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志

宁城县志

格式:PDF
费用:41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宁城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10月

目录

封面
宁城县志
主编

凡例
图片
-- 宁城县政区图
-- 天义镇街区平面图
-- 中共宁城县委
-- 宁城县人民政府
-- 人大、政协办公楼
-- 第一百货商店
-- 民族电影院
-- 县人民银行、农业银行
-- 八里罕酒厂厂区
-- 八里罕酒厂产品
-- 天义酒厂
-- 宁城糖厂
-- 宁城磷肥厂
-- 县罐头厂产品
-- 县羊毛衫厂产品
-- 天义粮库晒粮
-- 县地毯厂车间
-- 县农牧机械厂生产的粉碎机
-- 汐子轴承厂产品
-- 县农牧机械厂生产的碾米机
-- 大明庙会
-- 甜菜
-- 青贮饲料
-- 瓦房猪场
-- 地膜玉米、米麦套种
-- 长势茁壮
-- 黑里河林区大坝沟种子园
-- 巴林果树试验场培育出的苹果新品种----宁酥
-- 十六年生油松子代测定林
-- 梯田林网
-- 黑里河天然油松优树
-- 鸡冠山
-- 葫芦峪景观
-- 三百年牡丹花
-- 热水鱼场
-- 大明公路桥
-- 打虎石石人
-- 打虎石水库
-- 辽·大塔
-- 大城子法轮寺
-- 辽·半截塔
-- 金·小塔
-- 高桥墓
-- 喇嘛洞风洞
-- 日伪所建土围子炮楼遗址
-- 春秋·青铜尊、簋、尊
-- 春秋·十牛八马剑
-- 春秋·铜盔
-- 春秋·阴阳剑
-- 春秋·青铜农具
-- 春秋·青铜罍
-- 辽·鸡冠壶
-- 明·宣德青花瓷盘
-- 金·铁锈花瓷坛
-- 辽·三彩莲鱼壶
-- 明·青花将军罐
-- 辽·三彩龟形背壶
-- 汉·渔阳太守章
-- 汉·白狼之丞
-- 汉·卫多
-- 汉·假司马印
-- 汉·部曲将印
-- 金·都提控印
-- 金·都统之印
-- 明·营州左屯卫千户所管军印
-- 乾隆手迹
-- 采药
-- 夏韵·秋韵
-- 大城子蒙中获得的奖状
-- 八里罕中学获得的奖状
-- 大城子蒙古族中学
-- 八里罕中学教学楼
-- 天义中学
-- 教师进修学校
-- 县直幼儿园
-- 上课
-- 县医院门诊楼
-- 大宁路
-- 五金交化公司
-- 立交桥
-- 乌兰夫为宁城老窖题词
-- 布赫在宁城县热水干休所
-- 《宁城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宁城县县志办成员及参与县志编写人员合影
-- 县委书记门振芳、老领导金殿生关心修志工作
-- 出席《宁城县志》稿评审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 宁城县地势图
-- 宁城县土壤分布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境域变迁
---- 第四节 治所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镇
---- 第二节 乡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区划
---- 第三节 气候要素
----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五节 物候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藏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雪灾
---- 第六节 低温
---- 第七节 霜灾
---- 第八节 虫灾
---- 第九节 地震灾
卷三 人口 民族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数量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素质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蒙古族
---- 第二节 汉族
---- 第三节 其他民族
卷四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宁城县委员会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党代会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 第五节 党员教育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 第八节 政法工作
---- 第九节 信访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宁城县党部
---- 第二节 热蒙喀喇沁中旗党部
----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
卷五 地方政权
-- 第一章 人大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代表选举
---- 第三节 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常务工作
-- 第二章 旧政府
---- 第一节 县衙
---- 第二节 札萨克衙门
---- 第三节 州判署
---- 第四节 设治局
---- 第五节 伪满旗县公署
---- 第六节 国民党旗县政府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中共抗日政权
---- 第二节 喀喇沁中旗政府
---- 第三节 宁城县人民政府
-- 第四章 政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工作
卷六 民政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抚
---- 第三节 福利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扶助
---- 第五节 其他民政事务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员编制工作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干部制度
-- 第三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调配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安全监察
---- 第五节 职工培训
卷七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治保卫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判案
---- 第三节 复审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律师事务
---- 第三节 公证事务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卷八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工农妇商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工商组织
--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青年组织
---- 第二节 少年组织
-- 第三章 学术团体
---- 第一节 科学技术学会
---- 第二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 附:伪满时期的蒙民裕生会
------ 道德会
------ 中苏友好协会
卷九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日伪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人民地方武装
