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史 下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第一节 近现代浙江文艺发展概述 19世纪中后期,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之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起来。但与此同时,在满目疮痍的国土上,救亡图存、变法自强的民族意识也空前觉醒与高涨,启蒙维新思想适时兴起,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这时刻,浙江又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首先,鸦片战争后,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是清政府被迫向外国殖民者开放的省份之一,继1842年宁波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埠后,温州又于1877年开埠。浙江的“海禁”一开,外国势力蜂拥而至,他们在这里除了海盗式的掠夺之外也促进了中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目录
--
第十四章 绚丽多彩的近现代浙江文化艺术
----
第一节 近现代浙江文艺发展概述
----
第二节 求变趋新的诗歌创怍
----
第三节 流派纷呈的散文创作
----
第四节 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小说创作
----
第五节 丰富多彩的地方剧种
----
第六节 中西文化交汇中的文艺理论
第三编 浙江教育
--
概述
--
第十五章 唐以前的浙江教育
----
第一节 越王句践的“十年教训”
----
第二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与会稽郡的书馆
----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浙江教育
--
第十六章 两宋时期浙江教育的兴起
----
第一节 胡瑗与湖州州学
----
第二节 书院的兴办和四明庆历五先生在浙东的讲学活动
----
第三节 元丰九先生在温州的讲学活动
----
第四节 南宋时浙江成为全国教育事业的中心
----
第五节 南宋浙江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
--
第十七章 元明时期的浙江教育
----
第一节 元代教育概略
----
第二节 明代浙江教育概略与大教育家王守仁
--
第十八章 清及民国时期的浙江教育
----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浙江教育概略
----
第二节 清及民国时期浙江的著名书院和学校
----
第三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浙江著名教育家
第四编 出版 藏书 新闻 方志
--
概述
--
第十九章 五代以前及两宋时期浙江出版事业
----
第一节 雕板印刷术兴起的经济和文化背景
----
第二节 中唐五代时期的出版物
----
第三节 北宋杭州成为全国出版事业的重点地区
----
第四节 南宋浙江成为全国出版事业的中心
--
第二十章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浙江的出版事业
----
第一节 元代浙江仍是全国出版事业中心之
----
第二节 明代浙江仍是全国出版业的重点地区
----
第三节 清初文字狱对浙江出版事业的摧残和清末浙江书局的建立
----
第四节 民国时期雕板刻书的余晖
--
第二十一章 宋以前浙江藏书事业
----
第一节 唐末五代以前,浙江藏书已开风气之先
----
第二节 北宋浙江藏书事业的初步兴起
----
第三节 南宋浙江主要藏书家藏书楼
--
第二十二章 明代浙江藏书业的繁荣
----
第一节 杭州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二节 嘉兴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三节 湖州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四节 宁波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五节 祁承胈“澹生堂”和绍兴藏书家藏书楼
----
第六节 开一代风气的宋濂青萝山房藏书和其他藏书家
--
第二十三章 清代浙江藏书业的鼎盛
----
第一节 杭州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二节 嘉兴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三节 湖州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四节 宁波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五节 绍兴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六节 温州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二十四章 民国时期浙江主要藏书家、藏书楼
----
第一节 杭州著名藏书家藏书楼
----
第二节 嘉兴主要藏书家藏书楼
----
第三节 湖州主要藏书家藏书楼
----
第四节 宁波主要藏书家藏书楼
--
第二十五章 浙江出版藏书事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
----
第一节 保存、传播中国古代文献
----
第二节 对促进学术研究、形成一代学派所起的作用
--
第二十六章 浙江的新闻事业
----
第一节 清末民初时期主要报纸和主要报人活动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浙江报刊
----
第三节 名记者邵飘萍及其新闻理论
第四节 五四时期著名报纸副刊编辑孙伏园和邵力子
--
第二十七章 浙江地方志
----
第一节 方志之祖《越绝书》和《吴越春秋》
----
第二节 宋代方志定型期与《临安三志》等浙江著名志书
----
第三节 清代浙江方志的鼎盛与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
----
第四节 民国时期余绍宋的《龙游县志》与陈训正的《鄞县通志》
第五编 城市文化和景观文化
--
概述
--
第二十八章 杭嘉湖地区的城市与区域文化
----
第一节 地理位置、环境特征与文化辐射
----
第二节 主要城市的发展演变与文化功能
----
第三节 区域城市文化特色
--
第二十九章 宁绍地区的城市与区域文化
----
第一节 地理位置、环境特征与文化辐射
----
第二节主要城市的发展演变与文化功能
----
第三节 区域城市文化特色
--
第三十章 温丽台地区的城市与区域文化
----
第一节 地理位置、环境特征与文化辐射
----
第二节 主要城市的发展演变与文化功能
----
第三节 区域城市文化特色
--
第三十一章 金衢地区的城市与区域文化
----
第一节 地理位置、环境特征与文化辐射
----
第二节 主要城市的发展演变与文化功能
----
第三节 区域城市文化特色
--
第三十二章 钱塘江与苕溪流域景观文化
----
第一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形成与分布
----
第二节 名胜释例:天人同构的“文化博物馆”西湖
--
第三十三章 会稽、四明、天台与雁荡山域景观文化
----
第一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分布及其形成
----
第二节 名胜释例:天台山与北雁荡
--
第三十四章 海岛景观文化
----
第一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形成与分布
----
第二节 名胜释例:“海天佛国”普陀山
第六编 浙江民俗
--
概述
--
第三十五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神话与古传说
----
第二节 民间故事
----
第三节 民间歌谣
----
第四节 谜语和谚语
----
第五节 民间说唱与民间戏剧
--
第三十六章 民间艺术
----
第一节 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
----
第二节 灯彩及民间工艺
--
第三十七章 民间习俗
----
第一节 远古民俗与上古民俗
----
第二节 中古民俗与近世民俗
----
第三节 近代民俗与现代民俗
--
第三十八章 民间信仰
----
第一节 原始崇拜
----
第二节 图腾崇拜
----
第三节 始祖信仰
----
第四节 地方神信仰
----
第五节 民间信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