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06月

目录

封面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
版权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编纂人员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复审人员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终审人员
图片
-- 题词
-- 1964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北京接见裕固族代表
--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思来在北京接见裕固族代表
-- 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肃南牧区,在马蹄区与各族干部合影留念
-- 江泽民总书记和各族青年在一起
-- 1988年,裕固族代表贺敬农出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向李鹏总理敬献哈达
-- 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肃南工作
-- 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宗教界人士在一起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红湾寺镇一角
-- 出席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一起
-- 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
-- 改革开放中的肃南县城
-- 建在张掖的民族饭店
-- 夏季牧场上放牧的畜群
-- 祁连山原始森林
-- 栖居在森林中的珍禽蓝马鸡
-- 生活在祁连山中的肃南马鹿
-- 涵养水源的森林植被
-- 七一冰川
-- 发源于祁连山的内陆河流
-- 人工固栏的草场
-- 甘肃高山细毛羊父本
-- 高山草甸草场
-- 矿藏开发
-- 产于祁连山西部的水晶石
-- 利用风能发电
-- 流经肃南境内的黑河
-- 东、西部裕固族妇女服饰
-- 裕固族老人与小姑娘
-- 裕固族婚礼中的一个场景
-- 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藏族牧民
-- 祁丰藏族妇女服饰
-- 泱翔藏族群众
-- 泱翔沙沟寺
-- 僧人制作的酥油花
-- 佛事活动
-- 金塔寺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
-- 文殊寺万佛洞中的壁画经变图
-- 文殊寺外景
-- 放牧的马群
-- 羊群在喷淋药浴
-- 畜群转场途中
-- 封山育林、扩大林缘
-- 经济作物——油菜花
-- 位于县城的隆畅河大桥
-- 洗毛厂收购原毛
-- 大岔乳品厂生产的雪莲牌奶粉
-- 地毯厂工人在平剪地毯
-- 染色羊皮
-- 山区盘旋公路
-- 邮递员送信到草原
-- 各族群众选购民族商品
-- 红西路军纪念塔
-- 裕固族大头目管理草原的执照
-- 管理草原的执照
-- 牧民定居点
-- 肃南一中教学楼
-- 红湾小学的各族学生
-- 草原文化大篷车
-- 肃南民族医院
-- 裕固族画家安吉资的油画
-- 已出版的书籍
-- 民族体育——赛爬牛
-- 裕固族民间刺绣
-- 清乾隆年间皇帝御赐给马蹄寺的龙袍
-- 清乾隆年问御赐马蹄寺的马鞍
-- 复审《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的领导、专家、学者合影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编纂人员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第一编 地 理
-- 第一章 地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二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 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区、乡、镇
---- 第一节 红湾寺镇
---- 第二节 皇城区
---- 第三节 马蹄区
---- 第四节 康乐区
---- 第五节 大河区
---- 第六节 明花区
---- 第七节 祁丰区
--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一、南部山地
------ 二、走廊平原
-- 第五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日照
------ 一、日照
------ 二、太阳辐射
------ 三、生理辐射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水与蒸发
------ 一、降水
------ 二、蒸发
---- 第五节 湿度
---- 第六节 风能
---- 第七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六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冰川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四节 地面水
---- 第五节 水化学特征
-- 第七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的地区分布
---- 第二节 土壤类型
-- 第八章 植被
---- 第一节 植被类型
---- 第二节 植物资源
-- 第九章 野生动物
---- 第一节 野生动物及分布
---- 第二节 珍稀动物及保护
-- 第十章 矿物资源
---- 第一节 种类及储量
---- 第二节 开采利用
第二编 人口 民族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源流
------ 一、人口源流
------ 二、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一、人口分布
------ 二、人口密度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一、民族构成
------ 二、性别构成
------ 三、文化构成
---- 第四节 人口调查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裕固族
---- 第一节 族称和族源
---- 第二节 甘州回鹘
---- 第三节 黄头回纥
---- 第四节 撒里畏吾尔东迁
---- 第五节 家庭婚姻
---- 第六节 风俗习惯
---- 第七节 语言文字
------ 一、语音
------ 二、语法
------ 三、词汇
---- 第八节 宗教信仰
---- 第九节 部落分布及姓氏
-- 第三章 藏族
---- 第一节 族源与分布
------ 一、铧尖、泱翔的藏族
------ 二、马蹄区的藏族
------ 三、祁丰区和水关乡的藏族
---- 第二节 部落制与社会经济
---- 第三节 语言文字
---- 第四节 风俗习惯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四章 蒙古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语言文字
---- 第三节 风俗习惯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第五章 其他民族
---- 第一节 土族
---- 第二节 回族
---- 第三节 汉族
第三编 经 济
-- 第一章 牧区经济制度的变革