-- 第二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招募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活动
---- 第四节 武器管理
-- 第四章 战事
---- 第一节 古代战事
---- 第二节 现代战事
------ 附:日军暴行
卷十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古代农业
---- 第二节 近现代农业
--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
----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三章 耕地 作物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作物品种
---- 第三节 作物分布
---- 第四节 作物产量
-- 第四章 农技 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施肥
---- 第三节 科学种植
---- 第四节 种子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五章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 修梯田
---- 第二节 改土治涝
---- 第三节 方田建设
---- 第四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
-- 第六章 农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新式农具
---- 第三节 农业机械
-- 第七章 果树
---- 第一节 果树品种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 第三节 科学管理
-- 第八章 业务机构
卷十一 畜牧业
-- 第一章 牲畜所有制
---- 第一节 私有制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 第三节 农民所有制
----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 畜禽饲养
---- 第一节 结构与品种改良
---- 第二节 饲养管理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三章 饲草资源
---- 第一节 天然草场和林中草场
---- 第二节 作物秸杆和人工种草
-- 第四章 业务机构
---- 第一节 事业机构
---- 第二节 养猪场
卷十二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古代森林
---- 第二节 近现代林业
-- 第二章 林地 树种
---- 第一节 林地面积
---- 第二节 树木种类
---- 第三节 林种分布及蓄积量
---- 宁城县林业资源分布图
-- 第三章 营林造林
---- 第一节 采育种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造林
---- 第四节 抚育改造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防火
---- 第二节 防病灭虫
---- 第三节 防盗
-- 第五章 林政 林权
---- 第一节 林政
---- 第二节 林权
-- 第六章 业务机构
---- 第一节 业务机构
---- 第二节 国营林场
卷十三 水利 水产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河道治理
---- 第三节 泄洪工程
---- 第四节 灌区工程
---- 宁城县水利工程现状图
-- 第二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自流灌区
---- 第二节 渠井灌区
---- 第三节 纯井灌区
---- 第四节 库渠结合灌区
---- 第五节 喷灌
-- 第三章 提灌机具
---- 第一节 提水工具
---- 第二节 提灌机械
-- 第四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治理措施
-- 第五章 人畜饮水
---- 第一节 缺水区域
---- 第二节 解决水源
-- 第六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工程管理
---- 第四节 运行管理
-- 第七章 水产(渔业)
---- 第一节 水面资源
---- 第二节 鱼种繁育
---- 第三节 成鱼捕捞
---- 第四节 渔业经营
卷十四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地方国营
---- 第二节 集体企业
---- 第三节 私营手工业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冶金 采矿
---- 第二节 化工
---- 第三节 电力
---- 第四节 机械 五金
---- 第五节 建材
---- 第六节 纺织 皮毛
---- 第七节 陶瓷
---- 第八节 木器
---- 第九节 饮料 食品
---- 第十节 服装
---- 第十一节 文教用品
---- 第十二节 其他
-- 第三章 厂矿和名产选介
---- 第一节 主要厂矿
---- 第二节 名优产品选介
卷十五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交通工具
---- 第四节 客货运输
----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电业务
卷十六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规模布局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第三节 房屋建筑
---- 第四节 房产管理
---- 第五节 绿化美化
---- 第六节 城镇卫生
---- 第七节 城建管理
-- 第二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制镇建设
---- 第三节 农村建设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治理烟尘
---- 第二节 治理污水
---- 第三节 治理废渣
---- 第四节 治理噪音
-- 第四章 建筑设计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设备技术
---- 第四节 典型建筑
---- 第五节 建筑设计
卷十七 商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合作商业
---- 第五节 私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土副产品购销
----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四节 燃料供应
-- 第三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四章 外贸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外贸收益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贸市场
---- 第二节 集贸政策
卷十八 粮食
-- 第一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收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节 饲料供应
