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县煤炭志

汾阳县煤炭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县煤炭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记述时间上至古代煤窑开采,下至1991年底。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史实。

出版时间: 1993年06月

目录

封面
汾阳县煤炭志
图片
-- 汾阳县地图
-- 汾阳县石庄二坑矿区全景
-- 吕梁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吉庆生在《汾阳县煤炭志》编纂工作会议上
-- 汾阳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汾阳县煤炭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王友真在《汾阳县煤炭志》编纂工作会议上
-- 汾阳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办公楼
-- 《汾阳县煤炭志》编纂工作会议照(1991年10月)
-- 明弘治年间石泉庵煤窑坑下检煤工记工用“码”
-- 汾阳县煤矿焦化厂正在推焦
-- 明万历十三年阳泉村犁湾煤窑发生透水事故时遗留下的头灯
-- 汾阳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井检查安全工作
-- 明弘治七年后杨寨石泉庵煤窑提升用过的龙把
-- 清乾隆十二年同义沟古窑遗留物1
-- 清乾隆十二年同义沟古窑遗留物2
-- 清乾隆十二年同义沟古窑人行道
-- 旧社会煤窑装煤筐
-- 旧社会煤窑运煤拖
-- 50年代汾阳县煤矿井下有害气体测定灯
-- 50年代县国营煤矿井下工人用过的电石灯
-- 汾阳县煤炭资源分布图
汾阳县煤炭志编纂委员会
汾阳县煤炭志编写组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第一编 县情综述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附录 汾阳县建置沿革表
---- 第二节 位置境域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气候特点
---- 第三节 自然资源
------ 一 土地资源
------ 二 气候资源
------ 三 水资源
------ 四 种植业资源
------ 五 林业资源
------ 六 畜牧业资源
------ 七 渔业资源
------ 八 野生植物资源
------ 九 野生动物资源
------ 十 矿产资源
-- 第三章 人口民族
-- 第四章 经济简况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商贸
---- 第四节 交通
---- 第五节 邮电
---- 第六节 电力
---- 第七节 城乡建设
---- 第八节 土特名优产品
-- 第五章 文化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第三节 卫生体育
---- 第四节 科学技术
---- 第五节 文物古迹
第二编 矿区勘探
-- 第一章 高家庄、羊寨勘探区精查
---- 第一节 勘探史
---- 第二节 勘探区概况
------ 一 地形地貌
------ 二 位置、交通
------ 三 水系
------ 四 气象
------ 五 地震
---- 第三节 探区开采史
---- 第四节 精查勘探
------ 一 勘探设计依据
------ 二 勘探工作量及质量
------ 三 水文地质勘探
-- 第二章 白壁关勘探区详查
---- 第一节 勘探史
---- 第二节 勘探区概况
------ 一 位置、交通
------ 二 地形地貌
------ 三 水系
------ 四 气象
------ 五 地震
---- 第三节 详查勘探
------ 一 设计依据
------ 二 目的与任务
------ 三 勘探工程量及质量
------ 四 煤储量
-- 第三章 小相寨勘探区普查
---- 第一节 勘探史
---- 第二节 勘探区概况
------ 一 地形地貌
------ 二 水文气象
---- 第三节 调查勘探
------ 一 目的与任务
------ 二 工作量及质量
------ 三 煤储量
-- 第四章 勘探成果综述
第三编 井田地质
-- 第一章 高家庄、羊寨井田
