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志·民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铜仁地区志·民政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志,详今略古,立足当代,系统记述境内有史以来的民政工作,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铜仁地区民政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力求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出版时间:
2007年08月
目录
封面
铜仁地区志民政志
以史为鉴 安民立政
图片
--
铜仁地区地图
--
2003年元月,时任中共中央政冶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铜仁地区铜仁市川峒镇坞坭村调研时,深入农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
1996年,代省长吴亦侠(左一)在行署专员郑荣华(左二)陪同下视察印江自治县朗溪镇灾区
--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土止福在铜仁慰问受灾群众
--
2000年,副省长龙超云(左一)在行署副专员肖继辉(左二)的陪同下到铜仁河西慰问贫困户
--
1999年,省民政厅厅长郭猛(右一)在地区民政局局长顾明杰(左一)的陪同下,到铜仁地区思南县进行低保上作调查。
--
2003年,铜仁地委书记肖永安(右三),常务副专员代振华右二深入灾情,检查指导救灾工作
--
2004年底,地委书记杨玉(字),深入农村慰问贫困群众
--
2006年,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谌贻琴(中)慰问印江城市中心敬老院老人
--
2006年,刘邦华副厅长(右二)和青岛市民政局局长王凯(右一)给江口县太平乡梵净山村灾民发放救灾农被
--
2005年,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游明进(右一)在铜仁地区民政局局长张强胜(左一)的陪同下到江口县太平乡江溪屯村察看民政安居工程
--
张强胜(左一)的陪同下到江口县太平乡江溪屯村察看民政安居工程
--
2005年,中共铜仁地委书记杨玉学带头捐赠
--
2005年,地区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捐赠
--
1996年,青岛为我区捐赠农被
--
1999年,成都军区为我区受灾人民捐赠物资
--
1999年,香港沙田赈灾筹募委员会贵州省访问团对松桃马鞍山山体滑坡受灾群众访问捐助
--
2005年,大津海关为思南县捐助物资
--
2005年,地区民政系统组织捐款捐物仪式
--
1999年,铜仁地区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踊跃捐赠
--
1999年,省政厅纪检组长王丕坤(左二)、行署副专员杨安民(右四)深入灾区发放救灾物资,慰问受灾村民
--
灾民领取救灾物资
--
江口县官和乡民政局安局工程一角
--
地局领导了解灾民新村建设
--
地委书记杨玉学慰问农村贫困群众
--
行署专员谌贻琴(左一)慰问福利院老人
--
贵州省民政厅厅长郭猛看望松桃大兴敬老院老人
--
2004年,地区民政局局长顾明杰(右一)看望慰问农村孤寡老人
--
地区比政局局长张强胜(右一)一行看望贫困村民
--
地、县民政局领导慰问贫困群众
--
地局领导慰问贫困群众
--
温謦和谐的行阡县城市中心敬老院
--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在护理老人的生活起居
--
敬老院的健身器材
--
地区福利院的保育员精心照料育婴
--
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
地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在照料修养人员进餐
--
组织老年人进行各类健身运动
--
石阡县本庄镇新建礼会福利院儿童部
--
福利院蔬菜地
--
地区福利院的保育员在照料孩子们
--
人民子弟兵在江口县儿童福利院丌展“—帮”活动
--
福利院娱乐室
--
2002年8月成都军区司令员廖锡龙上将(左三)接见铜仁地区慰问铜仁地区驻藏官兵慰问团代表中共铜仁地委书记肖水安(左二),铜仁军分区司令员雷动楚大校(左四)
--
2002年,铜仁地委、行署组织慰问团到西藏慰问贵州铜仁官兵(中:地委书记肖永安)
--
周逸群烈士故居
--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
--
1934年5月由贺龙、夏曦、关向应同志率领的红三军在沿河铅厂坝建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高原上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
村民当家做主,投上神圣的一票
--
表决选举人会议程
--
2002年,印江自治县峨岭镇政务公开情况
--
村民关注村务内容
--
贵州省玉屏县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
“湘黔友好纪念碑”在4352002号界桩前揭幕”出席揭幕仪式的有贵州省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游明进左四、地区民民政局局长张强胜(左一)和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副州长罗天明(右三)、州民政局副局长杨明仁等
--
1996年中募委发行部主任苗富瑞来铜仁指导福利彩票发行
--
铜仁市1996年6小时销售完200万元福利彩票盛况
--
松桃自治县县城销售彩票的盛况
--
“星光五一”福利彩票思南分会场联销盛况
--
各界群众踊跃认购
--
荣誉附图
--
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地区民政局领导班子
--
民政志评审会议与会人员合影
--
领导、专家认真审阅志稿
--
铜仁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铜仁地区志·民政志》编纂委员会
《铜仁地区志·民政志》编辑部
《铜仁地区志·民政志》评审机构
参加《铜仁地区志·民政志》评审会人员
参加《铜仁地区志·民政志》复审人员
参加《铜仁地区志·民政志》审定会人员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及勘界工作
--
第一章 古代的区域及建置
----
第一节 元代以前的区域建置
----
第二节 明、清时期区域建置
--
第二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建置
----
第一节 撤府建县
----
第二节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各县建置
--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行政区划
----
第一节 铜仁地区
----
第二节 县、自治县、市、特区
--
第四章 地名管理
----
第一节 地名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地名管理工作的实施
--
第五章 勘界工作
----
第一节 勘界工作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县级行政区域界线
第二篇 基层政权
--
第一章 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政权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基层政权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基层政权
----
第三节 黔东苏区苏维埃政权组织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基层政权
