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志

国土资源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结构。本志书由大事记、概述、分志、附录4部分组成。分志设章、节、目3档结构,目以下视情况加设子目。 二、内容。以改革开放总方针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有利于资治、利用、教化的实际出发,本着科学、系统要求,全面反映新兴县国土资源、规划利用、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地籍管理、地制改革、土地监察以及测绘、地名和地矿管理情况,籍以服务当代、示信未来,为经济建设服务。

目录

封面
国土资源志
新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委办[2003]32号
新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委办[2005]47号
新兴县镇志、部门志审查验收小组
新兴县国土资源志编纂领导组(2003.9-2004.12)
新兴县国土资源志编纂领导组(2005.1— )
新兴县国土资源志编辑室
中共新兴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伙有为《国土资源志》题词
图片
-- 新兴县地图
-- 新兴县矿产资源分布图
-- 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左三)视察新兴
--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前右二)视察温氏生物制药工地
-- “东省副省长许德立(前右一)在中共新兴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黄伙有(前右二)、县长叶木荣(前右三)的陪同下视察新兴县
-- 2001年,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袁征(右一),在县长招炳德(中)陪同下,到县国土局检查工作
-- 2002年,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江东海(右二)在云浮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达辉(右三)等陪同下考察水台镇低丘开发
-- 1999年省国土厅副厅长沈东流(左二)等到县国土局检查指导工作
--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胡红兵(右二)在黄达辉陪同下来县检查指导工作
-- 2001年10月,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胡存智(左二)、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增绍全、中国地产咨询评估中心处长陈伟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胡红兵(左一)等领导在云浮市副市长钟爱碧(左三)陪同下来县考察指导工作。
-- 2001年5月,国家特派国土资源专题调研专员王小风(前排左二),王红亚(后排左一)、欧园菁(左四)等多位专家,教授来县,就土地利用、土地执法问题进行调研。
-- 省国土厅检查组到县,对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下作进行检查验收
-- 省国十资源厅副厅长沈东流(左五)一行在县国土局检查办文“窗口”
-- 省国土资源厅工作组来县考核县局依法行政工作
-- 云浮市副市长钟爱碧(右一)在副县长陈汉成(左三)等陪同下检查指导水台镇土地开发
-- 2001年,中共新兴县委书记招炳德(左一)在县国土局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
-- 2002年,县长黄伙有(中)在全国第十二个“土地日”活动时发表讲话。
-- 1993年在实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会议上
-- 副县长梁锦波(左一),林肇任(左三)、县委副书记周适文(左四)在会议上布置工作
-- 省、市检查验收组在检查“划区”工作成果。
-- 省、市地矿部门领导来县检查、指导安全生产
-- 县府领导到矿场检查安全生产
-- 云浮市国土局在新兴召开土地执法监察经验交流会议
-- 云浮市在新兴县举行调划基本农田保护区检查验收会议
-- 省、市档案部门在县国土局评审档案等级
-- 1998年,县政府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参加本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论证会。
-- 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工作组在现场检查土地开发成果
-- 县国土资源局开展矿场科学开采研究推广台阶开采方法
-- 1990年县政府主管国土工作的领导与国土局同志合影。
-- 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正在举行会议
-- 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 土地知识竞赛现场
-- “土地日”期间开展土地法制宣传
-- 土地登记咨询活动
-- 宣传车下乡
-- 县、镇国土人员正在进行篮球比赛
-- 2000年县国土局组织“国土杯”青少年歌唱大赛
-- 新兴县县城
-- 新兴县国土资源局办公楼
-- 县国十资源局测绘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土地测量
-- 各级人民政府帮助遭地质灾害村民建设新村
-- 新兴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获奖的部分奖杯、奖状
-- (一)1953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 (二)1984年颁发的宅基地证
-- (三)1988年起颁发的土地使用证
-- (六)1995-1997年填发使用
-- (七)1998年开始填发使用
-- (八)1991年起填发使用
-- (四)国有土地使用证
---- 1、1991年6月起颁发版本
---- 2、1998年4月起颁发版本
-- (五)集体土地使用证
---- 1、1991年起颁发版本
---- 2、1997年起颁发版本
---- 3、1999年起颁发版本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国土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一、地理环境
---- 二、地形区划
---- 三、土地类别
-- 第二节 地矿资源
---- 一、地质概况
---- 二、矿产概况
-- 第三节 人口资源
---- 一、人口概况
---- 二、人口增长
---- 三、人口密度
-- 第四节 气象资源
---- 一、四季特点
---- 二、气象要素
