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一中校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丽江一中发展的历史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科研、学生运动、党群组织建设等。
内容时限:
1905-2005
出版时间:
2005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丽江一中校志
编纂说明
凡例
编委名单
序一
序二
图片
--
学校领导成员合影(1997~2005.5.12)
--
新老领导在一起
--
人物
----
附图
----
校党委成员合影
----
离退休教职工合影
--
历史问题
----
1944年初十班毕业合影
----
这是丽江府中学堂首批全体学生创办学校后三年(1908年),为创办中学堂的主要发起人——丽江知府彭友兰立的去思碑
----
女子简师第一班
----
1957年学校体操队
----
20世纪50年代学校“老母鸡”足球队
----
省立丽江中学篮球队优胜纪念
----
开展教研活动
----
20世纪80年代宣科组织课外艺术活动
----
学生建校劳动
----
学生运动会
----
学生吃大锅药
----
学生演出
----
建校初期从日本购买来的动植物标本
----
八大教室(已拆迁)
----
1969~1995年丽中老大门
--
美丽的校园
----
大会堂
----
逸夫楼
----
四合院内景
----
教学楼
----
是亭
----
重建后的八大教室(已拆迁)
----
图书楼
----
附图1
----
附图2
----
附图3
----
附图4
----
四合院外景
--
【教育·教学·管理】
----
新领导上任后,2005年6月与湖北省黄岗市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引进省外优秀教师
----
2005年5月,物理教研活动年级、班级管理研讨会
----
年级、班级管理研讨会
----
2005年5月13日召开新领导班子校务会
----
附图1
----
附图2
----
1982年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大检查期间,学校领导、医务室检查学生宿舍
----
1998年丽江地区中学晋升一级二等完中28家评审组与和段琪(前排左四)专员合影
----
1985年学校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
2005年3月丽江市一中荣获“国家级绿色学校”
----
学生做物理试验
----
学生做化学试验
----
专心听课
--
【精神文明】
----
和惠桢奖学金颁奖仪式
----
宣科奖学金颁奖大会
----
车文刚奖学金颁奖大会
----
附图
----
七七助学金颁奖大会
----
评选十佳学生
----
入党宣誓
----
社会实践活动——重走红军长征路
----
义务劳动
----
篮球赛
----
1990年党总支组织党员开展绿化校园活动
----
学校足球队
----
友谊赛
----
广播体操
----
附图1
----
运动会跳远
----
军训
----
文艺演出
----
军训方阵
----
附图2
----
附图3
----
参加东巴艺术节
--
【荣誉称号】
--
【友好往来】
----
留美学子,校友杨风(左三)教授与师生在一起
----
2001年6月程映萱副省长视察丽中
----
2004年著名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先生到丽中作学术交流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参观丽中标本室
----
2002年6月27日邵逸夫(前排中)到丽中视察
----
1998年12月,云南省教育参访团在台湾参访,左一为赖京鉴,左四为省教委丰任杨崇龙,左五为省教科院院长杨坤
----
杨凤(右一)、和惠桢夫人陆子琇(右二)一行来丽江一中参访
----
2004年教育部领导到校视察
----
1995年加拿大凯蒂女士到丽中讲学
----
2005年7月洪国华校长一行到天津一中参观学习与天津一中韦力老校长合影
----
2004年9月北京五中校长、景山学校校长等到校访问
----
市一中班主任参观成都七中
----
2002年4月英国伯明朝翰中学代表访问丽中
----
1998年11月聂惠芳赴美参观访问时,受到罗那克市市长大卫·鲍尔斯接见
----
著名书法家李群杰(前中)回母校参观
----
全球保扬纳西文化学会会长杨丹桂校友(前排中)及学会代表
--
【校园东扩】
----
2005年8月17日,市委、市政府领导视察丽江市一中,并现场办公。
----
2004年9月9日,在扩建开工典礼上赖京鉴校长讲话
----
正在兴建的校舍
----
校园新大门
----
宣科捐资仪式
----
新建校舍
----
附图1
----
附图2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丽江府中学堂
--
第二节 云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
第三节 云南省立第三中学
--
第四节 云南省立丽江中学
--
第五节 丽江人民中学
--
第六节 云南省丽江中学
--
第七节 云南省丽江第一中学
--
第八节 云南省丽江地区中学
--
第九节 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二章 教育教学
--
第一节 教学沿革
----
一、民国时期
----
二、建国以后
--
第二节 学制、课程、教材
----
一、学制
----
二、课程
----
三、教材
--
第三节 招生、升学
----
一、招生及在校生数
----
二、升学
----
三、其他招生
--
第四节 德育教育
----
一、组织
----
二、活动
----
三、评选优秀三好学生和三好学生干部
--
第五节 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
----
一、体育教育
----
二、卫生教育
----
三、艺术教育
----
四、国防教育
第三章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校舍建设
----
一、建校初期校舍建设
----
二、建国初期校舍建设
----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校舍建设
----
四、“2·3”大地震校园重建
----
五、校园扩建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一、标本模型挂图
----
二、仪器
----
三、实验室
----
四、体育设施
----
五、其它设施
--
第三节 图书资料
--
第四节 档案工作
--
第五节 电教设施
--
第六节 勤工俭学
--
第七节 校园绿化
第四章 教职工队伍
--
