礼
--
第四章 民族节日
----
第一节 春节
----
第二节 清明节
----
第三节 端午节
----
第四节 中秋节
----
第五节 汉民族节日的文化特点
--
第五章 民族戏曲
----
第一节 戏曲是汉民族文化的综合体
----
第二节 解剖麻雀:以京剧为例
--
第六章 民族武术
----
第一节 武术是汉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
----
第二节 武术与汉民族的性格
--
第七章 民族医药
----
第一节 中医、中药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体
----
第二节 “神针”和“神功”
--
第八章 民族工艺
----
第一节 传统民族工艺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品
----
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是汉民族文化的珍品
--
第九章 泰山、长城、大运河——汉民族文化的象征
结语
附录
--
主要参考论著目录
--
主要参考论文目录
--
1900-1985中国八十五年来汉民族研究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