---- 第一节 私有制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公私合营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草场
------ 一、草场类型
------ 二、四季草场的利用
------ 三、草场退化
------ 四、草场更新
---- 第二节 畜种与改良
------ 一、畜种及分布
------ 二、畜种改良
---- 第三节 疾病防治
------ 一、主要疾病及流行
------ 二、畜病防治
---- 第四节 饲养管理
------ 一、放牧管理
------ 二、饲养管理
---- 第五节 草原基本建设
------ 一、牧业区划
------ 二、棚圈建设
------ 三、配种设施
------ 四、水利设施
------ 五、防蝗灭鼠
-- 第三章 农饲生产
---- 第一节 农业区划
---- 第二节 土壤普查
---- 第三节 作物品种及播种面积
---- 第四节 耕作改革与品种改良
---- 第五节 田间管理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天然森林
------ 一、天然森林的演变
------ 二、森林分布及特性
---- 第二节 营林
------ 一、采种育苗
------ 二、植树造林
------ 三、森林抚育
------ 四、封山育林
---- 第三节 林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护林防火
------ 三、病虫防治
------ 四、落实林权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库建设
---- 第二节 塘坝建设
---- 第三节 渠道建设
------ 一、引水渠
------ 二、输水管道
---- 第四节 打井
------ 一、机井
------ 二、民用土井
---- 第五节 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工程管理
------ 三、经营管理
---- 第六节 与邻县的水利协定
-- 第六章 农牧机具
---- 第一节 机械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牧业机械
---- 第三节 农牧机具试验推广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手工业
------ 一、织褐子工艺
------ 二、打酥油工艺
------ 三、搓毛绳工艺
---- 第二节 地方民族工业
------ 一、皮毛加工厂
------ 二、地毯厂
------ 三、洗毛厂
------ 四、民族用品厂
------ 五、大岔乳品厂
------ 六、农机厂
------ 七、铜矿
------ 八、灰大坂煤矿
---- 第三节 其他工业
------ 一、商办被服厂
------ 二、食品加工厂
------ 三、印刷厂
------ 四、饲料加工厂
---- 第四节 电力工业
------ 一、小水电建设
------ 二、小火电站建设
---- 第五节 乡镇企业
---- 第六节 企业管理
-- 第八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主要公路
------ 一、元肃公路
------ 二、马皇公路
------ 三、肃白公路
------ 四、梨康公路
------ 五、大水公路
------ 六、大杨公路
---- 第三节 主要桥梁
------ 一、阿吉峡桥
------ 二、隆畅河桥
------ 三、长石头河桥
------ 四、摆浪河桥
------ 五、白庄子桥
------ 六、西柳沟桥
------ 七、梨园河桥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交通监理
-- 第九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电通讯
------ 一、邮路
------ 二、电路
------ 三、邮电业务
---- 第三节 管理
-- 第十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
---- 第三节 商品购进
---- 第四节 商品销售
---- 第五节 管理
------ 一、体制管理
------ 二、经营管理
------ 三、财务管理
-- 第十一章 供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销
---- 第三节 财务
-- 第十二章 粮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一、粮油征购
------ 二、粮油供应
---- 第三节 票证管理
------ 一、市镇粮油票证管理
------ 二、农村粮食供应凭证的管理
---- 第四节 粮油议购议销
---- 第五节 储运加工
------ 一、粮油调运
------ 二、粮油仓储
------ 三、粮油加工
------ 四、“725”粮油储备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 第十三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管理体制
-- 第十四章 税收
---- 第一节 农牧业税
------ 一、农业税
------ 二、牧业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地方各税
-- 第十五章 金融
---- 第一节 储蓄
---- 第二节 信贷
------ 一、民间信贷
------ 二、工商信贷
------ 三、农业信贷
---- 第三节 建设银行
---- 第四节 保险
---- 第五节 公债
--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一、稳定物价
------ 二、价格调整
------ 三、价格补贴
------ 四、物价监督检查
------ 五、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
---- 第二节 计量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工商企业与集市贸易
------ 三、依法管理
---- 第四节 审计
-- 第十七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镇建设
------ 一、道路街巷
------ 二、供水、排水
------ 三、照明供暖
------ 四、居民住宅
---- 第二节 村镇建设
第四编 政 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肃南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肃南县委员会
---- 第二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简况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 第八节 档案
---- 第九节 党校
---- 第十节 人民来信来访
---- 第十一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一、共青团
------ 二、历届团代会简况
------ 三、工作简况
------ 四、少先队工作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科协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三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
---- 第二节 肃南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肃南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一、依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强化监督职能
