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植物志·第三卷

昆仑植物志·第三卷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序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从帕米尔高原隆起,横贯东西2500余千米,草原和荒漠,茫 茫苍苍,雪峰高耸,冰川纵横,巍峨神奇。从远古开始,昆仑山就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 向往的圣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中国古老的地理著 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都不止一次地提到,其中记述大多与一些神话 传说联系在一起。汉代以降,许多边塞诗吟咏的内容均涉及这一区域,然而直到近代, 国内外的一些探险考察队进入这一地区,这一地区地理、生物的概貌才逐渐被揭开。 刘慎谔是第一个到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考察的中国植物学家。他于1932年(民国 二十一年)初,由叶城入昆仑山区,在西藏西北部考察,8月抵克什米尔的列城,采集 标本2500余号(《刘慎谔文集》,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此后,随着20世纪50年代 的新疆考察,1973年开始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中国植物学者才对这一地区的植物进 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和采集。1975年我由格尔木出发,经西大滩,翻过海拔4700余米的 昆仑山山口,在五道梁、风火山、沱沱河地区进行了路线考察,亲身感受到在这一地区 考察的艰辛。这里植物种类虽然较少,但有其特殊性。植物区系中许多中亚高山成分和 旱生成分,与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邻近国家,以及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 原的植物区系都有联系,而与我国其他区域的植物有很大不同。 我很高兴看到《昆仑植物志》由诸多同行编著完成并即将出版。这部著作凝集了中 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研究植物分类的同行们的心血,是他们在工作条件 和生活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继完成《青海植物志》之后又一部同心协力完成的力 作,难能可贵。《昆仑植物志》的出版,必将促进对这一地区植物的更深入研究,也将 为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国植物志》已出版了,但《中国植物志》并不能完全替代地方植物志,尤其是 一些边远和自然环境特殊地区的植物志。地方植物志针对植物的地区信息,如植物形态 上有无变异、有何特殊用途,以及分布地点等的记载更为详尽。这些内容可补全国植物 志的不足,也更便于应用。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概括描绘了当地的风光,展现了保卫边疆的决心。 如今,时代不同了,但保卫和建设国家的精神是永远的。 是为序。 [此处为图片略过] 九十四岁衰翁 2010年3月8日于昆明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
昆仑植物志编委会
图片
内容提要

前言
编写说明
编写分工
目录
昆仑植物志第三卷系统目录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五十四 杜鹃花科
---- 五十五 报春花科
---- 五十六 白花丹科
---- 五十七 木犀科
---- 五十八 龙胆科
---- 五十九 夹竹桃科
---- 六十 萝藦科
---- 六十一 旋花科
---- 六十二 紫草科
---- 六十三 马鞭草科
---- 六十四 唇形科
---- 六十五 茄科
---- 六十六 玄参科
---- 六十七 紫葳科
---- 六十八 列当科
---- 六十九 狸藻科
---- 七十 车前科
---- 七十一 茜草科
---- 七十二 忍冬科
---- 七十三 五福花科
---- 七十四 败酱科
---- 七十五 川续断科
---- 七十六 桔梗科
---- 七十七 菊科
附录A 新分类群特征集要
中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重庆出版集团(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