---- 第一节 地层系统
------ 一 奥陶系石灰岩
------ 二 下石炭统本溪组
------ 三 上石炭统太原群
------ 四 二叠系山西组
------ 五 二叠系石盒子组
------ 六 二叠系石千峰组
------ 七 第三系红土层
------ 八 第四系黄土层
---- 第二节 构造地质
------ 一 构造特征
------ 二 褶曲
---- 第三节 煤层详述
------ 一 含煤性特征
------ 二 煤层分述
---- 第四节 煤质
---- 第五节 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 一 第四系地层水(包括新第三系)
------ 二 基岩地下水
---- 第六节 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 一 含水层
------ 二 隔水层
------ 三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
------ 四 邻近矿井的地下水
-- 第二章 白壁关矿区
---- 第一节 地层
------ 一 中奥陶统
------ 二 太原群及山西组
------ 三 二叠系
------ 四 下三叠统刘家沟组
------ 五 上第三系上新统
------ 六 第四系
---- 第二节 含煤地层
------ 一 中石炭统本溪组
------ 二 上石炭统太原群
------ 三 下三叠统山西组
---- 第三节 构造
---- 第四节 可采煤层及煤质
------ 一 可采煤层
------ 二 煤质
---- 第五节 矿床水文地质
------ 一 含水层(区域性)
------ 二 隔水层
------ 三 断层导水性
-- 第三章 小相寨矿区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一 地层岩性
------ 二 构造
---- 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
------ 一 奥陶系岩溶水
------ 二 石炭系层间岩溶裂隙水
------ 三 松散层孔隙水
---- 第三节 采煤与地下水
------ 一 采煤与岩溶水
------ 二 采煤与石炭系层间岩溶裂隙水
------ 三 采煤与松散层孔隙水
---- 第四节 煤层分布及开采
第四编 矿井建设
-- 第一章 新建矿井项目
---- 第一节 国营县煤矿
---- 第二节 乡镇煤矿
-- 第二章 改扩建矿井项目
---- 笫一节 国营县煤矿改扩建工程
---- 第二节 石庄二坑改扩建工程
------ 一 历年投资及完成情况
------ 二 技改项目工程量及工作量完成情况对照
------ 三 各生产系统完成情况
------ 四 采区装备水平
------ 五 移交生产时图纸、资料、规章制度的准备情况
------ 六 生产筹备情况
---- 第三节 石庄乡杨寨煤矿改扩建工程
---- 第四节 石庄乡阳泉一坑改扩建工程
---- 第五节 南偏城乡煤矿矿井改扩建工程
---- 第六节 三泉镇北榆苑煤矿改扩建工程
-- 第三章 煤矿设计
---- 第一节 县煤矿设计说明
------ 一 井田开拓
------ 二 大巷运输及设备
------ 三 采区布置及设备
------ 四 通风和安全
------ 五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气设备
------ 六 地面生产系统
------ 七 地面运输
------ 八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防涝
------ 九 电气
------ 十 经济部分
---- 第二节 三泉镇胜利煤矿设计说明
------ 一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 二 井田开拓
------ 三 采区布置及设备
------ 四 通风与安全
------ 五 提升、通风和排水设备
------ 六 地面工艺布置
------ 七 电气
------ 八 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
------ 九 经济部分
---- 第三节 杨家庄乡煤矿设计说明
------ 一 概述
------ 二 建设规模
------ 三 工艺系统
------ 四 矿井通风与排水
------ 五 主要设备选型
------ 六 供电及通讯
------ 七 总平面布置
------ 八 经济部分
-- 第四章 煤矿施工