------ 二、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加强地方性立法工作
------ 三、依法进行人事任免
------ 四、指导县、乡换届工作
------ 五、代表联系工作
---- 第四节 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条例
-- 第四章 地方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府
-- 第五章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二节 政协工作
-- 第六章 政法
---- 第一节 法院
------ 一、人民法院工作
------ 二、案件审判
---- 第二节 检察
------ 一、检察院工作
------ 二、办案
---- 第三节 公安
------ 一、治安保卫
------ 二、看守罪犯
------ 三、户口管理
------ 四、消防
---- 第四节 司法
------ 一、法制宣传
------ 二、调解工作
------ 三、法律顾问
------ 四、公证
-- 第七章 民政
---- 第一节 政权建设
---- 第二节 普选
---- 第三节 拥军优抚
------ 一、拥军优抚
------ 二、复员安置
------ 三、烈士褒扬
---- 第四节 救灾扶贫 收容遣送
------ 一、救灾扶贫
------ 二、收容遣送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调处纠纷
---- 第七节 地名普查
-- 第八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九章 军事
---- 第一节 人民武装机构
------ 一、人民武装部
------ 二、区武装部
---- 第二节 兵役
------ 一、兵役制
------ 二、兵员征集
------ 三、预备役登记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西路红军在肃南
第五编 文 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初等教育
------ 一、学制
------ 二、课程设置
------ 三、思想品德教育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 一、中学教育
------ 二、师范教育
---- 第五节 民族教育
------ 一、民族中学
------ 二、优惠政策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一、农牧民业余教育
------ 二、职工教育
---- 第七节 管理机构与教师队伍
------ 一、行政管理
------ 二、学校管理
------ 三、教师队伍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科学技术协会
------ 三、学会与科普协会
---- 第二节 科技工作
------ 一、普及科技知识
------ 二、技术职称评定
------ 三、风能利用与地震监测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一、公费医疗
------ 二、免费医疗
------ 三、合作医疗
------ 四、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卫生
------ 一、爱国卫生运动
------ 二、城市卫生
------ 三、农牧村卫生
------ 四、学校卫生
------ 五、食品卫生
---- 第四节 防疫
------ 一、地方病防治
------ 二、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一、新法接生
------ 二、妇女保健
------ 三、儿童保健
---- 第六节 民族医药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民族体育
-- 第五章 文化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电影 录像
---- 第三节 广播 电视
---- 第四节 群众文化
------ 一、文艺团体
------ 二、群众文化
---- 第五节 民间文艺
------ 一、口头创作
------ 二、传说故事
------ 三、民歌与民间艺人
------ 四、谚语
---- 第六节 艺文选录
------ 一、诗词
------ 二、散文
------ 三、小说
---- 第七节 文物古迹
------ 一、馆藏文物
------ 二、文物普查
------ 三、石窟
------ 四、古城遗址
------ 五、碑记
第六编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小传
---- 第一节 知名人物
------ 安进朝
------ 安贯布什加
------ 马老藏
------ 贺遐志
------ 郭怀成
------ 安立贤
------ 郎天荣
------ 强国勇
------ 屈大成
------ 屈大元
---- 第二节 肃南籍英烈
------ 柯子义
------ 郭 胜
------ 陈九贵
------ 曹志国
------ 曹志家
---- 第三节 流落在肃南县的西路军战士
------ 邓世儒
------ 易明清
------ 岳永仁
------ 王有才
------ 田忠道
------ 王永忠
---- 第四节 宗教界人物
------ 顾嘉堪布
------ 唐让嘉哇
------ 阿其堪布
------ 释谛净
-- 第二章 知名人物名录
---- 第一节 县级干部名录
---- 第二节 肃南县县级干部名录(外籍)
---- 第三节 知名人物简表
-- 第三章 英模人物
---- 第一节 国家级英模人物
---- 第二节 省级英模、先进工作者
大事记
附录
-- 一 托勒地区清乾隆年文照
-- 二 民国三十二年国民党蒙藏委员会调查组关于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摘要)
-- 三 酒泉县祁明区宣传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总结报告(摘要)
-- 四 酒泉专署张子宽专员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一日在张掖康乐区、高台 第六区暨酒泉祁明区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上的报告(摘要)
-- 五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五日酒泉县祁明区向肃南自治区移交三年来工作总结材料(摘要)
-- 六 肃南、民乐县人民委员会关于民乐县马蹄区划归肃南自治县的协议书
-- 七 天祝藏族自治县所属祁连人民公社划归肃南移交报告
-- 八 关于甘肃、青海两省边界问题的协议(摘要)
-- 九 国务院关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行政区划问题的批复
-- 十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肃南县原祁丰区及四个公社仍归肃南县管辖的通知
-- 十一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 十二 一九五九年大搬迁纪实
-- 十三 中共肃南县委肃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 十四 关于成立县志审查小组的通知
-- 十五 中共张掖地委张掖地区行署关于终审《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的批复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