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城镇志

莲城镇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秉笔直书,全面、客观地记述莲城镇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起到资治、存史、教化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目录

封面
莲城镇志
《莲城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莲城镇志》资料收集编撰领导小组
《莲城镇志》编纂人员
图片
-- 莲城辖区平面图
-- 广南县城区图
-- 镇党委书记 韦堂洪
-- 镇长 牛祖权
-- 镇党政领导班子
-- 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 原任镇党委书记 柏朝良
-- 原任镇党委书记 张秀明
-- 原任镇长 严朝文
-- 原任镇长 刘革俊
-- 上届领导班子
-- 中共莲城镇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代表会议
-- 莲城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 莲城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竞争上岗演讲答辩会
-- 莲城镇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暨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
-- 柯仲平纪念馆
-- 孔庙
-- 吴天阁
-- 都天阁
-- 护国寺
-- 莲湖公园
-- 古人类遗址——龙脖山
-- 马蹄井
-- 莲郡宵灯
-- 皇姑庙
-- 棂星门
-- 万寿寺
-- 贞节石牌坊
-- 城区一角
-- 莲花村村级活动室
-- 体育场
-- 北坛路
-- 铜鼓广场
-- 县建设大厦
-- 得天独厚的莲城森林资源
-- 畜牧业
-- 梨子基地
-- 桔橙基地
-- 莲城油茶示范样板基地
-- 硕果累累的油果
-- 柰李基地
-- 水蜜桃基地
-- 优质水稻
-- 优质油菜
-- 蔬菜基地
-- 优质烤烟基地
-- 优质蚕桑产业
-- 镇政府至岜夺村委会进村道路
--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援建冷水沟民族文化生态村剪彩仪式
-- 法南村小组为挂钩那们工作队献锦旗
-- 镇政府至那伦片区进村道路
-- 壮锦刺绣
-- 菜园文明生态社区一角
-- 克钦新农村新貌
-- 莲城镇新村建设示范点——法棚村全景
-- 波妈赛新农村建设全境
-- 冷水沟生态村全景
-- 那秧移民区建设
-- 坡匡新农村建设
-- 《支部生活》总编杜敏生到莲城调研
--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到法棚新农村调研
--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为法棚新农村题字
-- 省委书记白恩培到莲城调研油茶产业
-- 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到法棚新农村调研
-- 中组部原副部长赵宗鼐调研法棚新农村
-- 中组部原副部长赵宗鼐为法棚题词
-- 省委副书记李纪恒调研莲城油茶产业
-- 副省长孔垂柱到法棚村调研
-- 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为挂钩扶贫点波妈赛村题字
-- 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检查工作
-- 州委书记李培到法棚新农村调研
-- 原州委书记张田欣深入莲城小康村调研
-- 原州长王承才亲临法棚村指导工作
-- 副州长徐爱民到莲城调研畜牧业
-- 副州长胡荣到莲城检查烤烟生产
-- 州政府秘书长杨选德慰问大革假困难群众
-- 县委书记任安到坡匡新农村指导工作
-- 县委书记任安在坡匡村整村推进工作启动会上讲话
-- 原县委书记陆永耀调研莲城葡萄产业
-- 原县长牛兴发亲临莲城镇指导抗旱栽烟
-- 县委、政府班子视察冷水沟生态村
-- 县级领导视察创平工作
-- 州财政局副局长戴绍林慰问岜夺村困难群众
-- 镇党委书记韦堂洪与各村社签订林改责任书
-- 莲城沼气建设
-- “林改”工作启动会
-- “林改”工作实地勘测
-- 群众积极响应“林改”政策
-- 岜夯鸡
-- 粽粑
-- 花糯米饭
-- 红团
-- 豆沙肉
-- 凉卷粉
-- 烤乳猪
-- 刺绣
-- 壮族服饰
-- 壮族刺绣
-- 银饰品
-- 2008年壮族“三月三”花街节
-- 壮家迎客队
-- 壮族群众欢度皇姑节
-- 2008年莲城镇迎春文艺汇演
-- 《莲城镇志》资料收集编撰座谈会
-- 洞经礼乐
-- 《莲城镇志》终审评审会议
-- 《莲城镇志》终审评审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 《莲城镇志》编纂人员合影
-- 各种荣誊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区划 建制
--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资源
---- 第三节 环境
-- 第二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病虫灾
---- 第四节 霜冻 冰雹 雪灾
---- 第五节 火灾
---- 第六节 其他
-- 第三章 区划
---- 第一节 历史区划
---- 第二节 设区建乡
---- 第三节 划区建政
---- 第四节 政社合
---- 第五节 设区建乡
---- 第六节 并区建镇
---- 第七节 村落
---- 第八节 行政区域界定
-- 第四章 建制
---- 第一节 封建时代
