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坛纪事 2010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正文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启动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启动仪式1月14日在北京师范
大学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
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共同申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俄克
拉荷马大学《当代世界文学》杂志、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负责
内容时限:
2010-2010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目录
要闻聚焦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启动
--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
首都文艺界隆重集会纪念北京市文联成立60周年
--
中国作协、广东省作协召开“网络文学研讨会”
--
首届中国小说节在江西南昌举行
--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当代文学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
“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在绍兴颁奖
文情传真
--
类型化创作引起评论界关注
--
盛大文学相继收购三家文学网站
--
鲁迅文学院网络文学编辑培训班开班
--
“中国作家第一村”在东莞挂牌
--
《收获》等文学刊物大幅提高稿费
--
“文二代”挺进文坛
--
“70后”群体亮相:凝聚批评新力量
--
“80后”蜂拥办杂志:创作还是炒作?
争鸣档案
--
中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从脚往下看的“高度”——驳“当下文学高度论”
--
人文主义与本土经验——如何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从肖鹰对陈晓明的批评谈起
--
“憎恨学派”的“眼球批评”
--
如何评价当代文学
--
《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学”艺术分析之一
--
《红旗谱》为什么还活着?
--
在历史与审美之间——重读《红旗谱》
现状追踪
--
当前文学发展之我见
--
当代长篇小说的精神性
--
文学批评现状与上海文学批评
--
类型创作如何走向经典
--
类型文学:一个新概念和一种杰出的传统
--
军旅文学创作“红火”的背后
--
换个角度看“职场小说”
--
“80后”文学的文化解读
--
新世纪文学观察
--
新世纪文学研究断想
--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进程
--
增量的文学现场与感性主义的兴起——新世纪十年文学观察之一
--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面临的载体危机
--
新世纪文学的新风貌与新走向——走进新世纪文学考场
研讨举要
--
“第二届长城论坛”综述
--
“莫言创作研讨会”侧记
--
“文学类型化及类型文学研讨会”举行
--
“影视与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
中日文坛新生代再聚北京
--
新世纪文学:过去、现在与未来——“新世纪文学十年”学术研讨会纪要
--
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综述
百家论坛
--
呼唤经典
--
期待中国文学自信地融人世界
--
文学创作不可丢失思想的锐气
--
文学为什么缺乏力量
--
文学的功德
--
一个文学史难题与三个现状层面
--
我们的论坛——“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成立6周年记
文人互看
--
刘恒:追求完美,永无止境
--
牛汉的书房
--
“多好的老汉!”——与陈忠实的交往片断
--
谢冕:崇拜青春的热火
--
洪子诚:低调与坚持
作家访谈
--
以文学的方式对话世界——铁凝访谈
--
张炜:超级长篇是如何炼成的
--
陈平原:中文百年,我们拿什么来纪念?
--
潘向黎:单纯到底,就是胜利
--
笛安:孤独教我写作
评选与评奖:2010年评选与评奖
史料与忆往:文艺体制与作家协会
年度逝世文学家:2010年逝世文学家
文坛大事记:2010年中国文坛大事记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