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志(1979~2001)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第二届《兴隆镇志》(以下简称二届镇志)根据中共枣阳市委[2004]17号文件,中共枣阳市委、枣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阳市第二届修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枣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结合兴隆镇实际设立篇目共二十六篇(不含大事记)。
内容时限:
1979-2001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
目录
封面
兴隆志
图片
--
兴隆镇行政区划图
--
兴隆镇党委书记、镇长林国梁
--
兴隆镇党委政府办公大楼
--
兴隆镇宾馆大楼
--
兴隆镇财政所办公大楼
--
枣阳市税务局兴隆第九分局
--
枣阳市地税局兴隆地方税务分局
--
枣阳市工商局兴隆工商分局
--
枣阳市信用合作社兴隆分社
--
枣阳市公安局兴隆派出所
--
繁华集镇
--
兴隆一中教学楼
--
兴隆二中教学楼
--
兴隆镇中心小学
--
兴隆镇镇区全景
--
兴隆镇主街道(316国道)
--
湖北省第一运输大镇(兴隆镇)
--
枣阳正龙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
枣阳海鸿化工有限公司
--
优良河工业园区
--
商贸居民小区
--
兴隆百斯特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文化生活1
--
文化生活2
--
兴隆养牛基地(五二〇)
--
兴隆黄羊基地(五二〇)
--
养鸭、养鹅基地(吴家湾水库)
--
养鸭、养鹅基地(吴家湾水库)
序言
凡例
兴隆镇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名单(2004年11月)
兴隆镇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后名单(2007年9月)
目录
大事记
概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集镇、村庄
----
第一节 集镇
----
第二节 村庄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二篇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版土面积
----
第三节 地形地貌
------
(一)山岗
------
(二)岗地
----
第四节 地质结
------
(一)土壤
--
第二章 水资源
----
(一)河流
----
(二)渠道
--
第三章 气候资源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物候特征
--
第四章 生物资源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菌
--
第五章 矿藏资源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涝灾
----
第三节 风雹灾
----
第四节 病虫灾
--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改善生产环境
----
第二节 保护生态环境
----
第三节 防治污染公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分布与迁徙
----
(一)发展
----
(二)迁徙
----
(三)分布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一)晚婚晚育
----
(二)节育绝育
----
(三)政策
----
(四)措施
----
(五)机构与职责
----
(六)组织领导
--
第四章 人口普查
第四篇 改革开放
--
第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党政机关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
--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企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贸体制改革
--
第三章 保障制度改革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村经济
----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概要
----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三节 商品基地建设
----
第四节 农业总产值与农民纯收入
--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农村能源建设
----
第二节 农业耕地
----
第三节 农业劳力
--
第三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变更
----
第二节 区划勘测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等作物
----
第二节 棉花与麻类
----
第三节 油料作物
第六篇 工企业
--
第一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企业
----
第二节 粮食转化
----
第三节 油料加工
--
第二章 冷饮生产
--
第三章 化工企业
--
第四章 机械加工企业
--
第五章 建材企业
----
第一节 机制红砖
----
第二节 水泥预制品及其它建筑材料企业
--
第六章 建筑公司
--
第七章 印刷
--
第八章 运输业
--
第九章 服装、被套加工业
----
第一节 服装加工
----
第二节 被套加工
----
第三节 皮革制品
--
第十章 木、竹制品加工
----
第一节 木制品
----
第二节 竹编及其它藤编制品
--
第十一章 电力供给
--
第十二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职责及业务
第七篇 村镇建设
--
概况
--
第一章 村镇建设发展状况
----
第一节 兴隆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其他小集镇建设
----
第三节 村庄建设
----
第四节 农民住房变化
----
第五节 镇村道路网建设
----
第六节 道路养护与管理
--
第二章 人畜饮水改造工程
----
第一节 集镇供水工程
----
第二节 农村供水工程
第八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七节 财政监督
----
第八节 财源建设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改革
第九篇 邮政电信
--
第一章 邮政事业
----
第一节 邮路与投递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第十篇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中国农业银行枣阳市支行兴隆分理处
----
第二节 兴隆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保险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三章 信贷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三节 信用社储蓄
--
第四章 结算
第十一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工业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商业计划管理
----
第四节 物质分配计划管理
----
第五节 文教、卫生事业计划管理
--
第二章 农村财务管理
--
第三章 农民负担管理
--
第四章 审记监督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概述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鉴证、调解、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工商协会
----
第五节 消费者协会
--
第六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负责人名录
----
第二节 工作职责与任务
----
第三节 统计管理
第十二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市场
--
第二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个体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供销社合作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行业贸易
----
第一节 粮、棉、油购销
------
1、粮食购销
------
2、粮油销售
------
3、棉花购销、供应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
1、化肥供应
------
2、农药、农膜及农药械
------
3、农机供应
------
4、饲料供应
----
第三节 土特产品和废旧物品收购
----
第四节 石油供应
----
第五节 生活资料供应
------
1、五金交电
------
2、针纺织品
------
3、副食品
------
4、小百货、日杂用品
----
第六节 医药
----
第七节 食品
----
第八节 文化、体育娱乐业
------
1、电影放映
------
2、图书、音像经销
------
3、有线电视
------
4、电脑打字、复印及培训