---- 第二节 区镇政权
---- 第三节 大队 办事处 村委会
---- 第四节 社区居委会
---- 第五节 生产队 村民小组
第二篇 历史文化名城
-- 第一章 名城形成背景
---- 第一节 古域
---- 第二节 古建筑
---- 第三节 古遗址
---- 第四节 塘井泉洞
---- 第五节 寺庙
---- 第六节 亭阁
---- 第七节 牌坊 碑记
---- 第八节 文笔塔
---- 第九节 皇姑坟
---- 第十节 飞机场
---- 第十一节 古桥
---- 第十二节 会馆 书院
-- 第二章 人文景观
---- 第一节 侬氏土司
---- 第二节 名胜景点
---- 第三节 民间文化
---- 第四节 烈士陵园
---- 第五节 柯仲平纪念馆
-- 第三章 名特产品
---- 第一节 银饰工艺
---- 第二节 西枫斗
---- 第三节 刺绣
---- 第四节 酱菜
---- 第五节 糕点
-- 第四章 风味食品
---- 第一节 岜夯鸡
---- 第二节 汆肉米线
---- 第三节 凉卷粉
---- 第四节 豆沙肉
---- 第五节 烤乳猪
---- 第六节 菊花鸭
---- 第七节 棕粑
---- 第八节 油炸粑
---- 第九节 那榔酒
-- 第五章 名城建设
---- 第一节 名城规划
---- 第二节 实施建设
第三篇 民族人口
-- 第一章 壮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二章 汉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三章 苗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四章 瑶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五章 彝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六章 回族
---- 第一节 源流分布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语言文字
-- 第七章 人口
---- 第一节 总人口
---- 第二节 变动
---- 第三节 普查
---- 第四节 分布
---- 第五节 构成
---- 第六节 婚姻家庭
---- 第七节 计划生育
第四篇 政治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国民党及三青团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三节 基层党支部
---- 第四节 党务工作
---- 第五节 乡、镇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镇人大主席团
---- 第三节 区、社(镇)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基层组织
-- 第三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老年人协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派出所
---- 第二节 消防管理
---- 第三节 交警
---- 第四节 司法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救灾救济
---- 第三节 优抚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五保户供养
---- 第六节 福利院
-- 第六章 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重要兵事
-- 第七章 驻镇机关单位
---- 第一节 机关
---- 第二节 学校
---- 第三节 卫生
---- 第四节 科学技术
---- 第五节 文化 广播 电视
---- 第六节 厂矿
---- 第七节 金融 保险
第五篇 经济建设
-- 第一章 经济制度
----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工商业改造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第二章 经济结构及管理
---- 第一节 农村经济结构
---- 第二节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四节 统计
-- 第三章 财税 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税收
---- 第二节 农村金融
-- 第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集市建设
---- 第二节 经济成分
---- 第三节 主要行业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五节 畜禽交易
--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资源
----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
---- 第三节 生产力布局
---- 第四节 种植业
---- 第五节 养殖业
-- 第六章 工业
---- 第一节 矿产开采
---- 第二节 建筑建材
---- 第三节 机械修理
-- 第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造林绿化
---- 第三节 森林养护
---- 第四节 木材采伐经营加工
---- 第五节 山林权属
---- 第六节 机构
-- 第八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发展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城区供水
---- 第四节 农村饮水