---- 第一节 施工概述
---- 第二节 县营煤矿三号井施工
---- 第三节 杨家庄煤矿一期工程
第五编 煤矿分布
-- 第一章 县国营煤矿
-- 第二章 乡镇煤矿
---- 第一节 石庄二坑煤矿
---- 第二节 杨寨煤矿
---- 第三节 阳泉一坑
---- 第四节 南偏城乡煤矿
------ 一 南偏城煤矿一坑
------ 二 南偏城煤矿二坑
------ 三 南偏城煤矿三坑
---- 第五节 杨家庄镇煤矿
------ 一 杨家庄镇煤矿一坑
------ 二 杨家庄镇煤矿二坑
------ 三 杨家庄镇煤矿磁盆沟坑
------ 四 杨家庄镇煤矿高家庄坑
---- 第六节 三泉镇胜利煤矿
---- 第七节 北榆苑煤矿
-- 第三章 村办(联办)煤矿
---- 第一节 南广城煤矿
---- 第二节 前杨寨煤矿
---- 第三节 后杨寨煤矿
---- 第四节 曹家庄煤矿
---- 第五节 东村煤矿
---- 第六节 下庄煤矿
---- 第七节 张家庄煤矿
---- 第八节 石庄西沟煤矿
---- 第九节 东武堡煤矿
---- 第十节 北广城煤矿
---- 第十一节 西庄煤矿
---- 第十二节 胡家庄煤矿
---- 第十三节 西武堡煤矿
---- 第十四节 附属坑口
------ 一 东武汉井
------ 二 前杨寨风井
------ 三 后杨寨接替井
------ 四 曹庄丕寅坑口
------ 五 东村敦义坑口
------ 六 下庄二坑
------ 七 新富坑口
-- 第四章 个体(办)煤矿
第六编 原煤生产
-- 第一章 生产方式
---- 第一节 井巷开拓
------ 一 县煤矿一坑南大巷开拓概况
------ 二 县煤矿采区布置
---- 第二节 掘进工程
------ 一 巷道工程
------ 二 作业规程
---- 第三节 采煤
------ 一 综述
------ 二 回采作业规程
---- 第四节 提升与运输
---- 第五节 通风与排水
------ 一 通风
------ 二 排水
---- 第六节 照明、供电
------ 一 照明
------ 二 供电
---- 第七节 供水
-- 第二章 生产规模
---- 第一节 历代开采
---- 第二节 现代开采
第七编 煤炭加工
-- 第一章 煤焦
---- 第一节 土焦
---- 第二节 机焦
-- 第二章 洗煤
-- 第三章 汾阳县部分煤炭加工企业简介
---- 第一节 汾阳县煤矿晋冀焦化厂
---- 第二节 汾阳县煤气焦化厂
---- 第三节 三泉镇胜利煤矿胜利焦化厂
---- 第四节 石庄乡石庄焦化厂
---- 第五节 贾家庄乡贾家庄煤气焦化厂
---- 第六节 西陈家庄联营焦化厂
---- 第七节 阳城乡西阳城精焦厂
---- 第八节 肖家庄乡宣柴堡焦化厂
---- 第九节 汾阳县城关镇北关焦化厂
------ 附:汾阳县城建环保局环保办公室《关于对土法炼焦生产的调查报告>
第八编 煤矿安全
-- 第一章 安全管理
-- 第二章 安全管理规程
---- 第一节 汾阳县煤矿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
------ 一 预计事故
------ 二 预防各种重大灾害的措施
------ 三 事故发生后撤退避灾路线和采取的措施
------ 四 处理各种事故的指挥原则和具体措施
------ 五 有关处理各种事故的必备技术资料
------ 六 矿山救护组织机构
------ 七 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程序
------ 八 井下避灾路线
---- 第二节 石庄二坑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 一 安全规程
------ 二 各工种操作规程
------ 三 井下守则
-- 第三章 灾害防治(县煤矿)
---- 第一节 瓦斯防治
---- 第二节 煤尘防治
---- 第三节 水害防治
---- 第四节 顶板灾害防治
-- 第四章 典型事故
---- 一 阳泉村私人小煤窑透水事故
---- 二 县煤矿一坑放炮炸死人事故
---- 三 县煤矿煤箱从井口坠落砸死人事故
---- 四 县煤矿运输机械责任事故
---- 五 县煤矿采煤工作冒顶事故
---- 六 石庄公社杨寨煤矿安家沟坑口透水事故
---- 七 石庄乡杨寨煤矿古空塌陷、淤泥涌入巷道事故
---- 八 石庄乡东村煤矿乘人罐笼坠井事故
---- 九 石庄乡后杨寨煤矿冒顶事故
---- 十 石庄乡杨寨煤矿跑车事故
---- 十一 县煤矿一坑冒顶事故
---- 十二 石庄乡后杨寨煤矿接替井顶板塌方事故
---- 十三 石庄乡东村遂云煤矿顶板冒落事故
---- 十四 南偏城乡南编城煤矿顶板冒落事故
