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腔史

中国秦腔史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秦腔,这个概念在当下有两种相关联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秦腔者,秦地之声腔也;另外一种解释则认为秦腔是指一种成熟形态的地方戏曲样式,或一种流行于陕西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从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看,后一种解释应该从属于前一种解释,因为作为一种地方戏曲样式,秦腔本身即是秦地声腔的一部分。本书中我们讨论的是作为一种成熟戏曲形态的秦腔的历史与发展概貌,然而正像树木的成长离不开土地一样,秦腔的孕育发展也离不开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更无法超越秦地之声腔的大范畴,其形成和发展也必然受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秦地之声腔的影响。此外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目录
上部 秦腔起源至传统秦腔生态谱系构成
-- 第一章 秦腔的源流发展
---- 第一节 秦腔起源诸说
---- 第二节 作为成熟戏曲形态的秦腔的产生
---- 第三节 明代末年秦腔的成熟与传播
---- 第四节 秦腔与花雅之争
-- 第二章 秦腔的音乐体制
---- 第一节 秦腔的音乐结构
---- 第二节 秦腔音乐与梆子腔系统
---- 第四节 秦腔音乐与京剧
-- 第三章 秦腔剧目创作
---- 第一节 秦腔传统剧目概述
---- 第二节 易俗社的经典剧目
----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剧目
----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剧目的整理与发展
-- 第四章 秦腔演员介绍
---- 第一节 魏长生与秦腔进京
---- 第二节 魏长生的艺术特色与代表作品
---- 第三节 魏长生之后的著名演员
---- 第四节 新旧时代交替时期演员的旗帜———刘毓中、苏育民
---- 第五节 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秦腔演艺
-- 第五章 秦腔班社
---- 第一节 易俗社的产生及其影响
---- 第二节 易俗社的人才培养制度及成果
----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及其影响
---- 第四节 陕西地区其他重要班社
---- 第五节 甘肃等地秦腔班社
下部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生态谱系的演进
--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的改造与成绩
---- 第一节 走进新时代的秦腔
---- 第二节 戏曲改革工作的展开
---- 第三节 剧目创作的可喜成果
-- 第七章 秦腔艺术的复苏与变革
---- 第一节 传统戏曲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 第二节 传统戏的现代转型
---- 第三节 传统戏的推陈出新
---- 第四节 新编历史剧的创作
---- 第五节 戏曲现代戏的新发展
-- 第八章 走进新世纪的秦腔艺术
---- 第一节 奖励机制的建立与作用
---- 第二节 戏曲史论建设和学术研究
---- 第三节 走向世界的传统戏曲
参考文献