---- 第五节 抗旱防洪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九章 交通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涵
---- 第四节 飞机场
---- 第五节 运输
---- 第六节 搬运
---- 第七节 油站
---- 第八节 发展规划
-- 第十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结构
---- 第三节 生产
---- 第四节 管理
-- 第十二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城区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建设
---- 第三节 新区建设
---- 第四节 城市绿化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十三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引资项目
---- 第三节 优惠政策
第六篇 社会发展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农民教育
---- 第七节 教学研究
---- 第八节 教师
---- 第九节 人事管理
---- 第十节 经费
---- 第十一节 学校建设
-- 第二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建设
---- 第三节 广播 电视
---- 第四节 民间文艺
---- 第五节 摄影
---- 第六节 歌舞厅
---- 第七节 电子游戏室
---- 第八节 茶室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设施建设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农民体育
-- 第四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科技培训与普及
---- 第三节 科技推广
---- 第四节 科技示范
---- 第五节 科技贡献
-- 第五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医疗业务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六节 麻风病防治
---- 第七节 经费
-- 第六章 宗教祭祀节日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祭祀与俗成节日
---- 第三节 庙会
-- 第七章 社会风尚
---- 第一节 反对封建礼教
---- 第二节 禁烟戒毒
---- 第三节 尊老敬老
---- 第四节 见义勇为
---- 第五节 酬客礼仪
---- 第六节 大班
-- 第八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物质生活
---- 第三节 文化生活
人物
-- 传略
---- 陈龙章
---- 曹文彩
---- 方玉润
---- 唐家培
---- 王国泰
---- 王国宾
---- 何全福
---- 陆丕臣
---- 高秀嶷
---- 唐敬若
---- 何秀莲
---- 刘琦
---- 陆怀德
---- 冯君雅
---- 柯仲平
---- 徐浩然
---- 赵平波
---- 山恒清
---- 周炳钟
---- 牛琨
---- 李石秀
---- 刘绍坤
---- 陆毅
---- 马华昌
---- 奠宗文
---- 郑传斌
-- 事略
---- 侬夏卿
---- 陆铸
---- 陆忠礼
---- 陆文贤
---- 陆承功
---- 曾昭富
---- 李新达
---- 向翔
---- 高斌
---- 陆玉福
---- 陆云
---- 黄云英
---- 陆桂珍
---- 刘汉珍
---- 陆升玉
---- 王昆兰
---- 韦堂洪
-- 简介
---- 王素娥
---- 陆奇坤
---- 马孝三
---- 陆明正
---- 马桂英
---- 马忠良
---- 张国立
---- 任勇
---- 徐庆元
---- 岳万邦
---- 郭仕邦
---- 陆万才
---- 张源
---- 蒙永康
---- 黄国才
---- 王永奎
---- 陆朝星
---- 安世芳
---- 刘少林
---- 柏朝良
---- 刘平
---- 张新
---- 陆庆怀
---- 刘炳松
---- 沈昌荣
---- 胡正坤
---- 邓启才
---- 汪贵明
---- 张芳明
---- 杨清荣
---- 任明
---- 陆维智
---- 王秀山
---- 陆勇
---- 王克
---- 刘革俊
---- 余邦发
---- 牛祖权
---- 严朝文
-- 名录
-- 名表
附录
-- 一、文献辑录
---- (一)莲城镇“十一五”规划
---- (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公布石屏县城、广南县城、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云南省史文化名城、名村的通知
---- (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广南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
---- (四)莲城镇便民服务手册(摘要)
---- (五)扶贫开创新天地打造人民新生活——广南县莲城镇“十五”扶贫纪实
-- 二、诗文选
-- 三、碑记
---- (一)清末赛京村办学碑记
---- (二)新设广南府学碑记
---- (三)恩垂万古碑
---- (四)革命烈士光荣纪念碑
---- (五)中共广南地下党领导武装起义纪念碑
-- 四、楹联
---- (一)莲城镇村名联
---- (二)皇姑庙柱联
---- (三)莲湖柱联
---- (四)万寿寺柱联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