----
第一节 乡镇
----
第二节 选举
--
第三章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第三篇 救灾救济
--
第一章 灾害救济
----
第一节 解放前救灾救济工作
----
第二节 解放后救灾救济工作
--
第二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农村困难户救济
----
第二节 城市济困
----
第三节 精退老职工救济
----
第四节 寒衣救济
----
第五节 疾病救济和医疗救助
--
第三章 农村特困群众救助
----
第一节 互助储金会
----
第二节 扶贫救助
----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
----
第四节 农村特困生活保障救助
--
第四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构
----
第二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
----
第三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
第四篇 优待抚恤褒扬烈士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援前线
----
第二节 拥军优属活动
----
第三节 群众优待
----
第四节 创建双拥模范县
--
第二章 抚恤补助
----
第一节 国家抚恤
----
第二节 牺牲病故抚恤
----
第三节 伤残抚恤
----
第四节 复退军人补助
--
第三章 褒扬烈士
----
第一节 定为烈士的条件与审批
----
第二节 纪念烈士建筑物
----
第三节 编写烈士书籍
----
第四节 追恤、补发烈士证书
----
第五节 纪念烈士活动
----
第六节 革命烈士选介
------
附:1.革命烈士名录
------
附:2.各县国民革命军抗日阵亡将士名录279人
第五篇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章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
第一节 解放前退役军人安置
----
第二节 解放后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
第三节 军地两用人才开发
--
第二章 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
----
第一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待遇
第六篇 社会福利
--
第一章 解放前社会慈善事业
----
第一节 明清时期慈善事业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慈善事业
--
第二章 解放后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一节 孤残儿童与游乞人员收养
----
第二节 孤寡老人供养
----
第三节 城市中心敬老院建设
----
第四节 社会福利生产
----
第五节 利彩票销售与社会捐赠
第七篇 老龄事业
--
第一章 老龄工作机构
----
第一节 地区老龄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基层老龄工作机构概况
--
第二章 老年人状况
----
第一节 解放前老年人状况
----
第二节 解放后老年人状况
--
第三章 尊老敬老养老事业
----
第一节 认识、宣传老龄事业
----
第二节 社会养老事业
--
第四章 表彰先进
----
第一节 精英奖、金榜奖评选表彰活动
----
第二节 功勋奖、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
------
附:1.老年人先进事迹选介
------
附:2.百岁老人名录
------
附:3.铜仁市挞扒洞“老龄长寿村”简介
第八篇 残疾人事业
--
第一章 残疾人工作管理
----
第一节 残疾人工作机构
----
第二节 残疾人康复
----
第三节 残疾人培训与就业
----
第四节 关心帮助残疾人
--
第二章 残疾人教育与文体活动
----
第一节 残疾人教育
----
第二节 残疾人文体活动
------
附:铜仁地区残疾人先进事迹简介
第九篇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一章 婚姻管理
----
第一节 婚姻制度改革与宣传
----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二章 殡葬改革与管理
----
第一节 殡葬习俗改革
----
第二节 殡葬事业管理
--
第三章 社会救助工作
----
第一节 解放前社会救助
----
第二节 解放后社会救助
--
第四章 社会团体管理
----
第一节 解放前社团管理
----
第二节 解放后社团管理
--
第五章 民政经费
----
第一节 经费来源
----
第二节 经费使用
----
第三节 经费管理
第十篇 民政机构与干部队伍
--
第一章 明、清及民国时期民政机构
----
第一节 明、清时期民政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民政机构
--
第二章 解放后民政机构
----
第一节 铜仁地区民政局
----
第二节 县、市、特区民政局
--
第三章 民政干部队伍建设
----
第一节 民政干部来源及队伍状况
----
第二节 民政干部管理与培训
----
第三节 表彰先进
------
附:民政干部先进事迹选介
附录
--
1.会勘思南与邻县插花案报告书
--
2.贵州省政府民政厅公函
--
3.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大会决议(选录)
--
4.国务院关于撤销三都县、松桃县和设置三都水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决定
--
5.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转铜仁地区革命委员会《关于撤销万山特区和加强万山地区工作的报告》
--
6.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恢复万山特区的批复
--
7.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玉摒侗族自治县撤销玉屏县的通知
--
8.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通知
--
9.国务院关于贵州省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批复
--
10.国务院关于贵州省撤销铜仁县设立铜仁市的批复
--
11.贵州省铜仁地区殡葬管理实施意见
--
12.铜仁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
13.铜仁地区拥军优属若干规定
--
14.贵州省铜仁地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协议
--
15.铜仁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
16.铜仁地区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细则
--
17.铜仁地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
18.铜仁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
19.铜仁地区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
--
20.铜仁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认真实施《贵州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