---- 三、自然灾害
-- 第五节 水资源
---- 一、河流水系
---- 二、水量
---- 三、水质
---- 四、水能、水利
第二章 土地利用
-- 第一节 利用概况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一、查田定产
---- 二、土壤鉴定
---- 三、土壤普查
---- 四、农用后备土地资源调查
---- 五、农业“低”“荒”后备资源调查
---- 六、土地详查
---- 七、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 第三节 用地规划
---- 一、山水田林路规划
---- 二、农业资源调查及区划
---- 三、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 四、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章 耕地保护
-- 第一节 耕地概况
---- 一、耕地面积
---- 二、耕地分布
---- 三、耕地类别
-- 第二节 耕地利用
---- 一、耕地条件改善
---- 二、耕地作物种植
---- 三、耕地使用效益
---- 四、耕地利用结构
-- 第三节 保护举措
---- 一、行政措施
---- 二、经济措施
---- 三、法制措施
--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
---- 一、保护区划定
---- 二、保护区调划
---- 三、保护区保护
---- 四、保护区建设
-- 第五节 农地开发
第四章 建设用地
-- 第一节 用地概况
---- 一、用地开发
---- 二、征地管理
-- 第二节 交通运输用地
---- 一、公路用地
---- 二、铁路用地
---- 三、街道用地
-- 第三节 城镇建设用地
---- 一、商服用地
---- 二、工业仓储用地
---- 三、公用设施用地
---- 四、公共建筑用地
---- 五、城镇住宅用地
-- 第四节 农村住宅用地
---- 一、农宅概况
---- 二、用地管理
---- 三、有偿使用
-- 第五节 水利设施用地
---- 一、水库建设用地
---- 二、水工建筑用地
-- 第六节 采矿地
---- 一、地类情况
---- 二、用地管理
-- 第七节 禽畜养殖用地
---- 一、地类情况
---- 二、用地管理
-- 第八节 特殊用地
---- 一、军事设施用地
---- 二、宗教用地
---- 三、监教场所用地
---- 四、墓葬地
第五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概况
-- 第二节 土地登记
---- 一、初始登记
---- 二、变更登记
-- 第三节 土地证书
---- 一、证书类别
---- 二、证书编号
---- 三、证书查验和年检
-- 第四节 地籍调查
---- 一、土地权属调查
----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
-- 第五节 土地统计
---- 一、统计工作
---- 二、统计制度
---- 三、统计材料
-- 第六节 土地境界
---- 一、地域变更
---- 二、易地迁安
---- 三、地权调处
第六章 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制度沿革
---- 一、封建土地占有制
---- 二、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 三、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 第二节 改革综述
---- 一、准备阶段
---- 二、起步阶段
---- 三、深化阶段
-- 第三节 土地出让
---- 一、出让方式
---- 二、出让收益
-- 第四节 土地转让
---- 一、转让市场
---- 二、转让程序
---- 三、土地抵押
-- 第五节 有形市场
---- 一、固定场所
---- 二、公开交易
---- 三、规范交易
-- 第六节 地价管理
---- 一、管理机制
---- 二、价格体系
---- 三、管理制度
第七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监察机制
-- 第二节 执法视察
-- 第三节 周地清理
---- 一、80年代后期
---- 二、90年代前期
---- 三、90年代后期
-- 第四节 创建活动
---- 一、“三无”乡镇活动
---- 二、土地执法模范县
---- 三、推进部门依法行政
-- 第五节 土地信访
---- 一、信访概况
---- 二、查办调处
---- 三、健全制度
-- 第六节 案例举要
第八章 测绘管理
-- 第一节 测绘概况
-- 第二节 测量标志
---- 一、标志管理
---- 二、标志普查
---- 三、标志设立
-- 第三节 测绘活动
---- 一、建设用地测绘
---- 二、地形图件测绘
---- 三、土地详查调绘
---- 四、土地规划标绘
---- 五、地籍调查测量
---- 六、地图绘制出版
-- 第四节 资料档案
---- 一、整理保管
---- 二、提供利用
---- 三、资料保密
第九章 地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一、新兴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
---- 二、新兴县地质矿产局
---- 三、新兴县国土资源局
-- 第二节 地矿勘查
-- 第三节 矿产开采
---- 一、有色金属类
---- 二、非有色金属类
---- 三、放射性金属
---- 四、地热水
---- 五、矿泉水
-- 第四节 矿场管理
---- 一、管理概况
---- 二、专项治理
---- 三、技术创新
-- 第五节 地质灾害
---- 一、灾害概况
---- 二、灾害防治
第十章 地名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地名调查
---- 一、地名普查
---- 二、地名补查
-- 第三节 命名与更名
---- 一、地名的命名
---- 二、地名的更名
---- 三、审批权限
-- 第四节 标准地名
---- 一、地名标准化
---- 二、地名汉语拼音
---- 三、标准地名使用
-- 第五节 地名标志
-- 第六节 地名档案
第十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一、县民政科(局)
---- 二、县建设委员会
---- 三、县国土局
---- 四、县国土资源局
-- 第二节 领导更迭
---- 一、县政府主管领导
---- 二、县国土局(国土资源局)负责人
-- 第三节 系统单位
---- 一、镇(乡)国土所
---- 二、县地产公司
---- 三、县国土局测绘队
---- 四、县地价评估事务所
---- 五、县土地监察执法大队
---- 六、县土地交易所
---- 七、县土地开发中心
-- 第四节 队伍建设
---- 一、思想建设
---- 二、业务建设
---- 三、制度建设
-- 第五节 党群组织
---- 一、中共组织
---- 二、共青团组织
---- 三、妇女群众组织
-- 第六节 对外交往
附录一:奖励纪实
附录二:2003.1-2005.5新兴县国土资源工作记事
编后话S
《国土资源志》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