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宜宾历史(1919-1949)第一卷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客观地记录了从1919年到1949年直宾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
内容时限:
1919-1949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目录
封面
扉页
编纂委员会
照片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
--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宜宾社会
----
宜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辛亥革命在宜宾
----
军阀统治的重灾区
--
第二节 五四运动的震荡与宜宾人民的觉醒
----
五四浪潮冲击下的宜宾
----
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分子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宜宾的传播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宜宾的传播
----
恽代英在川南传播马克思主义
----
郑佑之与马克思主义在宜宾的传播
----
宜宾青年读书会和叙府青年改造社
--
第四节 青年团地方组织在宜宾的建立
----
普岗寺团支部与白花场团支部
----
五卅运动推动了青年团地方组织在宜宾的建立
----
共青团宜宾特支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
--
第五节 中共地方组织在宜宾的建立
----
中共宜宾特别支部的诞生
----
特支工作的逐步开展
----
党团组织的发展
--
第六节 国共合作在宜宾的实现和革命新局面的出现
----
中共提出国共合作的主张
----
国民党宜宾县党部的成立
----
国共合作在宜宾的基本格局的形成
----
国共合作在宜宾开创的革命新局面
--
第七节 宜宾人民反仇油斗争和创办中山学校
----
第一次反仇油斗争
----
第二次反仇油斗争
----
第三次反仇油斗争
----
川南中山学校的创办
--
第八节 党领导的宜宾农民运动
----
农民运动的兴起
----
宜宾县农民抗捐税斗争
----
屏山县农民围城斗争
--
第九节 大革命运动在宜宾的失败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
第一节 宜宾党组织的发展和农民暴动
----
中共宜宾县委和南溪县委
----
川南暴动计划
----
南溪农民暴动
----
大塔农民暴动
--
第二节 川南工农革命军的游击战争
----
重点转向南六县
----
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
----
四川四路红军游击队
----
汉王山的农民武装
--
第三节 中共宜宾特区委、中心县委及其主要活动
----
年关斗争与反“清乡”暴动
----
五人堆惨案
----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
--
第四节 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宜宾东部地区的斗争
----
宋兴特支
----
江长兴特区与叙蔺宋特区
----
南六游击队
----
大渡口暴动
--
第五节 中央红军长征过宜宾
----
一渡赤水入川南
----
红一军团西进兴文
----
攻克洛亥王场
--
第六节 中共川南特委与红军川南游击纵队
----
扎西组建游击队
----
配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
袭占上罗、洛表和梅硐
--
第七节 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与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
----
抗击敌人第一次“三省会剿”
----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抗日先遣队
----
抗击敌人第二次“三省会剿”
----
川南游击支队的筹建
--
第八节 初步兴起的抗日救国运动
----
宜宾县民众反日救国大会
----
成都民先队和救国会在长宁、宜宾的活动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
第一节 中共宜宾中心县委的重建
----
信义互助储蓄会
----
边疆新闻与抗日歌咏团
----
中共四川省工委接收宜宾党组织
--
第二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
----
抗战剧团与抗敌晨呼队
----
学生抗日宣传队
----
救亡运动的迅猛发展
----
奔赴抗日前线
--
第三节 宜宾党组织的发展和巩固
----
党员人数成倍增长
----
加强党的建设
--
第四节 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统一战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
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关系
----
做好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
第五节 发挥内迁学校和工厂的作用
----
国立剧专在江安
----
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在李庄
--
第六节 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
----
中共庆符、屏山、江安、筠连县委被破坏
----
中心县委委员张宣、郭治澄等冲出牢笼
----
驱逐顽固势力代表
--
第七节 坚持贯彻隐蔽精干的方针
----
整顿组织和疏散干部
----
在积极隐蔽中坚持斗争
--
第八节 川南游击支队的自卫斗争
--
第九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2月)
--
第一节 建立两个平行的川南工委
----
中共川南地方工作委员会
----
中共宜宾中心县委与川南工作委员会
--
第二节 爱国民主运动的形成
----
同济大学掀起反对内战的风暴
----
中央机器厂工人要求发解雇费的斗争
--
第三节 创办隐蔽的话动据点
----
宜宾的建国小学
----
江安的建国小学
----
长宁的培风中学
--
第四节 深入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
罢工斗争与兜米风潮
----
筹备农村武装起义
----
开展“三抓”、“四抗”斗争
--
第五节 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中前进
----
反动派举起屠刀
----
余文涵牺牲在黎明前
----
党的组织稳步发展
--
第六节 打入敌人内部去
----
打入国民党党政领导机关
----
夺取乡保政权
----
力争掌握武装
--
第七节 多渠道开展簧反工作
----
郭汝瑰奉命带兵到西南起义
----
策动高县武装起义
--
第八节 保境安民迎胜利
----
护厂护城与二五减租
----
组建岷江纵队等武装
----
迎接人民解放军
--
第九节 宜宾和周边各县的解放
结束语
附图1大革命时期宜宾党组织分布图
附图2大革命时期党组织机构沿革示意图
附图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宜宾党组织分布图
附图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机构沿革示意图
附图5抗日战争时期宜宾党组织分布罔
附图6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机构沿革示意图
附图7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宜宾党组织分布图
附图8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机构沿革示意图
附图9民主革命时期宜宾共产党员人数统计表
附图101928年南溪农民暴动示意图
附图11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四路红军游击队)活动示意图
附图12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示意图
附图13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宜宾活动示意图
附图14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发展情况一览表
附图15宜宾市政区图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