第九编 煤炭运销
-- 第一章 运输
-- 第二章 销售
---- 第一节 原煤铁路外运出省销售
---- 第二节 原煤公路外运出省销售
---- 第三节 煤焦本地销售
-- 第三章 煤炭销售价格
---- 附:吕梁行政公署物价局、吕梁行政公署煤炭局<关于提高计划内煤炭出厂价格的通知
-- 第四章 运销机构
---- 第一节 汾阳县煤炭运销公司
---- 第二节 汾阳县乡镇企业供销公司
第十编 经营管理
-- 第一章 煤炭管理体制与机构
-- 第二章 物资供应管理
---- 第一节 物资供应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第三章 劳动人事管理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用工制度
-- 第四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固定资金管理
---- 第二节 流动资金管理
---- 第三节 专用资金管理
------ 一 更新改造资金
------ 二 大修理基金
------ 三 生产发展基金
------ 四 职工福利基金
------ 五 职工奖励基金
---- 第四节 成本管理
---- 第五节 销售收入及纯收入管理
-- 第五章 质量管理
---- 第一节 原煤的数量、质量管理
---- 第二节 焦煤的数量、质量管理
---- 第三节 井巷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 一 等级标准
------ 二 质量检验
------ 三 工程质量标准
---- 第四节 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
-- 第六章 计划管理
-- 第七章 机电管理
第十一编 党政工组织
-- 第一章 煤矿党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国营汾阳县煤矿党支部(总支)
------ 一 组织建设
------ 二 党务工作
---- 第二节 乡镇煤矿党组织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国营汾阳县煤矿
---- 第二节 乡(镇)煤矿及村办、联办、个体煤矿
-- 第三章 工会委员会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工会活动
------ 一 思想教育
------ 二 文体活动
------ 三 职工代表大会(县煤矿)
第十二编 人物简介
-- 马世光
-- 卫建法
-- 王杰
-- 王友真
-- 王正惠
-- 王发仁
-- 王成景
-- 王恺仁
-- 王益仁
-- 王维柏
-- 王新明
-- 王德详
-- 邓步瀚
-- 田濂
-- 田广勇
-- 田丕寅
-- 史尚龙
-- 白耀煌
-- 关龙
-- 刘煄
-- 刘雨泉
-- 刘国良
-- 刘维胜
-- 吕世国
-- 吕成俊
-- 朱增富
-- 任全林
-- 闫成虎
-- 邢利民
-- 冀朝仁
-- 石殷臣
-- 李书金
-- 李庆信
-- 李昌高
-- 李受福
-- 李俊生
-- 李祥如
-- 李雷鸣
-- 李德山
-- 张万玉
-- 张元永
-- 张叶孝
-- 张全厚
-- 张友贤
-- 张有恩
-- 张守河
-- 张林润
-- 张树森
-- 张庭甫
-- 庞有文
-- 庞发生
-- 杨培金
-- 杨国安
-- 范海生
-- 范奇珍
-- 何应度
-- 吴春富
-- 宋志勇
-- 辛贤贵
-- 武福长
-- 药二俊
-- 赵万祯
-- 郝庆元
-- 贾恩远
-- 贾建中
-- 侯德亮
-- 倪谦祖
-- 郭仲和
-- 郭汝楦
-- 郭怀柱
-- 章霍生
-- 曹广宏
-- 曹虎平
-- 常学林
-- 游如华
-- 惠凤歧
-- 董存仁
-- 程启厚
-- 温桂泉
-- 韩瑞林
-- 韩富才
-- 靳永义
-- 路景旭
-- 路敦廉
-- 蔡发功
-- 潘锦邦
-- 魏月娥
第十三编 大事记
第十四编 附录
-- 汾阳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汾阳“八五”期煤炭发展总体规划的决议
-- 汾阳县“八五”期间煤炭发展总体规划(1991-1995年)
-- 关于汾阳县“八五”期煤炭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说明
-- 推行矿长承包责任制 小煤窑越办越好
-- 关于县煤矿三号井技改扩建工程进展情况及今年工程建设意见的报告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