第一节 队 伍
--
第二节 教职工待遇
----
一、工资福利
----
二、医疗保障
----
三、奖金
----
四、其他福利待遇
--
第三节 进修培训
----
一、师训工作
----
二、组织参观学习
----
三、友好往来
--
第四节 职称评聘
----
一、首次职称评聘简况
----
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数
----
三、职改组织机构
----
四、其他
--
第五节 评选优秀教师(部份)
第五章 教学科研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科研活动
----
一、建国初的教学科研活动
----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教学科研活动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学科知识竞赛
第六章 校旗、校歌、校训、校风、校庆
--
第一节 校旗、校歌
----
一、校旗
----
二、校歌
--
第二节 校训、校风
--
第三节 校 庆
----
一、80周年校庆
----
二、90周年校庆
----
三、100周年校庆
----
四、校庆献辞
第七章 学生运动
--
第一节 声援“五·四”新文化运动
--
第二节 抗日救亡运动
----
一、省立第三中学时期
----
二、省立丽江中学时期
--
第三节 反抗学阀专横
--
第四节 高十三班的罢课斗争
--
第五节 开展自觉的革命斗争
----
一、建立学校中共党组织
----
二、领导学生运动
----
三、反对国民党团管区官兵的横行霸道
----
四、参加“五·一”大游行
第八章 助学金和奖励基金
--
第一节 人民助学金
----
一、民国时期奖助学金
----
二、建国后的人民助学金
--
第二节 和惠桢奖学金
--
第三节 车文刚奖学金
--
第四节 纳西族著名音乐民族学家宣科奖学金
--
第五节 “七七”助学金
--
第六节 学校离退休教职工爱心助学活动
----
一、资金来源
----
二、助学对象和条件
----
三、资金管理和使用范围
--
第七节 捐资助学
第九章 管 理
--
第一节 教学管理
----
一、制度
----
二、教学常规管理
----
三、学籍管理
--
第二节 教育经费管理
----
一、经费收支
----
二、经费管理
----
三、教育收费
--
第三节 学校生活管理
----
一、食堂管理
----
二、卫生管理
----
三、住校生管理
--
第四节 学校设施管理
--
第五节 安全保卫
--
第六节 教职工管理
----
一、组织政治学习
----
二、职责管理
----
三、班主任工作管理
--
第七节 学生管理
第十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一、组织机构
----
二、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三、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
四、平反冤假错案
----
五、创建文明学校
--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
一、组织机构
----
二、共青团活动
----
三、团代会简介
--
第三节 工 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工会活动
--
第四节 学生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学生会活动
--
第五节 学校红十字会
第十一章 人 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和积贤
----
和庚吉
----
李鼎伦
----
周冠南
----
解福荫
----
张裔昌
----
陈可轩
----
杨润兰
----
汪学谦
----
赵国政
----
李澍
----
和志钧
----
范义田
----
和志坚
----
周锡夔
----
木松园
----
李觉民
----
李杨铣
----
王统山
----
和鉴彩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李世宗
----
张为栋
----
王贵轩
----
黄河
----
孙致和
----
杨治勋
----
陆祖嘉
----
段嘉勋
----
和树本
----
刘人本
----
刘正军
----
张镒
----
赵亮星
----
赖京鉴
----
刘道祥
----
李长命
----
和永
----
洪国华
----
杨晓敏
----
和林功
----
李丽
--
第三节 部分知名校友传
----
余仲斌
----
李汝炯
----
赵锡胜
----
周 霖
----
方国瑜
----
杨仲鸿
----
赵银棠
----
桑即藩
----
李汝源
----
周杲
----
李烈三
----
李寒谷
----
杨尚志
----
和惠桢
----
姚果青
----
段树荣
--
第四节 部分知名校友简介
----
李群杰
----
杨凤
----
李淇
----
和协清
----
和建元
----
木凤章
----
木柱
----
钱文干
----
李越
----
杨廷权
----
赵仲修
----
和光祖
----
李澍
----
宣科
----
木全章
----
杨焕典
----
杨一星
----
木芹
----
木钧
----
杨世强
----
和即忠
----
和子刚
----
赵连壁
----
杨尚孔
----
杨时铎
----
和志强
----
和协春
----
晓雪
----
和健奎
----
年镇威
----
胡世强
----
舒家政
----
木文伟
----
木丽春
----
木荣相
----
戈阿干
----
杨裔庚
----
和成干
----
木成义
----
木崇俊
----
牛存信
----
和钟华
----
牛相奎
----
和致经
----
张琼
----
王石琦
----
彭玮
----
方宝初
----
王光
----
木春之
----
李文龙
----
杨寿钧
----
余嘉华
----
马立三
----
杨世光
----
杨家兴
----
和寿英
----
和景先
----
木文典
----
郭大烈
----
杨世瑜
----
王家和
----
李杰森
----
姚璐
----
华尔禹
----
和建清
----
杨富堂
----
和占钧
----
杨国清
----
陈嘉勋
----
习宏彦
----
杨植基
----
李君文
----
赵波
----
彭志强
----
杨润光
----
周克坚
----
和国才
----
张信
----
朱丽
----
李暾
----
和尚庚
----
和少英
----
杨福泉
----
张荫林
----
江克
----
赵红
----
李锡云
----
木基元
----
杨一奔
----
周鸿
----
段纲
----
邱明华
----
车文刚
----
杨俊杰
----
江勇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