------
5、摄影、摄像
------
6、网吧、游戏厅
------
7、体育娱乐业
----
第九节 饮食服务业
------
1、饮食业
------
2、旅馆业
------
3、理发业
----
第十节 建筑材料
----
第十一节 瓜果销售
----
第十二节 国道贸易
第十三篇 中国共产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兴隆镇委员会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
----
第三节 重大决策
----
第四节 党务
------
一、组织建设
------
二、干部工作
------
三、社会宣传
------
四、理论教育
------
五、党员教育
--
第二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违法违纪案件查处
----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第十四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兴隆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兴隆镇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与沿革
----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
----
第三节 政务活动纪略
----
第四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
----
第二节 历届组成人员
----
第三节 重要会议、提案
第十五篇 群团组织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职能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职能
----
第二节 团代会
--
第三章 妇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职能
----
第二节 妇代会
第十六篇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抚安置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安置
----
第三节 拥军
--
第二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贫困户救济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生产
----
第二节 “五保”供养
----
第三节 福利院
--
第四章 婚姻殡葬
--
第五章 管理机构
第十七篇 政法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二章 司法
----
第一节 兴隆法律服务所、司法所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司法行政
--
第三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章 法庭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主要业务
第十八篇 武装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二章 民兵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武器装备
----
第三节 政治工作
----
第四节 军事训练
--
第三章 兵役工作
----
第一节 征兵
----
第二节 兵役登记
--
第四章 预备役建设
--
第五章 国防教育
--
第六章 以劳养武
第十九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体制改革
--
第二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素质、学历与资格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初级中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教师继续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学历教育
----
第三节 农村扫盲教育
--
第五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第一节 改善办学条件
----
第二节 推行素质教育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教学成果
--
第六章 优秀教师的评选与奖励
--
第七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育规范化建设及管理
----
第三节 兴隆镇教育行政机构
第二十篇 科学技术概述
--
第一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技知识宣传
----
第二节 科技知识普及
--
第二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科研论文
----
第二节 科学成果
----
第三节 科技推广
--
第三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初、中、高级农艺师
----
第二节 中、高级技师
----
第三节 初级、中级、高级医师化验、放射师
----
第四节 初级、中级畜牧师
----
第五节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
--
第四章 科技组织机构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第二十一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网络建设
----
第二节 传统文化
----
第三节 节日文化活动
----
第四节 书法、美术(春联等)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第六节 文艺汇演
----
第七节 民间艺术
----
第八节 古文化遗迹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
第二节 现代体育活动
----
第三节 体育工作管理机构
第二十二篇 广播、电影、电视、新闻报道
--
第一章 广播站
----
第一节 兴隆广播站
------
(一)沿革机构
------
(二)设置配制
------
(三)主要职责与业务
----
第二节 广播站管理机构及领导名录
--
第二章 电影放映
--
第三章 电视
----
第一节 农村无线电视
----
第二节 有线电视
--
第四章 新闻报道
--
第五章 报刊征订
第二十三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卫生院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公费医疗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老干部定期体检
--
第二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兴隆中心卫生院
------
一、主要设备
------
二、专业技术人才
------
三、重点科室及技术
--
第三章 药品管理
----
第一节 制剂生产
----
第二节 医药管理
----
第三节 零售药店管理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爱国卫生
----
第三节 疾病普查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二十四篇 社会生活概述
--
第一章 生活环境
----
第一节 政治环境
----
第二节 治安环境
----
第三节 物质环境
--
第二章 生活质量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章 习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节日习俗
----
第三节 婚姻、生育习俗
----
第四节 丧葬习俗
----
第五节 生产习俗
--
第四章 方言概况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方言
----
第三节 民谚(谚语)
第二十五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与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重大部署
----
第三节 规章制度
----
第四节 考核管理
--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一节 文明村镇创建
----
第二节 文明称号创建
----
第三节 文明单位创建
第二十六篇 人物、地名录
--
第一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兴隆籍在外工作人员
------
1、在枣阳工作人员
------
2、在襄樊工作人员
------
3、在省内工作人员(不含襄樊、枣阳)
------
4、在省外工作人员
------
5、在外创业有成人员
----
第二节 荣获省以上劳模人物
------
张道合
------
王立旺
------
杨兴才
------
程明海
------
王式凯
------
周治瑞
------
罗长海
----
第三节 英雄人物
------
张正江
----
第四节 兴隆籍清华、北大学生及各类研究生、博士、硕士
------
蔡永忠
------
陈鹏宇
------
陈明金
------
陈明宏
------
王金龙
------
亢翠
------
甘红莲
----
第五节 在兴隆创业有成人员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