-- 第二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粮油仓储
---- 第二节 粮油调运
-- 第三章 管理机构
卷十九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四节 杂税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 存款
---- 第四节 贷款 拨款
---- 第五节 公债 国库券
---- 第六节 保险
卷二十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统计 审计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监督审计
-- 第二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五节 合同与商标管理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交换比价
---- 第三节 管理体制
-- 第四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度量衡器演变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卷二十一 文化
-- 第一章 社会文化
---- 第一节 文化事业机构
---- 第二节 表演艺术团体
---- 第三节 业余文艺团体
---- 第四节 文艺活动场所
-- 第二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故事 传说
---- 第二节 蒙古族民歌
---- 第三节 歌谣
-- 第三章 民间艺术
---- 第一节 工艺美术
---- 第二节 民间歌舞
---- 第三节 民间音乐
---- 第四节 曲艺
---- 第五节 戏剧
-- 第四章 群众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美术创作
-- 第五章 档案 新闻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新闻
-- 第六章 古今诗词选
卷二十二 教育
--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二章 私塾
---- 第一节 办学
---- 第二节 教学
-- 第三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前班
--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办学
---- 第二节 教学
---- 第三节 主要小学简介
--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办学
---- 第二节 教学
---- 第三节 组织机构与学籍管理
---- 第四节 主要中学简介
-- 第六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农业中学
---- 第三节 职业中学
---- 第四节 农民专业技术教育
-- 第七章 业余教育
---- 第一节 扫盲与农民文化教育
----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八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办学
---- 第二节 教学计划
-- 第九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社会地位
---- 第四节 经济待遇
-- 第十章 经费 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施
-- 第十一章 勤工俭学
-- 第十二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小学教学研究
---- 第二节 中学教学研究
卷二十三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防疫机构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第四节 医术
---- 第五节 医药
---- 第六节 保健 防治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蒙古族体育
---- 第四节 机构设施
卷二十四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技情报
---- 第二节 科技宣传
---- 第三节 科技培训
-- 第三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科技项目
---- 第二节 成果选介
-- 第四章 气象与地震测报
---- 第一节 气象测报
---- 第二节 地震测报
卷二十五 方言
-- 第一章 方言概况
-- 第二章 方音
---- 第一节 汉族方音
---- 第二节 蒙古族方音
-- 第三章 方言词语
---- 第一节 汉族方言词语
---- 第二节 蒙古族方言词语
-- 第四章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卷二十六 宗教
-- 第一章 喇嘛教
-- 第二章 伊斯兰教
-- 第三章 天主教
-- 第四章 佛教
---- 附:宁城县庙宇情况表
---- 主要寺庙简介
卷二十七 生活 民俗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二章 民间习俗
---- 第一节 节日 礼仪
---- 第二节 嫁娶 丧葬
---- 第三节 衣食住用
---- 第四节 迷信与禁忌
卷二十八 文物古迹
--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
---- 第一节 古居住址
---- 第二节 古城遗址
---- 第三节 古洞穴
---- 第四节 古窑址
---- 第五节 古窖藏
-- 第二章 古建筑
---- 第一节 古塔
---- 第二节 古寺庙
-- 第三章 古墓葬
---- 第一节 石椁墓
---- 第二节 土坑竖穴墓
---- 第三节 砖室墓
---- 第四节 革命烈士墓
------ 附:辽·李知顺、贾师训、邓中举、夏蕴、尚(日韦)墓志铭、石棺记
-- 第四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化石
---- 第二节 金石碑刻
---- 第三节 历史文物
---- 第四节 民族文物
---- 第五节 革命文物
-- 第五章 文物保护
---- 第一节 保护组织
---- 第二节 保护措施
卷二十九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窦景庸
---- 大公鼎
---- 田雄
---- 郑子(蚺)
---- 何实
---- 朱权
---- 玛哈巴拉
---- 于甫筠
---- 海山
---- 李保垣
---- 汉罗扎布
---- 邓云
---- 高桥
---- 裴文和
---- 贺仲一
---- 郝瑞廷
---- 赵洪武
---- 大明字
---- 杜耀亭
---- 白奇峰
---- 梁殿英
---- 韩祐庵
---- 李春林
---- 王忠信
---- 武尚志
---- 白云航
---- 白云梯
---- 李培国
---- 王臣
---- 张贵荣
-- 第二章 名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对革命有贡献人员名录
---- 第三节 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名录
-- 第三章 名人简介
---- 于庆祥
---- 王襄臣
---- 李凤珍
---- 张国文
---- 陈秀春
---- 王汉升
---- 乌勒吉
---- 莫占祥
---- 斯琴高娃
附录
-- 史料选录
-- 地方文献
--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