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农业志

瓮安县农业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和求实存真的原则,全面反映瓮安农业的全貌,力求做到 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记事上限不拘,下限到1997年,鉴于志稿未成,农牧 分家,涉及领导等问题,故将领导人名录、组织机构等个别突出事件 延至1998年。 三、本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记事本末体。 四、本志除概述外,一律采用记述文体,只记事实,不加评论。 文中有图、有表,以志为主,图表穿插其中。 五、本志行文中的历史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写朝代 年号、年代并括注公元纪年。解放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六、本志行文中的解放前后,以1949年12月11日瓮安解放之日 为界,前者为解放前,后者为解放后。 七、本志计量单位,解放前按其各个时期的习惯记量单位计算, 解放后采用国务院公布的法定计量单位记述。 八、本志数据,原则上以统计部门的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以 业务主管部门为准。土地耕地面积,县内有三个数:一是县统计局 数;二是农业区划数;三是县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提供的主要地理 信息数。使用时均有加注。 九、本志地名,按史事发生时的称呼书写,古地名括注今地名,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简称省、州、县。 十、本志资料取自文、档案、报刊、县志和口碑,经鉴别核实后 入志,一般不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0000-1997年

出版时间: 1999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纂委员会
编写组
图片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
-- 第一章 社会经济条件
---- 第一节 人口劳动力
---- 第二节 农业物资技术装备
---- 第三节 交通运输
---- 第四节 农业投资
-- 第二章 自然条件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土地 土壤
---- 第三节 水利资源
---- 第四节 气候
-- 第三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东部低中山粮、林、牧区
---- 第二节 中部低中山丘陵粮、油、烟、猪、矿、用材林及果茶区
---- 第三节 南部低中山粮、林、牧、茶、矿区
---- 第四节 北部低中山、深丘烟、牧(山羊)、粮、经济林区
第二篇 土地所有制 经营体制
--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二章 农业合作化
---- 第一节 互助组
---- 第二节 初级社
---- 第三节 高级社
-- 第三章 农村人民公社
---- 第一节 人民公社的诞生与发展
----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中出现的问题
---- 第三节 整顿人民公社
-- 第四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一节 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具体做法
---- 第三节 新型经济联合体
第三篇 种植业
-- 第一章 农作物品种
---- 第一节 品种资源
---- 第二节 品种特征
---- 第三节 品种选育
---- 第四节 良种推广
---- 第五节 良种经营
-- 第二章 肥料
---- 第一节 肥料种类
---- 第二节 施肥方法
---- 第三节 化肥经营
-- 第三章 耕作制度
---- 第一节 间作套种
---- 第二节 旱地分带轮作
-- 第四章 粮食作物
---- 第一节 水稻
---- 第二节 玉米
---- 第三节 小麦
---- 第四节 薯类
---- 第五节 其它粮食作物
-- 第五章 油料作物
---- 第一节 油菜
---- 第二节 花生芝麻
---- 第三节 其它油料作物
-- 第六章 烟草
---- 第一节 烤烟
---- 第二节 晒烟
-- 第七章 茶、果、蔬
---- 第一节 茶叶
---- 第二节 名茶简介
---- 第三节 蔬菜
-- 第八章 其它作物
---- 第一节 桑蚕
---- 第二节 糖料
---- 第三节 棉花
---- 第四节 苎麻
---- 第五节 药材
---- 第六节 花卉
第四篇 农作物病、虫、灾害与保护
-- 第一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病虫害
-- 第二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病虫测报
---- 第二节 病虫防治
---- 第三节 植物检疫
第五篇 养殖业
-- 第一章 畜牧
---- 第一节 畜禽品种
---- 第二节 畜禽改良
---- 第三节 饲草 饲料
---- 第四节 畜禽饲养管理
-- 第二章 兽医
---- 第一节 畜禽疫病
---- 第二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三节 兽医卫生检疫检验
---- 第四节 兽药及药政管理
---- 第五节 中兽医
-- 第三章 蜜蜂养殖
---- 第一节 蜜蜂品种
---- 第二节 蜜源
---- 第三节 蜜蜂饲养管理
---- 第四节 蜜蜂疫病及敌害防治
-- 第四章 水产
---- 第一节 水域资源
---- 第二节 鱼资源
---- 第三节 饵料资源
---- 第四节 江河捕捞
---- 第五节 淡水养殖
---- 第六节 鱼病防治
---- 第七节 渔政管理
第六篇 农业科技与教育
-- 第一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农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农业技术学校
---- 第二节 职工技术教育
---- 第三节 农民技术教育
-- 第三章 农业科技引进与推广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科技推广
---- 第三节 科技应用
---- 第四节 科技信息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第七篇 国营农场 茶场
-- 第一章 县农场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试验 示范
---- 第三节 引进 推广
---- 第四节 工副业生产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二章 青山茶场
---- 第一节 机构演变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发展历程
---- 第三节 茶园垦殖管理
---- 第四节 基本建设
---- 第五节 茶叶销售
---- 第六节 经营管理
第八篇 组织机构
-- 第一章 机构与职工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二章 历届领导人名录
---- 第一节 局领导人名录
---- 第二节 局站、股、司、校、经理人名录
---- 第三节 区乡(镇)农牧站站长名录
---- 第四节 乡、镇农牧站长名录
-- 第三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
----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三节 工会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附录
-- 一、人物
-- 二、文告
-- 三、农谚
编后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